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丘,有一個傳奇的地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孫興 攝影:翟國珍 蔡慶軍
這是位於封丘縣東南部黃河岸邊的一座綠樹環繞風景秀麗的千年古鎮,名叫陳橋。
往事越千年,這裡曾經發生過一樁震驚華夏的大事——「陳橋兵變」。
「黃袍初進御/系馬耀軍威/翠蓋開皇極/清蔭護紫微/風聲驚虎嘯/日影動龍飛/千古興王地/擎天一柱巍。
」清人金夢麟的《題系馬槐》詩,讀來令人盪氣迴腸,它導引我們穿越千年時空,回到那金戈鐵馬龍騰虎嘯的歲月……
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新春,北漢、契丹聯合舉兵犯境。
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奉命率大軍前去破敵。
北風呼嘯,戰馬嘶鳴。
趙匡胤率大軍,糧草輜重,浩浩蕩蕩,北出汴梁封丘門,行進在漫漫黃沙蕭索曠野中。
眼看紅日西墜,寒鴉歸巢,趙軍來到距京城45里的陳橋驛安營紮寨。
軍中星象師苗訓報稱:「昨觀天象,見日下復有一日,下日金光四射,上日暗淡無光,主『取代』之意」。
中夜五鼓,趙匡義、趙普等率譁變軍士擁入軍帳要求擁立「點檢」為天子,並將一件袞龍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接著眾將士倒頭下拜,山呼「萬歲」。
趙匡胤半推半就接受了羅拜。
至此,疑似趙匡胤自編自導的「黃袍加身」這齣大劇降下了帷幕。
清人顧貞觀曾慨嘆道:「身上黃袍,袖中禪詔,大業真倉促。
」
從「陳橋兵變」到建立大宋政權,只有短短兩天,不可謂不「倉促」。
趙匡胤本人也對自己輕而易舉取得政權深感不安。
一次,他問謀士趙普:「唐末以來,帝王換了八姓,其原因何在?要使我大宋江山永固,其方略何在?」趙普道:「此無他,一曰方鎮權力不易過重,不得君弱臣強。
二曰應削其兵權,控其糧錢。
」趙匡胤遂道:「卿勿多言,朕已明白了。
」
於是,趙匡胤先後解除了慕容延釗、韓令坤、石守信、王審琦等人的兵權。
將禁軍調遣權悉歸中央。
廢除殿前都點檢這一最高軍事職務,改設殿前司、禁軍侍衛司、馬步兩軍司。
創「更戌法」,全國36萬禁軍,頻繁調防,形成「兵不識將,將不專兵」的局面。
以期從根本上杜絕「黃袍加身」的故伎重演。
當然這樣做直接削弱了宋軍的戰力,使其在後來抵禦金軍的入侵中不堪一擊。
「陳橋兵變」是大宋的開國之舉,也是趙匡胤順應歷史潮流的抉擇。
但隨著硝煙散盡,「陳橋兵變」的陰影始終夢魘般籠罩著大宋朝,成為有宋一代的難言之隱。
且滲透到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領域。
由於矯枉過正,最終造就了大宋這個內政嚴酷、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外交軍事卻極其懦弱的先天性不足的封建王朝。
漫步陳橋驛,那登極大殿,那斑駁石碑,以及傳說趙匡胤當年曾經系過戰馬的那棵粗大虬曲老態龍鐘的千年枯槐,依然向前來憑弔的人們訴說著趙匡胤「下馬為將軍,上馬稱天子」的千古傳奇。
作者介紹孫興,筆名黃痴人。
河南省封丘縣人。
1982年畢業於河南大學中文系。
1981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
著有歷史文集《封丘概覽》《封丘藝苑擷英》,長篇小說《天光雲影》,散文集《驀然回首》《文化感悟》等。
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作家協會會員等。
趙匡胤當皇帝真的是被迫黃袍加身嗎?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
趙匡胤陳橋驛黃袍加身,其實是有預謀的演了一場戲罷了
清代詩人查初白「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的詩句,與岳蒙泉「皇袍不是尋常物,誰信軍中偶得之」的詩句異曲同工,其實,都是表明「陳橋兵變」是有預謀的。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詩句暗示呢?陳橋驛趙...
趙匡胤是被迫登基當上開國皇帝的,真是這樣嗎?
說起歷史上被迫黃袍加身當上的皇帝就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於後漢時投奔郭威。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始入官途,受柴榮器重,征伐南唐時屢建戰功。
還有多少秘密:趙匡胤黃袍加身竟是自導自演的一幕陰謀劇?
五代十國的後周皇帝周世宗駕崩以前,對當時的都點檢張永德頗不以為然,乃罷免之,繼而由趙匡胤接任。柴榮死後,年近7歲的小兒子柴宗訓承繼大統,因年齡幼小,無法有效控制局面。公元960年(大年初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