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儒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是中國權術的大全,機謀、權謀、陰謀的集大成者,是指它展示了中國權術的各種形態。
全書所呈現的政治、軍事、外交、人際等領域,全都凸顯一個「詭」字,所有的權術全是詭術。
史書只說「春秋無義戰」,但未說「三國無義戰」。
魏、蜀、吳的長期紛爭,並不是正義的一方與非正義一方的決戰。
如果把《三國演義》讀作一部兵書,那麼其詭詐尚可理解。
可是,以《三國演義》開端,中國的詭術從軍事進入政治,進而泛化到一切人際關係領域,到處是詭人詭士、詭舌詭言,在沙場上施行的是詭計、詭謀,在日常生活中則充滿詭情、詭態。
「詭」字進入兵事不奇怪,甚至進入政事也不奇怪,奇怪的是,《三國演義》的「詭」進入了婚事(如孫夫人孫尚香變成孫權與劉備爭鬥詭計的籌碼)、情事(如貂蟬成為董卓、呂布的陷阱)、兒女事(如呂布把女兒作為和袁紹等交易的工具)。
從高度上說,《三國演義》詭到宮廷的尖頂,從深度上說,《三國演義》詭到人性的最深處,從廣度上說,詭到人人用計,不詭不能活。
詭術,其實就是騙術,就是偽裝術。
因此,《三國演義》展示一條規律,誰偽裝得最巧妙,誰的成功率就最高。
表面上看,魏、蜀、吳三國是力量的較量,實際上是詭術的較量,即騙術與偽裝術的較量。
論個體的力量,呂布力量最大,劉、關、張三人聯手也打不過他,但是,他是大失敗者,敗在曹操手下,也敗在劉備手下。
臨死之前,他才看透劉備的偽裝(假朋友),可惜太晚了。
論群體的力量,曹營大勝劉備集團與孫權集團,但是,在赤壁之戰中,曹操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差些喪命,曹操不是輸於力量,而是輸於詭計,他完全沒有識破劉、孫聯軍的那麼多詭計,不斷上當。
龐統的連環計,黃蓋的苦肉計,周瑜的離間計(借蔣干而滅水軍將領)等等,他全中計。
曹操雖然也「詭」,但還是上了更「詭」者的當。
可見,詭術詭計之高明,也是山外有山,強中更有強中手。
其實,曹操的詭術不如劉備,早在「煮酒論英雄」的情節中就顯露出來了。
劉備的一裝再裝,曹全然不覺。
這段故事表明劉備的偽裝術非同一般,可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他能成功地建立蜀國,不妨重溫一下。
故事發生於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本據小沛的劉備因呂布襲擊而投奔曹營,被曹操任命為豫州牧。
同年十月,他隨曹東征,活捉呂布並殺了呂布,返回許昌後被提升為左將軍。
他「身在曹營心在漢」,參與了漢獻帝的妻舅、車騎將軍董承剷除曹操的陰謀,在天子手書的血字密詔上簽字畫押,並叮囑董承「小心,切不可泄」。
一面參與如此重大的反曹政治陰謀,一面卻裝得什麼事也沒有。
為了騙過曹操的耳目,他特地在自己的寓所後辟一菜園,每天澆水施肥,一身汗水,對什麼都不關心,惹得性急的關羽和張飛很不耐煩。
他這樣裝倒是曹操一點也未提防。
有一天他正在菜園裡,曹操派人把他請到府中,一見面,曹操說:「你在家中做了大好事」,劉備嚇得面無血色。
曹拉著劉走到後園,說「你學習種菜,真不容易」,果然沒有看出種菜中的詭術。
接著,他們便煮酒論道,酒半,突然電閃,見到烏雲似龍,曹操便說起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龍可比當今英雄。
」於是問起劉備:「誰是當今英雄?」接著,劉備的回答便是滿篇「詭言」。
他先是作謙卑狀,說「我無知淺陋」,當曹操硬要他講時,他便裝糊塗說:「淮南袁術,兵糧充足」。
曹操反駁道:袁術不過是「憑先世榮耀,我早晚捉住他」。
劉備立即改口,又裝糊塗:「河北袁紹,今盤冀州……」曹又反駁道:「袁紹表面厲害,實際膽小,有謀無斷,想幹大事又惜生命,見小利而忘義。
」劉備聽後第三次裝糊塗,開了「劉表、劉璋、張魯、張繡」等一串名字。
曹操說這些不過是「碌碌小人,何足掛齒」之後,劉備才認真地問英雄是「誰」?當曹操說「唯使君與操耳」時,他嚇得魂不附體,連手裡的筷子也拿不住而掉落地上。
此時曹操竟看不出劉備的詭態,問道:「大丈夫也怕打雷嗎?」劉備立即應以詭言:「孔聖人遇驚雷有所動」,終於逃過一場風險。
劉備最後這一句話,打的是「孔聖人」的牌子,這是劉備詭術的關鍵,也是了解劉備的鑰匙。
魯迅於1934年寫過《儒術》、《隔膜》等文,揭露儒術是一些士大夫的政治術和帝王的統治術。
清朝帝王的統治術也是打著中國古訓的旗號滿口仁義的儒術,結果一部分臣民上了當,斷了頭。
劉備在打江山的過程中用的也是「愛民如子」、「兄弟仁義」一套儒術,結果呂布、劉表、劉璋一個一個都上了當,或丟頭顱或丟城池。
劉璋系益州牧,乃四川一方諸侯,因面臨曹操、張魯的雙重壓力,加上自身稟性懦弱,早就想借重同宗兄弟劉備的力量。
而當時他的屬下大夫張松到北方曹營說項失敗後,到南方卻受到劉備隆重款待,有感於知遇之恩,張松便獻上蜀中地圖,請劉備「長驅西指」,入主西川,他與法正、孟達等兩位心腹契友可作內應。
劉備聽到張松的大計後,口頭上雖說:「劉季玉與備同宗,若攻之,恐天下人唾罵。
」嘴上還含著同宗之義,心裡卻高興得不得了,也對張松感激到極點,並向張松作了許諾:「青山不老,綠水長存,他日事成,必當厚報。
」張松投靠劉備後返回四川便實施其計劃,勸說劉璋請劉備相助,曰:「荊州劉皇叔,與主公同宗,仁慈寬厚,有長者風。
赤壁鏖兵之戰,操聞之而膽裂,何況張魯乎?主公何不遣使結好,使為外援,可以拒曹操、張魯乎?」劉璋倒是老實,經張松一說就中計,連忙應允,曰:「吾亦有此心久矣」。
並派張松推薦的法正、孟達作為使者前往荊州請兵入川。
倒是劉璋的幕僚黃權、王累等一眼看清事態的嚴重而全力阻撓,尤其是王累,他更是直截了當地撕下劉備的面具:「……劉備入川,乃心腹大患。
況劉備世之梟雄,先事曹操,便思謀害;後從孫權,便奪荊州。
心術如此,安可同處乎?」王累說的是實話,劉備口裡講的是「義」,心裡卻是「術」。
但劉璋不聽,仍然相信劉備同宗之義的真實,駁王累道:「玄德是我同宗,他安肯奪我基業?」並立即令法正帶上他的書信前往荊州。
書信言詞殷切,完全相信劉備系「真仁義」。
此後,劉備便率軍入川,步步為營,開始時劉備還帶仁義面具。
到了攤牌時刻便翻臉不認人,借錢糧軍馬不足而發難:「吾為汝禦敵,費力勞心,汝今積財吝賞,何以使士卒效命乎?」有了藉口,便採納龐統之計,開始圖謀成都,後又因張松暴露事件,與劉璋決裂,便大舉進軍攻下涪關,直逼成都。
所謂「手足之義」也全埋葬於慘烈的腥風血雨之中。
在慶功的宴會上,龐統和劉備兩人都喝得醉醺醺,酒後吐真言,他們兩人有這麼一段對話:
玄德酒酣,顧龐統曰:「今日之會,可為樂乎?」龐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也。
」玄德曰:「吾聞昔日武王伐紂,作樂象功,此亦非仁者之兵歟?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
」(第六十二回)
龐統說的是真話,伐人之國,非仁義之師;占了便宜還要慶功作樂,非仁義之舉,這恰恰打中了劉備的痛處。
劉備滿口仁義,可是,吃掉劉璋卻大背同宗之仁、兄弟之義,這種不仁不義的背叛行為偏偏被自己的軍師說破,這哪能受得了。
他除了把自己比作武王伐紂的仁義之師以自慰之外,就是一反溫柔敦厚的脾氣,竟把龐統趕出宴席。
龐統在酒後無意中撕下劉備的「仁義」面具,不能不使劉備作出強烈反應。
整個征西殲滅劉璋的過程,劉備的仁義,也只是以仁義之名謀取霸業之實。
莊子所說的「無誠」二字,放到劉備身上極為貼切。
劉璋把無誠當有誠,上的正是劉備柔術、仁術的大當。
說曹操是不仁不義之「賊」,而劉備征西的仁義何在?說是「賊天下」太重了些,但說他的仁義不過是一種詭術,一種掩蓋霸業野心的權謀,絕不過分。
我們說《三國演義》是一部權術的大全,正是它不僅包括剛性的露骨的曹操式的法術,也包括柔性的偽善的劉備式的儒術。
(
劉再復)
延伸閱讀:「節儉皇帝」朱元璋的表里不一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注書房記微信公眾號(shufangji2013)
看更多【書房記-往期內容】
隨時免費看更新,請點擊下方「訂閱」,訂閱↓↓↓書房記頭條號
揭秘益州牧劉璋為何主動邀請白眼狼的劉備入川?
劉璋敗亡的直接原因是劉備的入侵。而劉備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川中,恰恰是劉璋自己發出的邀請。赤壁戰前,曹操已經消滅了盤踞北方四州的袁紹,三分天下有其二。
漫談三國:曹操拒絕張松的真實原因
漢中的張魯計劃攻打益州的劉璋,劉璋惶惶不安,這時張松自告奮勇,願意前往許昌遊說曹操攻打張魯,以解益州之危。但令張松意想不到的是,曹操對其傲慢無禮,張松於是悻悻而回。後來張松獻西川地圖給劉備,助劉...
劉備寄人籬下,為什麼曹操卻認為他是英雄,強過袁紹?原因很簡單
提起劉備,大多數人都不陌生,他雖出身微末,卻能興起義兵,吸引無數人才,並地跨荊襄,雄據巴蜀,終成霸業,縱觀他的一生,簡直是最勵志的逆襲故事。然而如果我們細究歷史,就會發現,他的前半生混得非常慘...
劉璋把西川拱手讓給劉備。二人為何又反目成仇?來自夢三國的解答
劉璋,字季玉,江夏竟陵人。鎮國四大天王之一西蜀王劉焉之子,武藝驚人,家傳漢高祖之絕學,統御著西蜀武林世界。他手持「日月雙刀」,刀氣逼人,有開天闢地之勢; 日月雙刀訣更是如虎添翼。東漢末年時,群雄...
龐統法正李嚴誰有可能替代諸葛亮為丞相
歷史原本是不可以假設的,但讀史者會有偏好,往往會對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發出不同的感嘆,而這種感嘆的未盡之意,則往往是諸多的「假如」。比如說龐統,當劉備正處在用人之際,他卻意外地死於戰場。在劉備為之...
吞劉璋,坑呂布,懵袁紹,伐孫權,皇叔真乃三國第一奸雄!
讀罷《三國演義》,忘不了給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或褒或貶地進行情感定位,如曹操奸雄,劉備英雄等。由於原著作者抑曹仰劉觀點,曹操自然成奸雄。但屢閱「三國」,劉備奸雄的形象躍於紙上,而曹操實在不應該...
為何不讓趙雲、張飛守荊州,非要選擇關羽?劉備心裡有苦說不出
三國中的劉備,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強,經常被敵人追著打,卻從未想過要放棄,堅信自己能夠成就一番大事。當年投靠曹操的時候,曹操就看出劉備並非凡夫俗子,曾這麼稱讚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
戲說《新三國演義》中剛愎自用假仁假義的劉備
戲說《新三國演義》中剛愎自用假仁假義的劉備《新三國演義》相比之前拍攝的各種三國題材的電影或電視劇,無論劇情內容或者人物性格刻畫,都更是淋漓盡致,各領風騷,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東漢末年群雄亂舞,戰爭不...
解密劉備:是仁義漢室後王,還是嘴臉醜惡的小人?!
一說三國,很多人自然而然的想到曹操、劉備、孫權以及關張趙等五虎上將。三國是一個有趣的時代,是一個英雄出亂世的時代,斑駁精彩,萬分豪光。而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便是擁有關張趙三大明星的蜀國。
張松法正龐統等人力勸劉備在酒席間殺掉劉璋,劉備為何不聽
嚴格講來,龐統應該屬於道流人物,是那種只求目的、不問手段之輩。在得到劉備重用後,龐統也渴望著建功立業,得知劉備覬覦益州,卻又擔心被人視為不仁不義而躊躇再三時,主動為其指點迷津道:「權變之時,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