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說三國:關羽為什麼瞧不起馬超?(馮子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臣事君要忠,這是一個大前提,但即使在儒家的經典規範里也並不是無條件地強調愚忠。

孟子云:"民為貴,君輕,社稷次之。

"就是說他還承認得把君主與國家和人民區別開的,當"君"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時候,忠君就是忠於國家人民,反之則不然。

這就把"忠"與更高的倫理範疇"仁"、"義"等聯繫起來了,使"忠"有了前提。

就是說,當"君"與"民"和"社稷"一致的時候,當他的作為是符合"仁"、"義"的時候,臣下應當服從他忠於他,否則可以不一定服從,或匡諫,或抵制,甚至還可以"良禽擇木而__,忠臣擇主而事"。

這種"忠"的鬆動性和選擇性,在群雄紛爭的社會大動盪、大變革時期就顯得特別突出。

真正的英雄豪傑把"忠"和"明"結合起來,才能建功立業又保持人格的完整,否則的話,就會造成人生的重大失誤。

馬超的一生就給我們提供了足夠的教訓。

///

跟趙雲差不多,在人們心目中馬超也是一個武藝超群而又英俊瀟洒的年輕英雄。

他是劉備手下的"五虎大將"之一。

渭水之戰,他曾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大戰葭萌關",他與張飛殺得難分難解,令人驚心動魄,小說這濃墨重彩的兩筆給讀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在劉備眼中"人言錦馬超名不虛傳",而曹操則說:"馬兒不死,吾無喪身之地矣!"他也是在大眾中知名度很高的三國英雄人物。

/////

馬超歸順劉備後很受劉備的推重,消息傳到荊州後,關羽表示不夠服氣。

他派關平入川利用謝恩之機提出要來與馬超比試高低,搞得劉備十分為難。

後來是諸葛亮寫了一封有名的信,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諸葛亮的信是這樣寫的:亮聞將軍欲與孟起分別高下。

以亮度之,孟起雖雄烈過人,乃黥布、彭越之徒耳,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

今公受任守荊州,不為不重;倘一入川,若荊州有失,罪莫大焉。

惟冀明照。

///

關羽看了這封信,"自綽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

'將書遍示賓客,遂無入川之意"。

///

對於這段故事的理解,一般的都是認為它反映了關羽的心性高傲和不善於團結內部。

極力抬高關羽的毛宗岡則曲為之辯,說"關公欲與馬超比試,非真欲與之比試也,欲藉此以壓服其心也"。

他認為這像"漢高祖初見英布,而倨傲跣腆以折之,恐其驕不為我用耳。

馬超新降,其視川中諸將,無出我右,將不免於自矜;得孔明一書,方知翼德之上,又有絕倫超群如關公者,而超之驕氣折也。

關公見書而笑曰:'孔明知吾心也。

'孔明其知此心哉!"///

其實這些理解都不夠準確和全面,關羽之於馬超"比試",包含著一定的對馬超的為人不以為然的成分。

///

孔明致書關羽稱讚"髯之絕倫超群",歷史上確有其事,至於"入川比試"云云,則是小說家的虛構。

據《三國志·蜀書》關羽本傳:"羽知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

亮知羽護前",乃有是書云云。

"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也是實情。

關羽心性高傲,為"萬人敵",但其人之"絕倫超群"處主要的倒不在於其勇武,羽之為人和論人更重視做人的操守和品格,從這一點出發,他對馬孟起之為人一定程度的瞧不起,應是他致書孔明的主要原因。

////關羽的做法固有不妥之處,但關羽的看法倒不是沒有道理。

///

論家世馬超為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是十分高貴的,但到其祖父這一代因為失官敗落在隴西,與少數民族雜處。

他的祖母就是羌族,故馬超父子之雄壯驍異,與他們的混血血統也不無關係。

這種生長環境也使他僅粗知禮義,與熟讀《春秋》的關羽就有了差異。

///

《三國演義》對馬騰的故事作了較大的改造,也許是為馬超貼金,把他寫成了漢室的忠臣,說他因和董承、劉備同奉"衣帶詔"因為謀除曹操不成而被害,因此才有了後來的"馬孟起興兵雪恨,曹阿瞞割須棄袍"的故事。

其實馬騰漢未乘亂起事被封為征西將軍,不過是關中的一股割據勢力,他並不曾反曹,而且還受鍾繇的抬撫歸屬於曹操,在袁曹決戰中還為曹效過力。

後來因為和韓遂不和遂到許都做官,他走後其部屬則由馬超統率,他還接受曹操的封號,為偏將軍、都亭侯。

////

建安16年曹操部署兵力征討張魯,引起關中割據力量的疑懼,於是馬超、韓遂等遂叛曹,曹操率軍親征,才有渭水大戰,根本不存在什麼"興兵雪恨",馬騰等全家被誅是在之後。

渭水大敗後,馬超逃走,匿於少數民族地區,其後東山再起襲殺了涼州刺史韋康,不久又為楊阜等所敗,在"進退狼狽"的情況下,乃逃奔漢中,投靠張魯。

////

張魯,漢中的割據勢力,其人平平常常,既不屬忠於漢室的正義力量,又無大作為,而且為奸佞小人楊松所蒙蔽,有本事的人很難立足。

這些情況馬超都不考慮,輕率地把他作為建立君臣關係的對象是很不明智的。

他歸張魯不久,劉備攻取巴蜀,將下成都,在豪傑之中為眾望所歸,兩川人士紛紛選擇新主,在這種情況下,劉璋不得不向自己的世仇求援,漢中的有識之士皆以為不可,然而馬超卻能挺身而出,表示:"超感主公之恩,無以上報,願領一軍攻取葭萌關,生擒劉備,務要劉璋割二十州奉還主公。

"而且到關之後,與張飛血戰,確實十分賣力。

當張魯中了諸葛亮的離間計幾次三番下令馬超回師時,他還以未能生擒劉備,不願回師,直到張魯封鎖了關隘,不得已他才表示願意撤兵。

他已經走投無路了,劉備派李恢來勸降,他還在帳後埋伏刀斧手,準備將老朋友"砍為肉醬"。

////

張魯何許人也?劉備又何許人也?在小說中,劉備不僅是位英雄,而且還是與奸賊曹操對立成為鮮明對照的正統與正義的化身。

馬超與曹操不僅有殺父之仇,而且劉備與馬騰又是同時結盟奉衣帶詔討賊的漢室忠烈臣子。

因而馬超站在張魯的立場上與劉備對立,於國則不忠,於家則不孝,是很不足為訓的行為。

--所好他後來能夠懸崖勒馬、改弦更張投到劉備這一邊,終於成了蜀漢的有名將領。

////

說起來葭萌大戰倒是小說的虛構,實際上馬超是在張魯處不被信用,內懷憂懼,才暗地裡與劉備通款表示投降的。

不過無論如何他與曹操關係的反反覆復以及後來的投奔張魯,都是很可譏議的。

--所以做事向來講究大義的關雲長會一定程度地看不起他。

///

從歷史上看馬孟起參加劉備陣營後,也不很舒暢。

是劉備沒能很好地讓他發揮作用呢?還是馬超其人多少有點反覆無常的本性呢?或者二者兼有呢?說不清。

蜀中有一個腦後長有反骨的人物彭__,其人先為劉璋下屬,因為愛發牢騷受到處分。

歸劉備後發揮過一定作用,劉備取蜀後任他為治中從事,開始很受信用,可彭過分得意囂張,逐漸地又對劉備產生了不滿。

後來彭竟煽動馬超與自己內外配合以造反。

開始時馬超也附合彭發牢騷,說彭才具秀拔,應當跟諸葛亮齊足並驅,劉備對他大才小用了,後來要動真格的了,馬超又害怕起來。

本傳說馬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聞彭__言大驚,默然不答"。

事後,他終於向劉備打了小報告,於是彭__下獄論死,馬超也只活到四十七歲就死了。

他大概始終過得不夠舒暢吧。

歷史上真實的馬超與人們心目中的年輕英俊而又豪邁瀟洒的馬孟起,還是有很大距離的。

////

從擇主不明和兼有愚忠的角度看,馬超一生的曲折以及後期的窩囊是有點咎由自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中關羽為何要戰馬超?

《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張飛與馬超在葭萌關前大戰,二人白天不分勝負,晚上又挑燈夜戰,張飛殺得性起,問玄德換了坐下馬,搶出陣來,叫曰:「我捉你不得,誓不上關!」超曰:「我勝你不得,誓不回寨!」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