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終歸統一,太康之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歷史前後歷經六十年。

這是一個數不盡英雄,道不完故事的時期。

東漢後期,由於外戚和宦官相互爭權,豪強地主兼并土地,廣大窮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最終爆發了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

因為的爆發,引發各方軍閥趁機不斷興起壯大,東漢正統之名早已名存實亡。

經歷連年的軍閥混戰,曹魏、劉蜀、孫吳三方最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三國局面的出現使得局部相對統一,三個國家各自穩定自己的人民、恢復和發展生產,人民生產生活狀況有所好轉。

並且為後面統一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因此這是一段進步的歷史。

一代梟雄曹操創造的曹魏政權在後期由於宗親內部矛盾和權臣之間的衝突使其統治很快走向滅亡,司馬氏創建的大一統「西晉」登上歷史舞台。

魏明帝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駕崩。

臨終時,曹丕安排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司馬懿開始手握重權。

公元239年魏明帝駕崩,幼子曹芳繼位,司馬懿和曹爽為託孤大臣。

司馬懿遭到曹氏宗親曹爽的打壓,被剝奪手中權利,被升為有名無權的「太傅」。

公元249年,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司馬懿起兵發動政變,一舉打垮曹爽集團。

司馬家族從此權傾朝野。

魏明帝曹叡繼位後,重用司馬懿,也因為如此在與蜀漢、東吳的戰事中,曹魏成功地抵禦了很多內外戰爭。

也使得曹魏沒丟半寸土地。

公元238年,曹叡派遣司馬懿剿滅公孫淵,平定遼東。

同年,曹叡病危,立曹爽為大將軍,和司馬懿共同輔政。

次年曹叡駕崩,曹芳繼位。

司馬懿

曹芳繼位之後,司馬懿和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先後平定了淮南的王凌、毌丘儉、諸葛誕的軍事叛亂史稱「淮南三叛」,從此司馬家族的勢力不斷擴大和鞏固。

朝廷內外的一些反對司馬氏勢力的權貴大臣也都陸續臣服於司馬家族。

公元251年,司馬懿病死,其子司馬師掌權。

公元254年二月,中書令李豐與光祿大夫張緝圖謀廢掉司馬師。

結果被司馬師腰斬滅族。

隨後司馬昭奉命出擊蜀漢姜維,許允乘司馬昭離京請辭的時候將其殺死,司馬師隨後以太后之命廢掉曹芳,改立曹髦為帝。

公元255年,司馬師死,其弟司馬昭當政。

由於曹髦深感司馬家族對自己的統治威脅,於是率領親兵刺殺司馬昭,結果曹髦被殺。

司馬昭另立曹奐為帝,政權完全為司馬氏所控制。

姜維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兵分東、中、西三路進攻漢中。

蜀漢姜維據劍閣天險與魏軍相持。

鄧艾偷渡陰平攻占涪城,進逼成都。

蜀漢後主劉禪舉國不戰而降,蜀漢滅亡。

公元265年9月司馬昭病死,兒子司馬炎為世子掌權。

公元266年司馬炎逼曹奐禪位於自己,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公元269年,司馬炎派羊祜坐守軍事重鎮荊州,對荊州百姓施以仁政,輕徭薄稅,民心很快被收攏,晉軍採取了「以善取勝」的策略,向吳軍施以恩惠,使吳軍將士的心慢慢傾向晉軍。

司馬炎在益州組建訓練水師。

經過長時間的充分準備,司馬炎於公元279年,發動20萬大軍沿江東下,直撲吳國都城建業。

東吳長江的防守不斷被攻克。

晉軍將軍王渾由北向南,直取吳都建業。

由於吳軍主力渡江北上迎擊王渾,此時沿江東下的晉軍迅速攻占了建業。

孫皓無奈投降,自此孫吳滅亡。

孫吳的滅亡標誌著三國鼎立的局面結束了。

從此司馬炎統一了全國。

司馬炎

司馬炎統一全國之後,興修水利、鼓勵墾荒,積極促進鼓勵農業發展,使百姓恢復生產。

司馬炎還下令修建了新渠、富壽、游陂三渠,用以灌溉良田。

司馬炎於太康元年頒布戶調式,推行占田法和課田法。

農民生產獲取的糧食除繳納田租外,剩下的都歸他們自己所有。

這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全國人口也迅速增長。

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司馬炎於公元280年頒布法令規定,官品各以貴賤占田。

第一品可以占田五十頃,以下每低一品,遞減五頃。

又各以品之高低,蔭其親屬。

宗親,先賢之後及士人子孫,也都享有這種特權。

司馬炎反對奢侈,厲行節儉。

司馬炎一朝創造了「太康之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晉王朝,陰謀家建立的國家終究被世人鄙視

在古代改朝換代是一件極其頻繁的事情,自兩漢之後,就僅僅只有兩宋的國祚超過300年,其他的諸如強大的李唐、朱明都不曾堅持到300年以上。這是因為王朝的頻繁更迭,也讓很多改朝換代的歷史人物留名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