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前傳5——對東漢而言,比黃巾起義更嚴重更致命的羌人叛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185年,董卓再一次被起用,去平定他一直熟悉的羌人叛亂。

南北朝時期給《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這樣寫道:」卓數討羌、胡,前後百餘戰。

」可見董卓是在平叛羌人的過程中,一步一步起來的起來的。

不過反過來看,東漢的羌人叛亂一直是很讓東漢朝廷頭疼的事。

黃巾起義前前後後只有一年的時間,平復之後也沒有太多的反覆,東漢與羌人戰爭之前就打了一百多年,從公元57年一直打到了東漢末年。

董卓一開始進入羽林成為羽林郎的領導張奐在漢桓帝時期作為主將之一大破羌人,基本上平定了羌人之亂。

圖1、東漢年間與羌人之間的戰爭

可叛亂雖然基本平定,但餘波一直都在。

裴松之說的董卓和羌人的百餘場戰鬥,就是這樣的餘波。

而皇甫嵩、董卓這一次討伐的羌人叛亂,比董卓之前平復的羌人叛亂要大的多,但無論如是董卓又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戰場上了。

在介紹這次叛亂過程之前,先說兩個和這次叛亂有關的人名——馬騰、韓遂。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這兩個人一定很熟悉,特別是馬騰,蜀漢五虎上將馬超的父親。

這次叛亂就從韓遂說起。

韓遂,原名韓約,涼州金城郡(治今甘肅永靖西北)人,在羌人叛亂之前是涼州從事掾。

從事掾這樣的官職和董卓一開始做的兵馬掾一樣,都是州牧在自己職權範圍內的官員。

公元184年,北地先零羌和袍罕河關群盜反叛,擁立湟中(今青海西寧市下轄縣)歸附的胡人反叛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漢護羌校尉泠征、金城太守陳懿。

同時,將韓遂和另一個從事邊允劫持為人質,脅迫他倆入伙,讓他倆專門來處理叛軍的軍政,最後還擁立邊允為首領。

就這樣韓遂成了叛亂羌人的領導者之一,自此以後韓約改名韓遂,邊允改名為邊章。

圖2、韓遂

而引起漢朝廷重視,派出皇甫嵩、董卓大軍討伐是因為,在185年,韓遂、李文侯等率領幾萬騎兵,以討伐宦官的名義,直接打到了長安的郊區三輔(京兆、左馮翊、右扶風),逼近皇家陵園。

張角的黃巾起義聲勢雖然浩大,但一直都是被追著打。

可羌人叛亂,不僅僅是持續的時間長,對東漢朝廷造成的威脅也是黃巾起義比不上的。


圖3、位於西安東郊的漢文帝霸陵

滅黃巾軍的名將皇甫嵩以左車騎將軍的名義,帶著復職的中郎將董卓,和韓遂率領的羌人叛軍打了一段時間卻沒有成效,直接導致皇甫嵩被召回,收了左車騎將軍印綬,而且削戶六千。

這一次董卓卻沒受太大的處罰,只是換了一個領導原來是司空的張溫,張溫的副手為袁滂,封董卓為破虜將軍。

張溫帶著董卓等,並集結各郡的兵馬加起來有十多萬,為了保護皇家陵園,駐紮到美陽。

韓遂等帶領的羌人叛軍也進軍到美陽。

兩邊打仗,失利的一方卻總是東漢軍隊。

圖4、車騎將軍印璽

在接下來戲劇性轉折之前,在回頭看一下羌人叛亂對東漢王朝的威脅,已經到了威脅皇家陵園,讓東漢朝廷集結十萬大軍還處於守勢的地步。

不到一年就被剿滅的黃巾起義,和羌人叛亂比起來,真的不值一提。

但不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我們的課本中,卻很少提到羌亂,而對黃金起義大書特書。

其中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對歷史的關注,我們常常看到的只是局部,那怕是一直的傳統,也是如此。

所以歷史要常常返回頭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知道我們真實的過去,明白我們真實的歷史淵源。

關於董卓這一期就介紹到這裡,歡迎您持續關注,和【歷史深處】一起去解讀史書上真實的三國人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