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宴:魏國有兩個司馬懿,而他就是司馬懿的影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恨地無環|文

《軍師聯盟》中,司馬孚被塑造成一個胸無大志的痴情種子,雖然與歷史上忠貞厚道的形象有一定契合度,但這一點卻遠不是司馬孚的全部。

實際上,司馬孚是司馬懿的得力助手,在司馬懿身後更是成為司馬家的定海神針,化解了多次危機,而司馬家內部也遠沒有劇中那樣和諧。

在多數人的觀感里,司馬孚並不是一個存在感很強的人物。

雖然他和七個兄弟因為表字中都有一個達字,故而並稱「八達」,但在司馬懿的光輝之下,似乎司馬孚和其他六個兄弟一樣並無太多引人注目之處。

實際上,司馬孚在司馬氏一族崛起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可謂中流砥柱,雖然不在「三馬食槽」之列,但活到九十二歲高齡的司馬孚可以說是司馬懿的長長的身影,籠罩著漢末到晉初的歷史。

司馬孚最早出仕是任曹植的文學掾,當時其兄司馬懿已經受命與曹丕游處,頗受曹丕信重。

兄弟二人算是在曹操的兩個最優繼承人選身上分別下注,這樣無論哪一方勝出,司馬氏的家族地位都能得到保障。

但是司馬孚並沒有在曹植身邊一直等到他徹底失敗,而是在發現自己無法糾正曹植性格上的弱點之後就選擇了辭職。

他的辭職,標誌著司馬氏確定了曹丕是唯一的選擇,在曹丕當上魏國太子之後,司馬孚與司馬懿都出任太子中庶子,盡心幫助曹丕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曹操亡故時身在洛陽行營,當時曹丕的地位並不是穩如泰山。

當年支持他而反對曹植繼位的崔琰、毛玠二人已經被曹操逼死,曹操身故前又特意召見了黃須兒曹彰,據說是為了讓他幫助曹植繼位。

一時間人心混亂,在洛陽,青州兵和臧霸別軍兩支部隊竟然擅自擊鼓離去,諸臣中不少都認為應該等待許都漢天子的詔命再確定魏國的繼承人;在魏國的首都鄴城,太子曹丕與群臣只顧痛哭流涕,還不知道曹彰已經從長安趕到了洛陽,正在向賈逵逼問國璽的所在。

這時身在鄴都的司馬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首先勸住了哭泣不止的曹丕,又在朝堂上厲聲訓斥但知痛哭的群臣「早拜嗣君,以鎮海內」,與尚書和洽設置警備、準備喪禮、奉曹丕繼位。

其所作所為,恰有如孫策去世時張昭勸孫權止啼,並為其更衣,扶其上馬巡視諸軍以定君臣之份。

當時身在洛陽和賈逵一起負責治喪的司馬懿反而沒有那麼出彩,嚴辭拒絕曹彰、奉卞後之命讓曹丕繼位、安定行營群臣諸軍的工作都讓賈逵和陳矯牽頭做了。

兩下相較,說司馬孚更勝一籌也不為過。

如果說司馬懿和司馬孚第一次「身影合一」在魏太子府是為曹丕奪嫡放下了關鍵的砝碼,那麼二人第二次「身影合一」在高平陵之變則是為魏國的滅亡敲響了喪鐘。

司馬懿第二——司馬孚

魏明帝去世後,司馬懿、曹爽受命輔政,曹爽表面上尊司馬懿為太傅,實際削奪其權力,直至司馬懿稱病不出。

當時司馬孚任尚書令,也已經被曹爽一黨架空。

按照《晉書》的描述,高平陵之變前,只有司馬師參與了謀劃,司馬昭在舉事前一天才知道,以致徹夜難眠。

但實際上雖然具體計劃不為人知,司馬家族內部對司馬懿準備逆襲曹爽應該是早有知覺的。

司馬懿剛稱病臥床沒多久,山濤就曾向石鑒透露這一舉動別有深意並將引發動亂,而山濤與司馬氏家的親戚關係已經很遠——他的爺爺是司馬懿岳母的堂兄弟。

已經出了三代的姻親尚且能有所知覺,何況手足至親又潛伏在尚書台要地的司馬孚呢。

高平陵之變,司馬氏共四人參與,司馬懿自往占領武庫,司馬孚與司馬師一道負責占領司馬門,司馬昭則須通過司馬門進宮監視太后。

不難看出,司馬孚之責猶重於司馬昭。

在司馬孚的輔助下,司馬師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得到了司馬懿的肯定,司馬孚也因此功進爵長社縣侯,加侍中。

在軍事上,司馬孚雖然不及司馬懿多謀善戰,但於戰略戰術上,頗得司馬懿先算糧秣、以逸待勞的精髓。

魏國的西部軍區是司馬懿在軍界的基本盤,除了司馬懿自己外,司馬孚在關隴地區也有不小的影響。

魏明帝時期,諸葛亮多次北伐,魏國邊境衛隊不足以抗敵,西部軍區主力屯駐長安,難以及時馳援,故司馬孚建議選調步騎兩萬作為機動部隊,又從冀州調撥五千人至渭南的上邽屯田,關中得以充實。

高貴鄉公曹髦時代,司馬孚和其子司馬望更是先後出鎮西部軍區,抵禦姜維,關隴賴以安定。

司馬孚之子

西線名將義陽王司馬望

魏國東部戰區同樣也有司馬孚的身影。

嘉平四年冬,司馬師令魏軍三路伐吳,結果在東路軍在東關被諸葛恪所率丁奉、呂據等大破,死者數萬,監軍司馬昭因此削爵。

次年,諸葛恪趁大勝之勢,發兵二十萬伐魏,圍攻新城,意圖圍點打援。

司馬孚督諸軍二十萬負責抵禦,拒絕了諸將速攻的請求,在壽春等待戰機。

諸葛恪中新城守將張特之計,久攻不下,軍中暑熱瘟疫發作。

司馬孚此時已經等待了月余,從容進兵,吳軍軍心渙散,望風而逃。

諸葛恪因兵敗大失人望,最終被殺。

魏軍兩次對陣諸葛恪,勝敗之分主要在司馬師廟算得失,但司馬孚節制諸將,督軍有方也功不可沒,與因過削爵的司馬昭相比自是更勝一籌。

正元二年正月,淮南毌丘儉、文欽起兵,肯定了司馬懿的忠誠和功勞,痛陳司馬師不忠不孝等十一項罪狀,要求罷免司馬師而以司馬昭代之,並重用司馬孚、司馬望父子。

當時司馬師剛做了眼部腫瘤切除手術,創口還未平復,朝中認為可由司馬孚帶兵前往鎮壓。

司馬師本也在是否親征上猶豫不定,直到謀主傅嘏勸說他:「淮楚之地的叛軍戰鬥力很強,兵鋒不易抵擋,如果諸將出戰不利,只要大勢一失,您的事情就失敗了啊!」司馬師聞言突然從病榻起身,決定帶病親征。

此前,王肅曾經對司馬師說:「淮南將士的父母妻子都在內地,只要趕緊派兵堵截,讓他們不能前進就行。

」之後戰況發展果然如期所料,淮南士兵在進攻無望之後就紛紛逃散投降。

以此論之,憑司馬孚在救援新城時的表現,深壁高壘等待叛軍自亂並非難事,司馬師為何聽傅嘏一言就決定親征呢?其中奧妙還是在毌丘儉的訴求上。

當時司馬氏專擅朝政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仍然放不下忠君念頭的人也不在少數,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失調,最方便的解決方式便是擁戴司馬氏中尚懷忠心的成員,至少是像司馬懿那樣能被描述成忠臣的人。

也就是說,如果毌丘儉得勢,司馬昭、司馬孚、司馬望都可能是受益者,唯有司馬師將身敗名裂。

更糟糕的情況可能發生在司馬孚帶兵平叛成功後,司馬師自己目瘤手術預後吉凶難料,弟弟司馬昭功業聲望都不及司馬孚,從司馬昭處過繼來的兒子尚且年幼,一旦發生什麼變故,會不會司馬氏的領袖就變成了司馬孚?

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首先,司馬師當時還只是大將軍,雖然實際上他可以指定繼承人,但畢竟不像曹丕以魏太子身份繼承魏王那麼理所應當。

另外從德行上來說,司馬孚素來有貞白通恕、溫厚廉讓的良好形象。

司馬師廢黜魏帝曹芳,司馬孚痛哭流涕,現在司馬望又頗受曹髦的寵信,一支溫和忠誠的司馬氏可能是更容易被多數人接受的。

司馬孚這時成了司馬懿忠貞輔魏形象的一個投影,籠罩在司馬師的頭頂。

所以,司馬師斷然決定親征,司馬氏是魏國的話事人這不能改變,司馬師是司馬氏的話事人這更不容改變。

如司馬師所願,他親自平叛成功,但付出了病重身亡的代價。

隨後,姜維趁機興兵北伐,大敗雍州刺史王經。

司馬昭只能再派出司馬孚坐鎮關中,都統諸軍,挫敗姜維。

後來司馬望又出任征西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八年,姜維不得為患。

足可見在司馬家族中,司馬孚父子能力出眾,無可取代。

司馬炎稱帝之後,因主張以孝道治天下,對叔祖司馬孚極盡尊寵,所封安平國為晉諸侯國中唯一的級別最高的超級大國,同時還有七子二孫一併封王,成為晉初二十七王中最盛一支。

以孝治天下的西晉

司馬家卻遠沒有想像中的和諧

但司馬孚卻常常面露憂色,並以魏國的貞士純臣自許,加之司馬孚曾經為曹芳、曹髦、曹奐三少帝痛哭,對廢立之事消極處之,司馬炎對這個叔祖其實頗有芥蒂。

在司馬孚去世後,安平國很快被降級,司馬炎又運用複雜而不合常情的繼嗣規則,加速了司馬孚一支各王國的分崩離析甚至絕嗣,最終打破了司馬孚這個從司馬懿時代遺留下來的漫長而龐大的影子。

魏明帝剛繼位時,準備重用司馬孚,問左右從人:「司馬孚有司馬懿的風範嗎?」左右回答說:「像他哥哥。

」魏明帝高興地說:「我得到兩個司馬懿,還有什麼好煩憂的呢!」

於是大魏得到了一個像司馬懿卻又不那麼司馬懿的司馬孚,無論他的內心是真是偽,他的身份在司馬家族的重要守護者和魏國的忠臣之間被撕扯而充滿矛盾。

或者這就是影子的命運——長短與形狀只能由主人與太陽的關係來決定。

日後,當素有賢名的司馬孚之孫、河間王司馬顒加入八王之亂,活活烤死司馬昭、司馬炎最有前途的後嗣長沙王司馬乂時,可能也有為祖父鳴不平的快意在內吧。

歡迎關注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注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河之洲丨五個字挖出藏在歷史中的司馬懿

策劃文體新聞部執行記者游曉鵬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事聯盟》已經收官,第二部《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將在今年秋季播出。吳秀波在劇中不僅演了一個全新的司馬懿,還是從司馬懿的視角切入三國故事的「始作俑...

三分天下終歸統一,太康之治

三國歷史前後歷經六十年。這是一個數不盡英雄,道不完故事的時期。東漢後期,由於外戚和宦官相互爭權,豪強地主兼并土地,廣大窮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最終爆發了黃巾起義。

司馬孚終身魏臣?正史實際是這麼記載的

司馬防有八個兒子,合稱「司馬八達」,但是對後世而言,真正具有深遠影響的,卻只有仲達司馬懿和叔達司馬孚。魏文帝曹丕駕崩之際,司馬孚還處在被外放,任清河太守的境地。多虧有魏明帝曹叡左右侍從一句評價「...

文史宴:司馬懿有個日本忍者一樣的影舞者

恨地無環|文《軍師聯盟》中,司馬孚被塑造成一個胸無大志的痴情種子,雖然與歷史上忠貞厚道的形象有一定契合度,但這一點卻遠不是司馬孚的全部。實際上,司馬孚是司馬懿的得力助手,在司馬懿身後更是成為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