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魏延是被諸葛亮逼著造反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為前鋒,夢到自己頭上生角,問占夢人趙直,趙直說:「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

」退後卻對人說:「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凶甚矣。

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

諸葛亮歿,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

魏延回答道:「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布,做斷後的將領呢?」

大軍都隨楊儀徐徐退卻,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

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

魏延先占據南谷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禦魏延。

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公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不聽魏延的命令,都散了。

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於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三國志》記載:「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元代的郝經認為楊儀「以私忿殺大將,罪浮於延」。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以上為《三國志》作者陳壽本傳的記載,不過據裴注引《魏略》所記,受諸葛亮託付兵權的是魏延,楊儀因怕魏延趁機相害,所以造謠說魏延要北上投敵,並發兵攻之,然而被誣陷的魏延深恐與戰則清白難雪,所以只逃不戰,最後終於被追殺。

裴松之認為此說法是在曹魏的傳言,蜀漢陳壽的《三國志》比較可信。

魏延為什麼造反魏延是個將才。

但做事急功近利,向諸葛獻計出子午谷出長安就是個例子,這個地方地勢險要,這樣冒進的打法完全是拿將士的身價性命做賭注。

需知北上伐魏是老劉與諸葛在隆中對的時候就定下來的國家大計,是要從全盤去考慮的。

後來造反就為這件事,可見他心裡完全沒有「君為臣綱」這幾個字的,懷有這樣的思想很危險。

魏延愛護士兵,驍勇善戰,也很有軍事才能是毫無疑問的,這是優點.但是他飛揚跋扈,自高自大,是那種給三分顏色就要開染坊的角色。

跟同事關係相處得很不好一般人對他是抱惹不起躲得起的態度,不敢得罪他。

但是,至少有兩個人不買他的帳,這也造成了他跟這兩人的矛盾極度惡化,一個是劉備的宗親劉琰,一個是諸葛亮的長史楊儀。

至於魏延之死,其責任更不在諸葛,這是楊魏爭鬥的結果其主要責任還是在魏延自己,雖然說他反叛確實冤枉。

但他在諸葛死後違其遺命,以私憤率先攻楊儀,而士卒不從。

皆因他自大狂妄,審時度勢不明,這變相給了楊儀一個機會,使其自取其禍而已。

可以說,魏延造反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諸葛亮一步步逼反的。

當初,諸葛亮每次北伐,魏延都希望能自領一支萬人大軍,像當年韓信那樣,與諸葛亮在潼關會合,諸葛亮每次都加以拒絕。

於是,就在張郃私下裡抱怨司馬懿怕諸葛亮的同時,魏延也牢騷滿腹地認為"諸葛亮膽小",使自己奇志難酬。

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時,曾有過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即使不能一舉統一大業,至少有望將長安併入蜀地。

當時魏國派駐邊防的安西將軍夏侯茂乃曹操女婿,"素無武略","又多蓄妾",因著與魏文帝曹丕的關係才獲得這一荷守一方重鎮的職位。

魏延看準此一機緣,遂大膽向諸葛亮提議道:"給我五千人,自帶糧草,循秦嶺以東疾進,不出十日可到長安。

膽怯的夏侯茂見我蜀兵天降,必然倉皇而逃。

曹丕若想率軍親征,最起碼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達。

這樣,咸陽以西可一舉而定。

"今天的公論是:魏延的計劃雖然冒險,但成功的可能極大,因為他對當時敵我形勢及當地特殊地形的判斷都是非常準確的。

考慮到後來蜀國滅於魏國之手,乃是由於魏國大將鄧艾採取了相似的"奇險"戰略,諸葛亮對魏延提議的否決,便只能讓我們深感遺憾了。

以諸葛亮的才學,是不可能不知道當初魏延的計策是可行的,但她為什麼不執行,我想應該是怕魏延立奇功,影響自己在蜀漢朝中的專權地位。

魏延怎麼死的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農民起義和軍閥混戰使東漢王朝的統治搖搖欲墜。

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國時期。

風起雲湧的歷史舞台出現了眾多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赤壁之戰以後,蜀漢的先主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發動了進攻兩川的戰爭。

蜀漢名將魏延在劉備和諸葛亮的手下,忠心耿耿。

東討西殺,多次擔任先鋒的要職。

進川不久既被委任為漢中太守。

可見劉備是十分信任魏延的。

就是這麼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在征戰一生的晚年,被自己的戰友謀殺了。

筆者喜讀《三國演義》每讀至此,都被深深震撼,不免掩卷嘆息。

魏延的軍事才能是不容置疑的,對劉備的忠誠和蜀漢大業的摯著也是有目共睹的。

魏延為了劉備拼殺一生,到了晚年為什麼自己甚至連累兒子都被謀殺了呢?提起這一點和諸葛亮的人才觀分不開,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和軍事謀略在三國時期都是傑出的。

千百年來他已經成為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化身。

但是從《三國演義》的字裡行間,仍不難看出,諸葛亮在用人上比曹操、孫權和劉備都略遜一籌。

三國之戰,是人才大戰。

關羽、張飛死後,蜀中人才匱乏,到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窘境。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劉備死後,諸葛亮重用馬謖`姜維`揚儀。

也就是說,重用自己的親信,有才能的自己人。

而對和自己有不同意見的魏延等人則缺乏熱情。

失街亭,斬馬謖,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魏延在祁山之戰的初期,提出過一個十分大膽的作戰計劃,他建議諸葛亮放棄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一貫戰法。

採用繞出子午谷,出斜谷,兩面奇襲長安的計劃。

客觀的說這是一個有創意的計劃。

如果採用了這個計劃,也許三國的格局就會改變,中國的歷史就會是另一個樣子了。

諸葛亮拒絕了,他為什麼會拒絕這個計劃呢?首先魏延的軍事計劃和諸葛亮固有的軍事思想有衝突。

他不願意冒險,他不相信魏延,他抑制魏延,就可以給自己培養的接班人更多的機會。

諸葛亮知道自己來日無多,將自己的事業交給自己的學生馬謖、楊儀、姜維等人,才是重要的大事。

而此時的魏延,論資格、論能力,都在馬謖、姜維之上。

能否將權利和平移交才是諸葛亮考慮的大事。

同時,魏延和所有有才華的人一樣,有一個通病,就是驕傲。

魏延不能繼承諸葛亮的事業,魏延的才華也就成為了諸葛亮為馬謖、姜維等人掃清接班的障礙。

諸葛亮在安排自己的後事時,交給魏延的助手馬岱一個錦囊妙計,如果魏延謀反,由馬岱謀殺魏延。

諸葛亮死後將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自己的長史揚儀。

病死五丈原。

揚儀假傳諸葛亮的遺命,不通知魏延就指揮軍隊撤退,結束了祁山之戰。

將魏延的部隊暴露在敵人的打擊之下。

其實這裡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人物就是號稱蜀漢四傑的蔣宛和費緯,蔣宛是劉備早就要殺掉的人,在諸葛亮的一再保薦下才留下了一條性命。

諸葛亮死後將自己的主要權利交給了他們。

費緯在諸葛亮臨終前往來穿梭,做了大量的幕後工作。

特別是魏延和揚儀的死都和費緯有著直接的關係。

這裡已經有別人的論述,我就不多說了。

魏延認為揚儀的撤退是在葬送蜀漢大業。

急忙調動軍隊堵截揚儀撤退的大隊人馬,迫使揚儀掉過頭來繼續祁山之戰。

揚儀和魏延交替上表劉禪,互相指責對方謀反。

結果馬岱按照諸葛亮的生前布置,謀殺了魏延。

魏延守漢中,用士兵守住各處關隘,使得敵人無門而入。

(結果到了姜維守的時候,他認為這樣雖然守的很好,可是不利與打擊敵人,認為應該先誘敵深入然後圍奸,可惜這樣作了後,結果是導致被「誘進來」的鐘會直接把蜀給滅了。

這一次,姜維就如趙括一樣....)建興八年,魏延向西進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被魏延大敗,於是魏延升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這裡就要說一下郭淮了,郭淮以軍功官至車騎將軍,現在來講是四大元帥了,陳壽稱其「方策精詳,垂問秦雍」,可見一斑。

他少有敗仗,卻被魏延大敗,由此又可見魏延的謀略了。

魏延既善養士卒,又勇猛過人,性格有些孤傲,旁人也不敢招惹他,而且此時他的官位,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偏偏就有個楊儀出來尋事。

這楊儀才是個背叛主子的小人,他背叛荊州剌史傅群而投關羽,關羽又把他推薦給劉備,憑著小聰明和靈活的嘴上功夫,他成功獲取了劉備的賞識,由此也走上了升遷道路。

《三國志》「先主與語論軍圍計策,政治得失,大悅之,因闢為左將軍兵曹掾。

及先主為漢中王,拔儀為尚書。

」這一文一武,一個驕傲一個聰明,難免會碰出「火花」來,諸葛亮也為此而鬱悶,卻也改變不了這樣的局面。

至於誰對誰錯,我只能說,諸葛亮生前便密指,說楊儀性格「狷狹」。

《三國志·費禕傳》中寫著「值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刀擬儀,儀涕泣橫集。

」這裡很明顯的說明了諸葛並未偏袒楊儀。

每次出兵,魏延都請求帶兵萬人,抄小道奪取潼關,就如韓信那樣,諸葛亮卻總是由於謹慎而不允許。

魏延總感嘆諸葛亮過於小心,而喪失了兵家之爭的先手;也感嘆自己的才華用之不盡。

於是有人與此便言魏延反心久矣,要知道,魏延的官職有「丞相司馬」,兩漢有司馬(負責軍事),司空(負責內務),司農(負責財政)。

可見魏延的建議只是作為一個司馬所應該做的。

兵法云:「兵者,詭道也!」歷史上凡名將無不用兵靈活,需知,戰爭結果是不可預知的,而諸葛亮,卻害怕失利而總是按照常理出牌,也導致總輕易為敵人所看破,然後堅城拒守,讓他屢次無功。

雖然我們不能說魏延一定能成功,但不能不說只有奇兵才能出奇制勝。

最後,談談最為人注目的魏延叛蜀一事!《三國志·蜀書·魏延傳》云:「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

」魏延是個將才,決不是帥才。

但是僅僅為魏延造反而株殺魏延,也確實說不過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延的叛變實乃千古奇冤

建興十二年(西元234年)武鄉侯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彌留之際留下密計,楊儀、馬岱依計行事,成功誅殺"謀反"的魏延。那麼魏延是真的想謀反嗎?孔明的後事安排: 姜維入帳,直至孔明榻前問安。孔明曰:"吾...

後諸葛時代——繼承者的面壁計劃

對中國歷史的敘述,不外乎以人物為主線的紀傳體和圍繞時間軸展開的編年體。然而這一篇文字若採用紀傳體,則有很多三位主要人物共同經歷的歷史事件不得不重複敘述。若採用編年體,則無法講述人物的早期經歷。...

楊儀為什麼能殺掉魏延,王平一句話說出真相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為前鋒隨軍北伐。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後退軍安排,讓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就隨他的便。諸...

魏延被馬岱斬殺,是魏延打不過馬岱嗎?

魏延是三國蜀漢名將,武藝高強,特別是在後期,絕對是蜀漢的一哥,如果魏延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論智謀,魏延厲害,論武力,魏延也很厲害。既然魏延這麼厲害,為什麼被馬岱斬殺?是魏延打不過馬岱嗎?

魏延為什麼寧願被殺,也不投降魏國?

魏延是三國蜀漢名將,在劉備時代,魏延受到重用,鎮守軍事要地漢中,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鎮守漢中多年,一直確保漢中無事。劉備死後,在「五虎上將」相繼凋零的情況下,魏延成為蜀漢的重要將領,一直跟隨諸葛...

魏延造反!究竟是不是被諸葛亮逼的?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擋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數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