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短命,險成一代英主,可惜可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生在曹操的陰影之下,由於長在曹植的盛名之下,由於王朝短促的撥弄,曹丕沒有獲得李世民那樣的歷史地位,而淪為被人忽略的草皮。

其實,若論本人,曹丕不在世民之下,魏文帝的學術成就還高於唐的太宗。

至於政權,這二人都是通過「禪讓」奪取的。

曹丕是通過「外禪」得自漢獻帝劉協,好歹沒有讓獻帝流血。

李世民是通過「內禪」得自他爹唐高祖李淵,卻是流了自己兩個兄弟的血。

就此而言,李世民也不如曹丕來得出息。

但是,曹魏為何不能持久呢?莫非中國史上,詩寫得好的君王,沒有一個會有好的下場。

漢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於譙。

曹丕聰穎的天資和後天良好的教育成長環境,給予了他深厚的文學素養。

年少成長的階段,他廣學博覽「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歷《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

」為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認為時下兵荒馬亂,教曹丕學射箭。

曹丕六歲時學會了射箭,曹操又教曹丕騎馬,曹丕八歲時學會。

曹丕十歲開始就隨父親征戰南北,長時間的軍旅生活鍛鍊了他強健的體魄,而且還豐富了他的見聞,為其詩篇創作積澱了大量的素材。

隨著他年齡與閱歷的不斷成長,艱苦生活環境帶來的精神衝擊,逐漸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鬱性格氣質。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後,曹操還曾打算傳位給環夫人所生的曹沖。

曹沖字倉舒,是個神童,五六歲時智力已經「有若成人」。

「他不僅聰慧過人,並且天性仁厚愛人,常常為不慎犯了過失的設法解免,「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

為此,他深得曹操的寵愛。

可惜天不福曹氏,這樣一個寧馨兒卻在十三歲時就得病夭折了。

他死後,曹操曾對曹丕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曹丕後來也常對人說:「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

」然而,多才多藝的曹丕之後又出了一個曹植,其風流文采竟然更勝乃兄,深受曹操寵愛。

於是就發生了丕、植兄弟間的奪嫡之爭。

曹操長期在立嗣上狐疑不決,難免不影響下屬。

時間一長,下屬間漸漸形成了擁丕派和擁植派兩個集團。

擁丕派有桓階、邢頤、吳質、賈詡等等,擁植派有丁廙、丁儀、楊修、孔桂、楊俊等等,各自結為黨羽,設計謀,造輿論,爾虞我詐,互相傾軋。

擁植派中的楊修是個智謀過人的奇士,又身為曹操的主簿,消息特別靈通,對曹植十分有利,在他出謀畫策之下,曹植在這場爭奪戰中漸占優勢,「幾為太子者數矣」。

但因其「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

」而為曹操所不悅。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弟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

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統治。

魏文帝在位期間,平定邊患。

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建置。

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曹丕從東漢末年,綱紀紊亂的歷史中吸取教訓,迅速將權力集中在手,穩定政權局勢。

他深知只有加強鞏固自己的集權,才能鞏固自己的權利寶座的重要性。

他一開始就從內部權利制衡中著手,迅速做出反應。

他籠絡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勢力,重新分配在權利蛋糕上的占有份額,同時打擊排除異己勢力。

曹丕對外一向主張征伐,渴望早日實現統一山河的志向。

他積極折衝疆場,曾兩次興師伐吳。

曹丕自許昌南征,諸軍兵並進,曹真、張郃、曹休等諸路大捷,擊敗孫盛、大破呂范、火燒諸葛瑾,幾乎攻下江陵,孫權臨江拒守,幾條戰線或潰或敗,僅朱然獲勝,曹丕勝利在望,卻不料遇到疫疾,孫權乘機重新遣使納貢,雙方言和,曹丕退兵。

十一月辛未,命鎮西將軍曹真率諸將及州郡兵討破叛胡治元多、封賞等,平定河西。

過了十天,破胡告檄傳到洛陽,曹丕非常高興,大笑說:「我在帷幕之內運籌帷幄,諸將在萬里之外奮勇作戰,其相應若合符節。

前後戰克獲虜,沒有如此之多的。

黃初四年(公元223年),曹仁、曹彰、賈詡先後去世。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正月壬子,曹丕回到洛陽的宮殿。

五月丙辰(6月28日)曹丕病重,詔令鎮軍大將軍陳群、中軍大將軍曹真、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受領遺詔,共同輔佐嗣主曹叡。

讓後宮淑媛、昭儀已下的都各自歸其家。

五月丁巳(十七)日(6月29日),曹丕去世,時年四十歲,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樹不墳,葬於首陽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為什麼不殺曹丕?曹丕為什麼要殺曹植?

曹丕是怎樣稱帝的作為三國時代魏國的開創者,曹丕並不是用兵權打下的江山,而是他的君主漢獻帝拱手相讓。這漢獻帝心智上難道存在缺陷,將漢朝的大好江山拱手交給自己的臣子?這樣說可就真真冤枉了劉協。這皇位...

司馬懿:1.低調站隊伍,把籌碼壓在下一個時代

最合適的人並不等於最得寵的人當司馬懿奉行「兩不出原則」戰戰兢兢過日子的同時,還有一個比他更鬱悶的人,那就是曹丕。曹操的大兒子曹昂死於宛城之戰,曹丕就成了曹操的嫡長子,按照中國立長立嫡的傳統,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