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評《三國演義》:此人把忠孝做到了兩全,義氣甚至趕超關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大家熟知的三國演義中,都為關羽的義氣而拍手稱讚。

關羽不貪財不好色不戀權,即便是在今天也無幾人可以做得到。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關羽名流青史,為後人所敬仰。

然而在三國中還有一人堪比關羽之義,這人就是——徐庶。


一對徐庶歸曹一事,是符合當時的道德觀的。

徐庶是一個忠義孝順之人。

曹操得知劉備手下竟有徐庶這樣一個能人之時,心中很是不爽。

便軟禁了其母,把徐庶置身於兩難之地。

如果離開劉備去曹操處,這對徐庶來說就是不忠於劉備,如果不去曹操處陷老母於險地,對徐庶來說就是不孝。


自古忠孝難兩全,在忠與孝的面前,必當做出取捨,有取便有舍,有舍便有取,這一個客觀的實際在歷史中造成了諸多英雄人物的美中不足,然而徐庶的做法卻不同。

他既救了母親,又完成了三國中第一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佳話。

首先,徐庶在接到母親大人的親筆信後,斷然辭別劉備,前去曹營以救母。

這裡除了人的母子天性之親外,還有這幾個原因:一徐庶母親被曹操囚禁,親筆手書來喚徐庶前去,徐庶知事不容緩,不得不去。

二是徐庶之弟徐康新死,母親還在傷痛之中,無人奉養。

按照古人老人在,不遠遊的說法。

即便是徐庶的母親沒有被曹操囚禁,徐庶也不應出遠門。

從以上來看,這些都是符合當時的倫理道德觀的。

再者,徐庶前往曹扣救母,即便是不得不離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劉備,但對劉備的事業更是真心實意的關心,臨走是又折回來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而且徐庶的推薦並不像老司馬徽那樣只說了一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而是對劉備詳細的說明了諸葛亮的身世,愛好,性格,住處以及能請其出山的方法。

更能顯出徐庶盡孝又盡忠的是他前往曹營時,還特意繞路去了下諸葛亮處,幫劉備相勸諸葛亮出山,雖然遭到拒絕,但不難看出徐庶盡忠之心。

最後,徐庶到曹營後,踐行了自己對劉備的諾言,不為曹操出一策,獻一計。

在徐庶的母親去世後,他便以為老母親守墓為由,深居不出,這其實也是徐庶不為曹操出謀劃策的一種體現。

徐庶念念不忘劉備的知遇之恩,還體現在曹操派他去樊城勸降劉備時,徐庶不但沒有說出勸降的話,反倒是把曹操的陰謀全盤說給了劉備。

還有就是在赤壁大戰時,龐統過江向曹操獻上了連環之計,在江邊遇到了徐庶,徐庶說破了龐統之計,嚇得龐統一陣驚慌。

但雖估看破,卻也沒有向曹操去請功。


從以上三點足可見徐庶,是把這忠與孝做到了兩全,在義氣上大有趕超關羽之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謀臣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作法高明嗎?

徐庶為了能夠忠孝兩全,「身在曹營心在漢」。所以,徐庶進曹營的時候,一言不發。當時看來,很多人都贊成他的這種做法,一方面是忠於原來的主人,另一方面也侍奉了自己的老母親。現在,我們不禁要問,徐庶「身...

徐庶認識司馬懿,為什麼走之前沒向劉備舉薦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徐庶走馬去曹營時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諸葛亮對劉備的重要性,既有了盾牌,舊小說中,像這種出場的人一般都是後面的主角或次主角,但他的形象被寫的十分生動,到現在還流傳著一個關...

三國不得志謀士之徐庶: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劉備剛剛創業的時候,身邊確實缺少一位能夠出謀劃策的軍師。剛好徐庶也在尋找有眼光的領導。彼此也比較仰慕,走到一起更是理所應當的事。在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前,徐庶也算是蜀國的奠基者之一!劉備對他的喜愛,...

閒扯三國(18):徐庶不言?

閒扯三國(18):徐庶不言?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個典故出自《三國演義》。徐庶通過自薦成為劉備的軍師並數敗曹軍。為削弱劉備賺取徐庶,曹操的謀士程昱設計騙到徐庶母親,又以假書信將徐庶騙至曹...

三國名士徐庶後來去哪了?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在劉備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之前,徐庶是蜀國最重要的謀臣,大破八門金鎖陣,直取樊城,大敗曹仁,是蜀國的奠基人之一。在三國演義中後來徐庶之母為曹操所擒,徐庶迫不得已投奔魏國,終身...

三國迷案:徐庶進曹營——不知所蹤?

(生卒年不詳),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

徐庶為什麼離開劉備後推薦諸葛亮出山相助劉備

大家大概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吧,最後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先是占據荊州,隨後又攻下西川,晚年在成都稱帝,建立了蜀國。在這期間諸葛亮功不可沒,他也被歷代人認為是智慧的化身。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