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的春秋》:魯隱公之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魯惠公娶妻孟子,——當然和戰國時的那位亞聖孟軻沒有關係。
正如孟姜是姜家大姑娘的意思,孟子就是子家大姑娘。
宋國國君姓子,所以一般注家,都認為這位孟子來自宋國。
孟子沒有生兒子。
魯惠公有一個「賤妾」(可能是孟子的媵),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魯隱公。
後來魯惠公又從宋國娶了一位正妻仲子,——這不符合《公羊傳》諸侯不再娶的原則,是惠公違背禮制,還是公羊傳說的原則本來就不存在?經學家撕得花團錦簇,這裡也不參與了。
仲子也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魯桓公。
桓公出生後不久,惠公就去世了。
不論是按照有嫡立嫡的原則,還是按照惠公的遺願,都應該是桓公即位。
但是當時桓公實在太小了,根本無法主持國政,於是就由隱公暫時攝政。
就這樣,魯隱公當了十一年代理國君,眼看著,桓公已經長大成人,於是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羽父請殺桓公,將以求大宰。
公曰:「為其少故也,吾將授之矣。
使營菟裘,吾將老焉。
」
一個叫羽父的大夫對隱公提出,自己可以殺死桓公,讓隱公這個國君由代理的變為正式的。
作為回報,他希望隱公任命自己做魯國的「太宰」,——一般認為,諸侯國的太宰是執政之卿,相當於後世的國家總理。
隱公的回覆是:「當初我之所以攝政,就是因為弟弟年少,現在他既然已經成人,我自然將把國君之位歸還給他。
我最近正在菟裘那個地方營建別墅,就是準備退休養老。
」
看多了電影的都知道,一個人說自己幹完了某件事就退休的時候,他馬上就要死了。
《左傳》的敘事簡明而迅捷:
羽父懼,反譖公於桓公而請弒之。
可以想像,這之後羽父非常恐懼,因為一旦桓公即位,而知道自己曾跟隱公說過什麼,那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他立刻又去找魯桓公,誣陷隱公有野心不想歸還君位,同時提出替桓公除掉隱公。
不久之後,魯隱公被人刺死。
這個故事,很容易喚起讀者對魯隱公的同情。
經學家則為從禮法的角度講,隱公到底應不應該讓位爭論不休。
這裡我們也只關心一些另外的問題。
《左傳》記錄:
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
不書,非公命也。
隱公元年夏天四月,一個叫費伯的大夫興師動眾在郎這個地方築城,《春秋》里沒有提這件事,因為這個行為沒有得到隱公的批准。
同年:
鄭共叔之亂,公孫滑出奔衛。
衛人為之伐鄭,取廩延。
鄭人以王師、虢師伐衛南鄙,請師於邾。
邾子使私於公子豫,豫請往,公弗許,遂行。
同年,鄭國的共叔段之亂,段的兒子公孫滑逃到了衛國,衛國以此為藉口伐鄭,奪取了廩延。
鄭國反擊,到處請人助拳,於是找到了魯國的一位大夫公子豫,公子豫請求魯隱公出兵,隱公不想淌這趟渾水,沒有同意,於是公子豫就自己去了。
秋,諸侯復伐鄭。
宋公使來乞師,公辭之。
羽父請以師會之,公弗許,固請而行。
故書曰「翬帥師」,疾之也。
隱公四年,諸侯伐鄭,宋國國君邀請魯國出兵,魯隱公仍是不想趟渾水。
大夫公子翬,也就是最終殺死隱公的兇手羽父堅決要求魯國出兵,並且最終參與了對鄭國的討伐。
《春秋》之所以寫「翬帥師」,就是表示這根本不是國君的意思,是要批判他。
夏五月羽父先會齊侯、鄭伯伐宋。
隱公十年夏五月,羽父(又是羽父!)在隱公之前,與齊侯、鄭伯會面,討論伐宋事宜。
在《左傳》顯然並不完備的記錄當中,我們已經頻頻看到,魯國的大夫,不斷違背隱公的意志為所欲為。
尤其是公子豫和羽父的這兩次出兵,史料語焉不詳,無法確定他們出動的是自己的家兵還是魯國的軍隊,但無論如何都很恐怖:如果是家兵,說明大夫的家兵已經強大到可以參與一次國際會戰;如果是魯國的軍隊,那大夫們竟可以隨意調動征討外國,——想想若是羅援、戴旭一聲令下,就可以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鳥撲東京,那是什麼樣的景象。
所以,魯隱公到底應不應該讓位,讓位之前的做法,是不是什麼瓜田李下的不當之處,也許都只是小節。
大夫們手中權力如此之大,國君的位置上,換做誰都是坐不安穩的。
國君很能忍,爹奪其妻,大臣奪其權,弟弟奪其命,他最後得一字
春秋時期的國君,看起來風光,其實不好當。要想當好,要麼你必須要特別守規矩,要麼你必須要特彆強硬,如果既不守規矩,又不強硬,那職位可真不適合你做。
媳婦變後媽,一心護著後媽和親爹的兒子,可最後卻被兄弟害死!
在我國的春秋時期,有這麼一位諸侯國君,馬上就入洞房的新娘子卻被親爹搶走了,媳婦成了後媽。自己一心一意護著後媽和親爹生的兒子,可最後還被這個弟弟給害死了。就這麼一個國君,冤情堪比竇娥啊!這個國君就...
父親幹了一件對不起兒子的事,害得外人躺著也中槍,有冤無處訴
文/半禾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魯國的第十三任掌門人魯惠公娶了宋國的公主孟子,此孟子可不是儒學宗師「亞聖」孟子,首先性別就對不上碼號。宋公主孟子命薄,沒來得及生下一男半女就死了,魯惠公收編了孟子的陪...
夢回春秋(四)——恩怨兄弟
事情要從《春秋》所用的紀年法說起。孔子削舊史編訂《春秋》,是一部編年體的史書。因為是以魯史為主,兼及他國史,所以以魯君在位年代紀事。 《春秋》里出現的第一位紀年國君是魯隱公。魯隱公是位不成其為國...
魯國編年史略——立志做周公卻不得善終的魯隱公
魯隱公息是周公八世孫,魯惠公與繼室聲子之子。成年後,父惠公為其娶於宋。然宋女至魯後,父親惠公見宋女美麗,於是自納之,宋女是為仲子。不久仲子為惠公生下公子允,就是後來的魯桓公。息和允二人的母親都...
冤大頭國君:被老爹搶了未婚妻,被弟弟搶了君位,還丟了性命
文/格瓦拉同志按照傳統史學界的觀點,春秋始於周平王東遷洛邑,然而孔子在編輯《春秋》一書時,卻將起始時間定為魯隱公元年(前722年),比之平王東遷晚了近半個世紀。老夫子之所以選擇魯隱公為春秋的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