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後唐莊宗李存勖(xù,一作"勖")(885年-926年),小字亞子,代北沙陀人,生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軍事家,後唐開國皇帝,晉王李克用之子。

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檢校司空,遙領晉州刺史,後襲父位為河東節度使、晉王。

他驍勇善戰,長於謀略,在王位十五年,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使得晉國逐漸強盛,中興唐朝霸業。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稱帝,定國號為唐,史稱後唐,並於同年十二月滅亡後梁,盡取河南、山東等地,定都於洛陽。

李存勖在位期間,並岐國,滅前蜀,得鳳翔、漢中及兩川之地,震動南方割據諸國,"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 。

但他沉緬於聲色,治國乏術,用人無方,縱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殺戮功臣,橫徵暴斂,又吝惜錢財,以致百姓困苦、藩鎮怨憤、士卒離心,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死於興教門之變,時年四十二歲。

在位三年,廟號莊宗,諡號光聖神閔孝皇帝,葬於雍陵。

人物關係

父親 李克用

  • 本名
  • 李存勖
  • 別稱
  • 李存勖,李天下
  • 字號
  • 小字亞子
  • 所處時代
  • 唐末五代
  • 民族族群
  • 沙陀族
  • 出生地
  • 晉陽
  • 出生時間
  • 885年12月2日
  • 去世時間
  • 926年5月15日
  • 主要成就
  • 建立後唐,滅亡後梁、前蜀
  • 在位時間
  • 908年-926年
  • 年號
  • 同光
  • 尊號
  • 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
  • 廟號
  • 莊宗
  • 諡號
  • 光聖神閔孝皇帝
  • 陵號
  • 雍陵

李存勖出身於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為沙陀酋長。

祖父朱邪赤心因鎮壓龐勛兵變有功,被唐朝皇帝賜為李姓,編入宗室譜籍。

父親李克用,官至河東節度使,封晉王,駐節太原,建立河東割據勢力(晉國)。

當時,梁王朱溫盤踞宣武鎮(治所汴州,在今河南開封),控制中原地區。

李克用與朱溫為爭奪中原霸權,進行了二十餘年的梁晉爭霸戰爭。

李存勖是李克用與側妃曹氏所生,自幼便善於騎射,膽略過人,心性豁達,深得父親寵愛。

他愛讀《春秋》,略通微言大義,而且精擅音律,可謂文武雙全。

摺疊

早年經歷

乾寧二年(895年),邠寧節度使王行瑜聯合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鎮國節度使韓建,攻入長安(治今陝西西安),謀廢唐昭宗。

李克用率軍勤王,討平三鎮叛亂。

李存勖時年十一歲,也隨軍征戰,併入朝獻捷,受到唐昭宗的誇獎與賞賜。

不久,李存勖被授為檢校司空,遙領隰州刺史,後改領汾州、晉州。

明代《三才圖會》中的李存勖畫像

天復二年(902年),李克用因太原兩次被梁軍圍困,無力抗衡朱溫,為此憂慮不安。

李存勖勸慰道:"物不到極點不會反覆,惡不到極點不會消亡。

朱溫威逼天子,覬覦帝位,陷害良善,可謂是自取滅亡。

我家三代盡忠王室,如今雖因勢窮力屈無法報效,但也無愧於心。

父親您應忍耐靜觀,積蓄力量,以待朱溫衰弱之時再圖復興,怎能輕易就灰心喪氣呢。

李克用因而釋然。

天佑三年(906年),朱溫遣軍攻打滄州(本屬橫海鎮,時為幽州鎮治下),幽州節度使劉仁恭遣使向李克用求救。

李克用惱怒劉仁恭的反覆無常,不願發兵援助。

李存勖卻道:"如今朱溫已占據天下的九分之七,連魏博、成德等藩鎮也歸附於他,黃河以北能與之對抗的只剩下我晉國和劉仁恭了。

如果我們不救劉仁恭,形勢將會對我們更加不利。

而若出兵援助,可使我晉國重振雄風,萬不能因嫌怨而失此良機。

"李克用遂遣軍攻取潞州(治今山西長治),迫使朱溫由滄州撤兵。

天佑四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史稱梁太祖。

他改元開平,定都於汴州。

但李克用拒不承認後梁政權,仍沿用唐朝天佑年號,以復興唐朝的名義與後梁相對抗,成為後梁北方最大的威脅。

是年五月,朱溫派十萬兵馬圍攻潞州,修築夾寨。

李克用命周德威援救潞州。

但周德威與梁軍對峙年余,卻始終不能解除潞州之圍。

天佑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

李存勖繼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時年二十四歲。

當時,李克用的養子李存顥、李存實等人自恃手握軍權,又年長於李存勖,對李存勖襲位非常不滿。

他們有的稱病不朝,有的見而不拜,甚至慫恿叔父李克寧發動叛亂,意欲謀害李存勖,投降後梁。

李存勖沉著應對,首先取得監軍張承業、大將李存璋等人的支持,而後搶先行動,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殺李克寧、李存顥等人,初步穩固了國內政局。

是年四月,李存勖親自率軍援救潞州,於二十九日抵達潞州北面的黃碾(在今山西長治)。

梁軍本以為李存勖年輕繼位,必然不敢出軍,對此毫無防備,也未派出斥候探查。

五月初二,李存勖伏兵於三垂岡下,趁著大霧直攻夾寨,出其不意的大破梁軍,徹底解除了潞州之圍。

經此一戰,晉國兵威大振。

不久,李存勖返回太原,犒賞軍士,而後開始整頓內政。

他嚴肅軍紀、撫恤孤寡,任用賢才,懲治貪腐,寬緩刑罰,打擊盜賊,使得晉國民俗大變,百姓歸心。

柏鄉之戰示意圖

天佑七年(910年)十一月,朱溫遣軍三千進駐深州、冀州,企圖奪取成德、義武兩鎮。

成德節度使王鎔、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先後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願與晉國結成反梁同盟,共推李存勖為盟主。

李存勖力排眾議,毅然發兵相救。

他親率晉軍東進,於是年十二月進至距離柏鄉五里處的野河(今滏陽河支流)北岸,與梁軍隔河對峙。

天佑八年(911年)正月,李存勖命周德威率三百精騎到梁軍營前挑戰,激怒梁將王景仁,將梁軍誘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曠野地帶。

他利用地形優勢,以逸待勞,在梁軍疲憊時率騎兵突擊,大破梁軍,俘獲梁軍將校二百八十五人,斬首二萬級。

此戰,梁軍伏屍數十里,龍驤、神威、神捷等精銳禁軍全軍覆沒,王景仁、韓勍、李思安僅率數十騎連夜逃歸。

成德鎮、義武鎮從此徹底倒向晉國。

柏鄉之戰後,李存勖決定暫緩對後梁的攻勢,先奪取河北地區,以消除後顧之憂,首要目標便是囚禁父親劉仁恭而繼任幽州節度使的燕王劉守光。

他採用驕兵之計,聯合成德、義武、昭義、振武、天德五鎮,遣使奉冊,共尊劉守光為尚父,以滋長其野心。

劉守光卻以為六鎮是畏懼幽州兵威,更是驕狂。

他得知尚父無權祭天、改元,不顧幕府諸將反對,於天佑八年(911年)八月在幽州悍然稱帝,國號大燕,史稱桀燕。

是年十二月,李存勖命周德威兵出飛狐口(在今河北蔚縣),聯合成德鎮、義武鎮一同征討劉守光。

李存勖畫像

天佑九年(912年),周德威奪取涿州,進圍幽州。

劉守光忙向後梁求救。

朱溫親率大軍北上,命楊師厚圍攻棗強,又命賀德倫攻打蓚縣(治今河北景縣)。

但梁軍雖攻破棗強,卻在蓚縣被晉將符存審、史建瑭擊敗。

朱溫羞憤發病,返回洛陽,不久便被其子朱友珪弒殺。

天佑十年(913年),朱友貞發動政變,誅殺朱友珪,奪取帝位,史稱梁末帝。

而晉軍則連奪幽州鎮統轄的順州(治今北京順義)、檀州(治今北京密雲)、武州(治今河北宣化)、平州(治今河北盧龍)、營州(治今遼寧朝陽)等地。

是年十一月,李存勖親征燕國,攻破幽州,俘獲劉仁恭(一直被劉守光囚禁)、劉守光父子。

他留周德威鎮守幽州。

天佑十一年(914年),李存勖返回太原,處死劉仁恭父子,以祭奠李克用。

當時,李存勖南破後梁,北定桀燕,威震天下。

王鎔、王處直相繼遣使入晉,共推李存勖為尚書令。

李存勖依禮三辭,而後接受尚書令之職。

他在太原開設霸府,建立行台,以唐朝皇帝的名義承制任命官吏。

天佑十二年(915年),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病逝。

梁帝朱友貞趁機將魏博鎮分為兩鎮,以削弱藩鎮勢力,結果引發魏博兵變。

變兵囚禁新任節度使賀德倫,請降於晉。

李存勖乘勢進占魏州(治今河北大名東北),並處死變兵首領張彥等人,以威懾兵變士卒,穩定亂局。

他收魏博牙兵為親軍,親自兼領魏博節度使,隨後又攻取德州、澶州(治今河南清豐西)。

是年七月,李存勖進兵莘縣,與梁將劉鄩展開對峙。

魏州之戰示意圖

天佑十三年(916年),李存勖聲言回師太原,以引誘劉鄩出戰。

劉鄩果然中計,欲趁機奪回魏州,結果遭到李存勖、李嗣源、符存審的三面夾擊,在元城一戰中全軍潰敗,逃奔滑州(治今河南滑縣)。

此後,李存勖又遣軍接連攻取衛州(治今河南衛輝)、洺州(治今永年東南)、相州(治今河南安陽)、邢州(治今河北邢台)、滄州、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等地。

黃河以北除黎陽(治今河南濬縣東)一地外,全部被晉國占領。

梁晉形勢從此發生逆轉。

天佑十四年(917年),壽州刺史盧文進叛附契丹,並引契丹軍南下。

契丹大軍入寇,契丹軍數量眾多,山谷之間,氈車毳幕,羊馬瀰漫。

有人說契丹軍有五十萬。

周德威堅守幽州,遣使向李存勖求援。

李存勖擁有的馬只有一萬匹,仍然派李存審、李嗣源率軍迎戰。

李嗣源率三千騎兵為前鋒,到達距離幽州60里的地方,契丹一萬騎兵突然殺來,李存審、李嗣源極力迎戰,打的契丹大敗,契丹丟棄的毳幕、氈廬、弓矢、羊馬漫山遍野、不可勝紀。

李存審、李嗣源的軍隊繼續追擊契丹,俘斬數以萬計。

李存審、李嗣源的軍隊進入幽州。

契丹敗退,北疆暫保無憂。

李存勖開始調兵南下,推鋒至黃河岸邊,與梁軍夾河對峙,爭奪黃河沿岸各處要點。

天佑十四年(917年)十二月,李存勖率軍東進,連破梁軍數座營寨,攻陷楊劉城(魏州通向鄆州的重要渡口,在今山東東阿北),俘獲守將安彥之,並攻掠至鄆州(治今山東東平)、濮州(治今山東鄄城北)一帶。

當時,朱友貞正在洛陽進行祭天大典,聞訊倉皇趕回汴州,組織復奪楊劉城。

但謝彥章數次用兵,始終未能收復楊劉城。

天佑十五年(918年)八月,李存勖調發河東、魏博、幽州、橫海、義武等鎮軍隊,齊集魏州,準備直搗汴州。

是年十二月,李存勖由濮州的麻家渡渡過黃河,進駐胡柳陂(今山東鄄城西北),與梁軍展開血戰。

晉軍大敗,周德威戰死。

李存勖被迫據土山自保。

當時,圍山樑軍多是步卒,立足未穩。

李存勖採用閻寶、李建及的建議,以騎兵突擊,終於反敗為勝,擊潰梁軍。

此戰,晉軍雖乘勝奪取濮陽,但也因傷亡慘重,無力再攻汴州,只得撤歸河北。

天佑十六年(919年),符存審進據德勝城(魏州通向汴州的重要渡口,在今河南清豐西南),並夾河修築南北兩城。

梁將賀瑰圍攻德勝南城,並以竹索連結戰船橫列河面,將李存勖所率援軍阻在黃河北岸。

李建及率三百勇士,乘船駛至河中,斧劈火燒,衝破了梁軍船陣。

李存勖乘勢揮軍渡河,大敗梁軍。

後來,梁將王瓚從黎陽渡河,屯據楊村渡,修造浮橋,儲存大量軍需物資。

而李存勖也徵發數萬民丁,擴建德勝北城。

當時,梁晉兩軍每日大小百餘戰,互有勝負。

建國稱帝

天佑十七年(920年),河中節度使朱友謙攻取同州(治今陝西大荔),叛梁降晉,結果遭到劉鄩的圍攻,遣使向李存勖求援。

李存勖命符存審、李嗣昭、李建及出軍援救,在同州、渭河兩次大敗劉鄩,並追擊至奉先(治今陝西蒲城)一帶。

河中鎮從此歸附於晉國。

梁晉爭霸時期國內形勢圖

天佑十八年(921年),成德軍將張文禮煽動兵變。

李存勖迫於形勢,授其為成德兵馬留後。

不久,河中、昭義、橫海、成德等十一藩鎮,一同遣使勸進,請李存勖建國稱帝,被李存勖拒絕。

八月,李存勖命閻寶征討成德鎮,圍困鎮州(治今河北正定)。

張文禮驚懼病死,其子張處瑾接掌軍事,繼續負城頑抗。

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勾結耶律阿保機,引契丹軍南下,意圖背叛李存勖,結果被義子王都囚禁。

王都繼任節度使,不久便被契丹軍圍困在定州。

耶律阿保機率領契丹所有軍隊南下,空國入寇。

天佑十九年(922年),李存勖率領五千騎兵先進,打退契丹軍,擒獲契丹君主的兒子。

契丹逃跑時沙河橋狹冰薄導致很多契丹軍溺死。

契丹軍退至望都。

李存勖進軍望都,打的契丹大敗。

契丹撤退時遭遇大雪,人馬無食,死者相屬於道。

但與此同時,晉軍在鎮州與後梁的交戰中卻連連失利,損兵折將。

閻寶攻城受挫,羞憤病逝。

繼任主帥李嗣昭、李存進相繼戰死。

而梁軍則趁虛反撲,攻克衛州、新鄉等地,重新奪回河北重鎮相州。

是年九月,鎮州終因久被圍困,糧盡力窮,被符存審攻破。

張處瑾及黨羽張處球、高蒙、李翥等皆俘送魏州處死,張文禮也被劈棺戮屍。

李存勖又兼領成德節度使,將成德鎮直接納入晉國管下。

天佑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諸鎮勸進,在魏州稱帝,改天佑二十年為同光元年。

他沿用"唐"為國號,又追贈父祖三代為皇帝,與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並列為七廟,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繼承人,史家稱之為後唐。

當時,後唐轄有魏博、成德、義武、橫海、幽州、大同、振武、雁門、河東、河中、晉絳、安國、昭義等十三個節鎮、五十個州。

滅亡後梁

後唐建立的同時,仍面臨著嚴峻的形勢。

契丹不斷侵擾幽州,兵鋒直逼河北。

潞州守將李繼韜叛附後梁,梁將董璋急攻澤州(治今山西晉城),意圖吞併昭義鎮,直接威脅後唐西都太原的安全。

李存勖為了扭轉戰局,決定趁梁軍東面防守空虛之機,出兵奇襲鄆州,以切斷梁軍右翼,再伺機進圖汴州。

同光元年(923年)閏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五千步騎,連夜冒雨渡河,一舉襲破鄆州。

朱友貞聽聞鄆州失守,命王彥章率軍阻止唐軍西進。

李存勖命朱守殷嚴守德勝,自率親軍進屯澶州。

唐軍襲汴滅梁示意圖

五月,王彥章出兵楊村渡,攻克德勝南城,繼而順河東下,攻打楊劉城。

他打算先隔斷河北唐軍與鄆州的聯繫,再圖收復鄆州。

而李存勖則命朱守殷放棄德勝北城,裝載軍需器械浮河而下,協助李周固守楊劉城。

兩軍各自沿河一岸疾進,邊行邊戰,互有勝負。

不久,王彥章進抵楊劉城下,揮軍強攻,晝夜不息,並以巨艦九艘橫亘河津,阻攔唐軍增援。

他屢攻不克,只得退屯城南,築壘連營,以阻擊唐軍渡河。

六月,李存勖親臨楊劉,一面命唐軍出營挑戰,牽制梁軍兵力,一面命謀臣郭崇韜領兵奔赴博州(治今山東聊城東北),在黃河東岸修築新城,以接應鄆州唐軍。

王彥章率軍急攻博州新城,還用十餘艘巨艦置於黃河中流配合作戰。

郭崇韜據城堅守,李存勖亦率軍自楊劉增援。

王彥章只得撤軍,退保鄒家口。

李存勖與鄆州李嗣源重新恢復了聯繫。

七月,王彥章復攻楊劉,再次被唐軍擊敗,遂撤師西歸,退保楊村,不久便被召回汴州。

段凝接任主帥。

八月,朱友貞部署四路反擊:命段凝攻澶州、董璋攻太原、霍彥威攻鎮州、王彥章攻鄆州,打算在十月向後唐發動總攻,但因兵力分散,造成汴州防守空虛。

他還命梁軍掘開滑州(治今河南滑縣)南面的黃河大堤,以阻止唐軍進攻汴州,但同時也將梁軍主力阻隔在決河以北。

九月,梁將康延孝投降後唐,將後梁軍情盡數告知李存勖,建議唐軍趁虛襲取汴州。

而李嗣源則在鄆州附近大敗王彥章,俘獲梁軍將校三百餘人,迫使梁軍退保中都(治今山東汶上)。

十月,李存勖自楊劉渡河,進抵鄆州,並以李嗣源為前鋒,攻破中都,俘殺王彥章。

當時,諸將都認為應先攻占兗州等地,再乘機而動。

李嗣源則堅持趁虛襲汴的戰略。

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前軍倍道兼程,向汴州進發。

是月初九日,李嗣源抵達汴州,揮軍攻城。

朱友貞自殺,梁將王瓚開城投降。

李存勖於同日抵達,由大梁門進入汴州,後梁正式滅亡。

平定前蜀

梁晉爭霸期間,南方還存在很多割據政權。

其中前蜀據有三川(指劍南西川、劍南東川、山南西道),定都於成都,其國主稱皇帝,與後梁分庭抗禮。

後主王衍在位時,奢侈淫靡,大興土木,委政於宦官、狎客,縱容太后、太妃賣官鬻爵,致使朝政敗壞,貪腐成風。

他還在國內四處巡遊,強制沿途州縣供應食宿,百姓苦不堪言。

後唐滅梁,威震天下,岐國、楚國、吳越國、閩國、南平國等割據政權紛紛入貢稱藩,前蜀卻不肯臣服。

李存勖便有意討平前蜀。

同光二年(924年),客省使李嚴出使前蜀,趁機刺探蜀中虛實,他歸國後極力主張伐蜀,稱蜀國已有亡國之象,更堅定了李存勖出兵滅蜀的決心。

當時,前蜀為了防禦後唐,在兩國邊界駐有重兵。

同年八月,李存勖又遣使者李彥稠入川,表示要與蜀國修好,以此麻痹王衍。

王衍信以為真,派翰林學士歐陽彬為唐蜀通好使,出使後唐,同時還撤除了邊界守備。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李存勖以魏王李繼岌為主帥,統領六萬大軍,征討前蜀。

李繼岌年幼,軍務皆有副手郭崇韜決斷。

唐軍以康延孝、李嚴為前鋒,連克威武城(在今陝西鳳縣東北)、鳳州(治今陝西鳳縣)、興州(治今陝西略陽)等地,繳獲大批糧草。

而與此同時,王衍仍在國內巡遊作樂,到達利州(治今四川廣元)時方知唐軍來犯。

他急忙組織三萬兵馬迎戰,卻被唐軍擊潰於三泉(治今陝西寧強西南)。

前蜀各處藩鎮紛紛來降,王衍倉皇逃回成都。

是年十一月,前蜀中書令王宗弼發動政變,囚禁王衍、后妃及諸王,自稱西川兵馬留後。

他以王衍的名義邀請李嚴到成都,商談投降事宜。

李嚴馳入成都,撫慰前蜀官吏、百姓,命蜀軍撤去成都的軍事防備。

不久,李繼岌率大軍進抵成都。

王衍率百官出城拜降,前蜀正式滅亡。

南方諸國皆驚懼不已。

死於兵變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魏博戍卒在貝州譁變,推裨將趙在禮為首領,攻入魏州。

邢州、滄州也相繼發生兵變,河北大亂。

元行欽帶兵進討,但卻連連失利。

李存勖本欲親征,被宰臣勸阻,只得起用李嗣源,讓其率侍衛親軍北上平叛。

李嗣源在魏州城下遇到親軍譁變,被劫持入城,與叛軍合勢。

他本無反意,但迫於內外形勢,又無以自明,只得率變兵南下。

三月,李存勖親自率軍東征,欲坐鎮汴州指揮平叛。

但李嗣源已搶先占據汴州,得到大批唐軍將領擁戴。

李存勖知道局勢已不可挽回,行至萬勝鎮(在今河南中牟西北)便下令回師,倉皇返回洛陽。

他再三撫慰士卒,許以厚賞,但已為時太晚。

士卒均不感皇帝恩德,沿途逃散過半。

當時,李繼岌已率征蜀大軍班師,途中因平定後軍康延孝叛亂,被耽誤了歸程。

四月,李存勖決定前往汜水關(在今河南滎陽西北),與李繼岌會合,再聯兵進剿李嗣源。

他命扈從軍兵候於宮門外,自己在內殿進食。

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突然發動叛亂,率所部攻入興教門。

李存勖親率宿衛出戰,殺死數百亂軍,最終被流矢射中,死於絳霄殿,時年四十三歲。

伶人善友將樂器覆蓋在李存勖身上,縱火焚屍。

李繼岌軍至渭南,因部屬潰散,被迫自縊而死。

征蜀大軍則在副使任圜的率領下,歸附李嗣源。

是月,李嗣源進入洛陽,在李存勖靈前稱帝,史稱後唐明宗。

七月,李嗣源將李存勖葬入雍陵,上廟號莊宗,追諡為光聖神閔孝皇帝。

政治

  • 處置後梁君臣

李存勖與後梁抗衡,打得是"為唐復仇"的旗號 ,故此在滅梁後便拆毀朱氏宗廟,追貶後梁二帝朱溫、朱友貞為庶人。

他還打算掘開朱溫的陵墓,劈棺戮屍,但因張全義力勸而作罷,最終只剷除了墓地闕室。

此外,李存勖以誅殺逆臣的名義,族滅後梁宰相敬翔、李振以及權貴趙岩、張希逸、張漢傑等人,又以"助梁篡唐"的罪名,貶竄唐朝舊臣鄭珏、蕭頃等十一人。

但對後梁所署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團練使、刺史等武臣,只有肯歸附後唐,李存勖都會予以承認。

如宣武節度使袁象先、鎮國軍留後霍彥威、宣義軍留後段凝、耀州刺史王晏球、匡國軍節度使溫韜,不但赦罪留任,還被賜以國姓(李姓)。

溫韜曾盜掘唐朝諸帝皇陵,被稱作"罪與朱溫相埒",李存勖都未予追究其罪責。

李存勖的這一舉措,使得處於後梁直接統治下的河南地區,全都接受了後唐的統治。

  • 遷都洛陽

後唐建立時,李存勖因曾兼任河東、魏博、成德三鎮節度使,遂實行三都制,以三鎮治所為都城。

其中,太原號為西京;魏州升為興唐府,號為東京;鎮州升為真定府,號為北都。

後梁滅亡後,李存勖將後梁的西都洛陽改稱東都,定為後唐國都,同時以雍州京兆府(長安)為西京。

原西京太原改稱北都,東京興唐府改稱鄴都。

北都真定府則廢除都號,復稱成德軍鎮州。

  • 吞併岐國

岐國是李茂貞在唐末建立的地方割據政權,據有關中鳳翔一帶,強盛時轄有二十餘州,但因屢被後梁、前蜀所敗,最終只剩七州之地。

李茂貞因勢力較弱,始終不敢稱帝,而是沿用唐朝年號,以與後梁相對抗。

後唐滅梁時,李茂貞曾致書慶賀,以李存勖的叔父自居。

同光二年(924年),李茂貞聽聞後唐定都洛陽,心中不安,於是上表稱臣,命其子李從曮入京朝貢。

李從曮在洛陽親見唐軍軍容之盛。

李茂貞更加憂懼,遂上表朝廷,請行"藩臣之禮",被改封為秦王。

具有獨立性質的岐國從此消失。

  • 縱容皇后干政

李存勖在位期間,皇后劉氏權力極大,所發布的教令與皇帝詔敕具有同樣效力,各地官府都必須執行。

劉氏生性貪婪吝嗇,不但和李存勖一同聚斂錢財,還派人到各地經商,連柴火果蔬之類都要加以販賣,從中獲利。

四方貢獻的錢財都據為己有,卻吝嗇不賞,只用於供養伽藍。

降將如袁象先、溫韜、張全義,都通過厚賂劉氏而得到重用。

同光四年(926年),國內饑荒,洛陽府庫空竭,禁軍軍士都不發軍糧。

親族家眷只能以野菜充飢,以致凍餓而死者無數,很多軍士甚至被迫典賣妻兒。

而這時正逢鄴都兵變,軍中流言四起,形勢非常不利。

在這種情況下,宰相率百官上表,請李存勖開內庫賑災。

李存勖應允,但劉氏卻不肯答應,稱生死有天命決定,非人力所能挽回。

後來,宰相又在便殿議論。

劉氏躲在屏風後面偷聽,竟然將自己的梳妝用具、兩口銀盆,以及三個年幼的皇子,送到宰相面前,稱宮中只剩這些,讓他們拿去賣了以籌備軍餉,嚇得宰相惶恐而退。

  • 寵信伶宦

李存勖對伶人極為寵信。

早在稱帝之前,便曾因任用伶人楊婆兒為刺史,而貽誤戰事。

伶人周匝在胡柳陂之戰中被梁軍俘虜,因伶人陳俊、儲德源的保護而免死。

後唐滅梁後,李存勖竟然要授陳俊二人為刺史,以報答二人對周匝的救命之恩,結果被郭崇韜勸阻。

他承認郭崇韜所言乃是公正之論,但最終還是任命陳俊二人為刺史,原因竟然是言而無信愧見周匝。

而當時,親軍中很多百戰將士都沒得到刺史之職,對此無不憤慨。

伶人們更是隨意出入宮禁,欺凌大臣,群臣皆敢怒而不敢言,有的甚至反過來巴結伶人,以保求富貴。

藩鎮節度使也爭相重金行賄。

在這些伶人中,為害最深的是景進。

李存勖以景進為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想知道宮外之事都要屏退左右,單獨詢問景進。

景進由此大進讒言,干預朝政。

文武百官對景進都忌憚不已。

而本已衰微的宦官勢力在同光年間也死灰復燃。

後唐建立後,李存勖詔命各地,讓將前朝宦官送回京師洛陽,以致宮中宦官激增到近千人。

這些宦官有的擔任諸司使,有的充作藩鎮監軍,都被李存勖視為心腹。

他們恃寵爭權,肆意干預軍政,凌慢將帥,使得各藩鎮皆憤怒不已。

後來,宦官、伶人奉命到全國各地挑選美女充實後宮,竟然一次性掠走青年婦女三千人,連魏州軍營兵士的家屬也難以倖免。

  • 疏忌功臣

李存勖在位期間,對功臣宿將多有猜忌之心。

李嗣源是後唐滅梁第一功臣 ,曾表奏義子李從珂為北京內牙馬步都指揮使,希望李從珂能就近照顧家中。

李存勖卻惱怒異常,認為李嗣源"握兵權,居大鎮",卻插手軍政人事,因此將李從珂貶為突騎指揮使,遠戍石門鎮,並多次駁回李嗣源的入朝請求。

而在李嗣源入朝後,李存勖又命朱守殷暗中監視。

而在李存勖晚年,更是變本加厲,對功臣宿將無罪誅戮。

郭崇韜在滅梁、平蜀戰役中,戰功顯赫,但與宦官不睦。

前蜀滅亡後,蜀人曾請郭崇韜留鎮西川。

李存勖對此非常不滿,又聽信宦官向延嗣的讒言,以為郭崇韜截留蜀地財貨,更是怒形於色。

他任命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讓其到成都斬殺郭崇韜,被孟知祥勸止。

劉皇后卻私自下達教命,密令李繼岌在成都處死郭崇韜父子。

李存勖非但不予追究,還下詔給郭崇韜定罪。

河中節度使朱友謙及其部將史武等七人皆因此案牽連而被誅殺滅族。

康延孝為郭、朱復仇,起兵反唐,很快也兵敗身死。

  • 重視門第

李存勖在位期間,以門第族望為任官標準。

他在稱帝前曾頒布教令,在四鎮判官中擢選前朝士族,作為新朝建立後的宰相人選。

義武節度判官豆盧革、河東觀察判官盧程因此被任命為行台左、右丞相。

後唐建立後,豆盧革、盧程以及尚書左丞趙光胤、禮部侍郎韋說先後被拜為宰相。

四人均無實學,只因出身名門高第,得以高居相位。

故胡三省評論稱:"興王之君,命相如此,天下事可知矣。

"

受李存勖的影響,朝中掌握用人大權的宰執也以門第為命官的重要依據。

如樞密使郭崇韜,不僅本人冒認唐代名將郭子儀為祖先,以抬高自己的門第,而且任官不講才能功勞,只看門第高低。

他"引拔浮華,鄙棄勛舊",不肯提拔出身寒微的官員,稱怕被名流所嗤笑。

很多勛舊功臣因此受到排擠、壓抑,以致怨聲載道。

軍事

  • 開拓疆土

同光元年(923年)閏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軍襲破鄆州,而後在德勝城、楊劉城等地與梁將王彥章、段凝交戰數月,將梁軍主力拖在山東一帶。

是年十月,李存勖採取降將康延孝之策,輕騎直取汴州,一路連破中都、曹州,僅用八天便進抵汴州城下,逼得梁帝朱友貞絕望自殺,滅亡後梁。

後梁將帥紛紛來降,所屬節鎮州府盡歸後唐所有。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李存勖徵調同州、華州、邠州等藩鎮兵力以及中央禁軍六萬人,以李繼岌、郭崇韜為主帥,征討割據兩川的前蜀政權。

唐軍歷經威武之戰、三泉之戰,屢破蜀軍,於是年十一月入居成都,滅亡前蜀。

此戰,唐軍自出師南征,僅用七十日便滅亡前蜀,震動南方諸國。

前蜀所轄十個節鎮、六十四州、二百四十九縣盡入後唐版圖。

  • 討平叛亂

同光二年(924年)四月,李存勖徵發潞州三千軍士,前往涿州戍邊。

昭義軍牙將楊立趁機煽動士卒作亂,聚眾攻打子城東門,驅逐節度副使李繼珂、監軍張弘祚。

他自立為昭義軍留後,並遣使入洛陽,求取節度使之位。

李存勖任命李嗣源為招討使,統領元行欽、張廷蘊等將領,討伐潞州。

五月,李嗣源攻破潞州,平定叛亂,將楊立及其黨羽俘送洛陽。

李存勖處死楊立等人,並下詔拆毀潞州城防設施。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邢州左右步直軍軍校趙太煽動兵變,占據邢州城,自稱安國軍留後。

李存勖命東北面招討副使霍彥威為主帥,征討邢州叛亂。

三月,霍彥威攻克邢州,擒獲趙太等人,將他們帶到魏州城下斬首,以震懾城中叛軍。

可亞其父

李存勖十一歲時,隨父征討王行瑜,並向唐昭宗報功。

唐昭宗非常欣賞李存勖,輕撫其背部,道:"我兒日後必定是國家的棟樑之才,不要忘了對我大唐盡忠盡孝啊!"後來,唐昭宗還對人稱讚"可亞其父"。

意思是說,李存勖能超過其父親,使父親屈居亞軍。

李存勖遂得名李亞子。

終應父言

李克用曾到潞州境內三垂岡打獵,在岡上的明皇廟前擺設酒宴,聽伶人奏唱《百年歌》。

歌詞陳述人衰老之狀,聲調悽苦悲傷,只聽得李克用老淚縱橫。

當時李存勖年方五歲,也隨侍在側。

李克用指著李存勖,對諸將道:"老夫已老,壯志未酬。

但二十年後,此子必能代我戰於此地,完成我未竟的功業。

"十九年後,初襲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岡大敗梁軍,奠定了晉國崛起的基礎。

梁祖之嘆

潞州之戰時,朱溫曾親赴澤州,視察前線戰況,結果得知李克用去世。

他對年輕襲位的李存勖非常輕視,認為攻取潞州的大局已定,便逕自返回汴州。

但李存勖卻奇兵突出,將圍攻潞州的梁軍打得大敗潰走。

朱溫得到戰報,先是大驚失色,隨即喟然長嘆:"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克用雖死猶生啊。

我的兒子們跟他一比,簡直如同豬狗一般。

"

後來,朱溫病重,對侍臣道:"我經營天下三十年,想不到太原餘孽(指李存勖)竟然發展到如今的地步。

我看他志向不小,上天又奪我年壽。

等我死後,我的兒子們沒有一個是他的對手,我怕是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他傷心哽咽,竟然昏死過去。

三矢雪恨

相傳,李克用臨終時,曾交給李存勖三枝箭,並對他道:"梁賊朱溫是我晉國不共戴天之仇。

燕王劉仁恭是我所立,契丹耶律阿保機與我約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投靠朱溫。

我未能滅此三賊,死有餘恨。

我給你三枝箭,你將來一定要消滅這三個敵人,以告慰我在天之靈。

"李存勖將這三枝箭供奉在家廟中,每逢出征都要以少牢之禮祭祀,將箭矢請出,放在錦囊中,背負上陣,戰勝後再送回家廟。

他平桀燕、敗契丹、滅後梁,每戰都是如此。

"晉王三矢"的典故最早出自宋初王禹偁所著的《五代史闕文》。

其真實性在歷代都備受質疑。

宋代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考異》中考證稱,李存勖襲位時,還曾對契丹"遣使告哀,賂以金繒,求騎軍以救潞州",契丹亦出兵相助,而當劉守光被其兄劉守文攻擊時,李克用、李存勖也屢次派兵相救,可見至少在李克用去世時,晉國根本沒有與契丹、幽州結仇一事。

他認為,"晉王三矢"的典故當是後人杜撰,以此誇耀李存勖的英明神武。

王誤老奴

黃巢之亂時,傳國玉璽流入民間,輾轉落到魏州僧人傳真手中。

梁晉夾河對峙時,傳真和尚將玉璽獻給李存勖。

李存勖得到玉璽,又因諸將連番勸進,遂有稱帝之意。

河東監軍張承業素以唐臣自居,連忙趕赴魏州,當面勸諫道:"大王父子與梁賊血戰三十年,是要為國家報仇,恢復唐室社稷。

如今梁賊未滅,大王便要稱帝,恐怕會令天下人失望。

大王何不先誅除梁賊,為先帝報仇,迎立唐室後人為帝。

您再掃平吳蜀,一統天下,到時又有何人能與大王爭奪帝位。

您謙讓的時間越久,將來江山就越穩固。

"但李存勖卻道:"我也不願稱帝,只是被群臣逼迫,無可奈何。

"張承業自知難以勸阻,大哭道:"諸侯們浴血奮戰,本為恢復唐朝,現在大王卻自取帝位,欺騙老奴啊。

"他返回晉陽,從此一病不起。

恃勇矜功

李存勖自恃勇武,平梁時常率輕騎衝鋒,親臨戰陣,因此經常陷入險境。

王鎔、王處直都曾致信給李存勖,勸他不要如此輕率。

但李存勖卻笑道:"不經百戰如何平定天下,我怎能深居帷房,將自己養的肥胖呢。

"符存審也曾為此勸諫李存勖。

李存勖表面聽從,但趁符存審不在,又策馬跑出軍營,還對左右侍從道:"這老頭子妨礙我玩耍。

"

胡柳陂之戰時,周德威建議李存勖按兵不動,先以小股騎兵騷擾,使梁軍難以安營,待其疲乏不堪時再發動進攻。

但李存勖卻道:"我們在黃河沿岸終日挑戰,就是要與梁軍決戰,卻始終不能如願。

如今已經打到梁軍家門口了,卻避而不戰,不是豪傑所為。

"他當先列陣出擊。

周德威無奈,只得隨從出戰。

結果晉軍大敗,周德威也戰死於亂軍之中。

李存勖滅梁後,荊南節度使高季興親自到洛陽朝覲。

他返回荊南後,對麾下將佐道:"新朝歷經百戰,方才平定河南。

皇帝便豎著手指,對功臣誇耀道:'我於指頭上得天下。

'如此一來,滅梁之功歸於皇帝一人,臣僚將佐又有什麼功勞可言。

功臣對此莫不寒心,我沒什麼可擔憂的了。

"

背信殺降

李存勖滅蜀後,命王衍舉族遷居洛陽,並保證道:"我會封給你一塊土地,不會薄待於你,日月星三辰為證,絕不虛言欺哄!"王衍欣然動身,率領宗族、百官及其家族數千人,啟程東行。

他行至關中時,因河北亂起,只得暫留秦川驛。

李存勖欲東征平叛,擔心王衍在後方作亂,便命宦官向延嗣前去誅殺王衍一家。

王母徐氏臨死高呼道:"我兒舉國降順,皇帝許以不死,而今卻行殺戮。

他言而無信,必遭報應。

"

而據《新五代史·張居翰傳》記載,李存勖當時是要將王衍一行千餘人全部誅殺。

但樞密使張居翰認為殺降不祥,便私下將詔書中的"王衍一行"改為"王衍一家"。

最終被殺者只有王衍及其近宗親屬,隨行的前蜀降臣及其宗族千餘人得免一死。

嫡庶倒置

李存勖早年娶韓氏為正妻,後又納伊氏、劉氏為妾。

三女之中,韓氏為首,伊氏居次,劉氏最末。

劉氏位次雖低但最受寵,又生有長子李繼岌。

李存勖稱帝後,有意立劉氏為皇后,但礙於宗法制度,不能亂了妻妾次序,是以遲遲不立皇后。

後來,李存勖在宰執豆盧革、郭崇韜的奏請下,越過韓氏、伊氏,冊立劉氏為皇后。

韓氏、伊氏二夫人皆忿忿不平。

而對待父親的妻妾,李存勖也是如此。

根據宗法制度,皇帝以庶出繼位,當以嫡母為皇太后,尊生母為皇太妃。

但李存勖稱帝後,卻將嫡母劉氏尊為皇太妃,尊生母曹氏為皇太后。

當時,劉太妃赴太后宮中拜賀。

曹太后羞慚不已,面有愧色。

伶官天子

李存勖自幼便喜歡唱戲,常與伶人嬉戲廝混,稱帝自取藝名為"李天下"。

一次,李存勖與眾伶人一同嬉鬧,四處張望著喊道:"李天下,李天下何在?"伶人敬新磨越眾上前,抬手便扇了他一個耳光。

李存勖頓時被打懵了,伶人們也都驚駭不已。

敬新磨笑道:"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還呼喊誰呢?"伶人們盡皆失笑。

李存勖非但不怒,還重賞了敬新磨。

後來,敬新磨到殿中奏事,在殿內被惡犬追逐。

他躲在一根庭柱邊,叫道:"陛下不要縱使兒女咬人。

"李存勖出身夷狄,非常忌諱狗,聞言大怒,當場便要拉弓射死敬新磨。

敬新磨忙喊道:"陛下不能殺我,我與陛下乃是一體,殺之不詳。

"李存勖忙問緣由,他答道:"陛下年號同光。

天下都稱您為同光帝。

殺了敬新磨,同(銅)就沒有光了。

"李存勖大笑,饒了敬新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後唐是怎麼滅後梁的具體講解!

後唐滅後梁之戰是開平四年(910年)至龍德三年(923年),後唐與後梁為爭奪黃河下游廣大地區統治權而進行一系列的作戰。 龍德三年(923年)十月初二,李存勖親率大軍由楊劉渡河,初三,進至鄆州,以...

史說太原|五代曇花,三秀太原

公元907年,朱溫滅唐稱帝,建立後梁,至公元960年趙匡胤代周建立北宋止,這段時期稱五代十國,歷時五十四年。此時,中國北方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相互更迭的朝代,史稱五代。因其名稱和前...

後唐莊宗李存勖

李存勖,是最近比較熱的國產動漫畫江湖之不良人中晉王李克用之次子,也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後唐莊宗到底有多牛逼?三箭定北方

淺談歷史,我是沙丘。 五代十國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大亂世,在此時期,英雄輩出、風雲跌宕。不失三國之智,不輸三國之勇。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半個世紀,終於趙匡胤的北宋。後唐莊宗李存勖,就是...

後唐皇帝李嗣源簡介:民生掛於心勤勉踐於行

李嗣源是古代歷史上的一位皇帝,是五代的後唐皇帝。李嗣源並不是漢族人,而是沙陀族人。李嗣源從小被李克用收為養子,並且飽讀兵法,立下不少戰功。李嗣源的簡介要先從他為人處世方面說起。 李嗣源在為人處事...

上陣父子兵,李克用父子在長治痛扁朱溫!

1964年,偉大領袖毛主席在讀史書《五代史·莊宗紀》時,「突然想起有一首年輕時讀過的清朝人寫的詩」,但記不清作者是誰,「就寫了張條子,讓他身在長治的秘書田家英查一下」。全文如下:田家英同志:近讀...

後唐莊宗李存勖用人心得:演而優則仕

朱溫(852年-912年),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人,幼年隨其父朱誠學習五經。咸通十一年(870年)他參加了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後攻陷洛陽、長...

供奉三支箭而有天下的李亞子

以雄圖而起河、汾,以力戰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國祚中興,雖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膺圖受命,亦無以加也。提起李存勖,不熟悉的人第一反應就是動畫片《不良人》中的那個二百五,熟悉的人卻要為他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