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帶來的膨脹:他少年豪俠,中年立業,老年專權,最後遺臭萬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是一部厚重的書籍,很多時候人們往往只看到它的一小部分,而忽略掉其他部分。

具體到個人,歷史上很多人物也受到了如此待遇,人們往往只知道他們最為人熟知的一面,其他方面則靜靜地待在歷史的角落裡,少有人去問津。

這傳揚最廣的一面,可能是那人最光輝的一面,也可能是其最灰暗的一面,但僅僅根據一面就將人定性,無疑是有些片面的。

對此,被人鄙夷了N年的董卓要出來發表一下意見。

在很多人的眼中,董卓是一個囂張跋扈、脾氣暴躁,而且還沒什麼能力的一個人,靠著運氣攪動風雲,開啟了漢末亂世,純粹就是一個毒瘤,有此人,是國家不幸。

但事實並非如此,曾經的董卓,也是一個風華正茂的少年郎。

董卓,字仲穎,涼州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其父曾擔任潁川郡的綸氏縣尉。

這個官職不大,相當於現在的縣公安局局長,不過在當地來說,也算是個人物。

此外董卓家在當地可不是草根,家境殷實,算是個地方豪強,他老爹能當上官也有家世的原因。

家裡有錢,董卓當然是自小就衣食無憂,而他生活的隴西屬於邊地,與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鄰,當地漢人長期與羌胡雜處,逐漸形成了剽悍的民風。

年少好動的董卓不必考慮生計問題,受風氣影響,逐漸形成了一种放縱任性、粗野兇狠的性格。

據《後漢書》記載,董卓少年時就敢到羌人居住地遊歷,依仗自家富足的資產,經常跟羌族部落酋長交往。

長期來往於胡漢之間的董卓自然不會是文質彬彬的讀書人,他身材魁梧、健壯有力,練就一身武藝,騎上駿馬,能帶著兩隻弓箭,左右馳射。

董卓顯然是有心計的,他擁有野蠻兇狠的性格以及壯強悍的體魄,再加上跟羌族部落首領稱兄道弟,這使得他成為當地一霸,不僅鄉里人不敢惹他,就連羌人也都畏他三分。

然而這只是開始而已。

見羌人如此敬畏自己,董卓開始尋思如何來利用和控制他們,他在羌人中培植和收羅親信,為自己以後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此外,董卓絲毫不吝惜自己的家產,每當羌人酋長來家作客時,他便殺牛宰羊款待,以取得他們對自己的支持和擁護。

羌人一方面畏服董卓的兇悍,一方面感激董卓的豪爽,慢慢地都歸附於他,願意聽候他調遣。

除了結交羌人以外,董卓也很注意保持自己在當地漢人中的地位,他不斷拉攏、兼并其他勢力,使得自己的力量不斷鞏固和擴大,逐漸發展成當地最大的豪強。

當時俠義之風濃厚,董卓也經常扮演遊俠豪傑的角色,在當地享有「健俠」的美譽,在此名之下,他收羅了大批失意落魄之人,這些人一直死心塌地跟隨董卓。

僅僅在地方上玩是不能玩大的,終究要進官府,董卓很快就被任命為州兵馬掾,負責帶兵巡守邊塞,維護地方治安。

這樣一來,董卓的勢力發展更快,他通過控制更多的羌人,成為隴西黑白兩道通吃的風雲人物,不管是在官府,還是在民間,他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這些在天下大局面前,都只是小打小鬧,想要有大成就,還得有軍隊。

想要掌控軍隊,首先就得獲得朝廷的許可,不然可是會被當成造反的。

當時東漢的西羌問題很嚴重,東漢政府為此忙的焦頭爛額,董卓從中看到一個極其重要的發展契機。

永康元年(167年),為鎮壓西羌反抗,深知董卓底細的隴西地方官吏極力向朝廷推薦董卓,董卓因此被任命為羽林郎,成為元郡羽林軍統領,正式步入軍界。

不久,董卓升為軍司馬,跟從中郎將張奐征討并州反叛的羌人。

董卓以此為跳板,充分發揮其熟悉羌情,勇猛強悍的優勢,縱橫衝殺,左右開弓。

由於戰績突出,遷升為郎中,直至并州刺史、河東太守,可謂平步青雲。

只是任中郎將後,他在一次鎮壓黃巾軍的戰爭中慘遭失敗,獲罪革職,又被貶回隴西 。

不久,機會又來了。

中平二年(185年),西涼邊章和韓遂以討伐宦官為名,「入寇三輔,侵逼園陵」。

在東漢政權面臨被推翻的緊急關頭,漢靈帝聽從何進的建議,重遷董卓為中郎將,拜破虜將軍。

由於西涼羌兵勇猛,漢軍初戰失利,同為統帥的張溫等人心急如焚,生怕朝廷怪罪,可董卓卻神色自如,還勸慰張溫:沒事的,只要我們穩住,一定能夠幹掉他們的。

事情果然不出董卓所料,某天夜晚,皓月當空,群星燦爛,靜悄悄的夜空突然出現一道長達十餘丈的流星,半壁天空火光如柱。

這種異象,驚得邊章、韓遂軍營中的戰馬狂鳴不已。

熟睡中的士兵驚醒後,也被這一突如其來的景象嚇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當時人們都很迷信,邊章和韓遂的軍隊都以為這是戰爭吃敗仗的不祥徵兆,所以都想回到舊地金城,不願再留在美陽打仗。

這種想法一傳十十傳百,頓時,整個軍營一片騷亂,久久不能安靜下來。

董卓得知這一緊急軍情後,欣喜若狂,立刻發兵突襲邊章和韓遂的部隊,大獲全勝。

漢軍於是乘勝追擊,但先頭部隊孤軍深入,又差點被西羌兵包了餃子,只有機靈的董卓帶人跑了回來。

董卓因戰功顯赫,不久便被封為台鄉侯,食邑千戶。

此時的他,還只是中央政府的將領,但接下來他要再進行一場蛻變,成為手握重兵的地方軍閥。

中平三年(185年),羌胡內部發生兵變,韓遂格殺邊章等人,並揮兵圍攻陝西,接著聯合馬騰,再次進攻三輔。

到中平五年(187年),韓遂和馬騰已攻到陳倉,危及長安和洛陽。

漢靈帝急忙拜董卓為前將軍,命其與左將軍皇甫嵩共同解陳倉之圍,兩人大敗韓遂和馬騰,董卓因此又得到朝廷封賞。

隨著官職的不斷升高,董卓的勢力急速膨脹,尤其是擊敗韓遂等人的進攻後,他麾下形成了一支以涼州人為主體、兼雜胡人和漢人的混合軍隊,實力強悍。

手裡有了家業,董卓的野心也隨之膨脹,東漢朝廷發覺後,對其多加限制,曾打算任命董卓為不掌實權的少府,心知肚明的董卓婉言拒絕,不肯就任。

漢靈帝病重時,擔心自己死後有變,急忙召見董卓,拜他為并州牧,讓他將所屬部隊轉屬於皇甫嵩。

野心勃勃的董卓顯然不會乖乖就擒,他拒絕交出兵權,寫了一封冠冕堂皇的奏疏後,他就帶著自己的軍隊進駐河東,將整個隴西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縱觀董卓入京前的經歷,應該說是一個非常有作為、有能力、在戰功的將領,雖有野心,但其評價絕對是正面多於負面。

尤其是他敢於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對士卒也大加獎賞,甚至還被時人視為救世主。

據《後漢書·皇甫嵩傳》記載,皇甫酈曾對叔叔皇甫嵩說過:「本朝失敗,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者,唯大人(皇甫嵩)與董卓耳。

然而,一切的一切,都敵不過權力的腐蝕,當權力與野望交織,曾經的俠義都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對無上權力的病態追求,為此,董卓不惜血流成河!

命運齒輪再次轉動,董卓又迎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漢靈帝劉宏駕崩,少帝劉辯繼位。

接下來的事就眾所周知了,何進密令董卓進京。

董卓率軍進京,廢少帝,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漢末征戰就此開啟,董卓也因此成為人們印象最不好的人物之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馬超的父親馬騰如何起家的,靠參加羌人叛亂?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邊章、韓遂為首的羌人叛亂雖然沒有最終平定下來,但對東漢朝廷,特別是對東漢皇陵的威脅算是解除了。對於焦頭爛額的東漢朝廷而言,確實沒有專門的精力,完全將羌人的叛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