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三國鼎立局面的推動和堅守者-魯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老子》中有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看過三國的人對魯肅都不陌生,大多數人認為他太老實了,簡直是三國時的活雷鋒。

魯肅夾在諸葛亮和周瑜之間,被兩人欺負,最後居然借荊州給劉備,至其死而未全要回,被他人恥笑,以吾觀之其實不然。

魯肅是大智若愚,是東吳最高明的戰略家,三國鼎立之勢就是魯肅先提出來的,在戰略上比諸葛亮毫不遜色。

在孫策死後孫權求策於周瑜,周瑜將魯肅推薦給孫權,周瑜言魯肅:「幼時喪父,事母至孝。

輕財好施,喜歡習武騎射。

魯肅有兩個大糧倉,我從他借糧時,他直接把一倉的糧食都給了我。

」然後周瑜親自去魯肅家中請魯肅出山輔佐孫權,魯肅見孫權後,和孫權談國家大事,權與之談,終日不倦,同榻抵足而眠。

魯肅給孫權說天下大事,連劉備以據曹操,先形成三國鼎立之勢,然後看時機圖天下大事。

在曹操下荊州攜百萬之兵欲吞吳,滅劉備時。

吳國以張昭為首的文臣都勸孫權投降,武將如黃蓋等都主力戰,只是因為不甘心拱手相讓辛苦打下的基業,但心裡可能也多認為會敗。

只有魯肅力勸孫權聯合劉備共抗曹操,而且主動去劉備那探口風,最後諸葛亮和其同回東吳,商議聯合抗操之事。

試想如果沒有魯肅,諸葛亮能去東吳嗎?去了能見到孫權嗎?有人會說周瑜也力主抗操,魯肅是聽周瑜的,其實不然,魯肅和孫權說抗曹操時周瑜在外未歸呢,等魯肅從劉備那裡回來周瑜才到的。

這說明魯肅的宏觀戰略上對天下形式的認知是不比諸葛亮、周瑜差的。

而且破曹操之後,荊州被諸葛亮用計占了,魯肅不主張武力奪回,怕曹操有機可乘,所以把荊州借給了劉備,至此三國鼎立之勢初見雛形。

而周瑜至死都是要武力奪回荊州的。

到劉備奪了西川,孫權要武力奪回荊州時,魯肅又居中調和,單刀赴會不只是關羽,魯肅也是,試想魯肅孤身與斬顏良、文丑的關羽相見,不可謂不危險,但為了孫劉聯盟的穩定還是去了。

最後雙方議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

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孫權,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屬劉備。

孫、劉休兵罷戰。

魯肅至死都在盡力維護孫劉聯盟,不同意武力攻打荊州。

魯肅死後,孫權即派呂蒙襲了荊州,殺了關羽,最後劉備起傾國之兵與之相戰,至此孫劉聯盟徹底決裂。

後來蜀國吳國被各個擊破,天下盡歸司馬氏。

所以說魯肅是大智如愚之人,戰略眼光很長遠,吳國中都說:「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

」以此觀之魯肅的領兵打仗能力也不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

三國時期,英雄人物輩出,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周瑜、關羽、張飛??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年中,縱橫捭闔,共同演繹了一曲盪氣迴腸的「忠義、信義、仁義、恩義、俠義」之歌,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神往和慨嘆。...

三國魯肅遣子問路的故事

「魯肅遣子問路」是一則謎語,是1982年五月長江中下游六省市十四個單位在江西廬山舉行的「匡廬謎會」,其中九江隊為了盡地主之誼,寫下一副對聯,該對聯為:魯肅遣子問路;陽明笑啟東窗。

關羽大意失荊州:受傷的何止是蜀漢!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

東吳四大都督排座次,應該沒人有意見

縱觀三國時期吳國歷史,有四位大都督最為人們所熟知,那就是火燒赤壁的周瑜,締結孫劉聯盟的魯肅,奪取荊州的呂蒙,大敗劉備的陸遜。那麼他們四位究竟誰的能力最強,誰對東吳的功績最大呢?下面我們逐一分析。...

解析三國東吳孫權心腹魯肅的才能如何

魯肅是東漢末年東吳的戰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說魯肅是非常具備戰略眼光的,魯肅幼年喪父,是由祖母撫養長大的,魯肅出身士族家庭,家裡比較富裕,生的身材魁梧,生性豪爽,並且仗義疏財,在鄉中具有非常不錯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