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如何策劃「黃袍加身」的兵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史》評價趙匡胤「務農興學,慎罰薄斂,與世休息,迄於丕平。

治定功成,制禮作樂。

在位十有七年之間,而三百餘載之基,傳之子孫,世有典則。

遂使三代而降,考論聲明文物之治,道德仁義之風,宋於漢、唐,蓋無讓焉。

烏呼,創業垂統之君,規模若是,亦可謂遠也已矣!」宋太祖的是備受推崇的,唐朝末以來的亂世,就是終結在他的手上,他重新建立了一個穩定統一的王朝,能做皇帝特別是開國皇帝的,莫過於此了吧,不得不說他的確是一個很牛掰的人才。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

唐朝的亂世,我們來看一下到底有多亂吧。

這個能夠追溯到唐朝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呢是歷史上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唐朝從勝到衰的一個轉折點。

指的是在社會總總矛盾之下所引發的一次的一次內部叛亂,當時唐朝根基已經不太好,老百姓人心已變,所以安祿山要起事,百姓就群起響應。

歷時八年之久的叛亂終於被壓制住,但結果卻給唐朝帶來了長久的不穩定。

社會空前混亂,杜甫有詩曰:「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這說明經過戰亂,廣大人民皆處在無家可歸的狀態中。

人口銳減了很多,長時間的內部戰爭,生靈塗炭,血流成河。

不過,最亂的莫過於藩鎮割據,一個安史之亂徹底摧毀了唐朝的統一根基,四分八裂,各路藩王各自為政,不服朝廷歸管,據《新唐書 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

什麼都有,儼然是分裂成各個小國了。

皇朝空前衰弱,人心惶惶。

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唐末,終結於趙匡胤的手中。

趙匡胤建立起宋皇朝之後,立刻著手於統一中原的工作,襲占荊湖、攻滅後蜀、平定江南。

把唐朝皇帝一直想做的事給做完了,收復統一了中原,可以說是功不可沒,是歷史的一大良君!

(黃袍加身)

收復中原,是全國權力集中於朝廷,又得人心,使皇位不可動搖,他創立的政治制度乃至對後世的影響也是非常大。

作為皇帝他是夠格了,不過作為臣子呢?我們來看看「黃袍加身」這個典故。

當時的趙匡胤是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皇帝周世宗突然發病,才四十六天就離奇病死了,僅僅八歲的兒子「有幸」獲得皇位,還有當時的符皇后垂簾聽政。

一聽說遼軍前來攻打,立刻心神慌亂,毫無對策。

與大臣們商量對策之後委以趙匡胤最高軍權北上抵禦,能調動全國兵馬。

剛出京城就有了謠言,「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

」朝廷中已慌作一團,而趙匡胤的軍隊中也散播出煽動擁立趙匡胤的言論說皇帝年幼不能執政,應擁立新君。

計劃正在進行中。

當趙匡胤率領大軍來到陳橋驛,時機已然成熟,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所有人跪拜在地,呼喊萬歲的聲音幾里外都能聽到,一起擁立他為皇帝。

趙匡胤卻露出驚訝被迫的表情,一番思考掙扎,還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其實心理正在暗爽,實為影帝,所有人立刻說惟命是從。

然大局已定。

趙匡胤當真是有勇有謀之士,野心也足,雖然說他裝是被迫的,史書也說是沒有預謀的,不過種種事跡表明,黃袍加身是一場有預謀的事。

兵變之前就傳出「點檢做天子」的謠言,又有事先準備好的加身黃袍,又有翰林學士陶谷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又擢升了陳橋守門官的官員的職位,也罷去了他自己當年的職位「殿前都點檢」,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趙匡胤的計劃中發展,他成功兵變後亦沒有大喜大悲,沉著冷靜,繼續一下步兵變後的發展。

作為臣子來講,他是不合格的,野心過大,擁兵自立,不過卻是合適的時候做出了適合的舉措,這些政治手段把他捧上了王位。

這是一場「兵不血刃,市不易肆」的兵變,沒有殺一個人,沒有留一滴血,趙匡胤就成功從孤兒寡母的手中奪得了政權。

這其中的大局觀,大智慧,還有策划水平非常人可比擬。

兵變之際,趙匡胤曾數次「嚴敕軍士,勿令剽劫」,這種政治見識也實有大將之風。

許多人說趙匡胤的基本國策即所謂:「重文教,輕武事」,重文抑武,一直貫穿宋朝,間接導致宋朝滅亡,臨死前的遺囑也叫後代別動武。

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因為自己本來就是擁兵自立,兵變得來的皇位,當然不願意後人再重滔自己覆轍,皇位在趙家的手中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主要責任也並不在他,時代不斷變遷,而制度也需時時更改。

這位黃袍加身的皇帝已經做出了跨時代的改革,後世的發展已經不是他能夠左右的了,只是不知當他知道宋朝因為重文抑武一直積貧積弱而導致靖康之難,會有什麼想法了。

歷史大學堂官方原創稿    文/李耀華

(「歷史大學堂」官方微信公眾號 oldmanno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當皇帝真的是被迫黃袍加身嗎?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