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中國歷史上的笫一仁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歷史的天空,群星璀璨,其中有一顆最耀眼的星星,那就是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字元朗,奶名香孩兒,五代至北宋初期的軍事家、武術家、宋朝的開國皇帝。

他出身在洛陽的夾馬營中,父親是一名低級軍官,所處的時代正是藩鎮割據、軍閥混戰的五代十國時期。

戰火紛飛,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使得青少年時期的趙匡胤的內心無法安然,他暗自立下了拯救黎民蒼生的宏願,習武修文,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疾苦,幫助百姓排憂解難;他浪跡江湖,遍訪高人奇士,尋救治世救國良方;他廣結英雄豪傑,待時而動,終於在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大軍。

其後郭威廢漢建周,得任東西班行首,始入宦途。

隨後從征南唐,屢建功勳。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於北征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禁軍,最後功高蓋主,乘"主少國疑"之機,成功發動"陳橋兵變",一舉推翻後周,建立大宋王朝,實現了救國救民的偉大理想。

宋太祖勵精圖治,兢兢業業,治國理政,不敢有絲毫怠懈。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建立為皇權服務的中央集權機構,設立御史台,監督地方權力;奉行「文以靖國」理念,果斷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不按歷史常規,將皇位傳給德才兼備的弟弟,不像唐太宗那樣,為了皇位而誅殺自已的弟兄。

在經濟上,首先大力治理黃河,減輕黃河水災,將每年的正、二、三月定為黃河例修期,並要求在黃河兩岸大量栽植樹木,以固堤防。

同時,重視農業生產,寬減徭役,讓人民休養生息。

曾經流浪江湖的痛苦經歷,使宋太祖對廣大老百姓的苦難有深切的體會。

在建國之初的961年,他明令各級地方政府免除徵用平民充當急遞鋪遞夫的勞役;962年又明令免除徵用平民搬運軍需物資的勞役;實行賦稅專收,地方賦稅統一上交中央;澄清吏治,勸獎農桑;創導商業,鼓勵市民經商,使得汴京開封城成了當時世界上第一大繁榮的城市,大大地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在軍事上,實行先南後北、各個擊破的軍事策略,逐步實現國家統一;實行軍權集中,曾兩次「杯酒釋兵權」,成功地解除了禁軍將領的兵權,削弱了節度使的實際權力。

設立樞密院,樞密院有調兵權,但不能統領軍隊;而統領軍隊的將帥卻沒有調兵權,使其互相牽制。

他不像漢高祖、朱元璋那樣誅殺開國功臣。

在文化建設上,奉行"文以靖國"理念,右文抑武,尊孔崇儒,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完善科舉,創立殿試,廢除公薦制度,知人善用,促使整個宋朝文化極其燦爛輝煌,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建隆之治「。

在生活上,宋太祖勤儉節約,自闢田園數畝耕種;不重女色,將前朝宮娥發放還鄉,一生先後只有三位妻子。

宋太祖高風亮節,寬厚仁慈。

他勒石三戒:一 保全柴氏子孫;二 不殺士大夫;三 不加農田之賦;他善待各國歸降君主,建造高樓大廈給他們居住;每次作戰,都不允許屠城,不允許殺害俘虜,如能用文攻的,就絕不用武力解決;寬大不殺曾三番五次刺殺他的刺客韓圭;他原諒前朝大臣對他的當面不敬和對前朝君主的懷念,並對這些正直的臣子委以重任;他把皇位傳給弟弟,不傳給自已的兒子......這一切的一切,在歷代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更是任何君主都無法做到的。

宋太祖還是歷代帝王中武功第一的皇帝!他獨創的太祖長拳,為中國武術界六大名拳之一;他發明的"大小盤龍棍"就是後來的雙節棍。

宋太祖以他偉大的胸襟和能力,在短暫的十五年中,結束了唐代「安史之亂」以來,長達兩個世紀的藩鎮割據、軍閥混戰的局面,重新恢復了華夏主要地區的統一;結束了五代時期野蠻的武人政治,開創了一個理性與文明的新時代,開創了一個繁榮的文治盛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武將開創的國度,卻是文人的樂園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雖是武將出身,卻很喜歡讀書。當他還在跟隨後周世宗柴榮的時候,有人向柴榮告密,告其用幾輛車運載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財寶。於是世宗派人去檢查,發現車中載的是幾千卷書籍。柴榮問他...

宋朝:中央集權的利與弊

在人們眼中,不管是小說還是電視劇,相對於唐朝的繁榮,元朝的野蠻,明朝的開明,宋朝總是那麼的讓人覺得不夠爭氣,雖然在經濟上爆發了蓬勃的生機,但是在軍事上,除了偶爾幾個閃光的戰役,其他大型戰役幾乎都...

趙匡胤為什麼要實行「右文抑武」?

在宋朝,大家都知道武將的地位特別低,重文抑武是宋朝的基本國策,那麼為什麼宋朝武將的地位會這麼低呢?《宋史·曹彬傳》記載,即使是曹彬這樣位居樞密使的武官,每次在道中迎面碰到士大夫的車馬,都會主動命...

黃袍加身 趙匡胤的傳奇一生

宋太祖趙匡胤有許多傳奇之處,他從生到死都是充滿著傳奇色彩,趙匡胤出身將門,據說還有傳世武學太祖長拳。趙匡胤出生時赤紅的光照滿屋子,奇異的香味過了一晚上都未散去。身體上有金色,三天都未改變。長大後...

趙匡胤如何策劃「黃袍加身」的兵變

《宋史》評價趙匡胤「務農興學,慎罰薄斂,與世休息,迄於丕平。治定功成,制禮作樂。在位十有七年之間,而三百餘載之基,傳之子孫,世有典則。遂使三代而降,考論聲明文物之治,道德仁義之風,宋於漢、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