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閱讀:一起終身裝逼和圈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幾年流行知識服務和社群閱讀,購買一些知識產品,每天上下班時間聽著音頻,有時候在微信里我會被人拉到一個閱讀群,什麼每周1本書,1年52本書,抱團對抗惰性,然後要求交讀書筆記,有時候還會線下聚會分享讀書心得。

經常被朋友們問到,波波老師,作為喜歡閱讀的讀者又是幾本暢銷書的作者,如何看社群閱讀。

閱讀有什麼用,培根在《論讀書》文中說的特別好: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

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博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

閱讀為了怡情嗎?怡情就是消遣,如焚香、試茶、洗硯、鼓琴、校書、候月、聽雨、澆花、高臥、勘方、經行、負暄、釣魚、對畫、漱泉、支仗、禮佛、嘗酒、宴坐、翻經、看山、臨帖、刻竹、餵鶴(明代的陳繼儒《太平清話》),在網際網路技術嵌入現代商業社會導致「碎片化」的今天,在O2O新商業模式到來的今天,我們捫心自問,以上一人獨享之怡情事宜,當今有幾人用讀書在習慣性地堅持著。

今人不及古人之心境明澈,這既是現代商業社會造成的,又是網際網路科技造成的,我們總是圍繞瑣碎之事是是非非,指指點點,所以當今流行社群閱讀和知識服務,不太可能為了怡情。

閱讀為了博彩嗎? 博彩,在目前網際網路社交環境下,閱讀是裝逼用的,所謂裝逼,是比在社群里發紅包,聊情懷,講某產品要裝逼的多,社群閱讀就可以聚集一群粉絲利用網際網路搞出新的商業模式,比如知識服務。

當今書籍太多,莊子說:生命是有限度的,而學問知識是無窮盡的,拿有限度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盡的知識,你傻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所以大家於是基本上會買一些書(含電子書),然後曬在社交網絡上裝逼,然後看別人對這些書的讀書筆記和解讀,以備在社交場合中聊到此書時能夠接上話題,真正從頭看到尾的書其實也不多,其實別小看讀書筆記,語言具有時代性,大體每50年發生變化,所以每個時代的人都會名著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當時的語言特點重新解構,形成新的讀書筆記,比如孔子的《春秋》,有多少歷朝歷代的牛人注此《春秋》,後人其實很多是通過看不同時期的讀書筆記看懂原著的,包括我,不過目前社群閱讀的書籍很多以現代作者的書籍為主,書籍集中在網際網路、管理學、心理學等,這類讀書筆記其實不僅是讀者裝逼的社交工具,也是讀者學習的快餐,最近得到上線的「半小時聽本書」,就是這類讀書筆記的產品化。

其實,作者也是如此,我在創業前拜訪某些企業高管,會送他我寫的書,很多企業的轉型都繞不開線上線下互動,所以這些企業高管都會給你點面子,和你聊聊,最後我創業的300萬啟動資金就是6位不同企業的高管投資的!

所以,書不僅是讀者間的社交工具,還是作者最大的社交工具,讀者裝逼,作者也裝逼!

閱讀,大家都在玩裝逼,而社群是為形成圈子,當然在圈子中社交,只要用心,《紅樓夢》上有幅名對子: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一切都洞明,很透徹,是真學問。

「練」等於經驗很多,對人情世故很通達了,這是大文章。

閱讀能夠長幹嗎?長才是指增長才幹,閱讀可以我們在做事和處世中補才幹之不足,我們的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知如何修剪移接;但是書中所描述,如不用踐行獲得感悟的經驗,也是無用的,所以用「讀書補才幹之不足,經驗補讀書之不足」的說法,目前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泛濫,補才幹不足很多情況不需要閱讀,百度關鍵字、知乎問題等即可。

當然,持續的增長才幹需要不斷學習,終生學習,其實按照「學習金字塔」理論,一個人閱讀本身是很低效學習手段,如圖所示

學習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

它是一種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論。

最早它是由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現並提出的。


  • 在塔尖,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也就是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周以後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

  • 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

  • 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

  • 第四種,是「示範」,採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

  • 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

  • 第六種,「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

  • 最後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和參與式學習。

所以社群閱讀,是利用網際網路社群的力量,通過線上線下聚集一群人,進行團隊學習和參與式學習,屬於主動學習。

但閱讀方式很有講究,我個人非常不喜歡個人脫口秀式的閱讀方式,一個人在將讀書心得,對讀者就是被動學習,無法進行主動學習,所以社群里定期的讀書會討論,提交讀書筆記其實是非常好的方式,比看個人讀書心得的脫口秀更能提升學習質量。

其實不管是個人閱讀,還是社群閱讀,這件事,你堅持久了,可以提升你的思維層次,決定人生的是思考質量,而思考質量來自不斷精進的讀書之路。

一個人的思考質量體現在思維層次,思維最初是人腦藉助於語言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

思維以感知為基礎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繫和規律性,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

但是思維是有層次的,霧滿攔江有篇文章說讀書有5重境界,借用那篇文章中《閱讀層次與思維深度廣度對照表》表格並結合O2OPark關於提升悟性的5個思維層次,我們進行優化得出新的表格如下:

思維層次

思維特點

閱讀書目

思想深度

思想廣度

對應人群

1線性思維

只能孤立地進行一個推理範疇的思考

流行娛樂小說

幼稚型

選擇標準是喜不喜歡

自我為中心

文青、小清新、學生

2發散思維

能同時進行多個推理範疇的思考

傳統經典小說

功利型

選擇標準是有沒有利益

周邊為中心

普通中產、基層公務員

3跳躍思維

能把沒有關係要素通過多個異質推理範疇關聯起來

史哲類

富人型

選擇標準是有沒有價值

社會角度

高級中產 、中層公務員、行業成功人士

4環型思維

確定一個原點,不管跨越多少個延展推理範疇,最終能回到原點

思想類

學者型

選擇標準有沒有延展性

人性角度

商業大亨、學者、高官、大教授

5立體思維

在環型思維基礎上,超越「點」的概念,自我和外境之間沒有界限,可以僅憑直覺做出結論

自我構建思想

自由型

選擇標準是有沒有趣味

思想全景

思想者、高僧大德、聖人

O2O社群中群主選擇閱讀書目代表了這個O2O社群的整體思維層次、思想深度、思想廣度,在被動學習中看讀書脫口秀視頻,我覺得老沈一說和曉松奇談更好一點,因為他們是第一人稱的感悟來講,沈永鵬對經典史哲類名著的代入場景來瘋狂求知合理懷疑,可以讓閱讀者鍛鍊出跳躍思維和環型思維的能力,而高曉松的詩和遠方,讓我們明白閱讀的最好層次在於能夠構建自我思想體系,再也不會遭遇人生難題,沒有構建自我思想體系的閱讀者,也未必就沒詩,未必去不了遠方。

霧滿攔江在「讀書有5重境界」文章中說了一個故事,有位在美國的女士,網名人生如詩,她在自己的博文里寫道:

「我的一個同學來美國八年了,他的英語還是沒有什麼長進,白天在一個台灣人開的工廠工作,晚上回家跟老婆講中文,看中文電視。

所以他倆根本沒法說話。

最後只能看電視。

人雖然來到了美國,但從沒走出中國人的圈子。

講中國話,吃中國飯,接觸的都是中國人。

有一個中國人,在國內曾經是英語老師。

但來到美國十幾年,一直在中國餐館工作,後來把英語全忘了。

沒有思想的人,走出再遠,其實還在起點。

社群閱讀本身,也代表了這個社群的人脈結構,這個結構可以充分利用線上的隱私保密性特點更穩定,為什麼這麼說呢?比較線下經常在一起工作,學習構建的人脈圈子,由於絕大多數人都知道你以前的思維層次,就會天然不太關注你的思維新精進層次,表現的不以為然,不太相信,舉一個例子,馬祖道一自南嶽禪師得道後,回到一別數十載的家鄉四川成都弘揚佛法——禪宗。

成都人聽說有一位得道的高僧到了成都,大家都爭相膜拜,結果有一老婆婆一看說:「這不是當年馬簸箕的小二子嗎?」便一鬨而散,沒有人相信。

因此馬祖很感慨地說:「得道莫還鄉,還鄉道不香

」 他決心再度離開故鄉,要到下江去了!

也就是說,社群閱讀,可以避開了線下一直在一起生活學習而引起的非理性影響,一個人的人生進步,取決於你的思考質量,而思考質量不是與生俱來的,由你的思維層次提升決定,思維層次和你的閱讀書目有關,人是社交性動物,相同思維層次的人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人脈圈子,所以存在一個殘酷的「真相」,每次你的人生進步,就是你不斷拋棄原來圈子的「朋友」過程,記住了,閱讀社群本身也可以利用閱讀書目通過提升思維層次篩選圈子,這就是圈層,分別是外圈(過客——看客——顧客)和內圈(會員——朋友——夥伴)。

真正的人脈關係在內圈,社群閱讀除了裝逼,最重要的是可以利用思維層次進行圈層。

社群存在快速進入和快速離開的特點,快速進入社群,就是找到」新朋友「,快速離開社群,就是拋棄」老朋友「,對人對物,人性中的喜新厭舊,在社群里居然讓我們沒有了」道德壓力感」,技術和工具本身帶來我們進行篩選人脈的過程!

線上社群閱讀能進行圈層人脈如此,線下社群閱讀呢? 其實也是如此,比如,目前經濟轉型和雙創時代,工作不管是擇業還是就業,但凡解決初級的階段性的生存壓力,工作就不止是眼裡的苟合,還是長遠的篩選,往蘇打水中加些檸檬會很美味,可往牛奶中加檸檬的話呢?如果把你的能力比作檸檬,那麼你的mentor在很大程度上則是決定將你加到蘇打水還是牛奶中的調配師。

有水平的調配師卻能讓你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在職場上,找對合適的老闆,遠比選擇知名的公司重要。

哪怕公司並不有名也沒關係。

不要害怕今天后退一步,因為那是為了明天能向前走三步,現在華為、BAT出來的人牛逼,是因為他們當時在傻逼的時候跟對了思維層次水平很高的老闆。

你如何選擇合適的老闆,平時和主管、老闆聊聊,他們喜歡閱讀什麼書目,如果他永遠停留在娛樂流行小說,目前娛樂流行小說都拍成電視劇,他還追劇,說明他的思維類型還在線性思維中,思想廣度以自我為中心,思想深度屬於幼稚型,行為選擇標準在於喜不喜歡,他的管理勝任力不高,那你就不要被他的思維層次耽誤,你可以到線上通過不斷的閱讀,寫讀書筆記,寫自己文章,來不斷提升自己並展示自己,利用線上社群去找到和你思維層次相近的新的人脈,會員、朋友、夥伴和老闆!

現實是本最好的教材,能夠讓人迅速成熟。

我碰到許多不怎麼閱讀的人,也能夠達到思維的第三層,甚至第四層,就回到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法則,也就是說閱讀並不是提升思維層次的唯一途徑。

社群閱讀,一起終生裝逼和圈層,你準備好了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麼樣才算會讀書?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增長見識,習得高水平的思維方法。這個世界常常發生一些讓我們疑惑、憤怒、興奮的事,大多數人只能在各類網頁中去了解、去發泄。然而讀書多的人則能夠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看看各路知乎大神們...

《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值不值得讀?

為了學習「1年讀100本書」的閱讀秘籍,今天看了秋葉大叔的《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現在結合書中的內容跟大家分享一下閱讀成果和感受。秋葉大叔是武漢工程大學副教授、國內知名的PPT大神,剛入職場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