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7位母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母親節的傳統起源於古希臘。

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

母親節是在中國港澳台地區流行起來之後才進入大陸的,20世紀80年代,母親節逐漸被中國內地的民眾所接受。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的母親節已經成為一個公眾必過的節日。

但是,你又是否了解過歷史上最偉大的7位母親嗎?

1、孟母

孟母是是一位頗有見地,善於教子的賢德女性。

相信大家都聽過「孟母三遷」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了!說的是孟母為了不影響孩子學習,妨礙孩子正常的思想形成而不斷換居住環境搬遷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婦孺皆知的歷史佳話,成為天下母親教育子女的樣板故事。

孟家最初的住處靠近一片墓地。

由於經常看到出殯送葬的人群從附近經過,因此,孟軻與其他孩子就「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

他們模仿送葬的人群,興致勃勃地玩抬棺材、掩埋死人的遊戲。

孟母認為這樣的環境會影響孩子讀書,妨礙孩子正常思想的形成,會讓孩子走向不健康的道路。

孟母決定搬家,帶著孟軻遷居到遠離墓地的廟戶營村。

廟戶營村位於現在的鄒城市西北部,當時,這裡是一處繁華的集鎮。

孟軻置身於這人來人往的鬧市之中,逐漸又同集鎮上的孩子一起玩起做生意的遊戲,與同伴們學習商販叫買吆喝,討價還價,還學鄰居屠夫殺豬宰羊。

孟母覺得這裡仍然不是培養孩子的理想場所,這樣下去,孩子很容易受小商販的影響而不認真讀書。

在這個集鎮上剛剛居住了半年的孟母,毅然決定再一次搬遷自己的住處。

他們搬到了學宮的旁邊。

這所學宮位於現在鄒城南門崇教門外路東,是孔子之孫即子思設宮講學的地方,後人稱它為「子思書院」。

後來子思的學生在此授徒講學。

孟母想,孩子在學宮的附近居住,必然會受到學宮氣氛的影響,長大以後讀書也方便。

母子搬遷到這兒後,天資聰穎的孟軻果然被書院裡的琅琅讀書聲所吸引,常到書院裡跟著學習詩書,演習禮儀。

孟母很高興自己終於找到了培養孩子的理想場所,從此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

後來孟母把孟軻送入學宮,隨子思的弟子學習,使孟子從此走上學業之路

後來孟軻也沒辜負母親,終於成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孟母對於家庭一生操勞,儘管孟子已經長大成人,但對孟子的教育和督促從來沒有放鬆過。

為兒子傾盡畢生心血的孟母,在親眼看著兒子成功的時刻,滿懷著一個母親成功的歡欣,一病不起。

在歸葬故鄉的途中,沿途經過的地方,無論民眾官員,無不爭向在路旁祭奠,表達對這位偉大母親的尊敬和哀思。

在山東鄒城市北20里的馬鞍山麓,古柏森森的孟母林靜穆莊嚴的雕像,時刻吸引著一代代景仰這位偉大母親的人們。

2、徐母

相比孟母,大家可能沒什麼印象,如果你看過三國什麼的可能會突然想起,沒錯,徐母說的就是徐庶的母親!

徐庶不但智謀過人,並且忠肝義膽,為人心胸豪邁,但是徐庶在劉備營帳服務的時候卻突然離開了,原來是因為操作看到了徐庶是一個大孝子,就抓了徐庶的母親作為「要挾」讓徐庶到曹營!

沒想到徐母是忠奸分明、深曉大義的老人,徐母識破曹操的奸計,堅決不從。

曹操的智囊程昱就進一步獻計,偽造徐母一封信,招引徐庶。

徐庶為了老母親的安危不得不離開劉備,在離開前還推薦了諸葛亮。

徐庶被一封假造的書信輕易騙到了許昌,此舉使深明大義的母親痛極而自盡,造成了徐庶終生的遺憾,他因此痛恨曹操,曹操也只落得一場空歡喜,得到的是一位終生不為其設一計的旁觀者。

老母親為自己的愚蠢而含恨九泉,心灰意冷的徐庶,不由地仰天長嘆,並且此生不為曹操獻一計。

在那個時代,曹操名為漢相,是仕途正宗,但是徐母卻能夠區分奸偽,認為兒子投奔曹操是明珠投暗,足見這位母親的大德高義。

3、岳母

這是岳父的母親,不是你岳母!北宋末年,北方金國興起,四太子金兀朮率領大兵南侵。

北宋朝廷腐敗無能,無力抵抗,被金兵占了都城汴梁(今開封),皇帝欽宗、太上皇徽宗也被擄到北國。

金兵在中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百姓生在水火之中,苦不堪言。

岳飛和母親、妻子在家苦守清貧,甚是淒涼。

那個年代,與岳父一起共事的戰友兄弟都落了草,並且時不時有人來挑撥岳父背叛朝廷!岳母擔心孩兒禁不住誘惑,會走上歧途,落下百世罵名,當晚決定焚香點燭,拜過天地祖宗。

叫岳飛跪在地上,在岳父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四字,願他做個忠臣,盡忠報國,流芳百世!這時,宋康王在金陵繼位,為高宗。

朝廷傳下聖旨,聘召岳飛進京受職,率兵討賊,圖復中興,報仇雪恨。

岳飛接了聖旨,即刻收拾停當。

岳母叮嚀孩兒,勿忘「盡忠報國」。

岳飛拜別母親,又囑咐了妻子,這才上馬進京去了。

這以後,岳飛領兵幾次大敗金兵,力圖恢復中原,不料朝廷奸臣宰相秦檜一夥,私通金國,陷害忠良。

他們把岳飛騙進京,誣他謀反,下在獄中。

審訊中,岳飛脫下上衣,露出背上「盡忠報國」四個赫然大字,凜凜正氣,貫沖鬥牛。

但邪惡猖獗一時,岳飛終被害死於風波亭。

可是,岳母訓子報國的故事和民族英雄岳飛的美名卻千古流傳!

4、孔母

歷史上關於孔子母親顏征在的教子故事鮮很多人都不太了解。

其實,每個成功的歷史人物都有一個偉大的母親,孔母在孔子的成長中起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

孔子約三歲時,孔母帶他離開鄹邑,到國都曲阜的闕里居住,當時家境相當貧苦。

孔子的外公是飽學之士,在那個時代,同樣能夠讓女兒識字識禮,可以見其開明。

外公的直接傳授,使孔母不僅僅積累了豐厚的識見和學養,在教育和禮上也有很高的修養。

她把父親家的全部書籍,都搬運到自己的新家,選三間房子的一間作書房,準備在孔子滿五歲的時候教他念書。

她先收了五個小孩子,在自己家教發蒙的書,得到每位學生家的學資,五斗小米和一擔乾柴,足以養活母子兩人。

孔母教孩子們習字、算數和唱歌三門功課,同時也教孩子們學習禮節和儀式。

孔子不到六歲開始跟班學習,後來,征在又收了幾個小學生,小孔子成為他母親的小幫手,以盡輔導微薄之力。

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細心教育,不到十歲的小孔子,已經學完全部發蒙功課,因他愛琢磨,肯用腦子想問題,記憶力出眾,喜歡幫助別人,成為同窗學習的佼佼者。

有了孔母的這一段家教生涯,自己幫助別人學習的經歷,對孔子以後辦私學、興教育,起到直接的影響正是有著這種母子情深的依存關係,才有了《禮記·檀弓》里故事的發生:孔子在其十七歲時,其母仙逝,孔子堅持父母合葬,因母恥於野合之事,未曾告訴父墓所在,孔子為了打聽父墓所在,就想了個殯母於五父之衢的辦法。

按常禮,殯當在寢而不在外,今孔子故意殯母於外,意在引起人們的注意,使人們怪而問之,孔子便可藉機打聽父墓之所在。

後來問於鄒人曼父之母,才知道父親葬於防,然後使父母得以合葬。

5、歐母

歐陽修(唐宋八大家)的母親鄭氏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只讀過幾天書,但卻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母親。

她不斷給年幼的歐陽修講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講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個總結,讓歐陽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

因為家境貧苦,在歐陽修該上學的年紀卻無法讓孩子上學,歐母就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

歐陽修跟著母親的教導,在地上一筆一划地練習寫字,反反覆復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一絲不苟。

這就是後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

幼小的歐陽修在母親的教育下,很快愛上了詩書。

每天寫讀,積累越來越多,很小時就已能過目成誦。

10歲的時候,母親就帶他經常到附近藏書多的人家去借書讀,因為自己沒有,她就讓他把借來的書抄錄下來。

一天,他從李家舊紙筐里,發現韓愈清新自然的文章。

他高興地對母親說,世上竟有這麼好的文章啊儘管歐陽修年紀尚小,對韓愈文學思想未必能全部吃透,但卻為他以後革除華而不實的文風打下了基礎。

而正是在這種思想啟迪下,一個學習韓愈、革除當時文壇上壞風氣的念頭,在他的腦海里油然升起。

歐陽修20歲的時候,已是當時文學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

母親為歐陽修的出眾才學而高興,但她希望兒子不僅文學成就出眾,為人做事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歐陽修做了官以後,她告誡兒子,對於父母的奉養不一定要十分豐盛,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孝心。

自己的財物雖然不能布施到窮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義。

我沒有能力教導你,只要你能記住你父親的教誨,我就放心了。

母親的這些語重心長的教誨,深深地印在歐陽修腦海里。

歐陽修為官秉正,但也不忘孝敬為自己備嘗艱辛的母親。

皇祜五年,歐陽修的母親以73歲的高齡病逝於南京,歐陽修將母親遺體運送故鄉安葬。

母親慈祥的面容,勞碌奔波的身影,時時出現在眼前,母親的諄諄教導激勵他成就了一生的功業。

6、陶母

陶母是一個非常賢惠又深明大義的母親,是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陶侃少年時喪父,家境清貧,與母親湛氏相依為命。

陶母湛氏是位很堅強的女性。

她立志要使兒子出人頭地。

在這種環境下,對陶侃管教很嚴,並通過自己紡織資助兒子去結交朋友。

後來,陶侃在縣功曹周訪的薦引下當上縣主簿,才開始擺脫充當賤役的地位。

後來陶侃被張夔舉為孝廉。

並且進入洛陽與上層名流結識,去實現他的大志,不久,陶侃做了漁梁吏,食用官府的魚(醃魚)。

他念起貧寒中的母親,就用陶罐盛了一點魚送給母親。

不料母親不但不受,還將陶罐封上退回,並附信責備說:「汝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此事給陶侃以極大的教育,為陶侃後來做官的廉潔奉公打下了基礎。

陶侃也深知像他這種身分的人,沒有權門當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陽官場上站住腳的。

因此,他去求見「性好人物」的司空張華。

但張華卻「初以遠人,不甚接遇」。

陶侃對張華的輕視並不灰心。

多次求見,「每往,神無忤色」。

張華在和陶侃談話時,大吃一驚,認為他不同常人,陶侃很快便在張華的推薦下作了郎中。

郎中有資格入選各類官職,但像陶侃這樣的窮賤之士是根本擠不進那些顯要的官位。

陶侃在洛陽呆了五、六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

在這期間,西晉的內亂愈演愈烈。

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倫廢賈后。

第二年又廢惠帝自己稱帝。

動亂就由宮廷內發展到宮廷外。

洛陽內外已成為諸王軍隊衝突、爭奪之地。

在這種情況下,寓居洛陽的江東士族紛紛返家避亂。

此時陶侃已經認識到,在洛陽的這種門閥政治下,他是難於出人頭地的。

又因受到江東士族紛紛返回家鄉氣氛的影響,他也準備南下了。

時黃慶已經作了吏部令吏,舉薦陶侃補任武岡縣令。

武岡是荊州南部的一個縣。

這時的陶侃已經四十多歲。

陶侃到任後,與太守呂岳的關係很緊張。

他遂棄官回家。

以後又當過郡小中正。

如果不是晉末江南的動亂給他以儕身戎旅的機會,恐怕他終生也只能當個縣令之類的小官。

八王之亂引起江南動盪不安的局勢,為陶侃施展才幹提供了機遇。

就在這個時候,對陶侃一生影響巨大的母親病故了,終年75歲。

陶侃在幾十年的為官生涯中,時刻牢記母親的教誨,堅持每天早上把一百塊磚搬到屋子外面去,晚上又如數搬回來。

部下問為什麼這樣做,他回答說:我的志向是領兵橫掃強虜,恢復中原,如果不鍛鍊一個好身體怎麼可以呢!

7、佘太君

佘太君,名賽花,西京大同人,乃後周四鎮節度使折從阮之孫,永安節度使鎮府州折德(戶衣)之女。

佘太君自幼隨父折德(戶衣)鎮守府州,善於騎射,配與北漢名將楊業為妻。

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馬武藝擁熟,深知兵法,輔佐楊業屢立戰功,官居雲州觀察使,號稱楊無敵。

後來在征遼之時,潘美挂帥,楊業為先鋒之職,不意潘仁美向懷私怨,包藏禍心,逼孤軍而臨絕險,陳家峪矢盡力窮,番將則烏屯雲集,遂致全軍皆陷,楊業被俘,三曰不食而亡。

楊業為國捐軀之後,折太君又協助長子楊延昭抗遼立功,累任崇儀副使、江淮南都巡檢使、知定遠軍、保州緣邊都巡檢使、本州防禦使、高陽關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

楊延昭戍邊二十餘年,宋朝皇帝真宗也讚揚地說:「延昭父業為前朝名將,延昭治兵護塞,有父風,深可嘉也。

」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楊延昭病逝軍中,終年57歲,河朔之人多望延昭靈樞痛哭流涕,悲聲直上九霄。

楊延昭之子楊文廣從狄青南征有功,授興州防禦吏、知涇州,為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部虞侯,卒後贈同州觀察使。

楊家將從楊業之父楊信到孫楊文廣,祖孫四代馳騁疆場,英勇殺敵為國捐軀,堪稱「一門忠烈」,佘太君正是楊家將的中流砥柱。

雖然正史上對摺太君沒有作更多記載,但是佘太君那深通兵書、久戰沙場、忠心愛國、顧全大局、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形象,卻深深地印在廣大人民腦海之中。

她指揮楊家將英勇殺敵的可歌可泣之英雄業跡,已經達到家喻戶曉、老幼皆知的深度。

後來的人們為了懷念她、歌頌她、學習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編演了評書、小說和戲曲劇目,其中以戲曲劇目廣為流傳。


最後也在母親節之際祝各位媽媽們,節日快樂!孝順母親,每天都應該是母親節,只是有了這種節日,會讓我們的孝順能以更多形式地表達出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上七位偉大的母親

在中國歷史上,誕生過無數傑出的巨人,他們或者創造歷史,或者因為留下了不朽的思想和文章而名垂青史。探詢他們成功的足跡,我們驚奇的發現,他們成功的背後毫無例外的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母親。NO1. 孟母

母親節!你該如何?

知言歷史|知壹|公曆5月第2個周日是母親節(Mother's Day)。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這個節日最早出現在古希臘,而現代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母親節是一個感恩的日子,相隔萬里你是怎樣感謝母親...

歷史上最偉大的母親,還有這幾個你未必認識?

母親節從一個西方的傳統節日,逐漸被中國人民所接受並得到推廣,不僅僅是中國缺少這樣的好節日,還證明了母親為子女付出的偉大情感在世界上範圍內都是共通的。歷史上關於母親的故事比較有名的像是孟母三遷,岳...

古今中外最令人敬佩的母親排行榜

母親在我們的生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言而喻,而我們身邊同樣不缺少偉大母親的身影,但是在古今中外有哪些值得我們敬佩的母親呢?下面咱們一起去找找:第一位:岳母不要問為什麼,在當時封建思想影響下能有這麼...

四位成就兒子英名的大義母親

古往今來,母愛一直是每個人心中最溫暖、最柔軟的情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悠悠慈母心,惟願才如人」……而還有一種母愛叫作「深明大義」,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上,就...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母親

陶母湛氏陶母諶(shèn)氏(243—318),是東晉名將陶侃(陶淵明之曾祖)的母親,也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以教子有方和寬厚待人稱道於世。她與孟母、歐母、岳母齊名,一同被尊稱為「四大賢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