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諸葛不重用馬超?因為不忠不義不孝不仁,是個人渣極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人,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徵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

而後馬騰入京被封為衛尉,馬超就統領了馬騰的部隊。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關中,馬超聯合關中諸侯韓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對曹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但被曹操用離間計擊敗退走,而後聚攏部隊再次攻取隴上諸郡,失敗後依附漢中張魯。

劉備攻打劉璋時,馬超投降劉備,與劉備軍合圍成都,漢中之戰後聯名上書尊劉備為漢中王。

蜀漢建立後,馬超官至驃騎將軍、斄鄉侯。

章武二年(222年)馬超病死,終年47歲,劉禪時期被追諡為威侯。

有一女嫁於安平王劉理。

如此人物卻為何被蜀國雪藏起來了呢?

不是不用,實在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馬超不是以治軍、軍略見長的,而是一名善於在戰鬥中突陣衝鋒的將領。

由於出身於西涼軍,所以他獲勝的戰鬥幾乎都是野戰,而且越是遭遇戰他越能打得兇猛,相反,陣地戰、攻城戰則打得不盡人意。

這種戰鬥風格在當時的蜀國並不適用,他對軍隊士兵有極強的要求,需要緊跟將軍的戰鬥節奏,指哪兒打哪兒並且要有出色的反擊能力,能夠在混亂的戰場上隨時配合,而這樣的要求無疑是十分奢侈的,所以馬超適合帶一兩隻勁旅單打獨鬥亦或者打遭遇戰,而不是適合統領千軍萬馬打陣地戰。

對武將而言,統領軍隊能力不僅僅是依靠單打獨鬥的勇猛,更需要因地制宜,劉備正是早已看清這點,才沒有重用馬超。

馬超降蜀,實乃迫不得已

馬超先是自己帶頭反才曹操,後來被曹操以離間計攻破,無奈之下便依附於張魯,後來張魯中了孔明的計,使馬超進退兩難,孔明趁機派人曉於利害,巧降馬超,馬超必定口服而心不服。

像馬超這樣的猛將,除非你用實力征服他,否則他絕不會心甘情願地為你賣命。

那麼蜀為何不用實力讓馬超歸降呢?因為實力不夠,縱然蜀國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但是在戰場上馬超有驍勇無比的西涼騎兵,其實力足以使強大的曹軍丟盔棄甲,何況是相對較弱的蜀軍呢。

因此,權衡再三,還是決定智降馬超,讓他為蜀國賣命。

馬超心高氣傲是一柄雙刃劍,若使用不當則可能反受其害,權衡考慮之下,劉備也不敢重用馬超。

那蜀國降服馬孟起是否光明正大呢?非也!馬孟起降蜀是沒有辦法,當時諸葛亮施計於張魯,使馬超進退兩難,又去用言語蠱惑他,馬孟起才是心不甘情不願的降了蜀。

不用想,心裡是極不服氣的。

這馬孟起也是可惜,你看那姜維,看那自己的弟弟馬岱,來蜀後都得到了重用,自己空有不世之能,卻不能建不世之功。

只因為他們不是那心高氣傲,天下人均不入眼的馬孟起!

在真實的三國歷史中,馬超位居左將軍,趙雲只是雜號將軍,根本不具備可比性。

而在《三國演義》中,卻弄出了個五虎大將,趙雲只居於關張之下。

這也未必就說明趙雲強於馬超,他只是跟劉備混得比較早而已。

趙雲跟張郃交手,三十合張郃「撥馬敗走」。

張郃此敗,有很大誘敵深入的嫌疑,後來趙雲也確實被陷于山谷。

趙雲跟許褚有兩次交手,均是不分勝負,但由於當時劉備忙著去投奔劉表,形勢不允許兩人拉開大場面好好干一架,所以這兩戰乏善可陳。

而許褚裸衣斗馬超是《三國演義》中十分精彩的橋段,兩人大戰兩百多回合。

雖然說也是不分勝負,但馬超得空門一槍直進逼許褚棄刀,說明馬超要略優於許褚。

馬超跟張郃交手,二十合輕取。

但此時的馬超身負曹操殺父的血海深仇,武力值可能有加成。

綜合比較在對陣張郃上馬超還是會略勝一籌。

馬超頗具「反骨」特性,需要堤防。

在正史中,馬超是私自起兵。

但起兵之時,馬騰並沒被曹操殺害,而是被軟禁在許都,因此限制馬超的行動。

父親以及弟弟等人已經投靠曹操,甚至成為人質,然而,馬超竟然不顧父親的性命安全強行起兵反曹,導致一門全部被慘遭殺害,人品上落下了污點。

後來,馬超兵敗曹操後投靠張魯,張魯十分看中馬超,甚至想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然而馬超覺得張魯不是有發展的主,再次反叛,投靠了劉備進攻劉璋。

劉備雖然是仁義,但是對這個半路投靠的反覆大將,恐怕也不會太過任用,高管圈養是最正常不過,但委以重任就別提了。

蜀漢政權的內憂外患,導致馬超無作為

劉備雖然拿下益州,但是政權也從一開始的荊州派系和原從派系,變成荊州派系,原從派系,益州豪強派系,和劉璋舊部東州派系的政治鬥爭。

不滿劉備的益州豪強大有人在,內部權力沒有集中,地方不穩等。

加上,還要面對除曹魏與孫吳之外,還要應對來自邊境的少數民族的滋擾。

而,馬超與羌人關係十分密切,在羌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所以在劉備北伐漢中的時候,仍舊以魏延和黃忠未先鋒大將,而馬超跟著張飛打打外圍,怕就怕馬超來個裡應外合,帶著羌人趁虛而入。

不遵守孝道

整個漢代是以孝治天下,孝道在當時看的很重要,當時的做官制度,舉孝廉,也就是統治者認為,只有孝順的人那才是忠誠的。

否則就是不忠不孝,那是大惡之人。

如當時的呂布,為什麼被唾棄,最後誰都要殺他,就是因為他不孝,殺了自己兩個「爹」,被稱為三姓家奴,人人唾棄,人人得而誅之,在白門樓,劉備勸說曹操殺呂布,也就是這個原因。

而馬超呢,就犯了這個天大的命門,就是不孝。

當時曹操把他爹和一家老小200多口押在許都,也是為了防止馬超輕舉妄動。

而馬超絲毫不顧及父親和家小性命,依然反叛舉兵,最後使得一家老小200多人全部被殺。

犯了不孝的大罪。

不忠不義

其實這種思想也很正確,放在誰那,誰敢重用呢?因為,在當時能夠約束人心的只有「孝道」「忠義」,而孝道是基礎,因此,誰重用馬超,就會想到,這種人連父親、家人的性命都可以不顧。

那麼他基本上算六親不認,怎麼可能會真心屈從於任何一個人。

因此,如果給他授權,一旦立大功,尾大不掉,隨時就可能反叛,隨時就可能自己稱王稱帝。

因此,這種不講孝道,不講忠義的人是無法約束的,無法約束的部將,是誰都不敢用的。

而當時馬超在羌人中的地位,劉備必須要用他來威懾他們,而且馬超那畢竟是當世名將,雖不能重用,但是名位還是要給的。

這也是為什麼劉備三遷馬超的原因。

孔明也早已洞察出馬超求戰之心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再不讓他出戰的話,非出亂子不可。

正好魏國五路進犯,其中恰有一路是與馬超世代交好的西羌人,孔明料定他們之間必定不會發生戰鬥,於是就順水推舟地讓馬超出征,同時又可平了這一路人馬,著實是精明得可以。

孔明封殺馬超,是否太過謹慎?有先例為證,張魯重用馬超,兩三下就被蜀國說降了過去。

象馬超這樣重野心的人,打了幾場勝仗之後,自己已經會有想法,若再由敵人添油加醋一番的話,必會掉轉槍頭。

況且蜀國面對的是擁有強大智囊團的魏吳兩國,把馬超放在前線,確實令人放心不下。

由此可見,孔明的知人善任,確是天下無雙。

只可惜了勇猛無敵的馬孟起,到了蜀國之後庸碌無為,若不是早前與曹操的戰鬥中打出了名聲,我們現在能否記住馬超這個名字,都是個問題。

劉備當上皇帝之後,雖說給了馬超征西將軍的頭銜,但是卻沒有給他任何兵權,也就是說,此時的馬超只不過是一個光杆司令。

劉備對馬超的這些黑歷史自然一清二楚,所以他肯定不會重用這樣的人。

因為他擔心馬超有一天會像對付張魯一樣對付他,因此劉備不給他兵權,擔心他起兵造反。

馬超就這樣,為了自己自私的個性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雖得了高官卻沒有任何實權,最終只能鬱鬱而終,死時只有47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身居高位的馬超為何不受重用,抑鬱而終

馬超,三國名將,在羌人中有極大的威望,渭水一戰殺得曹軍丟盔棄甲,差點要了曹操的老命。《三國演義》中的馬超俊秀容貌,獅盔獸帶、白袍銀甲的裝束有「錦馬超」的美譽。割據一方的時候,馬超是多麼的風光,...

劉備為何不重用馬超,難道只因他武功蓋主?

劉備在知人善任方面是最有名的,但是唯獨在馬超身上沒有得以充分的體現。回看馬超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將才,能力才氣也都是樣樣兼備的,沒有什麼可以讓你挑出來的毛病,但是在當時為什麼沒有受到劉備的重用呢?...

三國時仁義的劉備為什麼要用假仁義的馬超?

若說劉備仁義,相信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點頭同意,的確,在《三國演義》裡面,劉備的形象就是一個仁義的典範楷模。儘管有不少人質疑,認為那是假仁義,但就算是假的,至少他也能做得出來。然而,劉備手下卻有...

明明知道馬超手下兵強馬壯,劉備為何不重用?

熟讀三國歷史,都知道蜀漢上將之一的馬超,是在劉備入漢中的時候投靠的,在此之前,馬超一直割據涼州,做著諸侯,跟曹操大戰,兵敗才依附張魯,後又投降劉備,兵圍成都,逼得劉璋投降獻城。可以說,馬超是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