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不當皇帝非好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907年朱溫正式終結了唐朝,公元960年趙匡胤正式開創宋朝,唐宋之間這短短53年是歷史上中原地區最分裂、最混亂、最黑暗的「五代十國」時期。

所謂五代,指的是唐朝滅亡後,以開封、洛陽為中心,在中原地區相繼出現的五個政權,即梁、唐、晉、漢、周。

由於這些國名在之前的歷史中均出現過,所以後世一般在五代國名前加上「後」字,以示區分。

所謂十國,指的是與五代幾乎同時存在的十個相對較小的割據政權,分別為前蜀、後蜀、南平、楚、吳、南唐、吳越、南漢、閩和北漢,其中有九個在南方。

囿於篇幅,本文只對五代進行概述,下一篇文章大衛再為大家概述十國。

  • 後梁(907一923)朱溫→朱友珪→朱友貞

唐朝末期,皇權衰落,藩鎮割據,農民起義不斷,可是亂世並沒有出英雄,反而一些地痞混混趁勢崛起,其中名聲最臭者,非朱溫莫屬。

朱溫向來不學無術,好吃懶做,但他特別善於把握時機,在唐末農民起義興起之時,毅然加入黃巢起義軍,成為黃巢手下猛將,可是當起義軍前景不順之時,為謀求富貴,他又瞄準時機,背叛起義軍,投靠唐朝,瘋狂鎮壓農民起義,因戰果卓著,唐僖宗賜名為「朱全忠」,可謂寓意深刻。

但朱溫並不買帳,他以汴州為根據地,積累實力,擴充勢力,待到起義軍被剿滅之時,他已成為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

在羽翼豐滿後,朱溫控制唐朝中央政權,殺昭宗,立哀帝,在公元907年,終於撕下偽裝,篡位稱帝,國號為梁,史稱「後梁」。

升汴州為開封府,作為東都,以唐東都洛陽為西都。

朱溫當了皇帝後,不好好治理國家造福百姓,整天殺殺殺,導致民怨沸騰。

朱溫本人也特別變態,經常把兒媳婦們叫到身邊輪流侍寢,誰伺候的舒服,就把皇位傳給哪個兒子。

養子朱友文的老婆有姿色,又把朱溫服侍得很舒服,深得帝寵,朱溫有意把皇位傳給養子朱友文。

另一個兒媳,朱友珪的老婆不樂意了,馬上傳話老公朱友珪。

朱友珪暴跳如雷,決定先下手幹掉老爹,就這樣不可一世的朱溫被兒子送上了黃泉之路。

朱溫死後,朱友珪秘不發喪,矯詔除掉政敵朱友文之後才登基,弟弟朱友貞羨慕嫉妒恨,起兵幹掉朱友珪自立,事實證明朱氏父子及兄弟只會爭權奪利,根本不懂治國安民,導致內外交困,百姓苦不堪言。

公元923年,後梁最終被朱溫的死敵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所滅。

  • 後唐(923一936)李存勖→李嗣源→李從厚→李從珂

後唐的建立者是沙陀人李存勖,其祖父朱邪赤心在唐太宗時期就開始為唐朝效力,因鎮壓戍卒起義有功,唐廷賜名為李國昌,李國昌之子李克用因唐末剿滅起義軍有功,官至河東節度使。

李克用與朱溫曾愉快合作,共同圍剿黃巢起義軍,但在上源驛鴻門宴中兩人鬧掰,李克用差點被朱溫放火燒死,自此兩人徹底決裂,李氏集團與朱氏集團兩大割據勢力經常火拚,互相都要幹掉對方。

因李克用缺少謀略,常處劣勢,總打敗仗,直到兒子幫忙才扭轉局勢,然而還沒等他幹掉朱溫,就突染重疾,含恨而終。

臨終前,他留給兒子李存勖三支箭,代表三個遺願,希望兒子能夠完成。

第一遺願就是幹掉仇敵朱溫,滅掉後梁。

李存勖謹遵父命,勵精圖治,於公元911年在柏鄉大敗朱溫,從此後梁一蹶不振。

公元923年,李存勖攻滅後梁,魏州稱帝,國號為唐,史稱後唐,年號「同光」,遷都洛陽。

李存勖在領兵作戰方面絕對是個軍事天才,但在治國安邦方面絕對是個低能兒。

完成父親遺命後,他就開始發展業餘愛好了,他的愛好很特殊,就是喜歡錶演,所以特別寵信伶人,他對伶人不是一般的寵,簡直是到了病態的地步。

這些伶人仗著皇帝的寵信,插手軍隊、朝政、官員任免等國家大事,還經常在皇帝耳邊吹風,今天告這個反,明天告那個反,功臣郭崇韜就是被這些伶人排擠誣陷致死。

朝廷上下,一片混亂,人心惶惶。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子,勇武善戰,又救過李克用的命,很受重用,因此頗受李存勖的猜忌。

這些伶人揣摩出李存勖的心思,就添油加醋,誣陷李嗣源造反。

李嗣源整天擔驚受怕,謹小慎微,苦不堪言。

當他終於有機會離開這是非之地去鄴都(即魏州,後唐建立後改為鄴都)鎮壓叛亂時,他的女婿石敬瑭和手下們因不滿李存勖的苛刻和亂政,趁機鼓動李嗣源起兵自立,李嗣源下定決心南下奪權。

當李嗣源進逼汴州時,李存勖親率大軍離開洛陽前去征討,但他早已失去軍心民心,士兵紛紛逃跑。

後來伶人引起禁軍譁變,李存勖在變亂中被亂箭射死。

李嗣源直入洛陽,順利繼承皇位。

李嗣源在位七年,除了沒啥文化,各個方面都挺不錯。

李嗣源病重,次子李從榮反叛,兵敗被殺,李嗣源深受刺激,很快死去。

三子李從厚繼位,養子李從珂受猜忌,兩人打得厲害,李從珂勝出。

但李從珂也不是治國的料,整天猜忌石敬瑭,導致後者藉助契丹之力,建晉滅唐。

  • 後晉(936一947)石敬瑭→石重貴

後晉的建立者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也是李嗣源南下攻打李存勖的先鋒,深受其賞識與重用。

李嗣源死後,李從厚繼位,養子李從珂起兵反叛,兩人打的水火不容。

在兩人互撕過程中,石敬瑭立場堅定,始終全力支持李從珂,並親自抓住李從厚前去請功。

李從珂當上皇帝後,不但沒有重用石敬瑭,反而對手握重兵且特別能打的這個妹夫很不放心,處處提防與試探,就怕他造反。

石敬瑭受到猜忌後,整天提心弔膽,小心翼翼,處處認慫,生病都不敢醫治。

石敬瑭找機會回到自己的地盤後,暗中招兵買馬,積累實力。

李從珂則以防範契丹為名,派張敬達駐守代州(今屬山西),暗中處處監視石敬瑭。

最後雙方還是撕破臉,李從珂派張敬達攻打石敬瑭駐地晉陽。

儘管準備充分,但面對實力強大的中央軍,石敬瑭還是很害怕。

為求活命,只得向契丹求助,承諾以割讓幽雲十六州並稱臣稱子為條件,請求契丹出兵相助。

契丹老大耶律德光面對這麼大的餡餅,哈喇子直流。

耶律德光親率五萬騎兵,憑藉軍隊銳氣,把張敬達部隊打得滿地找牙。

李從珂本以為會輕鬆拿下石敬瑭,卻沒想到半路殺出個耶律德光。

李從珂派趙德鈞去襲擊契丹後方,可這趙德鈞也想當石敬瑭第二,就派人對耶律德光說,希望可以聯合契丹消滅後唐,立自己為帝,同時保留石敬瑭的地盤。

可契丹老大沒同意,趙德鈞失望而歸,無心應戰,手下跑的跑,散的散。

石敬瑭借契丹之力,帶領部隊及降兵輕鬆南下。

李從珂見大勢已去,全家自焚,後唐滅亡。

後晉建立後,其統治也是內憂外患,對內很多擁兵的節度使反叛,對外又處處受到契丹挾制,石敬瑭抑鬱成疾,51歲就去世了。

石敬瑭去世後,原本立兒子石重睿繼位,但大臣們嫌新帝年幼,轉而立侄子石重貴為帝。

石重貴玩心很重,朝政由權臣景延廣把持。

景延廣不知後晉實力幾斤幾兩,偏偏出餿主意,不願對契丹稱臣。

耶律德光勃然大怒,派兵攻打後晉,兩次都失敗而歸。

耶律德光咽不下這口氣,於公元946年再次南下攻晉,重臣杜威因受契丹利誘,主動投降,後晉軍隊無力抵抗,都城開封被占領,後晉滅亡。

  • 後漢 (947一950)劉知遠→劉承祐

劉知遠是正宗的沙陀人,曾在李克用養子李嗣源手下當兵,還曾不顧生死兩次救石敬瑭於危難之中。

石敬瑭見劉知遠沉穩莊重多智謀,就把其收入麾下。

石敬瑭篡位,劉知遠也是大力支持。

公元944年耶律德光率軍南下攻晉,此時石敬瑭已故,新帝石重貴派劉知遠前去迎戰,取得大捷,但劉知遠一直都有稱霸野心,並對石重貴心有芥蒂,所以劉知遠以防範契丹為名,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即使後來後晉與契丹作戰之時,他也坐視不管,就想漁翁得利。

耶律德光滅掉後晉,頓時信心爆棚,於公元947年二月在開封登基,悠哉悠哉的當起了中原皇帝,改國號為遼,自信的認為他建立的王朝一定會像鑌鐵一樣堅硬,因為在契丹語中,「遼」為「鑌鐵」之意,代表堅硬。

耶律德光登基後,委任後晉官員,許多藩鎮節度使也上表稱臣,唯獨深謀遠慮的劉知遠除外,他沒有上表稱臣,也沒有表現出反對,而是派出親信探子以慶賀之名刺探契丹在開封的統治究竟如何。

探子給出的結果是契丹兵在中原欺壓百姓,統治階層內部混亂,中原人民起義不斷,耶律德光在中原根本站不住腳。

劉知遠得到消息後,把握時機,於同年二月在太原稱帝。

為掩人耳目,他國號、年號都未做改變。

一些藩鎮見跟著契丹屁股後也沒有什麼好處,還留個罵名,於是紛紛歸附劉知遠。

三月份,正如探子所說,耶律德光在中原混不下去了,便以到北方避暑為藉口,離開開封,不久就一命嗚呼,不管是耶律德光的中原王朝還是身家性命,都沒有像鑌鐵一樣堅硬。

此時,劉知遠見中原空虛,率軍一路南下,順利進駐開封,改國號為漢,下令各級官員不做調整,該幹啥幹啥。

劉知遠真是白撿了個皇位,但遺憾的是他壽命太短,還沒開始大展拳腳,身體就不行了。

臨終前,他囑託顧命大臣郭威、蘇逢吉等人除掉奸人杜威,好好輔佐隱帝劉承祐。

隱帝繼位後,對手握兵權的郭威不放心,設計除掉郭威,不料消息泄露,郭威趁勢起兵自立,隱帝被殺,後漢滅亡。

  • 後周 (951一960)郭威→柴榮→柴宗訓

後周的建立者郭威原是石敬瑭手下,他智勇雙全,深得上司器重。

後來,郭威又改隸於石敬瑭部將劉知遠麾下,成為其心腹重臣。

再後來,劉知遠稱帝,建立後漢,郭威功勞顯著,官位直線上升。

不久,劉知遠病死,郭威與蘇逢吉同時受命為輔政大臣,輔佐新帝,即隱帝劉承祐。

隱帝任郭威為樞密使,自此郭威開始掌管全國兵權。

新帝繼位,政權不穩,很多擁兵節度使起兵反叛,郭威輕鬆搞定這些叛亂,穩定後漢政權。

由於隱帝年輕氣盛,執政經驗不足,而一些以楊邠為首的元老大臣仗著資歷對隱帝指手畫腳,根本不把隱帝放在眼裡。

隱帝身邊親信攛掇隱帝除掉這些「刺頭」大臣,奪回皇權,於是隱帝用計一舉除掉這些不聽話的文臣。

除掉文臣後,隱帝開始對武將下手,他一直忌憚手握重兵且能力超群的郭威,於是跟親信將領們商議除掉郭威,不料消息泄露,郭威先下手為強,立刻矯詔,宣稱隱帝命令他除掉各位將領。

將領們一聽,氣的得牙痒痒,支持郭威立刻起兵造反。

隱帝得知郭威造反後,不顧後果,派人殺掉郭威在京城的所有家屬,郭威怒不可遏,大開殺戒,各鎮節度使見郭威勢不可擋,也紛紛歸附,郭威一口氣占領京城,隱帝被殺。

但郭威知道時機未到,所以沒有立刻稱帝,而是讓劉知遠遺孀李太后出來主持政局,迎立劉知遠侄子劉贇繼位以穩定宗室。

但此時契丹大軍入境,李太后派郭威迎戰契丹大軍。

郭威心裡不樂意,出發磨磨蹭蹭,他的屬下不想再為劉氏賣命,就極力推舉郭威稱帝,於是在眾多支持者擁護下,郭威上演歷史劇「黃袍加身」,於公元951年自立稱帝,建立後周。

郭威也不長壽,在位四年就去世了,由於兒子們都被隱帝殺死,所以就把皇位傳給養子(妻侄)柴榮。

柴榮沒有辜負郭威期望,對內改革,對外征戰,但還沒等他收回幽雲十六州,39歲的生命就終結了,無奈只能讓七歲的柴宗訓繼承皇位。

再後來,趙匡胤複製郭威的「黃袍加身」……北宋的故事開始了。

總之,大衛想說五代時期是一個當皇帝不問出身的時代,只要具備3條,即男人、有野心、有兵,就可以當皇帝,正所謂「兵強馬壯者為天子」。

所以短短53年,當皇帝就像打麻將,大家輪流坐莊,都嘗嘗當皇帝的滋味。

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當皇帝的人雖多,也只有趙匡胤能順應歷史潮流,承天景命,開創屬於自己的時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不熟悉的五代十國皇帝列表

後梁太祖朱溫簡介 建立後梁,史上最流氓的皇帝朱溫(公元852—912年),原名朱溫,歸唐後賜名朱全忠,稱帝後又改名朱晃,原豐縣(第)一鄉艾村裡午溝集人。但這是一個籍貫尚存爭議的人物,現行史書中多...

五代十國皇帝列表

朱溫(公元852—912年),原名朱溫,歸唐後賜名朱全忠,稱帝後又改名朱晃,原豐縣(第)一鄉艾村裡午溝集人。但這是一個籍貫尚存爭議的人物,現行史書中多記為宋州碭山午溝里(今安徽碭山)人。家世為儒...

亂世梟雄,短命皇帝:劉知遠

亂世梟雄,短命皇帝:劉知遠搜集整理:涼州賢孝博覽館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安史之亂後,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公元907年,朱全忠(朱溫)逼迫唐哀帝禪讓,不久又殺之,唐朝正式宣告滅亡。朱全...

五代之亂象之——養子繼承皇位

在五代時期,有四位養子繼承了皇位,這在歷史的其他時期是絕無僅有的。我們看看五代時期最終繼承皇位的四位養子: 後唐武帝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廟號後唐明宗,在位7年,號稱五代明君;後唐明宗李嗣源的養子...

朱溫引發的這條食物鏈,到宋朝才結束

朱溫這個人很多人也了解,是他親手埋葬了唐王朝,又沒有能力統一全國,開啟了五代十國,他殺了皇帝身邊的太監,結束了太監干政的問題,卻帶來了五十多年的軍閥割據時代,中華大地陷入戰火,民不聊生。或許他自...

五代:清一色的短命王朝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改國號為大梁,五代史由此為開端。五年後,朱溫被兒子朱友珪所殺,弒君者還沒坐暖皇帝寶座,便被弟弟朱友貞幹掉了。公元923年,李存勖稱帝,國號大唐,滅了後梁。後梁存國僅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