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如何從民間的「裝神弄鬼」登上「國家聖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公,歷史胸前的飄逸長髯

作者:馬紹民

關公的「公」,是中國傳統文化鄭重表達對一個男人的敬意。

關公大名「關羽」,這名字,創造出一種「關山若飛」的意境,再配上「雲長」的字,愈發金聲玉振、響逸調遠。

事實也是如此,這個名字已經悠悠震響了2200多年。

8樁事。

鑄2000年關羽模樣

最開始陳壽《三國志·關張趙馬黃傳》中對關羽的記述,不過區區1100餘字,而這位西晉傑出的史學大師,用洗鍊的文字,只通過8樁事,就讓關羽之名乘上飛躍歷史之翼。

第1樁

關羽在家鄉河東解地殺人逃至涿郡,和張飛一起為劉備擺平爛事,不畏艱險,竭力護主,與劉同寢一床,「恩若兄弟」。

第2樁

關羽被曹操生擒,反「拜為偏將軍」,關羽遂斬顏良,以報知遇之恩。

第3樁

曹操「重加賞賜」挽留,但關羽稱與劉備「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第4樁

關羽與曹操重會夏口,後鎮守襄陽,再督事荊州,戰功卓著。

第5樁

馬超來附蜀營,關羽探問其能,諸葛亮答其堪比張飛,但不及關羽「絕倫逸群」。

第6樁

刮骨療毒時,醫生破臂去毒、血流盈盤,關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第7樁

借「漢水泛溢」,關羽降于禁,斬龐德,贏得蜀魏樊城攻防大戰。

第8樁

曹操依司馬懿計,慫恿遭關羽拒婚而惱怒的孫權與之開戰,孫即暗唆不滿關羽的糜芳等叛變,並趁關羽新敗,盡虜其眷屬,最後「遣將逆擊」,殺死關羽和兒子關平。

毫無疑問,這8樁事是陳壽從關羽大量生平事跡中精心選擇的,以記述其盡心護主之能、知恩圖報之義、忠貞不二之誠、興漢建蜀之功、超拔卓爾之異、堅毅非凡之勇、攻城伐野之雄、陷計身死之哀,塑造出一個忠勇剛毅、雄烈過人的戰將形象。

1部髯。

誰人不識關雲長

有意思的是,陳壽在傳中披露諸葛亮用「髯」代稱關羽,勾勒出「美須髯」的特徵。

這個「髯」字,是文中唯一涉及關羽容貌的描寫。

良史陳壽,文中除了「刮骨療毒」1節略顯小激動,其餘7節都屬於靜若秋水的專業記述,也屬於關羽「是人不是神」的客觀記述。

後來所有有關關羽的民間傳說、勾欄粉墨、盲人彈唱、小說演義,都圍繞陳壽這1100多個字鋪陳展開。

但關羽開始按照中國民間的價值判斷和審美願望,一刀一筆被雕刻成「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的異人。

善於用愛憎分明的臉譜突出人物個性的民間藝術家們,專門為關羽的長髯定製了象徵忠勇正直的赤紅臉膛,讓他有了不同其他古人的奪目面容,這時候,關羽的長髯就飄逸出一種非同尋常的文化氣息。

1個地方。

關羽從「人傑」變「鬼神」

文化氣息倒映歷史氣息,亦明亦暗地表達著統治者和老百姓的臧否愛憎。

但關羽在贏取至高無上的歷史哀榮之前,首先經歷了一個在草野鄉間裝神弄鬼的過程。

這個由「人傑」落魄到「鬼雄」的過程,發端於荊楚之地。

絕對不能認為河東故地輕慢了自己的英雄,而是關羽最後的活動區域就是荊州。

他率軍鎮守荊州;

被孫吳殺於荊州;

墳冢堆築荊州(湖北當陽市,當陽建有關陵);

中國最早的關羽廟在這裡;

中國最早的關羽畫像和雕塑在這裡(要到了2010年3月,才有山西人第一次專程到當陽關陵祭祀關羽)

……

歷史上的荊楚地僻偏遠,地域文化飄散著濃重的鬼煙巫氣,楚國大詩人屈原的詩,就充斥著《招魂》《山鬼》這樣「杳冥冥」而「赤蟻若象」的驚悚描寫,呈現出與中原詩文迥然不同的氣象。

在這樣一個地方,關羽先是被當作鬼,求他切莫作祟,漸漸地,變成了請他護佑平安。

這標誌著關羽從「鬼」到「神」的轉變,而這個轉變,將成為後來官方神化關羽的民意基礎。

760年。

關羽被遺忘了這麼久

在關羽死後的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再到宋中期,關羽一直未能進入各位帝王欲閉還睜的眼瞼。

在文人士大夫掌控的主流語境中,他也寂寂未能成為有吸引力的話題,唐詩浩瀚5萬首,吟哦項羽多於歌唱關羽就是佐證。

看上去「黎民尚熱、帝王久冷」的關羽現象,放在中國政治正經歷的喧囂大亂過程中觀察,再正常不過。

魏晉南北朝亂世失序,強調自我感受的玄學大行其道,為爭大位殺父弒君案例迭出不窮,以忠孝為核心的儒學難以成為普遍認同的社會價值觀。

唐初,唐太宗李世民開了一個蔑視傳統綱紀的頭,他先是策劃「晉陽宮門」事件,陷父不義迫其叛隋,之後又殺兄上位,還大喇喇公然聲稱「君雖不君,臣不可不臣」的反儒學觀念。

五代十國「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王朝晨興昏替,朝政新頒即廢,中原半個世紀時間竟換了6姓14帝王,其中8個皇帝國破身死。

這個時期父子互刃、君臣相搏、擁兵譁變、認賊作父、荒唐變態簡直等於常態。

宋初,宋太祖趙匡胤沿襲五代遺風,通過「陳橋驛兵變」叛逆創國……

在大約760年的漫長歲月中,作為「護主」「報恩」「忠義」道德符號的關羽,只能被那個時代隆隆駛過的金色龍輦選擇性忘記。

大轉折。

趙宋皇帝要用關羽做一個「局」

當社會記憶漸忘北宋兵變起家史的時候,趙氏帝王們就開始琢磨該是掀掉落滿歷史塵埃的苫布,請出關羽的時候了。

鑒於前朝大唐解體、五代十國分裂的歷史教訓,趙宋把嚴防權力分散、強化中央集權作為執國鐵律,在沒有可能再依靠土地分封增強朝廷凝聚力時,靠重建價值觀體系固化全社會的忠君認識,就成為帝王執國的立足點。

而藉助三國關羽為空洞儒學注入說服力活水,使忠義精神人格化,實在是一個好方法。

之所以選擇關羽,肯定經過了統治精英集團縝密的思考。

中國傳統價值觀體系的框架以「忠孝節義」為四柱,核心是植根於宗法家族基礎之上的「孝」,然後上延為對封建皇權的「忠」,引申成社會成員秉持操守的「節」,擴展至人與人、人與團體關係的「義」。

而河東關羽集「忠」「義」於一身,又有普遍而厚實的民意基礎,是封建道德規範和傳統價值觀體系的最佳形象大使。

以關羽代言,朝堂之上可更強調關羽的「忠」,鄉野之間可更突出他的「義」,朝野各取所需。

尤令趙宋皇帝安心的是,即使把死人關羽抬高到與人間帝王平起平坐的位置,也不會對王朝構成任何衝擊和威脅。

宋朝。

6個封號。

關羽從「人」變「王」

接下來的事,就是建廟加封了。

◆宋崇寧元年(1102年),宋徽宗追封關羽為「忠惠公」,關羽首獲「公」名。

◆崇寧二年(1103年),再封「崇寧真君」,關公獲得官方授予的道教尊稱。

◆大觀三年(1108年),加封「昭烈武安王」,關公榮膺「王」之稱號。

◆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加封「義勇武安王」,以激發文臣武將抗擊金兵的勇氣,同時官方修建宏大「關廟」。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宋高宗加封「壯穆義勇武安王」。

◆淳熙十四年(1187年),宋孝宗加封「壯穆義勇武安英濟王」。

至此,關羽在宋獲得了6個封號,85年間完成了由「人」到「王」的華麗轉身,可窺宋對其尊崇的快速升級。

明朝。

關羽稱「帝」

而關羽享有「帝」的稱號,則是346年後的事情。

明萬曆元年(1573年),明神宗封關王為「協天護國忠義帝」。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加封「三界降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關帝」兼有「關聖」之名。

明神宗時代把關廟尊為「武廟」,與孔子「文廟」對稱,並下詔要求每縣孔廟關廟並建。

這時期各地關廟在規制上不遜孔廟,有關廟楹聯其一曰「綱紀重春秋,周有夫子,漢有夫子;廟堂齊學府,文一聖人,武一聖人」,其二曰「孔夫子、關夫子,萬世兩夫子;修春秋,讀春秋,千古一春秋」,可見關聖人已達到與孔聖人雙峰並峙的社會地位。

清朝。

關羽曠世極盛

急劇漢化的滿清王朝繼續追捧關公。

不僅在入關前將蒙古與滿清的關係自況為「如關羽之於劉備」,入關後即於順治九年(1652年)加封關帝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雄才大略的康熙帝1726年西巡,專程拜謁解州大關帝廟,手書「義炳乾坤」大字匾額。

再後,乾隆帝加封「靈佑」,嘉慶帝加封「仁勇」,道光帝加封「威顯」,咸豐帝加封「翊贊」,光緒帝加封「宣德」,使得關帝封號在清朝成為長達26個字的「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可謂曠世極盛。

(運城解州關帝廟)

宗教捧「關」

但必須說,宗教之風比政治更早地吹拂起關羽那部飄逸長髯。

唐德宗時(779年—805年),即有關羽顯靈助建當陽覆船山玉泉寺的官方記載。

在篤信道教的宋徽宗奉關羽為「崇寧真君」之後,明朝宗也奉關羽為道教尊神。

中國道教視關公為「馬趙溫關」四大元帥之一,馬帥白似雪,趙帥黑勝鐵,溫帥青若靛,關帥赤如血,俱為驅邪禳災的四大神將,關廟也一直為道教掌管。

而佛教也把關羽列為護法神,早在隋末,佛教就把關公請入伽藍菩薩的行列,莊嚴的伽藍殿上端坐著赤面長髯的塑像。

宗教青睞關羽,當然是忠義精神契合其教義,同時也有借羽飛翔、吸引信眾的考量。

有了宗教之手的推波助瀾,關羽現象雜糅進儒、釋、道因素,化合成一種新的文化形態,使每個社會群族的不同個人,都可以仰望著飛瀑眼前的濃黑長髯,傾訴內心的隱秘,祈盼他可以聽到並賦予自己磅礴的力量。

政治、宗教的力量打造了關羽無比顯赫的地位,也使關羽在民間享有更加尊崇的信仰,這種信仰賡續至今綿綿不絕。

俗世捧「關」和晉商的力量

除了兵家、武師奉他為祖師爺,連毫不相干的描金工匠、制煙作坊、香燭業者、命相術士也希望得到關聖庇護。

而矗立酒肆茶樓門內的武財神關羽,極有可能與明代晉商的興起密切相關。

晉商一開始只是在隨身箱篋中攜帶關公畫像,在聖人的相伴下「前月武夷買茶去」,然後船運漢口、馬馱歸化、穿越大漠、最終抵達中俄邊境的恰克圖。

長髯同鄉該是山西人路途上最安心的護身符,默默目睹了萬里茶路上多少艱險。

之後闊起來的山西人就在遍布全國的山陝會館裡供奉關公或修建關廟,這些會館和關廟隨即成為凝聚同鄉共闖江湖的大本營。

晉商致富,關公有功,口耳相傳,各路商幫紛紛效仿,有「招財進寶」之能的關公遂成手提大刀的武財神。

南嶺北塞「無不震其威靈者」的關公,其忠義精神應該具有某些普世價值的成分,因此不啻在台港澳和東南亞華人圈、甚至在非華人文化地域也出現了長髯飄逸的形象,當世界似乎重演中國五代紛亂景況的時候,有人開始在2200前的三國戰將身上尋找支撐人類道德之廈的木樁。

文人捧「關」

最後想說的是,在所有關羽文化形象的傳播力量中,山西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無疑是最重量級的。

實際上為更多人熟悉的美髯偉人,只是羅貫中筆下的文學形象。

而另一個山西人關漢卿通過更為生動直觀的戲曲手段,讓關羽掀髯吟唱出「大江東去浪千迭,引著這數十人駕著小舟一葉」的豪邁慨嘆,讓這個歷史人物踱出發黃史冊,移步神殿廟堂,走下青煙氤氳的築壇,當著望眼欲穿的觀眾在台口捻須亮相,贏得喝彩和掌聲,此時關羽那部二尺長髯就更真切地飄逸起來。

黃土高原養育出婦孺皆知的中國英雄,山西人聯手把他打造成最具魅力的中國偉人,大河之東、高山之西也奉獻出最撼動人心的中國精神。

餘韻裊裊

(@馬紹民先生髮來正文後第二天,又發來這一小段,看後讓人低徊不已……看來關公的故事要持續的寫下去了。

短文寫好,亦發張春根老哥提意見,他看後回覆說:

文章甚好,知識性和可讀性強。

2010年3月,我曾遊覽荊州古城,並至湖北當陽祭拜關陵。

關羽被東吳斬殺後,葬於湖北當陽市,當陽建有關陵,陵內樹木均伐去樹冠,喻無首軀體之墓。

我們一行燃放千響鞭炮,祭祀二千年前遇害的老鄉。

這是山西人第一次專程到當陽關陵祭祀關羽。

祭祀畢作悼詩一首:

肅氣凌虛殿三重,

千秋忠義浩氣存。

我來憑弔仰英風,

落木蕭蕭祭君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解州關帝廟—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神聖殿堂

關羽不僅被尊為帝,同時也被尊為聖人,這是封建統治者所尊奉的儒家文化的延伸。一脈文化的興起,離不開政府的尊崇和宣揚。歷代帝王為旌表其感天泣地的千秋忠義,步步加封,由「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

關羽是如何被神化的?

[摘要]關羽受到的稱號全銜共二十六個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比歷史上的任何帝皇都多。為什麼後人對他的崇拜這樣熱狂?誰也說不清楚。本文摘自《三國談心錄》,金性...

「關聖帝君」關羽的歷代封號

  關羽由人而神,用短短一句話來: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關羽去世後,其形象逐漸被後人神化,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對象,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也對關羽...

關公精神與關公文化

關公,名羽,字雲長,別字長生,蜀漢名將,河東解梁常平里(今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常平村)人。關羽的一生,西晉史學家陳壽(233-297)撰《三國志》中的《關羽傳》,對關羽生平軌跡有粗略的記載,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