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要真聽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這事兒就成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一直飽受爭議,對他的看法大致分成兩派:一派以《三國志》作者陳壽和北魏的軍事家崔浩為代表,認為諸葛亮善於治軍,不善於打仗,「治戎衛本,奇謀為短」,善於治國,不善於用兵,「理民之干,優於將略」;另一派則認為諸葛亮是偉大的軍事家,從唐朝開始,武廟裡都將諸葛亮作為軍神供奉。

歷史上,諸葛亮屢次北伐沒有達到目標卻是事實,「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說到諸葛亮北伐不成,不得不提到另一個人物,那就是魏延。

在小說里,諸葛亮一直看魏延不順眼,還是在長沙的時候,就要砍魏將軍的頭,說他反骨。

其實這個情節是瞎掰的。

魏延是當時蜀國軍事上的頂樑柱,劉備很器重他,戰略要地漢中需要一位名將當太守,大家以為是張飛,結果劉備卻選定的是魏延。

劉備問他憑什麼守住蜀國的門戶——漢中。

魏延回答得很鏗鏘:「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劉備任用魏延為蜀漢最前線的軍事指揮官,說明魏延對於蜀魏交界處的軍事地理形勢是很熟悉的,或許當時他在漢中前線的指揮所里,遠眺東邊的魏國,心底已經在一次又一次地盤算進攻的線路。

等到諸葛亮北伐了,魏延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的軍事推進路線:「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

」請求分給一萬部隊,學當年韓信的暗度陳倉,另走捷徑,與諸葛亮在潼關會師。

對於魏延的戰略,魏國方面也有記錄,說魏延打算帶一支精幹部隊,相當於一個野戰師,五千人作戰,五千人運糧草,「精兵五千,負糧五千」,沿著險峻的秦嶺,走人跡罕至的子午谷,十天之內可到達長安。

長安太守夏侯楙是個膽小鬼,肯定會逃跑,魏延的部隊占據長安後,因為城中有儲糧,吃飯不成問題,等到魏國方面集合援軍反撲,則已過了二十天,而此時諸葛亮的部隊沿著斜谷而來,也已到達,蜀軍占領長安既成事實,魏國方面也無可奈何,「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這就是史上有名的「子午谷奇謀」。

但謹慎的諸葛亮沒有採納魏延的戰略,「亮制而不許」,從此二人鬧彆扭,一直鬧到死。

魏延一直很不滿,認為諸葛亮膽小,「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簡單說,子午谷之策要成功,須滿足以下條件:

1魏延的五千人可以十日內急行軍到達長安(順便:曹真西征時,軍馬在子午谷走了一個月)。

2長安夏侯懋完全不設防,而且二到一聽說蜀軍來了,就立刻屁滾尿流逃走,而不選擇閉門堅守——你急行軍是不可能帶攻城器械的。

3此次偷襲保持信息的零泄漏,讓魏國關中和南陽方面完全聾掉。

4夏侯懋二到逃走了還給蜀漢五千人留足糧食。

5諸葛亮二十日內把後續部隊和糧草全部運到長安。

為什麼善於用兵的諸葛亮不採用魏延的打法呢?我們試著揣測一下諸葛亮的難處和心理:

1第一,玩不起。

魏延的小分隊只有一萬人,但已經占據北伐軍團的四分之一,一旦兵入險境,被敵人攔截,前後無救兵,全部被殲滅,則蜀漢實力大損;

2第二,缺乏相應的兵團接應。

想要占領某個大地區,除了派尖刀部隊插入敵後方,還得有大規模的兵團迂迴包抄,而蜀國的兵力根本不夠迂迴大包抄。

五個條件缺一不可,否則,魏延這五千人就完了,打下長安,也會立刻被魏國反過來包餃子吃掉。

至於五千人多不多,蜀國能否承受這樣的人員損失……話說,蜀漢滅亡時,一共38萬戶94萬人口,諸葛亮北伐時人口估計還沒這麼多;所以諸葛亮歷次動兵,兵力從不多過十萬,這十萬里精兵有多少?五千精兵是什麼地位?全國人口的1/200分之一啊,為了撞個大運白白送掉?

再說了,哪怕取了長安又如何?馬超當年也拿過長安,還不是在潼關被曹操按住了?魏國防禦縱深太了得,拿了長安,你要搞定洛陽和許都還是麻煩。

這又不是關羽時代了,襄樊大捷就能讓各路反曹勢力蜂起,「威震華夏」。

說來說去,還是兵力不夠用。

公元263年,魏國鍾會請求攻打蜀國,在分析形勢時就說過,蜀國兵力缺乏,八萬常規部隊,除了一半守各大要塞,剩下來能主動出擊敵軍的不過四萬。

事後諸葛亮:但凡走子午谷這條道的都沒有好結果

曹魏大將曹真伐蜀時,仍取道由此進軍,可是遇上大下雨,棧道斷絕,曹真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被逼撤退。

東晉名將桓溫伐前秦,進攻長安,命司馬勛由漢中出子午谷,未出谷道就被秦軍擊敗。

唐朝的楊貴妃愛吃荔枝,便是三日內從蜀南涪州取道子午谷飛馬運來。

明末闖王高迎祥自湖廣復出,來到陝西,欲自漢中進攻西安。

孫傳庭領秦軍鎮守,高迎祥無法攻克,遂意圖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

傳庭卻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勞,雙方激戰四天後,高迎祥潰敗,後被俘,送往京城處死。

諸葛亮與魏延的糾結就在於:前者因為本錢不夠,不得不精打細算,不能冒險;後者也因為本錢不夠,覺得必須冒險一搏,以改變力量懸殊的不利局面。

說白了,魏延想玩槓桿遊戲,諸葛亮則想平穩抄底。

諸葛亮的最終目標是北伐,但他歷次北伐,客觀上起到的結果,就是牽制、騷擾和削弱魏國:只要他存在,魏國涼州雍州不敢解甲,魏國始終緊張於他的出征,不敢加兵(曹真伐過一次蜀,沒貫徹始終)。

這可能才是他真正的戰略:能北伐成功自然好,如果不能,至少讓魏國頭疼,自己也能平安回去;他自己在《隆中對》里早說過了,北伐成功的先決條件是中原有變,所以你可以理解為,他大多數的進攻,都是以攻為守的牽制,而不是沒等到機會,就一股腦下狠注賭一把,你死我活。

歡迎關注讀行者圖書微信公眾號:duxingzhebook,從閱讀走進現實。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何不用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早就看穿一切

【導讀】魏延隨諸葛亮北上伐魏,多次要求讓他率領一萬名士兵,與諸葛亮分道進兵,在潼關會師,像當年的韓信一樣,諸葛亮沒有同意。魏延想出兵潼關,要走那一條路線呢?本文摘自微信公眾號「三國故事」《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