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寫中堅持自我|讀書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晃眼我已經堅持寫作三個多月,在寫作與讀書的道路上,我曾迷茫過,也打過退堂鼓,甚至想過放棄,可我卻還在堅持。

我在堅持什麼?為什麼而堅持?又是什麼讓我不放棄?我一直在找這個原因。

我將通過以下幾點來談談我對讀書寫作的認識,對我這三個月的學習過程做個總結。

關於讀書

一、我的讀書經歷

在進入簡書寫作之前,我已經有十餘年未接觸過寫作,更沒有去看過一本傳統文學類的書籍。

我接觸最多的是網絡文學,從上大學開始我就開始看各種類型的網文,一看就是七八年,且從未中斷。

可以說我對網文的熟悉與了解更勝過傳統文學。

是因為什麼讓我能看七八年的網絡文學?我認為是我生活的無聊與空虛,業餘生活的匱乏與平淡。

在這樣浮華的社會裡,我們很難靜心去學習,去充實自己的知識與能力。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找到心靈的歸宿,而拿手機看網文就是最好的消遣。

讀一本書可以讓我們在空閒的時間裡去現實生活以外的世界走一走,進行一次心靈的洗禮與觸動。

而讀網文這種快銷文學卻可以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一次別樣的精神之旅。

我們在現實世界裡實現不了的,可以在網文里找到歸宿,這就是網絡文學的魅力。

讀網絡文學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種很正常,消遣時間的東西,可對於要進行寫作的我們來說卻是不能去過多接觸的一種類型。

因為網文里沒有太多的底蘊,沒有傳統文學應有的文化內涵,更沒有傳統文學的嚴謹。

當我進入簡書寫作之後,我看起了傳統文學,且對傳統文學的書籍有了一定了解後,我忽然發現,網文看上十年不及看傳統文學一年,這是我的切身體會。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我過去看的書籍都是無意義的閱讀,只是看了故事的開頭結尾,讀完不久早已忘的一乾二淨,沒有學到一丁點有營養的東西。

那麼我需要讀書,讀好書。

二、為什麼讀書

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有句話叫「讀書改變命運」,改變命運就是讓我們的未來與眾不同。

而通過書籍,通過書籍中的知識我們進而充實自己的大腦,吸取有營養的東西,通過不斷的閱讀累積累而改變我們的生活,這就是讀書的力量。

宋朝汪洙曾做過一首《神童詩》,他曾寫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明朝馮夢龍還說,「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

」自古人們就對讀書的重要性做了很多文章,讀書使我們明理,讓我們進步。

讀一本書就如交一個朋友,我們學到的,看到的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

我覺得不論讀什麼書,我最大的感觸是讀書可以讓我快樂。

因為快樂,所以愛讀書。

而讀書最大的快樂就是,我可以從書中發現生活,享受生活,並且發現自己過去所不理解的生活。

當我們認真看一本書,看到書中描寫的一片葉,一朵花,一滴露珠,都能讓我們看到更加清晰的世界。

通過讀書,我們能看出生活是怎麼回事;通過生活,我們看出書是怎麼回事。

書與生活可以互通,互見,互補,書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

在這樣高速運轉的社會,如若不充實自己,不讀書,不學習,那麼我們會被社會拋棄,進而跟不上時代。

我們沒辦法去走過每一個地方,經歷多種的人生,但通過讀書,我們卻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生活,經歷不同的人生,進而從書中找到有用的東西,幫助我們更快的成長。

而我自從寫作以來接觸讀書,讀經典書,讓我對文學與寫作的認識更加有了自己的見解。

對於看書,看什麼樣的書我也有了一個不同的認識。

通過近三個月的讀書與寫作我也認識到學無止境,可恨時間不夠充足。

我想說我讀書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

我想讓自己的生活因為讀書變得更加精彩,想讓讀書充實自己的大腦,想在書籍中找到未知的自己。

我想在書籍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想學習的,能讓自己的進步的知識,進而讓我寫作起來可以得心應手。

我在有目的的閱讀,也在文淵中被引導著有意識的,有思想的閱讀。

寫作與讀書是密不可分的,讀的多自然寫的順,寫的好自然編成書。

讀書是寫作的基礎,寫作因讀書而添彩。

一本好書,是無數人智慧的結晶,是不論經歷多少歲月依然被世人傳頌的經典。

那讀書,讀什麼書?怎麼讀書?我做下我的經驗分享,也是我的一點拙見。

三、讀什麼書

對於書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識,且每個人喜好的風格也不一樣。

有人喜歡標題看著吸睛的,有人喜歡看能快速閱讀的,比如《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有人喜歡在得到、有書等平台聽書、更有人喜歡看一些書評對書有個了解足矣。

1、如何選書

我們很多人都在看書,但很少有人會選書。

在當今社會,新書正在以每年幾十萬本的速度在出版,而這些數據不包含網文等書。

那麼這麼多的書我們不可能有時間看完,那如何在這麼多書中找出適合自己而又不浪費時間這就是一個值得去探索的問題。

對於選書我通過一些書籍和軟體,也和朋友有過一些交流,我認為首先選書要看出版社,為什麼看出版社?是因為同樣一本書,不同的出版社印刷的質感和質量不一樣。

現在圖書出版市場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

比如《詩經》這本書,中華書局出版的書在譯註上更加準確,且無錯別字,看起來更加的舒服。

的確,對於很多外行人來說,選書大部分都是看書名,毫無目地的選擇,沒有人會去細想這是哪個出版社或者是出的書。

但對於我們寫作者來說,看出版社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因為這會決定我們看的書是否準確,不會被錯誤或不當的翻譯誤導。

我平常看書選擇出版社,會在豆瓣噹噹等網站查看評論,哪個版本的更受歡迎,評分等級高,更尊重原著那就購買。

豆瓣的評論大部分評分高的都是比較好的版本,可以選擇購買自己想要的版本。

2、選什麼書

我認為讀書首先要看書,看的多,接觸的多自然會選書。

如何選對自己有用的好書很關鍵。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只是遇到好書,我們在大量的閱讀中才會發現哪些書才是好書。

讀書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飛躍。

對於讀書,我們每個階段的認知和喜好皆不同。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賞月;老年讀書,如台上望月。

我們還在少年,所以對於讀書我們的層次很低和見識依舊很短,所以我們需要看好書。

讀一本好書,就如跟智者交流,授道解惑,能帶來身心的愉悅。

什麼才是好書?我認為好書就是不論看多少遍,被多少人嚼爛了在吐出來都還能得出新鮮的,與眾不同的東西。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曾說:「一本書,如果第一遍讀覺得好,第二遍讀還能得出不同的知識,第三遍仍然值得看,那就是一本好書。

有人說定義一本好書的標準是能否傳世。

如果我們看完一本書覺得這本書可以留給下一代看,值得保留無數次翻閱,那麼這就是一本好書。

就如《紅樓夢》,這本書被無數學者、讀者閱讀解析,甚至全國有很多的紅學機構研究這本書,可至今沒人能研究的透,還有很多的未解之謎等著人們去發現。

讀這樣的好書才是正確的選擇,人生苦短,把時間浪費在研究和學習這些書上,對於寫作,對於人生我們會多一些認識與思考。

一本好書不論花費多少時間都是值得一看。

就如《水滸傳》,這本書的作者將108個梁山好漢塑造的個性鮮明。

比如林沖人們會想到豹子頭林沖,比如宋江至今讓讀者罵,這才是一個成功人物的塑造。

書中人物事件發展不跳脫,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當今社會很難有作者能夠同時在一本書中塑造這麼多人物,且構思精巧,這就是好書值得一看的原因。

因為難以超越,所以才經典,因為經典所以值得看。

讀書首先要讀,然後讀好書,最後讀經典書籍。

好書很多,但能稱為經典的只有少數。

經典之所以稱為經典,是因為那是無數代人經歷無數歲月所留下的精神食糧。

比如中國自古以來的《論語》、《史記》、四大名著等書籍。

這些經典之書是經歷無數歲月,且依然被沿用至今。

我們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這些經典書依然能讓我們大開眼界,也能讓我們學到知識,這就是一本經典書存在的意義。

那麼回想起來我們看過的書有多少能讓我們反覆值得看,又有多少書我們看完毫無收穫或者看了就不想再看。

我想我們平常看的網文,在書店買的暢銷書,網站排行榜的好書都摻雜了多少水分,又有幾本值得收藏反覆看呢!

那麼對於讀書怎麼選書我做了自己的見解,但書那麼多,很多經典書又晦澀難懂,怎麼讀就是一個經驗問題。

四、怎麼讀經典書

1、看紙質書

首先對於讀書,我個人喜歡看紙質書,因為到手的觸感與網頁的觸感完全不同。

紙質書可以讓我們看書時更加專注,且在看書過程中容易做筆記劃線找重點。

現在有很多的閱讀軟體比如微信讀書這些,雖然也可以劃線做筆記,但是我個人還是喜歡看紙書。

看紙書可以收藏也可以留給孩子看。

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看紙書可以影響孩子,讓孩子對書籍感興趣,進而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

而當著孩子面看電子書會誤導孩子,讓孩子沉迷手機。

2、讀經典書的方法

很多人都在看書,卻很少有人能看出門道,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就是如此。

經典書大都晦澀難懂或者是文言文。

因為書籍歷史背景較遠所以看起來費勁,這時候我們需要去咬文嚼字,破除對文言文的恐懼。

文言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大多通假字或生僻字書籍下邊有注釋,我們需要藉助注釋來閱讀。

初速文言文,會覺得每個字都難以理解,但當我們不放棄,鑽進去啃時會發現越看越覺得有味道,且會越看越快。

對於文言文,我們逐字逐句看完第一遍後再反覆閱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有些優美或者好句子我們可以摘抄,可以在寫文中引用。

比如《詩經》中的蒹葭這一類詩,我們還可以大聲朗誦找語感,可以對文章加深了解。

比如讀《桃花源記》時,我會大聲朗誦,甚至背誦。

這些經典文章不論從寫作手法還是語言的運用上都值得後世之人學習。

讀史記戰國四公子時,就需要挖掘人物所在的歷史背景然後對人物做出分析。

我記得當時我看史記這一類文言文時,我拿著手機,打開電腦,再在本子上做筆記。

當時讀這一類文頗為吃力,需要藉助百度或其他相關書籍查閱人物資料。

經典文學很多都有自己背後的故事,如何挖掘並找出這就需要我們去深入。

比如讀《赤壁賦》時,文中寫到「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如若不對全文做了解,不對蘇軾當時被貶謫的處境做了解,就會真的以為有客人與他遊船。

但蘇軾當時被貶謫,無人與他親近,又有何人敢與他遊船,或許有,但根據原文得出他是自己在與自己對話,真我與自我在對答。

《赤壁賦》中寫到,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讀到這段我們需要去查曹孟德和他的詩,蘇軾為什麼在赤壁提起此人?這裡發生了什麼事?這個就是我們要深入去了解的原因。

查閱資料,我們才知道曹操在這裡參與了赤壁之戰,且大獲全勝,聞名後世。

讀這類文只有如庖丁解牛似的把文章拆開重解再用自己的理解把文章串聯起來,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我們看書一定要看原文,看原汁原味的東西。

比如《史記》或《詩經》這樣的書有很多名家解讀,可每個人的風格與點都不同。

他們翻譯的書就如別人吃進去又吐出來的饅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所以讀書要自己花時間去解讀,去深入研究,只有自己去讀,去咬文嚼字最後才能加深映象,自己悟出來的才屬於自己,讀書這事別人不能替代,只有自己去把它讀爛讀透,只有如此才能讀好書。

作為寫作者來說,讀這經典書肯定是抱著目的讀。

我們或是為寫作手法或者查人物介紹,或者從書中找思路。

當我們帶著問題和目的去讀書時,可以更好的對書進行深入了解,進而找到自己尋求的答案和知識。

所以看書一定要帶目的去看。

我通常也是帶著作業或者一些疑問去看書,然後不懂就查相關資料,直到弄懂。

看這類經典書比如《史記》或者《水滸傳》,對我們的寫作很有幫助。

比如水滸傳中人物的塑造,當我們看作者如何一步步把這些人物一個個聚攏到梁山時真的是技藝高超。

寫到林沖妻子因為一次次被羞辱,最終林沖被逼上梁山,對這個人物塑造相當經典,這也是為什麼豹子頭林沖,武松打虎特別有名的原因。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越是鮮明,人們就會對這個人物印象越深,這才是寫作塑造人物的最高手段。

如寫《魏公子列傳》時,作者採用側面描寫烘託人物形象。

如文中「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這裡作者通過對信陵君親迎侯生,「引侯生坐上坐」,並且「為壽侯生前」動作進行細緻入微地描述,刻畫人物的禮賢下士。

當我們讀完一本書,對書中的描寫手法或字詞句段做一些筆記。

用本子或者印象雲筆記整理好,接著我覺得需要寫讀後感或者書評。

讀一本書如果只讀不輸出,不做筆記,那麼讀的很容易忘記,且不能讀之以用。

輸入很重要,輸出同樣重要。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而寫是為讀書的最好方法。

越是經典的越是有味的,越讀越香。

我不能說我讀懂了多少,又讀了多少本,但對於經典我們該抱有尊重的心。

我們可以讀經典,但不可為讀而讀。

歷史就是歷史,我們去學習去研究但不要掉進歷史的深淵裡。

我們能做的是看書中對我們有用的,這就足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樣為孩子選書,才能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點上方藍字「成長閱讀匯」關注,領取中英文繪本、睡前故事音頻、英文原版分級讀物、phonisc自然拼讀、BBC精美動畫等。進育兒閱讀交流群請加微信beiba66。很多家長曾問起,希望能推薦一些對學...

如何以正確的姿勢挑選一本書?

Pomonote提示:閱讀本文需要花費你15分鐘,文中包含很多實踐乾貨,建議收藏。如果你喜歡本文,可以推薦給你的小夥伴哦!之前我寫了一篇標題為《這樣的讀書方法,讓你的閱讀質量提升300%》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