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除了是治國能臣外,其實他還是一位擅長教育子女的優秀家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人們印象中的諸葛亮,一般是身穿八卦仙衣,手拿羽毛扇,也就是詩文中常寫道的羽扇綸巾形象,史冊給諸葛亮定義為政治家、軍事家,這點毫無爭議。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坐臥隆中,便已知天下事。
然而諸葛亮除了是治國能臣外,其實他還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他在子女的培養方面有著他獨到之處,只是鮮為人知罷了。
早年的諸葛亮還沒有子嗣,於是他哥哥諸葛瑾便把自己的兒子諸葛喬過繼給他(如同司馬昭曾把自己的幼子過繼給哥哥司馬師)
而諸葛喬成了諸葛亮的兒子後,便娶了劉備之女,當了個駙馬都尉,諸葛亮不僅教育諸葛喬要生活簡樸,切記安榮樂貴,同時還有意的將他帶在身邊隨軍服役。
在諸葛亮看來,要想讓兒子成大器,必須要經受鍛鍊、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然而不幸諸葛喬在二十五歲時病死。
直到諸葛亮四十六歲時才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諸葛瞻,已至晚年,所以諸葛亮很喜歡這個兒子,諸葛亮曾給哥哥諸葛瑾寫過一封家書,言:「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通過這封家書,可以看得出他對兒子的喜愛與期待,同時更能看出他對愛子的擔心,而這種擔心也並非是多餘的。
蜀後期,諸葛瞻就因不聽黃崇死守的建議出城與鄧艾決戰,在交戰時陣亡,綿竹也因此失守。
其實諸葛亮除了寫過《出師表》這樣的曠世名篇外,他也是寫過如《曾國藩家書》這般的教育著作。
也就是《誡子書》
書中有段這樣的文字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洽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以政治家的胸懷,從國家利益的高度教育兒子。
他告誡兒子要注重修身養性,立志勤學,免得日後因虛度年華而悔恨終身。
他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兩句,無疑是他個人生活經驗的總結,同時也是他教誨兒子的至理名言。
你所不知的——諸葛亮教子之道
人們印象中的諸葛亮,一般是身穿八卦仙衣,手拿羽毛扇,是古往今來人們心目中的風流人物與「智慧」的化身。諸葛亮是以政治家、軍事家的榮譽載入史冊的。但是,他在對子女的培育方面,雖有獨到之處,卻鮮為人知。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鑑賞!
《誡子書》三國. 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
諸葛亮寫給家人的三封信,百世傳誦,發人深省
作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諸葛亮位及蜀國軍師、丞相,政務繁忙,但他不忘教誨子孫、外甥,《太平御覽》《諸葛亮集》中收錄其《誡子書》《又誡子書》《誡外甥書》等家書,後人統稱為「諸葛亮...
諸葛亮為何嫌棄自己的兒子?蜀地人又如此愛他、敬他!
諸葛瞻的生父諸葛瞻如果要用今天的話來說,他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官二代,從小就含著金湯勺出生,身上也散發著與別人不同的光環。也因此,他從小承受著不同常人的壓力。諸葛瞻精通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才思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