一個堪比三國,更為混亂的朝代——五代十國之後晉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後晉(936年—947年)是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時期的第三個北方政權,從後晉高祖石敬瑭936年滅後唐開國,到契丹947年滅後晉一共經歷了兩個皇帝,建都開封。

936年,石敬瑭勾結契丹,認契丹皇帝為父,並以幽雲十六州為代價,在契丹扶持下於洛陽登基稱帝,國號為大晉,史稱後晉。

後晉的建立造成了燕雲十六州大片領土的丟失,為日後北宋邊患埋下了禍根。

石敬瑭的帝位並不穩固。

他對契丹的屈辱行為,遭到人民的唾棄;手下大將安重榮、劉知遠,都準備搶奪帝位;此外,儘管石敬瑭卑屈地侍奉契丹,還是受到契丹的責備。

天福七年他憂鬱而死。

侄石重貴繼位,史稱少帝或出帝。

石敬瑭死時,立石重貴為繼承人。

登基後,石重貴決定漸漸脫離對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稱對耶律德光稱孫,但不稱臣。

944年契丹伐晉,雙方在澶州交戰,互有勝負。

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貴親征,再次戰敗契丹。

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後晉重臣杜重威降契丹,這樣後晉的主力就喪失了。

石重貴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虜到契丹。

後晉滅亡。

石重貴本為後晉高祖石敬瑭的侄兒。

石敬瑭將他收為養子。

石敬瑭在晉陽舉兵叛唐,後唐大軍圍攻太原。

石重貴出謀劃策,親冒矢拒敵,受到石敬瑭讚賞。

石敬瑭死後,石重貴承制即位及為後晉出帝。

石重貴在叔父尚有嫡子在世時,能繼承大統,其間不乏宮中密謀。

石重貴在位時間不長,僅五年就亡國。

石重貴即位前,後晉的形勢並不樂觀。

契丹虎視眈眈;後晉的南面有割據勢力;後晉內部矛盾重重,加之天災不斷,民怨沸騰。

後晉的政權內外交困,危機四伏。

石重貴一即位,就與契丹的戰爭時斷時續,一直到後晉的滅亡。

在抗擊契丹的戰爭中,儘管他指揮無能、用人不當、號令不靈,但是中原軍民的英勇戰鬥,使得契丹兩次大規模的進攻都被挫敗了。

後晉恃陽城之捷,輕視契丹,還欲伺機北伐。

契丹攻晉接連受挫,不甘罷休。

耶律德光誘後晉出兵,出帝不察真偽,即命大將杜威出戰,契丹軍乘晉後方空虛,揮師南下,直入後晉東京,出帝奉表降,後晉滅亡。

後晉高祖石敬塘驍勇善戰,跟隨李嗣源轉戰各地,而且謀略超人,石敬瑭在戰場上救過岳父李嗣源,又分析局勢,指點迷津,力勸李嗣源順應時勢,在兵亂時追求帝位,體現他過人的政治謀略。

並且具有一定的治國才能。

但是,石敬瑭割讓國土,拱手將幽雲十六州送於契丹,是他人生的最大敗筆,留下千古罵名!

在稱帝之前,石敬瑭不管是自己還是治理地方政務,都很節儉,但做了皇帝後就開始奢侈起來,石敬瑭又像後唐那樣重用宦官,使宦官勢力重新抬頭。

觀石敬瑭之一生,初以驍勇善戰發跡,繼因廉政而聞名。

在戰亂頻繁之際,他借重契丹援助得以問鼎、建立晉王朝。

但是由於割讓燕雲十六州以及歲輸布帛30萬給契丹,並甘當百依百順的「兒皇帝」以換取契丹對自己的支持,將北方百姓置於契丹鐵蹄之下,民心盡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代十國:不當皇帝非好漢!

公元907年朱溫正式終結了唐朝,公元960年趙匡胤正式開創宋朝,唐宋之間這短短53年是歷史上中原地區最分裂、最混亂、最黑暗的「五代十國」時期。所謂五代,指的是唐朝滅亡後,以開封、洛陽為中心,在...

帶你快速看懂讓人頭大的五代十國

一說到五代十國,不熟悉歷史的朋友們可能先是點頭,然後就是一臉懵逼。有些朋友可能一提五代十國第一個就想到南唐後主李煜,知道他還是因為他的文學地位和緋聞傳記。這期小編就快速帶大家看懂這段讓人頭大的歷史。

五代十國之後晉

後晉(936年—947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朝代,從936年後晉高祖石敬瑭滅後唐開國到契丹947年滅後晉,一共經歷了兩帝,12年,起初建都洛陽,後遷都東京開封。盛時疆域約為今河南、山東兩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