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十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是我國古代社會一段較為動盪的時期,軍閥割據,戰爭頻發,人口流動,疆域沿革隨勢而變。
近期,我以《三國志》為主線,參考其它史料,對現十堰市全境在三國時期的政區變化、重大戰爭和歷史人物進行了探究,以摸清「十堰」在三國時期的「大人和大事」。
三國時期「十堰」版圖變化
十堰市,位於我國中部地區,秦巴山區漢水谷地,北靠秦嶺,西南抵大巴山,東接荊襄,與豫、陝、渝三省市毗鄰,漢江從十堰中部穿插而過,將十堰分為江北、江南各三縣(市)(江北:鄖縣、鄖西縣、丹江口市,江南:竹山縣、竹谿縣、房縣),轄二區五縣一市及十堰經濟開發區、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總面積2.4萬平方公里。
由於地理、地勢特點,這裡自古就屬我國中西部秦楚交界之地,人跡罕至。
在三國時期這裡屬蜀、魏交融之地。
東漢末政區,基本延續秦、漢體制,分天下為十三部,現十堰市版圖主要歸司隸校尉部(京兆尹)的商縣、益州刺史部的漢中郡和荊州刺史部的南陽郡管轄。
商縣有上洛侯國,管轄地域有今鄖西縣西北部上津鎮等地。
漢中郡下轄有房陵(今房縣)、鍚縣(治所在今鄖縣五峰鄉一帶,轄今鄖西東南部、鄖縣大部)、上庸(治所在今竹山縣西南一帶)。
南陽郡下轄武當縣(今丹江口市和武當山特區)。
東漢末年,張魯割據漢中,改漢中為漢寧郡,下轄縣不變,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張魯,復漢寧郡為漢中郡,治所南鄭,分漢中之安陽、西城為西城郡(治所在今陝西省安康市),置太守;分鍚、上庸郡,置都尉。
建安二十四年春(公元219年),劉備自奪取漢中,派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
當年秋,劉備立為漢中王。
命孟達、劉封駐守上庸。
建安二十五年10月(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東漢滅亡,孟達降魏,上庸等地歸魏,魏文帝任命孟達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為新城郡(治所在今房縣),孟達任新城太守。
」《華陽國志》記,漢中「是後,處蜀、魏界,固險重守。
」現「十堰」版圖歸魏國荊州所轄。
魏太和二年春正月(公元228年),司馬懿攻新城,斬殺孟達,分新城郡之上庸、武陵(《寰宇記》記,在上庸縣東40里處)、巫縣(在今竹山縣西南堵河上游90里處)為上庸郡(下轄五縣:上庸、北巫、武陵、安富、徽陽),鍚縣為鍚郡。
太和四年六月丙申(公元230年),取消上庸郡。
景初元年六月丁未(公元237年),分魏興郡(治所設洵口,今陝西省旬陽縣。
《華陽國志》記,本漢中西城縣,孟達、申耽投降魏國以後,黃初二年,魏文帝任申儀為魏興太守,封鄖鄉侯,住洵口,下轄西城縣、鍚縣、安康縣、平陽縣、鄖鄉縣、洵陽)之魏陽、鍚郡之安富、上庸為上庸郡。
取消鍚郡,鍚縣屬魏興郡管轄。
甘露四年冬十月丙寅(公元259年),分新城郡(下轄縣四:房陵縣、沶鄉縣、昌魏縣、綏陽縣),復置上庸郡。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奪荊州,分南陽郡西部設置南鄉郡,武當縣歸南鄉郡轄,此前,一直屬南陽郡管轄。
三國時期發生在「十堰」的戰爭
1、曹操收復上庸。
建安二十年三月(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張魯,七月,曹軍攻下南鄭,恢復漢寧郡為漢中。
時申耽據上庸,派使前往漢中投降曹操;曹操分漢中之安陽、西城(今安康市)為西城郡,置太守;分鍚、上庸郡,置都尉。
任申耽為上庸太守,鍚縣都尉管轄西城郡各縣。
2、蜀漢孟達占上庸。
建安二十四年春(公元219年),劉備率領大軍自陽平南渡漢水,攻打漢中,黃忠斬殺夏侯淵及曹軍所署益州刺史趙顒等,奪取漢中後,劉備命孟達從秭歸郡北攻房陵,斬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
孟達接著進攻上庸郡,劉備派遣劉封從漢中沿漢水而下,會師上庸,統領孟達軍。
魏上庸太守的申耽率領全郡投降,將妻兒以及宗族都遷往成都為質。
劉備任命申耽為征北將軍、上庸太守,鄖鄉侯。
任命申耽弟申儀擔任建信將軍、西城太守。
3、夏侯尚征上庸。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曹操病逝於洛陽。
曹丕稱帝,封夏侯尚為平陵鄉侯,遷征南將軍,領荊州刺史,假節,都督南方諸軍事。
尚奏:「劉備別軍在上庸,山道險難,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潛行,出其不意,則獨克之勢也。
」於是率大軍一舉拿下上庸,孟達降魏,平定了上庸周圍的三郡九縣。
夏侯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餘里,山民蠻夷多服從者。
五六年間,降附數千家。
《三國志》對此戰記述較略,疑夏侯尚與孟達之戰。
4、司馬懿征孟達。
魏太和元年十二月(公元227年),新城太守孟達欲叛魏歸蜀,魏明帝曹睿下詔驃騎將軍司馬懿前來征討。
二年春正月(公元228年),司馬懿攻破新城,斬殺孟達。
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巫縣為上庸郡,鍚縣為鍚郡。
《晉書》記載「上庸城三面阻水,達於城外為木柵以自固。
帝渡水,破其柵,直造城下,八面攻之,旬有六日,達孫鄧賢,將李輔等開門出降。
斬達,傳首京師。
」
5、州泰襲房陵。
嘉平二年(公元250年),王昶向皇帝曹芳上奏:「孫權流放良臣,適庶分爭,可乘釁而制吳、蜀;白帝、夷陵之間,黔、巫、秭歸、房陵皆在江北,民夷與新城郡接,可襲取也。
」於是派遣新城太守州泰襲巫、秭歸、房陵。
三國時期踏足「十堰」的歷史人物
1、呂布。
初平三年四月(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與呂布謀殺了董卓。
李傕、郭汜等斬殺王允,將呂布趕出長安,呂布東出武關(武關為古代秦楚傳統交界之關隘,位於今天鄖西縣三官洞林區以北50公里之處的陝西省丹鳳縣武關鎮),出武關即陝西、湖北、河南交界之地,舊南陽武當縣之地。
2、司馬懿。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司馬懿偷襲上庸,斬殺孟達。
3、孟達。
東漢扶風郡
<http://baike.baidu.com/view/736886.htm>郿人(今陝西眉縣),東漢末,為益州劉璋部下,劉備進軍成都時,劉璋派遣孟達擔任法正的副手,各帶兵二千人,迎接劉備入川,後二人均歸劉備。
劉備命令孟達率領軍隊「留屯江陵」。
成都平定後,任孟達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命孟達從秭歸北攻房陵(今房縣),斬殺房陵太守蒯祺。
孟達將進攻上庸,劉備擔心孟達一人難以勝任,派遣劉封自漢中順漢水下統領孟達軍隊,與孟達會上庸。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劉封、孟達發兵施助。
二人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接受關羽的命令,關羽全軍覆沒,劉備由此心生怨恨。
孟達忌憚,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率眾降魏。
魏文帝曹丕「善達之姿才容觀,以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
」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為新城郡,孟達為新城太守。
曹丕死後,魏明帝曹睿繼位,孟達與諸葛亮時有書信來往,魏興郡太守申儀與孟達不和,申儀向明帝進言說孟達有歸蜀之心,孟達欲叛魏時,申儀斷絕漢中到上庸的道路。
太和元年十二月(公元227年),司馬懿突襲上庸,太和二年正月(公元228年),孟達外甥鄧賢、部將李輔開城投降,司馬懿因而破城斬殺孟達,傳首京師。
《晉書》記,「又徙孟達餘眾七千餘家於幽州。
」孟達墓在湖北省鄖西縣相鄰的陝西省旬陽縣廟嶺鄉王家山上。
4、劉封。
劉封,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
劉備到荊州,因為沒有生子,就收養劉封為子。
成都安定之後,任命劉封為副軍中郎將。
在劉備命令孟達進攻上庸之時,派遣劉封自漢中順漢水,與孟達會上庸,領孟達軍,攻下上庸。
由於關羽圍困樊城、襄陽,傳呼劉封、孟達施救,而二位沒有發兵。
劉備由此心生怨恨。
加之,劉封與孟達不和,互相推卸責任,孟達勸劉封一起降魏,劉封不允,孟達率所領降魏。
魏文帝派遣征南將軍夏侯尚、右將軍徐晃與孟達一起襲擊劉封。
魏興太寧申儀也反叛劉封,劉封失敗退歸成都。
劉備責怪劉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
而諸葛亮憂慮劉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劉備因此除之,賜劉封自殺而死。
5、李平。
原名李嚴,字正方,南陽人也。
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臣。
建安二十四年春(公元219年),劉備派劉封、孟達、李平等攻打上庸的申耽。
6、夏侯尚。
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淵的侄子。
魏國建立後,任黃門侍郎,封平陵亭侯,拜散騎常侍,遷中領軍。
文帝繼位後,改封平陵鄉侯,遷征南將軍,領荊州刺史,假節都督南方諸軍事。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夏侯尚率軍擊破上庸,平三郡九縣,升征南大將軍。
夏侯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餘里,山民蠻夷多服從者,五六年間,降附數千家。
五年,封為昌陵鄉侯。
7、申儀、申耽。
二人兄弟,上庸人。
申儀兄名耽,字義舉。
初在西平、上庸間聚眾數千家,後與張魯通,曹操收漢中後,投降曹操,曹操加其號為將軍,因使領上庸都尉。
至建安末(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命孟達、劉封、李平攻下上庸,申耽投降劉備,將妻兒以及宗族都遷往成都為質,劉備任命申耽為征北將軍,領上庸太守,鄖鄉侯如故,任命申耽弟弟申儀為建信將軍、西城太守,遷封為副軍將軍。
後,孟達反叛蜀國,此時,申儀叛蜀降魏,申耽也被迫降魏,魏文帝因申耽非自願投降,剝奪了他的軍政大權,賜予他懷集將軍的稱號,讓他到南陽居住,閒散在家,後來客死南陽。
申儀任為魏興太守,封(真鄉侯)〔鄖鄉侯〕,屯洵口(今陝西省旬陽縣)。
太和中,申儀與孟達不和,申儀數次上奏皇帝說孟達有歸蜀之意,後孟達欲歸蜀時,申儀斷絕蜀道。
孟達死後,申儀至京師,詔轉拜儀樓船將軍。
《晉書》記,「初,申儀久在魏興,專威疆場,輒承制刻印,多所假授。
達既誅,有自疑心。
時諸郡守以帝新克捷,奉禮求賀,皆聽之。
帝使人諷儀,儀至,問承制狀,執之,歸於京師。
」
8、徐晃。
文帝即王位,徐晃為右將軍,進封逯鄉侯,進封楊侯。
與夏侯尚討劉備於上庸,破之。
以徐晃鎮守陽平關,徙封陽平侯。
9、州泰。
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期魏將。
善用兵,深受司馬懿賞識。
為父母祖父守孝九年,司馬懿留缺待之。
歷任新城太守、兗州刺史、豫州刺史。
嘉平二年(公元250年),任新城太守的州泰率軍隊襲巫、秭歸、房陵。
10、韓冉。
字士元,南陽人,活躍於東漢末年至蜀漢前期。
原荊州牧劉表帳下官員,後投靠劉備。
隨劉備入蜀。
後擔任漢中王府軍謀掾。
建安二十五年(220),劉備聽聞曹操薨,派遣韓冉奉書弔唁,並致賻贈之禮(錦布)。
曹丕厭惡劉備因喪求好,敕命荊州刺史傅群斬冉,以絕使命。
韓冉遂稱病,停留在上庸。
適逢曹丕篡位代漢,有詔書傳到荊州,韓冉於是拿著詔書返回蜀中,劉備得到報書,遂稱帝。
(李仁喜)
三國演義:孟達的四次背叛,急功近利,鼠目寸光,腦後其實沒反骨
今日頭條 王俊傑猛魏延腦後的反骨,讓魏延永久背上了叛名。其實魏延只是得不到諸葛亮的歡心而已,魏延對蜀漢政/權是忠貞不二的。三國首鼠兩端的,不是魏延,而是孟達。孟達的父親是孟他,一個「有名無實」的...
此猛將反覆無常,三次背主,最後被賢相諸葛亮忽悠死
三國時代,俊采星馳,群星閃耀。在這個亂世中,人才是頂重要的,不僅各大軍閥都挖空心思招攬人才,而且人才本身也可以選擇老闆,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在這些人才中,也有的反反覆復,不是自始自...
劉備乾兒子為何不救關羽?只因受孟達慫恿嗎?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其實還有一線生機,他派廖化到駐紮在上庸的劉封那裡求救。劉封是劉備的養子,顧念叔侄情分,本有意搭救,但一旁的孟達卻進讒言:「你拿關羽當叔叔,人家並不...
十堰竹山,被歷史遺忘的三國戰略要地——上庸的故事
一個地方的重要,首先主要看他的政治經濟作用或者軍事地位。如果從這麼一個角度講,「上庸」由於是山郡,人口稀少,所以很難談得上經濟政治作用。那麼經濟政治的作用不凸顯,我們就先討論一下他的軍事戰略地位。
劉封孟達不想救關羽嗎?不是!其中原因很意外,我們都誤會他倆了
(說歷史的女人之三國系列第31期) 導讀:公元219年,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是一個一邊收穫一邊失去的年份,前者是劉備在法正的謀劃之下,奪取了曹操的漢中。後者是劉備集團的首席大將關羽意圖奪取曹魏的樊城...
三國最無恥的大將,三次叛主,害死一員虎將,最終被司馬懿坑殺
三國亂世,出現了很多讓人敬仰的英雄好漢,像關羽、張飛、夏侯惇、周瑜等等,都是傳世而讓人歌頌的梟雄。但是世間之事往往都是正負相對,物極必反的。所以有好人就必然有壞人,而有英雄自然就有「狗熊」。有關...
神奇的建安二十四年5 六月劉備的反擊開啟
六月絕對的主角是劉封啊,劉封剛猛,為劉備立功無數,但是結局,大家都知道了,但此時的劉封絕對是劉備的一大助力。說完,劉備猛的站起來說:傳我命令,孟達李平從秭歸北攻房陵,然後再攻擊上庸,封兒你帶領軍...
三國歷史上的'『三姓家奴』'究竟是誰?
說到「三姓家奴」,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就是三國時期的呂布,根據影視作品留給我們的印象,呂布唯利是圖、貪圖美色,董卓用一匹赤兔馬就讓呂布殺了「義父」丁原,王允用貂蟬便讓呂布殺了第二個「義父」董卓,...
孟達:我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孟達造反之後,他的頂頭上司魏荊州都督司馬懿快速反應,兵峰直取新城。司馬懿兵臨城下16天後,孟達被擒殺,傳首京師。孟達可以說是個徹底的廢物,其實即使司馬懿再神速,孟達也並不是沒有機會。
劉備乾兒子為何不救關羽?只因受孟達慫恿嗎?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其實還有一線生機,他派廖化到駐紮在上庸的劉封那裡求救。劉封是劉備的養子,顧念叔侄情分,本有意搭救,但一旁的孟達卻進讒言:「你拿關羽當叔叔,人家並不...
得罪了諸葛亮,又得罪了劉備,最後卻死在司馬懿手裡的三國倒霉鬼
《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魏明帝曹叡執政初期,有個新城太守孟達就企圖叛魏投蜀,洛陽朝廷得報之後,經過一番斟酌和內部勾心鬥角,最後還是司馬懿挂帥去解決孟達。這個孟達是什麼人呢?在劇中,曹真的兒子...
三國里「IQ」最高的人不是諸葛亮,他才是笑到最後的「皇帝」
在三國里,諸葛亮是個悲情的軍師,他一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了報答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他在輔佐劉禪期間,六出祁山伐魏,但結果都功虧一簣,導致北伐不成功的原因雖然很多,但其中有重要一條就是諸葛亮在...
劉封只不過丟了一座城而已,為何劉備就大義滅親,賜劉封於死
在劉備的幾個兒子中,劉封的表現無疑是最出色的。在奪取川蜀之地時,他所到之處,戰無不勝,奪益州,取漢中,攻上庸……再加上他當時也只有20來歲,未來前途不可小覷。
此人「三姓家奴」,害了關羽還反咬劉封一口,最終死於司馬懿之手
說到「三姓家奴」,第一反應肯定會想起呂布,由於呂布原先是丁原的部將,後來依附了董卓,再後來為司徒王允效力,他才有了這麼個貶義的外號。而本篇要說的人是孟達,反覆無常的他同樣效力了三位主公。聊起孟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