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是一代雄主,為什麼曹操和劉備去世後,他卻不能一統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509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南宋詞人辛棄疾,曾在京口北固亭吟詠道:「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意思是說,孫權是一代雄主,漢末三國時期,只有曹操和劉備,才有資格與他為敵。

而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得知,此言並不誇張。

孫權未及弱冠,便從自己的父兄手中,接過了江東基業,之後與年齡相當於自己父輩的曹操、劉備,周旋多年,不但保住了江東地盤,還擴大了勢力範圍,其能力的確不容小覷。

然而,說到此處,我們不禁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曹操和劉備去世後,他為什麼沒能一統天下呢?

曹操逝世於公元220年,劉備逝世於公元223年,孫權卻活到了公元252年,也就是說,曹操和劉備這兩大梟雄去世之後,他還有近三十年的時間,可以成就大業。

可是為什麼,他最強大的兩個對手都離世之後,他還是沒能成功,甚至未能再將領土擴大分毫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孫權本人不善軍事

在漢末三國時代,不管是曹操還是劉備,都是從馬背上得來的天下,曹操的軍事才能,自不必說,劉備在漢中之戰大敗曹操,也體現了他的能力。

而孫權雖然也曾多次親征,可是他的軍事才能,實在是不值一提——他每次親自,都會出動五萬,甚至十萬的兵馬,然而每次都會被敵軍以少勝多,大敗而歸,尤其是第二次合肥之戰的時候,張遼以八百破十萬,爾後威震逍遙津,直接將他嚇破了膽。

也就是說,孫權正如孫策所言,擅長任賢舉能,處理內政,卻不擅長開疆拓土,在馬背上打天下,所以即便是沒有了曹操和劉備的威脅,他也未能一統三國。

二、江東的內部問題

江東大約是漢末三國時期,內部體系最紊亂的一個陣營了——論政治目標,有人主張向曹魏稱臣,有人則堅持爭霸;論個人歸屬問題,有孫策舊部與孫權親信之分;論出身,有淮南舊部與江南士族之間的紛爭。

再加上東吳一直主張士兵私有制和世襲制,也就是說一個將領統領的士卒,就算他自己的部曲,而且可以被其後人繼承,因此江東內部一片混亂。

再加上山越不斷叛亂等問題,就算孫權有足夠的軍事才能,依舊無力一統天下。

三、正統問題

東吳是三國最不正統的政權,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原來,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曹魏擁有這一優勢,而且曹操在世的時候,挾天子以令諸侯,曹丕登基名義上也是接受了漢獻帝的禪讓。

而劉備是漢室後裔,他稱帝的時候,打出的名義是繼承漢室的皇位。

可孫權什麼都沒有,就連所謂的傳國玉璽一事,也有史料提出了反駁。

他稱帝一事本就名不正且言不順,想要一統天下,更是難上加難,畢竟想要眾望所歸,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四、曹魏和蜀漢並未完全衰敗

另外,曹操去世之後,曹魏並沒有衰敗,曹丕和曹叡都算是一代明君,再加上曹操時期的很多名將和謀士都還在,所以他無力因曹操的去世,吞併曹魏。

而蜀漢方面,雖然劉禪暗弱,但是有諸葛亮總攬大權,再加上蜀漢北伐時拿出的力量,可見就算劉備臨終前,在夷陵之戰損耗了大量的軍事力量,蜀漢也沒有就此變成任人揉捏的軟柿子。

再加上東吳外交反覆,與蜀漢和曹魏的關係都比較緊張,對曹魏和蜀漢,都動用了重兵進行防禦,這等情況下,他們根本無法全力攻打其中的一國,以一敵二更是不現實。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你不了解的孫權 開疆拓土三分天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筆下,...

漫談三國:孫權為何寧願向曹丕稱臣也不稱帝

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陽稱帝,次年劉備在成都稱帝,等到曹丕、劉備都離世之後,吳王孫權才於229年稱帝,比曹劉差不多晚了近十年。三國按實力排序,曹魏最強,東吳次之,蜀漢最弱,劉備都稱帝了,孫權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