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時,蜀漢和東吳的兵力分別有多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有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根據史家記載,三場戰役都是以少勝多的。

大家都記得,陸遜以幾萬兵力火燒劉備四十座大營七十萬大兵。

實際上,真的這樣嗎?

正史中,關於劉備的兵力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我們只能從側面估算

《三國志 先主傳》: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

劉備帶的都是誰呢?吳班、陳式、張南、馮習及胡王沙摩柯等人,其間,沙摩柯是劉備派馬良請的五溪蠻夷。

估算下來,劉備這邊也就四萬人左右。

畢竟,這些人都不是特別厲害的大將,帶不了那麼多兵。

而且,劉備在出發時還讓張飛先率領一萬兵力做先鋒。

當然,張飛還沒來得及出發,就腦袋搬家了

《三國志 張飛傳》: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

臨發,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少了這一萬人,劉備的兵力又是大大折損。

除了劉備的四萬人,沙摩柯大約有一萬人,合起來大約有五萬。

《三國志 先主傳》:遣侍中馬良安慰五谿蠻夷,咸相率呼應。

至於四萬這個數字,我們是從另一方面了解的。

根據在《三國志》注引《魏書》:癸亥,孫權上書,說:「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出秭歸,請往掃撲,以克捷為效。

那麼,話說回來,孫權這邊迎戰的兵力,大概有多少呢?根據史書記載,大概也有五萬左右。

也就是說,雙方基本上屬於實力相當。

有證據嗎?

根據《三國志 陸遜傳》: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督硃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

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率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迎敵。

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劉備帶著幾萬大軍,浩浩蕩蕩、自以為是地就來打孫權。

然後,被陸遜火燒連營,打得慘敗。

《三國志 吳主傳》記載:劉備奔走,僅以身免。

也就是說,劉備誰都顧不上,只有自己跑了出來。

其餘死得士兵,甚至將軍,都數不勝數。

就這樣,打了一輩子仗的劉備,被一個幾乎從未參與兵戎的陸遜打得落花流水。

最終他也是沒有臉面回到成都,只好待在永安,最後病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痞子英雄——潘璋

(一) 市井之客 潘璋字文珪,東郡發乾人。他是一個典型的北方人南下的的典型,身為北方人的潘璋在面對北方中原大混戰的情況下,選擇了南下,他沒有去荊州(那是一種幸運,因為劉表不會用他),也沒有去益州...

此戰奠定了後三國格局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

夷陵之戰全面梳理回顧 揭秘劉備慘敗的原因

夷陵之戰,是三國的著名戰役。關於夷陵之戰的細節,大家還記得嗎?夷陵之戰中,劉備又一次痛失領土。如果不懂夷陵之戰,那就不算讀懂三國。今天,小編為大家重新梳理了夷陵之戰的細節和各個階段,夷陵之戰,雖...

三國志里除了諸葛亮外另一個單獨列傳的人物

《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之一,在封建時代被稱為正史。《三國志》里,除了帝王,只有兩個人單獨列傳,一個是蜀漢丞相諸葛亮,另一個人則是名滿天下的大將軍,後來還擔任丞相,輔佐國政,他就是東吳大都督陸遜。

夷陵之戰中死而復生,改頭換面的蜀將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齊名的三大戰役之一,也是是前後三國的分界點之一。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夷陵之戰涉及的人物很多,魏蜀吳三家均有提及,但有這麼幾個人物的命運卻被改動很大,有的被...

看陸遜如何火燒連營

在戰爭中,地形的選擇極其重要。孫子所說的「地利」就是如此。 劉備為報關羽被害、荊州失守之仇,親率七十萬大軍順長江東下,進攻東吳。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授予符節,統率朱然、潘璋、宋謙、徐盛、鮮于丹、...

如趙雲參加夷陵之戰,會扭轉戰局嗎?

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也為了重新奪回荊州,不惜舉全國之力東征孫權,孫權看到劉備來勢洶洶,非常害怕,向劉備求和,劉備拒絕了,隨後,雙方在夷陵展開大戰,劉備連營七百餘里,屯紮四十多座營寨,最終因為輕敵...

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成全了諸葛亮與陸遜嗎?

三國大家都很熟悉吧,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肯定很多人還是把蜀漢當成正統。最後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肯定都扼腕嘆息吧。那麼蜀漢為什麼不能統一呢?歸根到底是人才太少了,甚至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