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長征對軍魂的鑄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70年前紅軍長征的偉大勝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鬥爭史上的光輝一頁。

在這一血與火征程的考驗中,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永遠深印在我軍鮮紅的旗幟上。

將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作為我軍的軍魂,是對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原則的科學定位,也是對我軍長期堅持這一原則的理論與實踐的準確概括和總結。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回顧長征牢鑄軍魂的歷史,對於我們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忠實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無疑是非常必要的。

長征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地位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的確立並為我軍指戰員認識和把握,經歷了複雜的歷史過程。

紅軍長征是這一過程的完成階段。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地位是從紅軍誕生的那一天起就確立的。

1928年黨的第六次代表大會明確提出,在工農武裝中,「黨應起中心作用,起領導作用」。

1929年10月,中共中央在給紅軍部隊的一封信中進一步指出,在紅軍中,「黨的正確作用是核心的領導作用」,「軍事同志的工作系統要絕對服從黨的策略和路線的指導」。

提出了黨的核心領導與紅軍絕對服從黨的指導的思想。

當時,朱德同志在闡釋黨對紅軍領導地位時說:「紅軍是直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必須「無條件的在共產黨領導下」完成「歷史的偉大任務」。

這些思想反映了黨對紅軍領導作用認識的深化,實際上揭示了黨對紅軍絕對領導的本質要求。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思想是在紅軍反「圍剿」激烈鬥爭中明確提出的。

最早提出這一思想的是紅軍總政治部。

1932年1月,主任王稼祥同志簽發的總政治部給紅軍的一封信指出:「提高並鞏固黨在紅軍中的絕對領導」,是「目前紅軍中黨的最中心任務」。

接著,總政治部在關於紅軍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中,一再重申這一思想。

1934年1月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關於紅軍的決議,提出了「鞏固黨在紅軍中的絕對領導」的任務。

1934年2月的全國紅軍政治工作會議,號召政治工作人員「真正的開展部隊中的思想鬥爭,為保證黨在紅軍中的絕對領導而鬥爭」。

應該看到,儘管這一時期的某一階段實行著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軍事戰略,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思想的提出,反映了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建設的規律,適應了當時大規模反「圍剿」作戰的需要。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思想為全國各路主力紅軍將士認識和把握,成為紅軍的軍魂,是在長征中實現的。

遵義會議糾正了軍事領導的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

會議「特別重申」黨的領導和團結的重要性,號召全黨和紅軍將士「像一個人一樣團結在中央的周圍」。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張國燾反對中央北上抗日、創建川陝甘根據地的正確戰略方針,堅持南下的右傾逃跑主義錯誤主張。

中共中央為此作出決議,嚴肅提出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問題,決議指出,「中國工農紅軍是在中國共產黨中央的唯一的絕對領導之下生長與發展起來的」, 「一、四方面軍都是中國工農紅軍的一部分,都是中國共產黨中央所領導的」。

決議要求,「必須在一、四方面軍中更進一步的加強黨的絕對領導,提高黨中央在紅軍的威信」。

這是中共中央首次以決議的形式對黨的絕對領導思想所作的詳盡的闡述。

中央紅軍單獨北上到達陝北後,經過曲折的鬥爭和艱苦的工作,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一起踏上了北上的征程,實現了三軍大會師,同時也實現了紅軍對黨的絕對領導思想認識的統一。

三軍大會師前後,紅軍各部隊紛紛作出決議和發出指示,表示要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紅一軍團黨代會強調:「必須絕對服從黨的領導」。

紅二方面軍領導人任弼時認為,紅軍「最迫切的問題,是維護黨中央建立絕對統一集中的最高領導」。

為此,紅四方面軍政治部要求官兵「實際提高黨中央的威信」,「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堅強集中的領導與指揮之下」一致行動。

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召開黨代會,「號召四軍全體黨員及指戰員緊急動員起來,保障黨在紅軍中的絕對領導,提高黨的核心領導的作用」。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思想,終為全體紅軍官兵所自覺接受,成為紅軍的堅定信仰和建軍原則。

長征演繹了牢鑄軍魂的歷史必然

長征鑄造軍魂的偉大工程,集中展現了軍魂鑄造的艱難歷程,有力揭示了人民軍隊建設的發展規律,深刻反映了牢鑄軍魂的歷史必然。

紅軍是中國共產黨締造的人民軍隊,黨的目標追求與紅軍官兵革命信仰的一致性,是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成為紅軍軍魂的思想基礎。

中國共產黨是為廣大人民群眾翻身求解放的無產階級政黨。

紅軍是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為實現黨的歷史使命而存在和奮鬥。

1932年頒布的《紅軍的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指出:中國工農紅軍「必須接受無產階級先鋒隊(共產黨)的領導,他不僅要完成中國工農紅軍民主革命的任務,同時還要成為創造並保衛社會主義的中堅」。

紅軍如失去黨的領導,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魂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而紅軍是人民的軍隊,廣大指戰員為了自身和人民群眾的翻身解放而參加了這個軍隊。

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標,使廣大指戰員組成了堅強有力的紅軍集體。

紅軍廣大官兵的革命理想與中國共產黨的目標追求的一致,也決定了紅軍只有緊緊跟著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實現自己的理想。

紅一方面軍戰士在長征中談到,「不管東南西北,黨中央、毛主席到哪,我們就跟到哪……我們要的是共產主義」。

紅四方面軍戰士說:紅軍長征之所以「都挺過來了,馬列主義必勝,這一信念是堅定不移的」。

正是紅軍戰士執著的革命理想信念,使全國各路紅軍最終走到一起,集聚在黨中央的周圍,堅決服從黨的絕對領導,使黨的絕對領導成為紅軍不變的軍魂。

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領導,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的正確路線,這是長征牢鑄軍魂的政治條件。

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紅軍長征初期迭遭損失,「部隊中明顯地滋長了懷疑不滿和積極要求改變領導的情緒」。

在遵義會議上,黨勇敢地承認並糾正了軍事領導的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顯示了黨寬闊的胸襟和領導中國革命的信心。

遵義會議指出:「黨內對於軍事領導上錯誤的糾正,不是黨內的分歧,相反的更加團結,使軍事領導走上正確的道路,使黨與軍委的威信更加提高」。

遵義會議後,黨中央領導中央紅軍根據軍事形勢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軍事戰略方針,「由於軍事行動的方向明確,政治工作的加強,全軍士氣高漲,充滿著『不怕打,不怕走,不怕餓,不怕累』的戰鬥精神」,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戰鬥勝利。

一、四方面軍會合後,黨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確戰略方針雖然遭到了張國燾錯誤的干擾,但為絕大多數紅軍官兵認識和擁護。

紅四方面軍許多指戰員認為,「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北上方針是正確的」。

黨中央領導中央紅軍到達陝北打了勝仗,並積極倡導和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也得到了共產國際的充分肯定,這對各路紅軍是極大的鼓舞。

紅四方面軍各部隊紛紛表示,要「堅決執行黨的新的策略路線,迎接民族革命戰爭的高潮」。

「一致的在共產黨中央領導下,堅決的為執行當前偉大的政治任務而鬥爭」。

正因為黨中央正確路線的強大感召力,才使紅軍廣大指戰員最終一致地團結在黨中央的旗幟下,「擁護並執行黨中央絕對正確的路線」。

長征牢鑄軍魂體現了我軍獨特政治優勢

軍魂牢鑄是紅軍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

建軍初期,紅軍分散在各根據地遠離中央獨立作戰,缺乏集中統一的領導和指揮。

長征是全國主力紅軍的集體戰略大轉移,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第一次直接指揮和調動全國主力紅軍的一次集中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能不能實現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決定這次軍事行動成敗的關鍵,也是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

惡劣的戰爭環境和張國燾錯誤的干擾,增加了黨對紅軍絕對領導實現的艱巨性和複雜性。

由於紅軍廣大指戰員堅定的革命信仰,遵義會議後黨的領導的正確,黨在軍隊各級組織中的作用和政治工作的強大威力,從而實現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使各路紅軍克服艱難險阻而最終達成了三軍大會師。

紅軍長征是牢鑄軍魂的過程,而軍魂牢鑄保證了紅軍長征的勝利。

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在政治工作指示中指出,三個方面軍在「黨的新策略之下」實現會師,「是黨的勝利,列寧主義的勝利,中國革命的勝利」。

紅二方面軍在長征勝利總結中表示,紅軍長征勝利是 「在黨中央及軍委直接領導下完成戰鬥任務」的,「是正確的執行黨中央及軍委政治和軍事路線」的結果。

毛澤東同志曾對紅軍長征勝利的原因作過精闢的論述,他說:「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

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誰懷疑我們領導革命戰爭的能力,誰就會陷進機會主義的泥坑中去」。

這是對黨的絕對領導是紅軍長征勝利保證的最好詮釋。

長征牢鑄我軍軍魂,也為我們黨領導和堅持抗日戰爭,發展和壯大人民軍隊奠定了堅實基礎。

抗日戰爭雖是全民族的戰爭,但國民黨反動勢力時刻想削弱和消滅共產黨。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爭取抗戰勝利的需要,是保持和發展人民革命力量的需要。

抗戰初期,紅軍總政治部發出的新階段政治工作決定指出,黨的絕對領導「是紅軍歷來的優秀傳統」,抗戰中部隊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務」,就是要「保證黨在紅軍中的絕對領導」。

黨指示各地革命武裝,「在保存和鞏固革命武裝,保障黨的絕對領導的原則之下」,與國民黨談判改編問題。

黨要求,「在原有紅軍中及一切游擊隊中,共產黨絕對獨立領導之保持,是完全必要的,共產黨員不許可在這個問題上發生任何原則上的動搖」。

經過紅軍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原則的內涵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擴展,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無條件地領導人民軍隊,決不允許其他黨派在軍隊中建立組織和開展工作;軍隊的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集中於黨中央和中央軍委,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揮;堅持黨對軍隊領導的一切根本制度;「共產黨員不爭個人的兵權,但要爭黨的兵權,要爭人民的兵權」。

這些原則制度保證了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使人民軍隊在抗戰中得以發展壯大,為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長征牢鑄了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這是對我軍發展的歷史性貢獻。

歷史反覆證明,永遠不變的軍魂是我軍獨特的政治優勢,是保持我軍高度穩定和集中統一的可靠保證,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力量源泉。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歷史的必然選擇,也是時代提出的要求。

當前,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我軍承擔著「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歷史使命。

應對挑戰和履行使命,必須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原則。

一是堅定對黨的信仰,自覺接受黨的絕對領導。

我們要像紅軍那樣,堅定對黨的信仰。

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完成中華民族統一振興大業的根本保證。

二是經得住大風大浪、生死得失的考驗,自覺維護黨的絕對領導。

在事關國家、民族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問題上,維護黨的絕對領導,我們要堅定不移,不差分毫。

當前,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就是要堅決維護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的權威,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與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的一致。

三是堅持黨的領導的一系列制度,鞏固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黨對軍隊領導的一系列制度,是我軍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確立的,是軍魂不變的可靠保證。

我軍要緊跟世界軍事的發展潮流,但應該緊緊把握的一點就是,不管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制度不能變,確保我軍軍魂永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大別山到川陝的一支勁旅雄師

從大別山到川陝的一支勁旅雄師 ——紅四方面軍在長征中的歷史貢獻編者按:長征,是一次偉大征程。黃岡,是一片紅色熱土。 這片熱土地上,曾走出在長征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兩支紅軍主力部隊——紅四方面軍和紅二...

紅軍長征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前進

1934年10月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紅軍首先從江西瑞金於都出發,縱橫11個省,長驅二萬五千里,排除萬難,1936年10月最終勝利會師陝北。光陰荏苒,一晃80年...

中國共產黨人怎麼看長征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題:中國共產黨人怎麼看長征劉向東、蔡琳琳、李悅紅軍長征,是革命與反革命兩種力量、光明與黑暗兩種命運的一場大搏鬥,書寫了人類史上最宏大壯麗、最動人心魄的篇章,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

發揚長征精神,砥礪民族復興

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紅四、紅二方面軍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靜寧縣將台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標誌著中國工農紅軍持續三年、轉戰14個省的長征勝利結束。長征勝利已80年,新中國也已走過了67個...

「長征精神」的隱微面

那麼隱微的「長征精神」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中國共產黨在正確的政治路線指引下,建立在思想、戰略、組織高度統一基礎之上的,堅強有力的領導。在長征之前,這並不存在。是長徵實現了這一點。因此可以說,長...

長征中黨的三次重大道路抉擇是什麼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長征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戰略大轉移,每一步進退,每一次決策,都是思想路線的激烈碰撞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生命線勝利線——透過「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長征主題展覽感悟黨的三次重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