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後面還有句話,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相信無論是否熟讀歷史,大家都知道諸葛亮,被他的事跡所折服。

諸葛亮確確實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否則,劉備也不會屈身三次去茅廬請他。

但是人才也有犯錯的時候,偉大如毛主席,也有著七分功三分過。

諸葛亮的錯在於用人之過,雖然我們還常常聽到著名的諸葛亮識人七法,但是實踐和理論總是有差別的。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這句話現今多用來指組織裡面缺乏有才華,能擔大任的新人,還要讓垂暮之年的老將領來擔負重任。

而它最初的意思是蜀國連個年輕的將領都沒了,居然要廖化那樣的老將去做先鋒。

這句話反應出了當時蜀漢人才短缺的現狀。

那麼為何蜀漢會如此人才短缺呢?

從客觀來說,地理環境不好導致百姓文化素質低,自然難出人才,再者戰爭的接連不斷,使人才流失,從主觀方面來講,劉備和諸葛亮用人不當也是導致蜀漢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劉備沒能正確任命黃權,導致後來東征孫吳時慘敗,黃權最後歸順於曹魏。

諸葛亮用人不當最出名的當屬揮淚斬馬謖了。

魏延在當時也是一名大將,但卻未得諸葛亮重用,最後還因為諸葛亮臨死前的話而死,著實令人可惜。

而對於馬謖,諸葛亮一提再提,十分看中他,馬謖也許確實是一個有智謀,有才華的人,可惜太過於恃才傲物,剛愎自用,所以導致後來街亭失守,自己丟了命不說,這一戰役讓蜀漢節節敗退,曹魏大軍壓境,奠定了蜀漢不久亡矣的命運。

雖說當時蜀漢人才短缺,卻也非無人才,「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後面其實還有一句話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蜀中無大將,王平堪大任」。

王平原本是曹操的部下,後來在曹操和劉備爭漢中時,投降劉備,後來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守街亭 是一個副將,在戰役中,曾多次向馬謖諫言,奈何並沒有被採納。

後來受諸葛亮器重,多次同諸葛亮北伐,履歷戰功。

他可以說說此時蜀漢的一道曙光,為蜀漢撐起了半壁江山。

由於王平自小便生活在軍隊中,所以識字甚少,可以說是一個文盲,但是王平常常讓別人讀書給他聽,知曉其大義。

王平是一個十分遵守規章制度的人,平時與人交談甚少開玩笑,一整天都端端正正,規規矩矩的,但是王平生性比較多疑,又有些狹隘,有時還會自輕,是為一大缺陷。

蜀漢人才稀少,最終沒落,和諸葛亮用人失誤脫不了干係,但是小編認為世間一切皆是有定數的,只不過是蜀國的氣數已盡罷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眾所周知,廖化起初是山賊出身,當年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之時,在路途之中,巧遇廖化,而廖化呢,雖然是山賊,但早就聽聞關羽的忠義,一心想投入關羽的門下。關羽因為嫌棄廖化的出身,而且當時確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