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張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郃是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先從韓馥,後投袁紹,在與公孫瓚的交戰中多有功勞。

官渡之戰時,張郃受郭圖陷害,率眾投降於曹操,得以重用,隨曹操平定北方,遠征烏桓,平馬超,滅張魯,多有戰功。

後來,張郃隨夏侯淵駐守漢中,在夏侯淵被殺後暫代主帥,維持敗兵。

魏明帝時期,在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張郃先後隨曹真、司馬懿前往對抗,多有表現,連諸葛亮也嘆其勇猛。

生平簡介

東漢末,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

初平二年(191),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

後因拒幽州割據勢力公孫瓚有功,升寧國中郎將。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戰中,建議袁紹派重兵增援烏巢未被採納。

袁軍因而大敗。

張郃反遭誣陷,憤而投奔曹操,任偏將軍。

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

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

二十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今四川渠縣東北),被蜀將張飛擊敗。

後任蕩寇將軍。

二十四年正月,從夏侯淵迎戰劉備軍於定軍山(今陝西勉縣南),當夏侯淵戰死,全軍面臨覆沒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

後屯陳倉(今寶雞東)。

曹丕稱帝後,升左將軍,封鄚侯,奉命從曹真擊平安定(郡治今甘肅涇川北)胡羌,後與夏侯尚圍攻江陵(今屬湖北荊沙)。

魏太和二年(228)春,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張郃領兵5萬,與蜀軍前鋒馬謖戰於街亭(今甘肅天水東南,一說今張家川北),先將蜀軍圍困,絕其汲道,使其饑渴混亂,爾後督軍攻擊,大敗蜀軍,迫其退回漢中。

因功升征西車騎將軍。

五年六月,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今天水南)遇諸葛亮伏兵,中箭亡。

張郃戎馬一生40餘載,被稱為曹魏五大良將之一。

以用兵巧變著稱,又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

降曹始末

張頜太祖與袁相距於官渡,紹遣將淳于瓊等督運屯鳥巢(烏巢酒徒運糧去了),太祖自將急擊之(曹操急襲烏巢)。

(張)郃說(袁)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

(譯文:曹操軍馬精銳,此去一定會擊破淳于瓊等,一旦如此,則我軍大勢將去,應該迅速引兵救援!)」郭圖曰:「郃計非也(張郃的計謀不好呵)。

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曹操一定會自己回來救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看似好計,但是郭吐犯了兩個錯誤,一方面低估了曹操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高估了烏巢酒徒淳于瓊)。

」郃曰:「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禽,吾屬盡為虜矣(譯文:曹操的陣營堅固,攻打的話一定不能攻下,如果淳于瓊等被擒獲,則我軍將盡為曹操之俘虜了! 張郃此言真可謂謀斷得當,切中要害啊,可惜袁紹昏庸!)。

」(袁)紹但遣輕騎救瓊(還是低估了曹操啊!),而以重兵攻太祖營,不能下(果如張郃所料)。

太祖果破瓊等(又被說中),紹軍潰(袁紹潰敗)。

(郭)圖慚(慚愧啊,還是一文官,都沒人武將聰慧!),又更譖郃(這個就陰險了,竟然詆毀張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

」郃懼(這也看出張郃深知袁紹為人!),乃歸太祖(曹孟德喜獲大將)。

太祖得郃甚喜,謂曰:「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大意是說伍子胥雖然日夜忙碌卻還是使自己身陷危難,沒有微子歸殷,韓信歸漢那樣明智,也就是說要投靠明主)」拜郃偏將軍,封都亭侯。

屈指可數

屈指,用手指計算事物的數量。

據《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于張徐傳·張郃》記載:魏明帝時,任命張郃為節度使督導關中諸軍。

他到達荊州時,正好是冬天河流水淺的時候,大船無法通行,只好住紮在方城。

此時正好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魏明帝很擔心,不僅親自到河南城巡視,還增派軍隊給張郃,並問等他趕到,陳倉是否保得住。

張郃知道諸葛亮的軍隊沒有太多糧食,不能久攻,於是回答:「不用等臣到,諸葛亮就先撤退;我屈指一算,諸葛亮的軍糧維持不了十天。

」後來「屈指可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數量很少。

三戰孔明

一戰孔明

諸葛亮出祁山。

(曹睿)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統帥諸君),拒亮將馬謖於街亭(對陣西蜀智將馬謖)。

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馬謖死守)。

郃絕其汲道(斷其水源),擊,大破之(馬謖慘敗)。

南安、天水、安定郡反應(諸葛)亮(三軍反叛),郃皆破平之(獨立平定)。

二戰孔明

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帝驛馬郃(當時張郃人在南方)到京都。

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可見曹睿對其重視的程度),遣南北軍士三萬及分遣武衛、虎賁使衛郃,因問郃曰:「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郃知亮縣軍無谷(糧草),不能久攻,對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譯文:還沒有等我趕到,諸葛亮就已經撤退啦,屈指計算他的糧草最多支持10天)」郃晨夜進至南鄭(星夜兼程),亮退(果如其所料)。

詔郃部還京都,拜征西車騎將軍。

三戰孔明

諸葛亮復出祁山,(曹睿)詔(張)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諸葛亮退守祁山),郃追至木門(地名),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諡曰壯侯。

補充:按《魏略》記載,此戰情形是這樣的:諸葛亮軍退,司馬懿讓張郃去追,張郃說: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

司馬懿不聽,張郃迫不得已,之後追入。

蜀君借著險要的地型布下伏軍,弓弩亂髮,張郃戰死。

最成功的戰役

張頜街亭一役是張郃一生最成功的戰役,諸葛亮的先鋒馬謖在山上屯軍,被張郃截斷水源而慘敗,蜀國失去重要據點,南安、天水、安定等郡響應諸葛亮,也被張郃平定。

可惜演義特彆強調是馬謖用兵錯誤,而貶低了張頜的作戰能力。

不久後,張郃又被調到荊州與吳國作戰,這時諸葛亮又再出祈山,魏明帝急召張頜至魏、蜀邊界的南鄭,說:「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張郃卻說:「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張郃當晚趕到南鄭,果然不出所料,諸葛亮糧盡兵退。

這一段足以表現出張郃的智能,但是演義未曾提到。

張頜是怎麼死的

張頜《三國志·張郃傳》 :「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膝,薨,諡曰壯侯。

」這是較正式的說法,然而卻是為司馬懿隱諱,關於實情, 《魏略》所記甚是清楚:「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

』宣王不聽。

郃不得已,遂進。

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

木門之戰的過程,劉琳注《華陽國志·劉後主志》 ,轉引《御覽》卷291,引袁希之 《漢表傳》 : 「亮糧盡,軍還至青封木門。

郃追之。

亮駐軍,削大樹皮題日:『張郃死此樹下』,豫令夾道以數千強弩備之。

郃果自見,千弩俱發,射郃而死。

」在這裡,張郃與司馬懿發生了最後一次爭執,其結果是張郃最終喪失了性命。

「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

」曹操定出這樣的軍法,也是當年有所認識的:征張繡之戰,曹操正是以死地之兵,擊退追來的張繡劉表聯軍,司馬懿對此也定有所知。

而此時的蜀軍遠勝於當年張繡劉表聯軍、木門道又是天下至險之地,在這樣的地點追擊這樣的歸師,實際上絕對是將張郃置於死地。

張郃對此一定有所覺悟,然而主將有強令,他儘管「不得已」,還是得遵命,而這一次的情況,又被他自己料中了。

與同一個人發生這麼多次爭執,在司馬懿一生中是僅見的,而幾乎每一次都是被張郃所料中,司馬懿在道理上處於劣勢,自郃一死,全魏就再未出現在智計上使司馬懿這樣出於劣勢的人。

陳壽對張郃的評價是:「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這樣的智將,在朝野內外有著崇高聲望,為敵人所懼怕的同時也難免為猜忌多權變的司馬仲達所忌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貶低的名將張郃

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人。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曾是袁紹帳下的「河北四庭柱」之一,官渡...

曹魏名將張郃是不是死於非命

張郃原本是袁紹的部下,官渡之戰時,由於正確的意見不被袁紹採納,害怕被殺,不得已投降了曹操。袁紹不能用,曹操卻像是撿到了一個寶貝,馬上重用張郃,給了他一個偏將軍,封都亭侯。曹操時期,張郃在擊袁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