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不重用馬超,真的是因為他比不過關羽,張飛,趙雲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徵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

而後馬騰入京被封為衛尉,馬超就統領了馬騰的部隊。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關中,馬超聯合關中諸侯韓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對曹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但被曹操用離間計擊敗退走,而後聚攏部隊再次攻取隴上諸郡,失敗後依附漢中張魯。

劉備攻打劉璋時,馬超投降劉備,與劉備軍合圍成都,漢中之戰後聯名上書尊劉備為漢中王。

蜀漢建立後,馬超官至驃騎將軍、斄鄉侯。

章武二年(222年)馬超病死,終年47歲,劉禪時期被追諡為威侯。

有一女嫁於安平王劉理

有劍術「出手法」流傳後世。

馬超是47歲病死的,其原因我估計是鬱鬱而終,人在最消極的情況下,身體條件或者身心都是很疲憊的.事實上,馬超在蜀漢政權中是最受的排擠的,他不僅感到寂寞,甚至有一種「危懼」之感。

《三國志.彭漾傳》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彭漾被劉備貶官到外地,便 滿腹牢騷來找馬超發泄。

一開始,鬱郁不得志的馬超也隨口附和了幾句。

彭漾以為遇到知己 ,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煽動」馬超:「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 這句話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推崇自己和馬超,一文一武,一相一將,一主內一主外,就 可以安定天下;另一種就屬大逆不道了:打算一內一外,裡應外合,奪取政權。

但不論哪一種解釋,都是狂妄的,完全可能給自己招來滅們之禍。

馬超聽了他的一番狂言,默默無語。

待彭漾一走,便立即上表劉備,揭發他的「大逆不道」 。

彭漾立即被捕,不久被處死。

馬超這番行為,確實不夠光明正大。

因為是他先符合彭漾,也發了幾句牢騷,才引出彭漾後 面的大逆不道之言。

在這種情況下,他為了自保,便干起告密的勾當,把彭漾推入絕境,這 樣的行為確實讓人不敢恭維。

不過,由此事也可以想像馬超在劉備手下那種戰戰克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神態。

可想而知,馬超在蜀漢受到的猜忌和排擠是如何的明顯。

否則,他既不會有寂寞之感,也不會有「危懼」之感的。

一, 歷史上的馬超人格上是一定的問題的。

馬超的問題一共有三個。

第一個是,不顧父親的生命,豁然起兵。

害死了老爹。

第二是他好好投奔張魯就算了,在張魯那裡借兵打涼州打不過,就又投降了劉備,害的劉璋嚇的投降。

試問,你是劉備,這樣的人你敢用麼?他還有第三個毛病,就是得瑟,剛到漢國的時候,天天跟劉備稱兄道弟的,結果被差點卡擦了,以後嚇得再也不敢鬧騰了。

二, 在內憂外患的蜀國中,馬超鎮守邊疆(羌)有著重要的作用。

也說對了一半。

漢國是有內憂外患,內憂確實是內部矛盾,外患確實是敵國威脅。

但是劉備入川的過程並非樓主所描述的。

正確的過程應該是,劉備最開始和張松法正等帶路黨密謀攻陷四川,就騙劉璋讓劉備去抵禦張魯。

劉備到葭萌關後,就在收買人心。

一年之後,有次張松喝大了,把這事說出來,被劉璋知道了。

然後去攻打劉備。

劉備被迫迎敵,然後讓諸葛入川。

後面的槽點太多,什麼諸葛亮退六路魏軍,什麼馬超死後胡人反了,什麼割須棄袍啥的,都是子虛烏有。

我就不一一吐槽了。

請樓主有空好好看書,再做評論,不要看了兩句史書,就覺得瞭然於胸。

然後把各種演義內容和腦補內容包裝成歷史寫出來。

總結至於諸葛亮為什麼不用馬超。

很簡單,諸葛亮掌權的時候,馬超都死了。

所以,用馬超是劉備的事,和諸葛亮無關。

至於為什麼劉備為什麼不用馬超。

說劉備沒用馬超並不正確。

劉備給了馬超很大的官職,但是沒有給他實權。

劉備這是用其名,而不用其人。

至於為什麼不用其人。

其一,馬超背叛次數太多,不敢用。

其二,馬超水平不行,不值得用。

其三,馬超死的早。

沒機會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明明知道馬超手下兵強馬壯,劉備為何不重用?

熟讀三國歷史,都知道蜀漢上將之一的馬超,是在劉備入漢中的時候投靠的,在此之前,馬超一直割據涼州,做著諸侯,跟曹操大戰,兵敗才依附張魯,後又投降劉備,兵圍成都,逼得劉璋投降獻城。可以說,馬超是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