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的那些遺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 1 ——
營造美好閱讀環境越發顯得重要。
我們的閱讀環境有改善,家庭和學校閱讀意識漸濃,但仍不樂觀。
圖書館少見學生蹤影,圖書借閱量不高;實體書店日子艱難紛紛關門;教輔、快餐書、成功學圖書招搖過市;粗製濫造攢書質量差;家庭藏書量可憐;農村閱讀不彰;圖書銷售價格戰損害創作積極性;民間閱讀推廣缺乏政策支持。
我們常抱怨沒有閱讀時間,很多人羅列過自己一天做各種事情的日程表,發現的確沒有閱讀時間。
是的,我們早就不習慣給閱讀留出時間了。
哪怕獨處孤獨寂寞時,習慣用上網、煲電話粥、發簡訊來消磨掉,而想不起讀書,更別提廁上、路上、睡前、早起的時間。
與其說沒有閱讀時間,不如說是尚未養成閱讀習慣。
現代人一有空就看手機,也不願意隨身帶本書翻翻。
培養和維持一項好習慣,我們往往太依賴外來壓力和動力,否則極易潰不成軍。
閱讀亦如此。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並使之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知易行難。
所謂「書非借而不能讀」之類,便是乞靈於外在壓力的表現。
如果不是曾被枯燥乏味的閱讀糟蹋了胃口,那就是較少體驗到沉浸於閱讀中的喜悅。
閱讀難以專注和持久,常讓人感到憂慮。
有網友感慨,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缺乏專注,難以進入欣喜於閱讀的境界,運到家裡的書越多越像不斷增重的石頭壓在心裡,除非為了裝潢。
讀詩能讓心與詩句一唱一和,讀小說能與人物同悲同喜,書便越讀越薄。
讀書非負擔,若覺得有壓力,也應該是讀書之餘體會到自己越來越多的無知。
每個人都需要對閱讀有一定的規劃。
年終歲尾可以總結下這一年買過的書、讀過的書,看看還有哪些該讀的書沒有讀,看看自己的知識結構還有哪些是短腿的,明白自己應該補充哪些知識營養。
缺乏自覺和適當規劃的閱讀,在知識系統性和深度上會有所欠缺,而且更易造成跟風式的膚淺閱讀。
無論多忙,手頭事務多緊張,都應保證每天的讀書時間。
沒時間和沒書讀都是藉口,好書很多,時間只能靠自己調控,每天至少在半個小時的睡前時間看看書,總該不難吧。
即便如此,一周也不過施捨出三四個小時而已。
讀書或許能緩衝下手頭棘手事務的緊張和手足無措,或許有促發靈感順利解決的可能。
讀書能讓人平靜心態並作出理智判斷,這也就不難理解歷史上那些大人物在緊要關頭還敢讀書敲棋了。
在個人閱讀上也有很多煩惱,比如我讀的書太雜太雜,與地道的「專家」們相比,沒有把著一個專題持續縱向深讀下去。
我常笑話自己,這樣博雜是為了晚年厚積薄發呢。
讀書的「專」與「博」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矛盾的,但持續下去無疑是有著巨大不同的。
對於多數愛讀書的人,博雜可能還是正常取向。
讀書博而雜,不意味著見書就讀,而是得空瞧瞧那些並非自己關注的領域,擷取一些有品質的相關書籍了解一下,這種涉獵是有益的。
讀書走神,是我經常要與之搏鬥的痼疾。
有時會整頁整頁一個字一個字都進入眼帘,甚至嘴角讀出聲來了仍會走神,腦子裡想著其他事情,突然驚覺,迅速「倒帶」,發現已空轉許多。
從前認為是書內容不精彩之故,其實還是讀書時六根不凈,浮想聯翩。
平時忙於瑣碎過多,閒讀時精神亦難閒。
讀書走神,源於內容的枯燥或艱深,或心有雜念和情緒不靜而閱讀狀態不佳,或閱讀方法不正確,或缺乏必要的閱讀基礎,等等,但是,面對一些可攀卻又很難的書,還是要爭取盡力保持耐力,能定心啃掉一些有難度的書之後,再看其他一些書便會有「一日看盡長安花」「漫捲詩書喜欲狂」的快意和體驗了。
人在行事時會趨利避害,而避重就輕在閱讀上往往是普遍選擇。
我家書架上有很多讀了半本的,甚至只讀了十幾頁就放下的書。
常會沮喪,那些書要麼是枯燥的理論,要麼是語言陳舊的名著。
其實,還是要啃些可讀性不強的大家之作,如果一定要給個比例,這樣的書占讀書總量的10%還是需要的。
少時仗著多讀了些書,喜歡向別人掉掉書袋滿足虛榮心。
現在想想仍會慚愧。
早期的閱讀動力除了好奇就是掉書袋。
半生不熟地掉書袋實際意義不大,從前學者們也旁徵博引,但人家是真懂。
如今學人讀書少了且讀得半生不熟,只好兜售概念。
閱讀,真正內化為知識素養、智力背景和為人的品格更重要。
—— 2 ——
在閱讀時間的利用上,有時差強人意造成浪費。
閱讀時間主要有兩塊:難得的整塊時間(如節日假期),零散時間(如路途中、工作外、茶餘飯後及睡覺前等)。
有條理利用好則需要統籌安排。
還可考慮在不同時段讀不同的書。
會合理安排閱讀時間,是有良好閱讀習慣、閱讀已成為生活方式的一個表現。
閒暇時間的利用不善,往往造成極大浪費。
假期,除了讓孩子完成學校的作業,陪孩子玩耍、郊遊、爬山、看電影、遊戲等之外,還應該計劃好孩子的閱讀時間。
當然,不一定所有的書都需要父母陪孩子讀,有時孩子自己看的時候,父母也可以看自己想看的書。
一個假期,是可以營造出家庭閱讀氛圍的。
買書速度過快,讀書速度總嫌太慢。
想起兒時鄉下貧瘠書籍難覓,片紙散冊仔細摩挲玩味無數次,而如今在汗牛充棟的書籍里,紙張書香都帶了幾許匆匆的況味。
在林立的書堆中,要抑制住浮躁,冷靜下來,細讀自己當下最該讀的書,快讀或瀏覽需要涉獵的書,拒絕浮躁的快餐讀物。
記住,書是讀給自己的。
浮躁、急功近利,是影響和破壞閱讀生活的兩大殺手。
因為浮躁,我們習慣了快餐閱讀,而常常選擇避重就輕,視更有價值的閱讀為畏途。
因為急功近利,我們總對遲遲難見明顯效果而不耐煩。
閱讀需要興趣,好的閱讀能夠修養身心,但希望它是興奮劑和快速催化劑,多半會失望,獲得的多是皮毛。
不強調閱讀的重要、不選擇適合的好書,這是學校和家庭的兩個罪過。
很多父母把上學和讀書混同,現實不是如此。
很多學校為追求政績和迎合家長,強化教科書、教輔書訓練,放棄了讓學生讀更多好書的責任。
學校圖書館缺乏好書且常常大門緊閉,家庭缺少閱讀環境,在責備孩子不愛讀書前請先反思自己。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一碰書就打盹睡意矇矓,這是養成閱讀習慣中的兩大困擾。
閱讀成為習慣,意味著不論閒暇或繁忙都與它相伴;閱讀成為生活方式,意味著我們希望從中獲得滋養。
當面前書架上的書籍,與自己打開它只剩艱難的一米距離時,閱讀給我們的考驗是,如何才能有勇氣與動力堅持下去。
把書丟給孩子,或把孩子丟給書,這是一些開始重視孩子閱讀的父母常見的兩種做法。
找到好書買來拋給孩子了事,便去忙自己的,缺乏必要的親子共讀與交流。
有些父母完全放任孩子隨意選感興趣的,一味迎合孩子的書很多,他們便總沉溺於遊戲、搞笑、玩具之類的書中。
父母雖重視而不用心也是問題。
讀書成為作業,閱讀課上成語文課,這是教師對學生閱讀簡單化處理的兩個弊病。
平時閱讀可有可無,寒暑假列書單給學生選讀幾本寫讀後感交差了事。
即使每周開設閱讀課也用語文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興致索然。
閱讀應成為孩子日常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不能運動化突擊,要探索課堂閱讀引導的多種模式。
閱讀興趣要靠好書來培養和維持。
正如學生們對教材沒什麼興趣一樣,缺乏營養、趣味和思維挑戰的書,也許連鬼都不會多瞧一眼。
枯燥而假大空的一篇文本還要上幾個課時,讓孩子在板凳上耗費時光。
孩子缺乏閱讀興趣甚而形成閱讀障礙,成了缺乏閱讀的讀書人,除垃圾書充斥之外,語文教師責任很大。
當閱讀內化為一種習慣和生活方式,才會有持續性,才不至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忙時不讀、閒時誘惑多不想讀。
一位網友說,孩子上初中後不如在小學時那樣願意閱讀了。
原因很多,除了學業壓力大、學校不重視等之外,還有父母關注引導不夠、營造閱讀環境脆弱、閱讀習慣養成基礎不好等。
最近有人對讀書人看不懂《紅樓夢》感到悲觀,也有人認為這部書不一定就必讀。
《紅樓夢》讓很多人感到難讀也正常,經典且有大眾性但不意味著有可讀性。
其實,對經典名著的態度,反映的就是我們對閱讀的態度。
閱讀不是外在強制的,而是自主自由的;不是「要我讀」,而是慕名而來的「我想讀」。
—— 3 ——
出版具有商業性,出版機構作為商家要利益最大化也正常,好產品才能帶來長久收益。
出版特別是少兒圖書出版更有其精神產品和文化事業的特性。
因此,出版對孩子有害的圖書極不負責任,可謂文化墮落之始,但監管制度有問題、標準不健全、垃圾出版物叢生、政府部門靠運動式治理,也應該反思。
圖書館的書是用來讀的,書都被翻爛了,才是圖書館的榮耀;否則,面對整齊擺放了許多年的全都嶄新的圖書,圖書館的人該羞愧吧。
守財奴可笑,守書奴更可笑。
美、日等國甚至考慮兒童繪本字少看得快,還規定允許兒童一次可借四五十本書。
與人家相比,我們的圖書館更像個藏書館。
面對書店裡無數新書常會感嘆,書出得越來越多,值得如饑似渴地看的書卻越來越少。
浮躁的創作帶來讀者閱讀後的失望與感嘆,這對閱讀也是傷害。
當優秀科普故事書《神奇校車》的兩位作者說他們兩年時間才能出一本小冊子書時,我們會更明白中國原創難出佳作的原因。
如此就不要抱怨引進圖書太多了。
閱讀中有些弱勢群體,比如少數需要幫助的閱讀障礙者,需要父母教師乃至專業矯治人員付出努力,這方面研究實踐很薄弱,閱讀障礙成因和有效輔導療治還需深入探索。
再比如盲人,盲文圖書的出版對很多出版社來說,缺乏動力。
盲人的世界,更需要閱讀。
對這些人群的閱讀,政府和社會應給予扶持。
如果在學校都缺乏閱讀,期待在其他時間和環境下去開始重視閱讀,確實很難。
閱讀,不是件輕鬆容易的事。
在21世紀教育沙龍上,我問以色列留學生主講人關於閱讀的問題,他說猶太父母之所以在希伯來聖經上塗蜂蜜,吸引嬰幼兒去親近,是因為這部書實在太難讀。
正因閱讀之難,才要讓人親近書籍。
閱讀之難,在於其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可選項,而非必選項。
對於孩子特別是中學生、大學生,他們有太多誘惑、學業壓力及成長煩惱要比閱讀更優先選擇和面對。
老師們都知道能讓中學生、大學生讀點書是多麼不易。
閱讀之難還在於堅持,能堅持閱讀到成人階段仍不止步的學生其實很少。
閱讀引導,任重道遠。
應該承認,閱讀興趣是起伏不穩的。
如何讓閱讀成為習慣和生活方式,說來容易做起來難。
早期的閱讀可以依賴故事和興趣,隨著深入,閱讀內容走向深刻深邃,繼續堅持下去,我們多數成人亦感到不易。
閱讀如果總是輕鬆有趣的,就不會被多數人拋棄。
閱讀研究與實踐,還需不斷探索。
總體上閱讀還處於邊緣化狀態。
學校讓學生死啃教材教輔就能應付得了應試的前提下,對學生閱讀往往不太積極,很多父母往往將孩子託付給學校了事,傳統觀念將上學和讀書還是畫等號的。
我們做過的調查顯示,很多農村地區父母很少或從不買書的累計高達八成以上。
讀書的觀念需要更新,也需倡導。
一本不錯的書,作者要靠學養和體驗耗費很多時間精力去完成,而出版機構還要通過一系列流程,經過很多人之手才能面世。
出版界朋友感慨,費這麼多心血最後到讀者面前還抵不上一杯咖啡錢。
這種可比性難說嚴謹,但現狀是很多人還處於滿足口腹的階段。
精神生產過於廉價,創造精神必將萎靡不振。
有人會說,對整日忙忙碌碌壓力巨大的人們來說,讀書是蠻奢侈的一件事。
其實,書籍並非有閒、有錢階層才可享有的專有品。
越是繁忙,越是沒有時間顧及自己的心靈和精神,越需要讀點兒書,讓自己更理解這個世界,也更清楚勞作的價值以及生活的意義,讓自己的心靈少一點疲憊和滄桑。
讓孩子愛上閱讀就是這麼簡單
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通過多讀好書,孩子可以修養心靈,豐富內涵。好書能激發無窮的樂趣,能教給孩子超越日常視野的東西,能促使孩子自覺持久地進行閱讀實踐,並逐步升化成閱讀能力。要想培養孩子的閱讀興...
如果你的孩子排斥閱讀,可能是你沒做到這5點(隨附書單)
常有家長抱怨「我的孩子為什麼就是排斥閱讀,不願意讀書?是不是他就是在這個方面沒天賦?」其實,讓孩子愛上閱讀,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製造與書接觸的機會。著名央視名嘴白岩松說:沒有我媽,沒我;沒有《新華字...
別以為孩子只適合讀「童書」
【文化譚】給孩子讀什么兒童書?這是許多家長都在苦惱的問題。其實,所謂「童書」恐怕只是出版商招徠顧客的一個噱頭罷了。如果以為孩子只適合讀「童書」,不是低估了孩子智力發展的可能性,就是不了解讀書的樂...
怎樣培養孩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這是一句流傳很久的民間俗語。「秀才」何至於有如此之大的能耐呢?其中原因既不像傳奇人物諸葛亮那樣占星卜卦,也不在其閉門苦思冥想,而在於讀書,在於大量地閱讀。通過博覽群書...
孩子從厭倦讀書到手不釋卷,究竟發生了什麼?爸媽秘籍都在這!
家教智慧 大概一個月前,明的媽媽帶他來我家聊天,明在城內某實驗小學,他媽媽說了他的一件趣事:一次老師要求班上的每位同學都前去圖書館借一本課外讀物,一向對閱讀不大感興趣的明,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任務...
孩子不愛看書怎麼辦?試試這幾招!
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一閒下來就從包里拿出一本書,安安靜靜地讀起來,你是不是非常的羨慕?是不是在想他的父母是怎樣讓孩子愛上讀書的?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覺得讀書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非一個負擔?激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