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導致蜀國滅亡的最大罪人竟是關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羽是蜀國滅亡的最大罪人嗎?當然,在這裡邊並不是說,因為關羽的死亡而造成的一系列嚴重後果,而是說,關羽本身就是擾亂蜀國與吳國聯盟的人。

那麼具體是怎樣的呢?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給人的快感,遠遠不能抵補大意失荊州給人的痛感。

由於降曹,桃園兄弟之義令人生疑;而由於辱吳,他成了孫劉聯盟的一個分裂因素,則可以肯定。

有人說,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馬懿,而是關羽。

作為本集團的中堅力量,反而比敵對集團的中堅力量、比自己的死對頭更可怕,這很耐人尋味。

諸葛亮怕關羽什麼?是怕他身在漢營心在曹?證據不足。

他雖在華容道放走了曹操,但據此認為他賣國通敵,恐怕不妥。

是怕他武藝不精,不能在兩軍陣前斬將奪旗?也不是。

他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是怕他輕舉妄動,不堪軍國大任?還不是。

不能謀而後動,並不是他的主要缺點。

到底怕他什麼?怕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怕他使自己的《隆中對》毀於一旦。

怕他終究會變成一塊暗礁,撞沉聯吳抗曹的聯合艦隊。

而聯吳抗曹,則是諸葛亮三國鼎立的根本大計。

此計不成,蜀國難保,諸葛孔明的殷殷心血將付諸東流。

說到底,是怕他搞不好與東吳的關係。

荊州與東吳接壤,又是一塊借而未還的有爭議的地方。

作為這個地方的守臣,最難處理的是保住荊州與維護孫劉聯盟這二者之間的關係。

上策是既不傷害吳蜀聯盟,又長借荊州不還。

這正是諸葛亮處理這個難題的一貫方針。

但諸葛亮害怕關羽不能貫徹這個方針。

他深知關羽其人,識小義而未必明大義,盡小忠而可能害大忠,逞小勇而未能奮大勇。

關羽濃厚桃園之義,卻淡泊天下大義。

否則,他不會再三阻撓劉備三顧茅廬,也不會刁難諸葛亮初行軍令。

他只知道諸葛避見乃兄,使三兄弟失了面子,不知道乃兄如果見不到諸葛,會失去爭奪天下的機會,會在瓜分國土的軍事競賽中被淘汰出局,連最後一勺殘山剩水也得不到。

關羽降曹,曹操善待於他,此「義」(其實是計)不忘,故有華容放曹,遺禍國家之舉。

聯吳抗曹,對關羽來說,似乎是聯疏(吳)抗親(曹),此「義」(國家大義)不記,故有拒親辱吳、喪盟失地之舉。

這正是諸葛亮最怕的。

怕關公守荊州,荊州與孫劉聯盟不可兼得,卻可能俱失。


既如此,換個人守荊州行不行?不行。

荊州重地,非至親之人,非文武雙全之臣不能守。

劉備至親之人唯關張,關張之中,文武兼備是關公。

諸葛亮怎能不怕?在劉備看來,非關公不能守荊州;而在諸葛亮看來,關公最不能守荊州。

但疏不間親,此話怎好對劉備直說?儘管諸葛費盡心機,但關公有他自己的行為邏輯。

邏輯的結果是腹背受敵:腹受國家之敵曹軍,背受自己製造的敵人吳軍。

結局是喪師失地,敗走麥城,窮途末路,軍沒身死。

這就造成了劉備的大不幸,逼著他面對自己一生最困難的選擇:要顧孫劉聯盟的大局,就不能為關羽報仇。

不報仇,結義誓言(不能同日生,但願同日死)便不能遵守,便會失去自己的立身之本??人和;要報仇,就要傷害自己的立國之本??孫劉聯盟。

也許比較好的選擇是做做樣子的報仇。

劉備痛哭了幾場,便決定為義弟報仇。

也許開始是演戲,但開場的精彩誤了他。

連勝過幾戰之後,真的進入了角色,以為甩掉軍師這根拐杖,也能順水推舟地滅了吳國。

結果自然是自誤誤國。

有了諸葛,才有聯吳抗曹;有了孫劉聯盟,才有赤壁之勝,才有吳國轉危為安蜀國從無到有,才有三國鼎立之勢。

因為關公,才有荊州之失;有荊州之失義弟之死,才有蜀國傷筋動骨大流血,從此一蹶不振,卒為司馬氏所滅。

有諸葛,才有三國,所以說三國成於諸葛;因關公,盟友相攻,蜀國敗亡,所以說三國毀於關羽。

那麼,這事真的可以算到關羽頭上嗎?歡迎大家來評論區討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失荊州的真實原因

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

真的是關羽丟的荊州嗎

熟讀三國那麼多年,總是感覺有很多地方想不通,特別是關羽失荊州,諸葛亮那麼能掐會算,劉備又那麼聽他的話,那個時候蜀國還是有能多能征善戰的文臣武將的,都知道關二爺自負驕傲,為什麼還把荊州交給關羽,不...

大智若愚,三國鼎立局面的推動和堅守者-魯肅

《老子》中有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看過三國的人對魯肅都不陌生,大多數人認為他太老實了,簡直是三國時的活雷鋒。魯肅夾在諸葛亮和周瑜之間,被兩人欺負,最後居然借荊州給劉備,至其死而未全要回,被...

關雲長真的有民間傳的呢麼神嗎?

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

為什麼有人說三國終於關羽?

自古以來,關二爺忠肝義膽、義字當頭、英勇無雙的完美形象便深入人心。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五關斬六將,放水淹七軍,無不驚天地泣鬼神。那麼,為什麼有人說三國止於這一近乎完美的形象呢?

揭歷史上真實的關羽:竟是逞小勇而不顧大義

歷史上的關羽是個咋樣的人呢?是人們心中永遠的武聖?還是錚錚傲骨永不背叛的二哥?或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忠臣名將?今天,我們就看看真實的那個他吧。且不說曹操,只說關羽。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給人的快感,遠遠不...

揭秘:三國中諸葛亮最怕的一個人是誰

《三國演義》我讀過兩遍。上初中時讀過第一遍。最近,我看了第二遍。讀第一遍時,書中人物只給我留下了似懂非懂的漫畫式印象。書中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忠臣與奸臣。關羽是好人與忠臣的完美典型,而曹操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