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又到開學季,也許有一些學生會問:讀書學習是為了什麼?

作家龍應台曾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通往前方的道路有很多種,而讀書能讓你的人生擁有更多選擇權。

在讀書的過程中,還有人存在這樣的困惑:為什麼讀書越多越感覺迷茫?

這或許可以用「讀得太少、知易行難」來解釋。

下面,我們就來聽聽讀友彼得π是如何看待讀書過程中所遇到的這些問題的。

【一】

保持開放而謙卑的心態

荒疏:你覺得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閱讀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彼得π:我開始閱讀,一度是從實際用途考慮的:

感覺自己時間浪費現象比較嚴重,於是想看看時間管理的書籍;跟喜歡的女生聊天不知道說什麼,那就看本書吧。

這種有目的性的讀書,確實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值得警惕的是「過度準備」的心理。

比如說,我曾以為,要學好時間管理,就要把這類書都看一遍再開始行動。

但是,當我摘錄了一大堆理論,卻發現這些理論五花八門,甚至互相衝突,我陷入了一種不知從何著手的迷茫。

還有一點,千萬不要有我讀書,就比別人優越的心理。

學習不止一種途徑,讀書只是其中一種,也許那些刷劇的人研究的是劇情的安排、電影的構圖、台詞的設計。

我們應該學會在與別人的交往過程中,在日常的生活瑣事中去學習,處處留心皆學問,即便是一張廣告傳單,用心的人都會從中領悟出「微言大義」。

我想這也就是閱讀之於我的意義,保持開放而謙卑的心態,「讓我即使沒有富庶的生活,仍擁有富庶的生命,讓我清貧至今也樸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強大至今」。

荒疏:市面上的書那麼多,你選書時有哪些考慮呢?

彼得π:首先我會結合自己的工作、興趣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挑選一些實用類的書籍,這個比例超過60%以上;其次會看一些開拓眼界的書;最後會看一些陶冶心靈的書,如經典文學、小說類。

對於希望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讀友,我個人建議適當增加一些實用類圖書的比重,至於怎麼選書,可以上網搜一下各個領域評價比較高的書,每個領域選10本左右,對這個領域就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

荒疏:看得出你閱讀的書籍類型比較多,為什麼要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呢?

彼得π:每本書都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戶,看不同類型的書,會讓我們看待事物的心態更加開放。

《窮查理寶典》里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在手裡拿著錘子的人看來,所有的東西都會是釘子

因為手裡拿著錘子,遇到任何問題,都會先想怎麼用錘子解決。

時間一長,容易陷入思維定勢。

單一的視角讓人們的思考變得簡化了,而且它帶來的狹隘和局限也容易被我們忽視。

在一個領域精深的基礎上進行廣泛的跨領域學習,這樣的「T」字型人才會最受歡迎。

荒疏:你選書的時候也會考慮經典書籍,為什麼我們要閱讀經典?

彼得π:現在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每年出版的圖書有幾萬冊,我們普通人怕是窮盡一生也學不完這麼多知識,以至於現在很多人都患上了知識焦慮症。

如何面對呢?那就是閱讀經典,所謂經典,一般都是經歷了時間考驗,被大多數人認可的,這樣可以降低試錯成本

另外經典的信息量比較大,常讀常新,紅樓夢可以研究一輩子,而很多暢銷書,恐怕熱度不會超過兩個月吧。

【二】

閱讀需要見縫插針

荒疏:讀完一本書,卻發現過兩天就忘了書里講了什麼。

如何才能記住讀過的內容?

彼得π:首先讀書之前目的要明確,如果只是很隨機地打開一本書,實際對這本書沒有一些簡單的了解,就很難留意到書中的重點。

其次,閱讀過程中要主動思考,你覺得這個點很有啟發,用自己的話敘述出來,然後再設想可以在今後哪些情形中用到這個知識。

你想得越多,理解越深刻;用得越頻繁,記得就越牢固。

最後,對於好書只讀一遍是不夠的,需要定期回想

比如三天後、一周後、一個月後進行回顧,你不需要記住所有細節,只需要記住對你有用的東西。

如果筆記記得好,完全可以拋開原書,根據筆記大綱來回顧書中細節。

荒疏:提高閱讀效率,你有哪些技巧嗎?

彼得π: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利用好碎片時間

忘了是在哪裡聽過一句話,「只見過人們見縫插針玩手機,卻很少有人見縫插針學習」。

我們不是沒有時間學習,而是把原本可以用來學習的時間都用來刷手機。

於我個人,一本10萬字以內的書,大概需要讀兩個多小時,我會把時間分割成早上通勤路上半小時,午飯後半小時,回家路上半小時,晚上再用一個小時收尾並回顧。

不是沒有時間,把碎片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就可以達到聚沙成塔的目的。

荒疏:讀完一本書,你有做筆記的習慣嗎?你是如何做筆記的呢?

彼得π:重拾閱讀習慣的初期,我先培養自己的語感,為了保持閱讀過程的流暢,我沒有做筆記,在讀了十幾本書之後,我漸漸地恢復了閱讀長文的耐心,同時也能保持更長時間的專注了。

至於讀書筆記,我推薦pomonote的大綱讀書法

第一,理清知識點之間的層級關係。

最常見的層級關係是包含關係,比如一個小節下面包含三個知識點,那麼,這三個知識點應該縮進在這個小節下面。

第二,只記錄關鍵詞,而不是完整的語句。

比如,一個概念,只記錄它的名字,而不是具體解釋。

記完大綱筆記之後,你便完成了對整本書框架的理解,換句話說,你把一本二維的書,還原成了三維的立體架構。

記完大綱筆記之後,不能就此束之高閣,從此不再寵幸它,還需要對照這份大綱筆記,進行不定期的回想。

【三】

微習慣的力量

荒疏:現在,讀書已經成為你的一種習慣,養成這個習慣,你有什麼技巧嗎?

彼得π:首先你要想清楚你為什麼需要閱讀,於我個人,來自一種危機意識,終身學習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你還抱著畢業後就不用學習的心態,那麼可以預見今後可能會遇到不少挫折。

我真正培養起閱讀習慣是受益於《微習慣》這本書,作者通過每天堅持1個伏地挺身,每天背1個單詞,每天讀2頁書或者寫50個字,完成了減肥和出書的計劃。

這不可思議的小行動背後藏著巨大的力量。

微習慣簡單來說就是制定一個(注意不要超過三個)你真正需要的目標,微量開始,超額完成(非必須),每天堅持

我給自己定每天讀5頁,這就是兩三分鐘的事,我對自己說,如果一天連三分鐘都抽不出來,可以想見自己的生活已經失控到什麼程度。

就這樣,平均每次我都能至少讀20頁,即使有時候狀態不好,那就讀5頁就好了。

荒疏:最後,請你再跟讀友們說一句話吧。

彼得π:我想借用一位我喜歡的歷史人物說過的話,同時也是我的座右銘:靜處體悟,事上磨鍊。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強大執行力的人。

荒疏手記:以上,就是此次對讀友彼得π的採訪。

彼得π說,重新培養閱讀的習慣以後,一年內大概讀了100本書以上。

對他而言,讀書已成為一種日常生活方式。

閱讀讓他內心變得寬和平靜,也越來越能掌控自己的情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閱讀速度「飛」快的人,讀完真的都能記住嗎?

【精讀君曰】在精讀君了解過的、幾乎所有人的記憶中,閱讀,都被認為是一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仔細且耐心」去完成的事,一味求快的結果必定是看了後面忘了前面、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而若是要推敲字句,那閱讀...

用這個方法,他每年閱讀500本書

前段時間知道一個學霸姐姐回國開了家書店,她說有了孩子後才發現讓孩子在書的氛圍中長大有多重要。這個姐姐擁有開掛的人生,本科北大碩士哈佛,在知名律所工作過在北大任教過,嫁給帥哥外國人還生了個混血小寶...

《如何閱讀一本書》最全乾貨精華

為何巴菲特會在很年輕、就有機會成為億萬富翁?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里講了一個小故事。巴菲特在10歲的時候,讀了一本書,《賺1000萬的1000招》,隨後他宣稱,要在35歲之前成為千萬富翁。然...

這樣主題閱讀才有效

相信很多人對主題閱讀都不陌生,大量主題閱讀的課程和書籍都非常多,現在全民讀書,當你想全面了解一項知識,就必須主題閱讀,在進行主題閱讀的時候: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該如何讀書?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大約統計了一下我的讀書情況,2016年4月至9月,共計閱讀40+本書,8月24日進駐簡書,加上這一篇,共完成9篇讀書筆記。大概總結一下,6個月時間,每個月平均閱讀7本,與大神...

讀書習慣很難養成?看看具體怎麼做

讀書的習慣怎麼養成?我發現好多人都有誤區。首先,讀書喜好一定會受性格影響,彼此性格不一樣,對於書的喜好也不同;也一定會與愛好和經歷有關,千人千面,差異很大,所以如果隨便就開口向人要書單,來培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