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操是好人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早年經歷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國志》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三國志·武帝紀》中說曹嵩「莫能審其本末」,而在裴松之注《三國志》接引用三國吳人所著《曹瞞傳》中稱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說法可信度不高。
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1]。
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喬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陽的許劭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此據《後漢書·許劭傳》
,《三國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
孫盛《異同雜語》及《三國演義》小說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
曹操早年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曾經潛入張讓家,被張讓發覺後,手舞著戟越牆逃出,全身而退。
又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注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
這些活動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摺疊嶄露頭角
熹平三年(174年),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
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
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很難治理。
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
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
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但是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碩等一些當朝權貴,礙於其父曹嵩的關係,明升暗降,曹操被調至遠離洛陽的頓丘(今河南清豐)。
任頓丘令。
這一年,曹操二十三歲。
多年後曹操給其子曹植的一封書信《戒子植》寫道:「吾昔為頓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
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歟!」
光和元年(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濦強侯宋奇被宦官誅殺,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
其後,在洛陽無事可做,回到家鄉譙縣閒居[2]。
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徵召,任命為議郎。
此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劃誅殺宦官,不料其事未濟反為宦官所害。
曹操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姦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辭懇切,但沒有被漢靈帝採納。
爾後,曹操又多次上書進諫,雖偶有成效,但東漢朝政日益腐敗,曹操知道無法匡正。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皇甫嵩等人合軍進攻潁川的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
隨之遷為濟南相。
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
濟南國(今山東濟南一帶)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
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
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
「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甚至有了買官制度。
朝廷徵還其為東郡太守,拜為議郎,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託病回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3]。
當時天下紛亂,先是發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聯合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地方豪強,謀劃廢黜靈帝立合肥侯的事件。
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們,但被曹操拒絕,後來王芬事敗自殺。
接著,又有西北金城郡(今蘭州)的邊章、韓遂殺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餘萬反叛朝廷。
綜上一代梟雄曹操,也有其正直的一面,人皆有兩面性,不可一言蔽之。
獲取曹操疆土變遷高清地圖,可添加微信號:lsdlb666,回復「地圖」
如果沒有這個人,也許曹操啥也不是!
提到曹操,我們馬上就會想到,這是一個奸詐的人。這句話要一分為二的看。奸詐歸奸詐,還是要看他為社會的進步是不是起到推動作用。如果按照社會進步的角度說,魏帝取締漢朝,進行了很多方面的改革,也是促進社...
曹操是憑藉什麼得到兗州呢?從東郡到兗州,這期間發生了什麼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嘗試當遊俠、酷吏、能臣,都失敗了,最後只好選擇當奸雄
有一句評價曹操的經典語錄,叫「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那是在曹操小時候,社會上流行一股風氣,就是喜歡評論朝野知名人物,領軍人物叫許劭。曹操很好奇,也找上門來請教。費了好大勁兒,曹操才從應劭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