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門技術活,歷史上最值得尊重的7位母親,教育方法至今令人敬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最後成為什麼樣的人,有三個因素,家庭、社會、學校,而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則是潛移默化的,好的教育方法,不僅僅是道德,更是責任。
縱觀5000年歷史長河,教育孩子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而這之中,母親的力量尤為偉大。
下面這7位母親,便值得我們尊重。
1、孟母
孟子能成為「亞聖」,多得力於他的母親。
孟子的母親是位偉大的女性,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屬於典型的中國良母。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胎教」的說法由來已久。
據說周文王的母親妊娠時,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惡言;周成王的母親懷孕期間,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獨居不倨,雖怒不罵,孟母深深體會到「胎教」的重要,《韓詩外傳》就載有她的一段話說:「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
孟子的母親姓仉,父親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懷才不遇的讀書人,他為更大的發展,光耀門楣,拋別嬌妻稚子,遠赴宋國遊學求仕,三年後,帶給孟母的是晴天霹靂般的噩耗,從此孤立無援的孟母開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
她下定決心,要憑著自己的雙手謀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獨生兒子,教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按照心理學的分析,這也是一種「補償作用」的高度發揮,孟母不只是小心翼翼地注意兒子起居冷暖,更不厭其煩地以「言教」和「身教」來完善兒子的人格。
大體上一個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歲以前基本形成的,從此根深蒂固。
六歲以後,活動範圍逐漸擴大,自然而然就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使原本已經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強烈的試煉和考驗,這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環境十分重要。
孟母突然發現,一向伶俐聽話的兒子,已受到了不良環境的影響,從此為了給兒子尋找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孟母開始了漫長的遷居活動,至今還流傳下「孟母三遷」的美談。
孟母三遷
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痛哭這樣的事。
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
」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鬧市處,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
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
」又將家搬到學校旁邊。
夏曆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
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
孟母教子
孟子具有天生的靈性與慧根,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貪玩習慣。
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學到外面玩了半天。
當兒子回家時,孟母不聲不響地拿起一把剪刀,將織成的一段錦絹咔嗒咔嗒,攔腰剪成兩段,就在孟子驚愕不解時,孟母說道:「你的廢學,就像我剪斷織絹!一個君子學以成名,問則廣知,所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你今天不讀書,就不可以離於禍患,今後永遠就只做一些縈縈苟苟的小事,中道廢而不為,怎麼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糧食呢?」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半途而廢,後果是十分嚴重的。
「斷織督學」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且懼的鮮明印象,從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學不息。
孟母親自尋覓,終於在孔門諸子中為孟子找到啟蒙老師——當時孔子的孫子孔伋。
當時孔伋正在曲阜設館教授六藝,遠近學子紛紛負笈前往就教,孟子十五歲時,在孟母的鼓勵下,由鄒城來到了曲阜。
從此正式接受到儒學的精髓,子思對孟子青睞有加,對左右說:「孟孺子性樂仁義,言稱堯舜,世所稀有也。
」從此孟子在子思門下埋頭讀了五年,學問德業,突飛猛進,終於繼承了孔子的衣缽。
勸導孟子
孟母對兒子的教育無微不至,即使在成親之後,夫婦相處之道,還得煩勞孟母為他操心。
《列女傳》記載:孟子妻獨自在家時,箕踞而坐(古時一種無理坐姿),孟子見後勃然不悅,妻子認為丈夫太過見外,就求婆婆解說。
長期以來,孟子對自己的妻子總是不滿,認為她太過倨傲,竟有意休妻。
孟母對兒子曉以大義:「夫禮,將入門,問孰存,所以致敬也。
將上堂,聲心揚,所以戒人也。
將入戶,視必下,所以恐見人過也。
今汝往燕私之處,入戶不有聲,令人袒而在內,踞而視之,是汝非禮也,非婦無禮也。
」孟子深感自己孟浪,於是心中芥蒂盡除,與妻子和樂相處如初。
孟子遠遊
孟子曾想去宋國,但為了奉養老母而一再遷延,光陰荏苒,悠忽三十年歲月過去了,孟母已經年老,而孟子也已是知命之年,整日長吁短嘆,悶悶不樂,孟母問明原因,又對兒子說出了一段千古名言:「夫婦人之禮,精五味,擅酒漿,養舅姑,縫衣裳而已,故有閨內之修,而無境外之志。
以言婦人,無擅制之義,而有三從之道也,故年少則從乎父母,出嫁則從乎夫,夫死則從乎子,禮也。
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義,吾行乎吾禮。
」三言兩語就把孟子心中的積慮一掃而空,於是孟子再次周遊列國,受到了空前的尊敬與歡迎,可惜就在兒子揚眉吐氣的時候,孟母卻一瞑不視,在歸葬故鄉馬鞍山時,過去的鄉鄰爭相在路旁祭奠,極盡哀思。
如今在山東省鄒城縣北二十里的馬鞍山麓,還留有古柏森森的孟母墓,歷代都有石刻頌揚她的堅貞志節與慈母風範,並建有孟母祠。
2、徐母
徐母是徐庶的母親,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充滿傳奇,其中不乏仁義道德和俠義的精神。
受母親的影響,徐庶少年時喜歡練劍行俠仗義,後來為人報仇被官府抓,逃脫後改名換姓前往儒家的學捨去學習儒學。
但是同舍的學生們都嫌棄徐庶先前做賊,凡事都不肯與徐庶一起。
徐庶於是每天都起床的特別早,一個人打掃衛生,不管什麼事都先問問別人的意見,認真學習儒學,漸漸的,徐庶對於儒家的經義學問都非常精通,而且還結識了同郡的石韜,倆人膠漆相投 ,後來一起在做官。
徐庶在劉備那兒擔任軍師的時候,劉備得以打敗曹操。
曹操料想劉備有能人相助。
多方探聽,知他新得一個謀士叫單福,謀略很大。
就想用計將單福賺來,收為己用,於是和程昱商量如何用計。
程昱知道單福是徐庶的化名,又知道他的母親現在潁州。
所以程昱就獻一計,教曹操先將徐母賺到許昌,教她寫信去招徐庶。
以為徐庶極孝,接到母親書信,必定前來。
曹操一聽此計大妙,就教人趕到潁州,說是徐庶已在許昌,特來請老母前去。
徐母一到許昌,不見徐庶,知中奸計。
及至曹操請她寫信去招徐庶,她就大罵曹操奸惡不臣;劉備乃帝室宗親,兒子在那裡輔助他,正是臣得其主,怎肯轉來事你奸臣?罵完之後,拿起硯台,向曹操打來。
本想激怒曹操,把自己殺死,反可以教兒子一心一意輔助劉備。
曹操被罵,果然大怒,就要殺她。
程昱在旁勸止,將徐母軟禁起來,假冒她的字跡,寫了一封假信,將徐庶賺來。
後來徐母見兒子被賺而來,深深責罵兒子不明,自己到後面,自盡而死。
徐庶自此不為曹操獻一計。
據說靈山東北海上有一島叫鼓子洋,島上有一種白色的耐冬花,有雙手合圍那麼大。
有個好事的人前往摘取這種花,回途中遇見一個駕著小船的老人,穿著芒鞋道袍,老人問他:「你是幹什麼的?」那好事人如實回答,老人隨即呵斥道:「這個不是世間俗物,可以留給人抵禦冬天嚴寒。
」老人又告訴他:「即墨有個學道學的先生叫胡嶧陽,你可以替我問候他。
」說完老人就不見了,好事人非常驚疑,於是架竹筏返回。
卻忽然颳起了大風,直到那人把所摘取的耐冬花全部丟棄,大風才停止。
後來那人去找胡嶧陽,告訴了他的所見所聞,胡嶧陽告訴他:「那個人是三國時的徐庶,在鼓子洋上隱居很久了。
」
3、岳母
公元1103年,在相州湯陰農村的一間破舊的民房裡,姚太夫人生下了一個男嬰。
當時正逢亂世,金人進犯中原在即,姚太夫人希望襁褓中的孩 子將來能夠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她跟丈夫商量,想給孩子起一個能代表自己心愿的名字。
這時姚太夫人聽說有一群大雁從天空飛過,她脫口而出:"有了。
就 叫岳飛吧。
"
岳飛出生不久,黃河決口,滾滾的黃河水沖走了岳家所有的東西,本來就貧寒的生活更加難以為繼了。
後來岳飛隨父母離開家鄉,漂泊到河北。
苦難的生活使岳飛從小沉默寡言。
姚太夫人出身鄉野,識字不多,卻是一個極有主見、為人剛直、思想開明的母親。
她從小就對岳飛施以嚴格的家教,教育兒子不但要學會承擔各種苦難,而且要能成為一個剛直不阿的男子。
聰穎的岳飛漸漸領會了其中的真諦。
人窮志不窮
一次,岳飛有幾個結拜兄弟因為沒有飯吃,要去攔路搶劫,他們來約岳飛。
岳飛想到母親平時的教導,沒有答應,並且勸他們說:"攔路搶劫,謀財害命的事 兒,萬萬不能幹!"眾兄弟再三勸說,岳飛也沒動心。
岳母從外面回來,岳飛一五一十地把情況告訴了母親,母親高興地說:"孩子,你做得對,人窮志不窮,咱不 能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
岳飛在母親的薰陶下,格外嚴格要求自己,並學得一身好技藝。
他先是隨湯陽槍手陳廣學"主技",後隨同鄉人周侗學騎射,繼又攻讀《孫子兵法》,很快成為一位文武雙全的少年,深受鄉人讚賞。
岳母刺字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
臨行前,岳母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岳母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
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岳母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岳母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
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
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4、孔母
關於孔子的母親顏征在的事跡,史書上的記載並不是很多。
但是她對孔子的教育這一方面,確是實實在在功不可沒的。
顏征在十七歲時嫁給六十六歲的叔梁紇為妾。
其時叔梁紇妻子施氏生有九女,一妾生一子孟皮(又名伯尼,腳有毛病)。
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卒,孔家成為施氏的天下,施氏為人心術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紇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為施氏所容,孔母顏征在只好攜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里,生活艱難。
無論傳說孔子的出生是多麼不平凡,但是從他的成長史來看,他的母親顏征在的的確確是個不凡的女性。
主要表現在教育孔子上。
孤兒寡母被迫離開孔家搬回曲阜故里居住。
這時候,孔子的教育重任就完全落在了母親顏征在身上,這就逐漸顯現出孔母的家教之優。
興趣教育
一、顏征在深諳學習的最好導師在於興趣。
由於孔子住的地方與宗府相離不遠,所以每到祭禮,顏征在都會想辦法讓孔子前往參觀,所以,孔子自小就對祭禮看得爛熟,並自己尋找利用一切可利用之物來模仿祭禮過家家,也有上香、獻爵、奠酒、行禮、讀祝、燔柴。
一個人的獨角戲玩得津津有味,始終不厭倦。
顏征在看在眼裡,喜在心裡,知道自己在這個時候應該助他一臂之力。
怎麼助呢?
顏征在先是從語言上有意想明確引導兒子的某種發展方向,於是笑著說:「你天天戲弄俎豆來消遣,難道想學會了禮制,去做禮官不成?」這可的確是打開了孔子幼小的心靈之窗,萌發了想要學習的強烈慾望。
顏征在的第一步成功地做到了。
二、顏征在的教學理念簡直是先進了兩千年。
顏征在很害怕孔子在學習之前很渴望,學習後又失去學習興趣。
所以,欲檎故縱,故意放出話來:真正作了學生就不可以再貪玩了。
這既讓孔子沒有了偷懶的退路,又更加激起了孔子對學習的嚮往。
在這個基礎上,顏征在又在教學工具的使用和教學模式的研究上狠下功夫,利用一些手頭可用的工具,從感性上加深認識。
並且,顏征在一次性交給孔子的內容並不求多,孔子總是在輕輕鬆鬆中就感覺自己把母親教給的東西全掌握了,而且還有一種吃不飽的感覺。
這就完成了一種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三、介紹名師,開闊孔子的視野。
孔子的求知慾望非常強烈,顏征在已經感到自己的知識遠遠不夠兒子的需求,可是在當時,一個婦道人家,首先想到的是要兒子的學習視野更開闊之後,接下來想的是先使用最方便的資源。
於是,顏征在向父親顏襄求救。
這又引出孔子家教中又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孔子的外祖父顏襄。
顏襄是當時一位博古通今的學者,素來喜歡這個天資聰穎,好學不倦的外孫,於是收下了這最後一位弟子,傾儘自己的才學教授,並從大處引導:「做人:君子有三思,一是年少不勤學,年長一無所能;二是年老不講學,死後無人紀念;三是有財不布施,窮了無人救助。
在出世上:若將來能出仕,居高位,掌國政,應當遠宗堯舜的道理,近守文武的法則,順著天時,察看地理,小則可以教民安樂。
大則可以平治天下,自可是頂天立地的大聖人。
」直至顏襄去世。
由此,孔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已經完全確立起來。
良好的家教使得一個大聖人的思想的雛形在少年時已經具備了。
5、歐母
歐陽修出身於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親歐陽觀是一個小吏。
在歐陽修出生後的第四年,父親就離開了人世,於是家中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歐陽修的母親鄭氏身上。
為了生計,母親不得不帶著剛4歲的歐陽修從廬陵來到隨州,以便孤兒寡婦能得到在隨州的歐陽修叔父的些許照顧。
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只讀過幾天書,但卻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婦女。
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養子女的重擔。
講故事,教做人
歐陽修很小的時候,鄭氏不斷給他講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講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個總結,讓歐陽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
她教導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隨聲附和,不要隨波逐流。
歐陽修稍大些,鄭氏想方設法教他認字寫字,先是教他讀唐代詩人周朴、鄭谷及當時的九僧詩。
儘管歐陽修對這些詩一知半解,卻增強了他對讀書的興趣。
畫荻教子
眼看歐陽修就到上學的年齡了,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家裡窮,買不起紙筆。
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荻草,突發奇想,用這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嗎?於是她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
歐陽修跟著母親的教導,在地上一筆一划地練習寫字,反反覆復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一絲不苟。
這就是後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
心存仁義
母親為歐陽修的出眾才學而高興,但她希望兒子不僅文學成就出眾,為人做事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歐陽修的父親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過管理行政事務和司法的小官。
他關心民間疾苦,正直廉潔,為百姓所愛戴。
歐陽修長大做了官以後,母親還經常不斷地將他父親為官的事績講給他聽。
她對兒子說:你父親做司法官的時候,常在夜間處理案件,對於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來覆去地看。
凡是能夠從輕的,都從輕判處;而對於
那些實在不能從輕的,往往深表同情,嘆息不止。
她還說:你父親做官,廉潔奉公,不謀私利,而且經常以財物接濟別人,喜歡交結賓朋。
他的官俸雖然不多,卻常
常不讓有剩餘。
他常常說不要把金錢變成累贅。
所以他去世後,沒有留下一間房,沒有留下一壟地。
她告誡兒子說:對於父母的奉養不一定要十分豐盛,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孝心。
自己的財物雖然不能布施到窮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義。
我沒有能力教導你,只要你能記住你父親的教誨,我就放心了。
6、陶母
陶侃出身貧寒,初任縣吏,後逐漸出任郡守。
去世後,獲封大司馬,諡號桓。
其曾孫為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
陶侃平定陳敏、杜弢、張昌起義,又作為聯軍主帥平定了蘇峻之亂,為穩定東晉政權,立下赫赫戰功;他治下的荊州,史稱「路不拾遺」。
他精勤於吏職,不喜飲酒、賭博,為人所稱道。
在後將軍郭默擅自殺害劉胤後,即率兵征討,不費一兵一卒就擒獲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敵國。
唐德宗時將陶侃等歷史上六十四位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宋徽宗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當然,這和陶母的教育也是息息相關的。
割發換酒
一次,鄱陽郡孝廉范逵途經陶侃家。
時值冰雪積日,倉促間陶侃無以待客。
他母親於是剪下自己的長髮賣給別人做假髮,換得酒菜,客人暢飲極歡,連僕從也受到未曾想到的招待。
范逵告別時,陶侃相送百餘里。
范逵問:「卿想到郡中去任職嗎?」陶侃回答:「想去,可苦於無人引薦。
」范逵拜見廬江太守張夔,極力讚美陶侃。
張夔召陶侃為督郵,領樅陽縣令。
在任上以有才能而著名,又遷任主簿。
值州部的從事到郡中,想找點岔子處罰他,陶侃關上門嚴格約束部下,對從事說:「若我們有錯誤,自當按憲令處治,不應這樣相逼,若不按禮法辦事,我也能對待。
」從事只好離去。
張夔之妻生病,需要到幾百里之外去接醫生,當時大雪天寒,主簿等僚屬們都感到為難,獨陶侃說:「侍君侍父是為臣為子之義,郡守夫人,就同我們的母親一樣,哪有父母有病而子女不盡心的。
」於是主動要求前往。
大家都佩服他的禮義。
長沙太守萬嗣來到廬江,見到陶侃,誠心敬悅,對他說:「你最終一定會有名的。
」讓自己的兒子與陶侃結為好友才離去。
陶母封鮓
陶侃做管理河道及漁業的官吏,曾經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壇糟魚送給母親。
陶侃的母親將送來的糟魚封好交還給差役,寫了一封回信責備陶侃,信中寫道:「你身為官吏本應清正廉潔,卻用官府的東西作為禮品贈送給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愁。
」
堅持勵志
陶侃在幾十年的為官生涯中,時刻牢記母親的教誨,堅持每天早上把一百塊磚搬到屋子外面去,晚上又如數搬回來。
部下問為什麼這樣做,他回答說:我的志向是領兵橫掃強虜,恢復中原,如果不鍛鍊一個好身體怎麼可以呢!
7、佘太君
佘太君,名賽花,和其他傳說中的楊門女將不同,歷史上確有其人。
曾祖父曾任後唐麟州刺史,隸屬李克用。
祖父折從遠,公元930年後唐明宗授他為府州刺史;父折德扆,後漢隱帝特任府州團練使。
佘太君生長在一個愛國名將的家庭里,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響,青年時候就成為一名性機敏、善騎射,文武雙全的女將。
她少年時便與普通的大家閨秀不同,她研習兵法,頗通將略,把戍邊御侵、保衛疆域、守護中原民眾為己任,協助父兄練兵把關,已具備巾幗英雄的氣度。
折楊兩家結親後,佘太君隨夫楊繼業侍北漢,居住在太原北漢「楊府」。
夫君邊關打仗,她在楊府內組織男女僕人丫環習武,僕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氣個個都不亞於邊關的士兵。
一門忠烈
楊繼業歸宋後,舉家遷至開封府,楊繼業七年抗遼,威震雁門。
但因受奸臣潘美的陷害,於公元986年不幸殉國。
佘太君上書陳述楊繼業戰死的原由,使潘美受到官降三極,王侁和劉文裕被削職為民的處分。
楊繼業殉國後,他的八個兒子大都先後為國捐軀,那個時代以家族組成的軍事力量,男將戰死疆場,能夠統領楊家兵的人絕非他族戰將。
佘太君做為一名歷史人物,雖史書記載很少,但她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楊門女將」中的核心人物。
在山西代縣楊忠武祠保存的《楊氏族譜》中,對佘太君作了全面的評價:「中心樂善,內助教忠,受龜壽五福之多,邀象服六珈之貴。
不我先不我,後睹星月之重明;俾爾熾俾爾,昌煥乾刊之新渥。
爰稽邦典,益進郡封。
汝有子,若漢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魯侯壽母松伯彌堅。
被我寵光,貳緩休祉,可特封鄭國君太君夫人。
」
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十位母親,寸草春暉,母愛如山我們將銘記於心!
母親是首詩,寫滿了勤勞、善良、自豪和掛牽;母親是孩子走路的啟蒙老師,教會了孩子為人處世的社會道理;母親是孩子生命的保護傘,保護著孩子在磨礪中闖下去的勇氣......中國上千年的歷史上河中誕生過無...
母親節之際,歷史上偉大的7位母親的故事
1,孟母孟母是是一位頗有見地,善於教子的賢德女性。孟子能夠成為中興儒學的「亞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人,多得力於這位母親的教育。《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7位母親
母親節的傳統起源於古希臘。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母親節是在中國港澳台地區流行起來之後才進入大陸的,20世紀80年代,母親節逐漸被中國內地的民眾所...
中國歷史上的五位偉大母親,星座分析後你比較像誰?專題
歡迎關注中國第一本嚴肅占星學與生活期刊《新月》。投稿及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我們的客服微信號:newmoonserve。
中國歷史上七位偉大的母親
在中國歷史上,誕生過無數傑出的巨人,他們或者創造歷史,或者因為留下了不朽的思想和文章而名垂青史。探詢他們成功的足跡,我們驚奇的發現,他們成功的背後毫無例外的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母親。NO1. 孟母
歷史上偉大的母親 其實我們的母親也一樣偉大 母親節快樂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但母親是堅強的。每個人成功的背後毫無例外的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母親。1.孟母 孟母三遷的典故我們都知道,相傳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氏守節。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5位母親,看看你最像哪一位?
漫長的中國歷史名人星空,真可謂群星璀璨,探尋這些名人的成長軌跡,我們驚奇地發現,這些名人的背後,大都有一位偉大的母親,其中尤數下面這5位母親最為偉大,最值得後世媽媽學習。孔子的媽媽
中國歷史上十大最著名的母親!一個比一個厲害!
母親,這個詞從來都是偉大的!現在魔都的媽媽們,正在感受著這份偉大的幸福。在歷史上,也流傳著很多偉大母親的故事,她們為什麼能流芳百世呢?今天小樂子就帶大家來看看中國歷史上10位優秀的母親,看看她們...
歷史上最偉大的母親,還有這幾個你未必認識?
母親節從一個西方的傳統節日,逐漸被中國人民所接受並得到推廣,不僅僅是中國缺少這樣的好節日,還證明了母親為子女付出的偉大情感在世界上範圍內都是共通的。歷史上關於母親的故事比較有名的像是孟母三遷,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