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後頭還有一句,很多人弄不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中有很多經典的語錄,一段語錄就可以當做一段故事來看。

其中「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就是一句很有名的語錄。

但是這句話後頭還有一句,很多人不知道。

廖化原來就是個山賊,但是做久了山賊就覺得無聊不說,還不上檔次,最關鍵的是他有一顆做大事的心,渴望著能青史留名。

他這一生最敬仰的大英雄就是關羽,他曾經多次想去投奔關老爺子。

關老爺子雖然威武,但是這個人不太容易接近,還有您別看他是個開家護院出身的,但還聽看出身的。

總之一句話,這位戰神太高傲,容人之量不足,這在他的以後的征戰中也領來災禍了。

有一次,廖化就遇到了關羽,想投奔關羽,關羽竟然給拒絕了。

可是廖化不怕打臉,經過一系列的努力,終於有一天跟了關羽,而且不久就混到了主簿。

經過必然與偶然的各方面原因吧,廖化最後混成了將軍。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充分表達了蜀國後期的一種窘態。

關羽張飛早已經死去,趙雲老去,細扒拉沒有一個可以堪稱先鋒大任的,於是就派出了七十多歲的廖化做了先鋒。

然而,窘態是窘態,難道當時的蜀國真的就沒有可以做先鋒的大將嗎?非也,有,而且不是一位。

但是都沒有受到諸葛亮的重用。

比如像魏延,魏延就是一位可當大任的人,只可惜長相是他的最,諸葛亮怎麼看他,怎麼有反骨,不但不重用,最後還把這廝給殺了。

魏延在北伐的時候,給諸葛亮提了很多好的建議,但可以由於諸葛亮戰略上的錯誤都沒有聽,錯失了不少良機。

不僅如此,他還重用馬謖這樣的人,一場街亭之戰,不僅讓馬謖「領了便當」,要不是空城計,諸葛亮也「領了便當」。

看來,諸葛亮用人不如司馬懿,但是馬謖的副將王平,在此次的戰役失敗前卻表現出來了較好的軍事認知。

只可惜固執的馬謖沒有聽王平的建議。

那麼這後一句就是「蜀漢無大將,王平堪大任」。

王平原來是曹操部下的,在曹操與劉備交戰,爭奪漢中的時候,王平投降了劉備。

經過失街亭之一轟動全國的事件。

諸葛亮開始重用王平。

此後,多次跟隨丞相諸葛亮征討曹魏,立下了頗多戰功。

諸葛亮去世後,王平作為大將軍鎮守非常重要的漢中。

王平善於用兵,更善於用疑兵,在他手裡打過很多以少勝多的仗。

王平身經百戰,不怕生死,忠心耿耿,正是有了他曹魏在實現作戰計劃時頻頻受阻,讓蜀漢得以喘息的機會。

王平也很會治兵,他所管的軍隊,個個嚴守紀律,這得以於他嚴苛的治軍之法,其程度不亞於諸葛大仙。

很多人都知道」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後頭還有一句,這就就是沒有名氣但很實用的「蜀漢無大將,王平堪大任」。

由於王平的功勞,最後他被封了侯,他死後,其子繼承了爵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中無能人」,廖化真的可以做先鋒嗎

「蜀中無能人,廖化做先鋒」。這句俗諺沒意外應該大家都有聽過,這句話的意思是:由於蜀漢後期的名將凋零,就連廖化這等貨色都可充當先鋒,用來比喻缺乏人才的窘境。不過拿廖化來開刀是滿奇怪的,真實歷史先不...

蜀中無大將,也怪諸葛亮?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個典故出自《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三回,一般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嘲笑蜀國後期無大將,必須使用廖化這樣平庸無能的人做先鋒。比喻沒有傑出人才,平庸者也僥倖成名。這個解...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眾所周知,廖化起初是山賊出身,當年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之時,在路途之中,巧遇廖化,而廖化呢,雖然是山賊,但早就聽聞關羽的忠義,一心想投入關羽的門下。關羽因為嫌棄廖化的出身,而且當時確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