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達:我是三國最大的草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孟達造反之後,他的頂頭上司魏荊州都督司馬懿快速反應,兵峰直取新城。
司馬懿兵臨城下16天後,孟達被擒殺,傳首京師。
孟達可以說是個徹底的廢物,其實即使司馬懿再神速,孟達也並不是沒有機會。
我們來看新城郡周邊的地形。
首先得明確孟達自己的位置到底在哪?前年說過,魏文帝曹丕以房陵郡、上庸郡和西城郡部分為新城郡,孟達領新城太守,而新城郡的郡治在房陵。
有很多人誤以為司馬懿擊破孟達是在上庸,其實是對整個上庸之地的一個誤解。
房陵其實是塊小盆地,周圍自然全是山,有「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之謂。
從司馬懿所在宛城到房陵,也就兩條路。
一是從宛城到筑陽(今河南谷城),沿漢水越武當山脈而下,道路崎嶇;另一條是從宛城到筑陽,沿築水(即漢水支流南河)谷地而西進,這條路更難走,基本都是小道,大部隊無法通行,事實上這條路是走不了的。
還有一條就從上庸繞行,也是從宛城到筑陽,沿漢水西北上,再順堵水河谷進入上庸,再東越方城山(上庸東30里)抵達房陵。
而孟達反叛之後,按一般史書會有上中下三策,我們來分析下。
如果諸葛亮不想借刀殺人,消息沒有泄露,那麼趁魏人沒有防備,突襲西城,擊破申儀肯定是上策。
這樣就和蜀漢連著一塊,司馬懿想拿下他就不容易了。
而分兵據險,把守隘口,這是中策。
聚眾守城,坐以待援,這肯定是下策。
而孟達選的就是下策。
上策這條諸葛亮給他堵死了,中策這條可是完全可行,孟達自己都認識到自己「所在深險」,難道地處險要就可以掉以輕心?要知道他幹的是造反作亂掉腦袋的勾當,加強戒備本來就是一個將軍應有之義。
他所處的房陵城北一百二十里有山名馬嘶,道路最是難行,在此要害之地分兵據險,司馬懿就算倍道兼行實施奇襲,也會受阻於此,孟達會得到更多的時間和更好的機會。
可是從他給諸葛亮的信中就可知道,他根本沒這個計劃,只打算收縮集中兵力,盤踞在新城死守,等待接應,可以說是完完全全不考慮當前形勢。
當年他領新城太守時,曾登白馬塞(在上庸西南45里)看著周圍的險要地勢還嘲笑劉封、申耽:「劉封、申耽,據金城千里而失之乎!」其實他自己還不及這兩人。
當年的劉備還是很有知人之明的,他派孟達去攻上庸之地時就私下認為孟達不能獨自承擔任務,加派了劉封從漢中乘沔水而下去指揮孟達。
孟達的迅速敗亡對諸葛亮的北伐計劃是有點小小影響的,本來以孟達一萬多的兵力憑藉那麼險要的地形完全有能力牢牢拖住司馬懿荊州軍團的主力。
司馬懿如果一定要殲滅孟達,其負責的荊襄防線就會收到極大削弱,給東吳可趁之機。
就算東吳沒有行動,魏軍也會兩線作戰,加重他們的困難,為北伐創造更好的條件。
然而孟達敗死,一切都成畫餅。
三國第一貳臣,跟過三個主子,最後死在最強姦雄之手
《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魏明帝曹叡執政初期,有個新城太守孟達就企圖叛魏投蜀,洛陽朝廷得報之後,經過一番斟酌和內部勾心鬥角,最後還是司馬懿挂帥去解決孟達。這個孟達是什麼人呢?在劇中,曹真的兒子...
得罪了諸葛亮,又得罪了劉備,最後卻死在司馬懿手裡的三國倒霉鬼
《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魏明帝曹叡執政初期,有個新城太守孟達就企圖叛魏投蜀,洛陽朝廷得報之後,經過一番斟酌和內部勾心鬥角,最後還是司馬懿挂帥去解決孟達。這個孟達是什麼人呢?在劇中,曹真的兒子...
劉備乾兒子為何不救關羽?只因受孟達慫恿嗎?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其實還有一線生機,他派廖化到駐紮在上庸的劉封那裡求救。劉封是劉備的養子,顧念叔侄情分,本有意搭救,但一旁的孟達卻進讒言:「你拿關羽當叔叔,人家並不...
劉備乾兒子為何不救關羽?只因受孟達慫恿嗎?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其實還有一線生機,他派廖化到駐紮在上庸的劉封那裡求救。劉封是劉備的養子,顧念叔侄情分,本有意搭救,但一旁的孟達卻進讒言:「你拿關羽當叔叔,人家並不...
此猛將反覆無常,三次背主,最後被賢相諸葛亮忽悠死
三國時代,俊采星馳,群星閃耀。在這個亂世中,人才是頂重要的,不僅各大軍閥都挖空心思招攬人才,而且人才本身也可以選擇老闆,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在這些人才中,也有的反反覆復,不是自始自...
三國演義:孟達的四次背叛,急功近利,鼠目寸光,腦後其實沒反骨
今日頭條 王俊傑猛魏延腦後的反骨,讓魏延永久背上了叛名。其實魏延只是得不到諸葛亮的歡心而已,魏延對蜀漢政/權是忠貞不二的。三國首鼠兩端的,不是魏延,而是孟達。孟達的父親是孟他,一個「有名無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