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鬼"一樣神奇的「柴窯」傳說,隱含趙匡胤陳橋兵變得天下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得大宋天下的事情。

這是正史所載史事。


那一年是公元959年,後周皇帝柴榮在北伐契丹途中暴病退兵,不久後死去,柴榮七歲兒子恭帝即位。

趙匡胤當時是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掌握禁軍兵權。

第二年正月,傳聞契丹又南下犯周,當時的宰相范質人搞不清楚情況,趕緊派趙匡胤率軍北伐。

到了陳橋驛這個地方,趙匡胤被他的兄弟趙匡義,心腹趙普攛掇黃袍加身,擁立為皇。

隨後,趙匡胤率軍回開封,守城心腹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入城,隨後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改國號宋,定都開封。

北宋大史學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南宋大史學家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和《宋史》,稱「陳橋兵變」。

(民間藏「柴窯」)

從正史看,似乎趙匡胤發動這次兵變並不是他的意圖,也不是他主導,是部下集體所為。

但是,司馬光和李燾兩個宋朝大學問家,在這個問題上,也是寥寥數語,語焉不詳,並未提出更多有力的考證。

近代歷史學界對「陳橋兵變」一直存有疑問,但有一點,認為宋代正史和宋人筆記有美化宋太祖的嫌疑,基本是共識。

比如有這麼幾個疑問。

一是整個事件,沒有太祖可靠的言論記錄。

比如他是否知情,是否明確反對,包括後來脅迫禪位,都沒有可靠記錄。

二是引用了太祖母親一句話,說太宗自小有大志,今天看來,果然就是這樣。

三是宋人筆記中出現一些傳聞,比如後周皇帝柴榮在生病前看到有火球攻心。

又如陳橋兵變前夜,趙匡胤做了一場春秋大夢,夢見自個皇袍加身。

第二天一早,果然。

四是契丹人南下的蹊蹺傳聞,陳橋兵變後又傳聞蹊蹺退兵。

於是,有人認為趙匡胤得天下後,存在讓趙普等人把不利於自己的痕跡抹掉的嫌疑,然後美化自己,以此,向士人傳遞一個明確信息——趙匡胤天下一是天意,二是民心所向。

今天,雨余天不是與大家討論這個事件的真相。

而是說另外一個問題,趙匡胤有沒有想當皇帝的野心?或者說柴榮曾經感受來自趙匡胤的威脅沒有?

前幾天,我寫了個頭條,探討千古第一名窯「柴窯」,在評論時,引發了朋友的關注,很多宋粉和柴粉對我大肆批駁,說趙匡胤不可能對柴榮構成威脅。

柴榮在世的時候,趙就是個小雞,一動不動。

理由是,柴榮武力強大,對趙匡胤有恩。

我個人認為,存在這樣的情感是正常的,但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今天我們看到的《五代史》,是宋人反覆弄過的,很多痕跡已經被過濾掉了,很難找到所謂的真相。

不過,雨余天是從社會學研究歷史真相,而且喜歡從物化的時代風物上找跡象,因為文獻可以過濾,修改,甚至刪減,但是那些存於歷史長河中的風物器皿卻被固化保存,一些信息不可逆轉。

比如「柴窯」。

這是傳說中的千古第一名窯,十分珍稀。

但是,壓根就沒見過,只是停留在傳說里,這傳說就跟「鬼」一樣,人人都在傳,人人都相信,但是就是沒人見過。


有人認為,「柴窯」根本就不存在,理由是北宋時代並無可靠地關於「柴窯」的記載,包括宋人筆記。

目前看到的最可靠地記載來源於明人曹昭的《格古要論》。

馬未都說歐陽修《歸田錄》里有關於「柴窯」的記錄,是有誤的,其實《歸田錄》里沒有關於瓷器的文字。

而《歸田集》這本書的出處,又存疑,有人研究這書跟歐陽修沒有關係。

但是裡面有關於「柴窯」的記載,有人又認為是說的「汝窯」。

不過在宋人的博古圖錄中確實沒有找到關於「柴窯」的圖錄。

於是有人認為,「柴窯」是宋代文人為粉絲趙匡胤,黑柴榮,而搞出來的本不存在的一種東西。

趙匡胤在宋初,關閉了「柴窯」,收繳毀損了「柴窯」器皿,說它污染環境,浪費材料和工時,是奢侈品,容易讓人喪志。

一同砸掉的還有後蜀孟昶的「七星溺盆」。

這種說法的確讓趙匡胤得分不少,讓我們覺得他替代柴榮當皇帝,是正確的選擇。

雨余天認為,「柴窯」應該是存在的。

它的離奇消失,確實說明了趙匡胤和柴榮之間微妙的人際關係和情緒變化。

有這麼一個觀點,可能很多人不認可,那就是柴榮生前感受到了來自趙匡胤的威脅,而趙匡胤得到天下後又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想當然地抹去柴榮的政治痕跡。

柴榮應該一直有危機感的,但這個人"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

「性沉重寡言」,啥意思,心事沉重噻,這是有史可證的。

雖然他文武雙全,按理說在趙匡胤之上。

而且他研究的《五代史》,其實真相有多少?何況,柴榮比趙大六歲左右,兩個人都是在旺盛之年。

五代時,武人橫行奪權是常態化,在朝廷官僚和下層百姓看來,也不算個多大的事情。

特別是老百姓,管你誰做皇帝,反正天下還是那天下。

官僚呢,當然希望三年兩年換皇帝,尤其是那些中級軍官,這樣可以不斷得到提拔改用。

因為有這種常態化的政治背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青年軍官,你說沒想法,是難以讓人相信的,包括趙匡胤的母親都說他志向遠大,啥志向叫遠大?我們可以把它放到五代背景去看。

柴榮的皇帝也是從他姑父兼義父那得來的。

與柴相比,趙替代柴,也就那麼回事情,用現在的話說,半斤對八兩。

這裡有個問題,柴榮最初是感受到他的女婿張永德的威脅的。

這個張永德做的官位就是趙匡胤後來巡視那個「殿前都檢點」,掌管皇家禁軍。

張也知道柴榮不可能像他姑父一樣禪味於他,但是柴榮忌憚呢,所以,柴榮得重新物色一個人,這個人當然也要符合張的政治利益。

於是他們二人共同選定了一個人,青年下級軍官趙匡胤。

趙沒有背景,所以柴榮這個心事重的大齡青年,認為趙不會給他構成威脅,一是趙要感恩,二是趙的確政治背景為一片空白。

但是柴榮忽略了張永德。

這個人是郭威的駙馬,柴榮是他的舅子。

在柴榮得子後,加之柴榮西征北伐南攻,搞得風生水起,政治上軍事上都如日中天的時候,張永德感受在柴榮不信任他後,而且他已經沒有當皇帝的希望後,完全投靠了趙。

《宋史》說 「睢陽書生嘗言太祖受命之兆,以故永德潛意拱向。

」文人筆記《隆平集》、《東都事略》里也有類似的記載。

這個事情大致發生在顯德三年,張永德和睢陽的一個書生勾勾搭搭,睢陽書生攛掇為擁立趙匡暗中做做準備。

事實上,後來張也是這樣做的。


一方面是直接向柴榮推薦趙,在趙的幾次升官中,他都是建議了的。

二方面幫他建立軍中人脈資源,趙光義不說,本家兄弟,趙普也是本家。

但是禁軍中的其他中高級將領原來都是張的人,都被張搞到趙匡胤的朋友圈裡了。

三方面,讓他娶了貴族王氏,進入後周主流圈子。

四方面,給趙搞活經濟,甚至直接投資趙,從經濟上大力幫助他。

於是,在坐火箭坐到禁軍第一把手後,這情況開始由量變到質變,一點點產生微妙的變化。

這就是柴榮原來對張義德的不信任,逐步轉到了趙的身上。

也就是說,原來來自張的威脅,現在換了個人,那就是趙匡胤。

這裡我們繼續要說到柴榮的情緒變化。

柴榮這個人,牛逼是牛逼,但是心事重。

他有啥子心事呢?我認為,一是孩子還小,他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一直掌控趙匡胤,直到他的孩子穩固接班那天;二是他又不可能禪位給趙匡胤,但是這個趙匡胤也像他當初如日中天一樣,一天天強大起來,貴族圈裡有人,朝廷中有人,手下還有一大幫軍官,而且這個趙匡胤和他一樣都具有強大的心機,低調,沉默,但是不知道心裡想的啥,怎麼辦?

關於柴榮的這個情緒變化,可以從他親自御批燒著「柴窯」看出來。

他給「柴窯」定的顏色是:「雨過天青雲破處,者(這)般顏色做將來。

」柴榮為什麼對天青色感興趣?

在五代後期,北方貴族喜歡的顏色是定窯的白色和耀州的灰綠。

白色不好,沒有生機。

灰綠也是不太開心的顏色。

柴榮希望從他在義父郭威那繼承皇位開始,天空不再是白色和灰綠,那是晦暗的顏色,希望柴家一統天下,不再像前朝一樣,三年兩年換天子。

所以,他下令燒造天青色,讓天下純凈明朗。

據說,這種官窯有個「柴」字款。

那麼趙匡胤這個禁軍大頭子,究竟威脅過柴榮禪位沒有呢?我認為,或許並不是那麼直接,但間接是應該有的,可能張說過類似的話,可能趙光義說過類似的話,可能趙普說過類似的話。

即使沒有說過,至少也是暗示過的。

有一個作證,就是柴榮一直不確立繼位人選。

這是值得推敲的。

我認為,柴榮一是不想過早扔定時炸彈,把趙匡胤給惹跳了。

二是他也在暗自觀察趙的言行。

也就是說,他一直不確認繼位人選,就是一個拖延策略。

所以,才有了他在旺年時親征,目的是更加強化自己的存在,讓趙等人死心。

這是讓趙不安的。

至少,讓張義德、趙光義和趙普等人不耐煩的。

時間越長,柴榮的戰功越厚重,人心就慢慢跑到他那了,到時候想好的事情就沒那麼容易了。

於是,我們不得不懷疑在頭年夏天,柴榮胸前忽然長了個瘡,然後暴死的真相。

真相是啥?柴榮得了啥厲害的傳染病嗎?但為啥就他一個人得,《五代史》並沒有說軍中朝中有其他人得?要是一般狼瘡,按五代的醫學,那就是小兒科,也不至死。

那是不是其他重大疾病,不見記載的?這個沒法說。

但是記載的明明是「瘡」哦!所以,有人猜測,他生「瘡」後,在服藥的過程中,被慢性中毒。

五代到宋,這樣的死法比較多得。

其中,趙普這個軍師,就擅長這口,而且他這個人特別會遊說,搞定柴榮身邊的人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趙光義就不說了,他可以直接控制部分核心軍隊。

再說,那是在行軍和撤退途中,手裡有刀槍,那都是威脅哦。

回到開封后不久,柴榮死掉了。

關於柴榮的得勢和短命,據說唐初一本預測學奇書《推背圖》,成功預測到了。

讖言:「李樹得根芽,石榴漫放花,枯木逢春只一瞬,讓他天下競榮華。

」頌曰:「金木水火土己終,十三童子五王公,英明重見太平日,五十三參運不通。

」意思是,五代延續了李唐,但是需經歷五代,換十三個皇帝。

但是有個姓「柴」(枯木)名「榮」(逢春)的重建天下太平,不過短命(「只一瞬」)。

這種預測歌謠是不可信的。

屬於政治輿論一類,一般在改朝換代交替時,往往會流傳,對老百姓心理影響大。

所以,趙匡胤建宋後,對《推背圖》列為禁書。

趙匡胤一面封殺對自己趙家政權不利的傳聞,一面製造對自己有利的新的政治輿論。

這是講得過去的,維護集團統治利益吧。

封殺《推背圖》,是為抹掉柴榮政治痕跡之一舉動。

包括,關閉「柴窯」,也是如此。

前文已說過,趙匡胤關閉「柴窯」,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美化自己節儉,最大限度抹掉柴榮的痕跡。

你想,且不說「柴窯」名字就是姓「柴」,造成多大的影響,但就柴榮一改白色和灰綠一統,獨創「柴窯」那生機勃勃,澄明空靈的雨後天青色,不也存在美化柴榮的嫌疑麼?這樣,我們對趙匡胤抹掉「柴窯」痕跡的目的就容易理解。

「柴窯」雖然關了,工匠散了,器物也砸的砸,扔得扔了,剩下一個空洞的名字成為傳說。

但是,料場還存在,那工藝還存在。

加上散去的陶瓷工匠們的融合和交流,一些新的瓷器在北宋中後期,就像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了。

這種瓷器叫「汝窯」、「北宋官窯」、「北宋官鈞」,他們與定窯一起組成了北宋官窯系統的幾大名窯。

分析這個過渡變化,雨余天認為,雖然趙匡胤一邊抹掉了柴榮的痕跡,但是柴榮的文治包括審美心理、審美趣味,還是被趙匡胤及後來的帝王接受,而逐漸成為宋代宮廷和民間的審美流行色。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柴榮禁佛崇道。

趙匡胤和他後來的歷朝皇帝,也是受到整個影響的。

這主要還是他們的老祖宗趙匡胤給帶的頭。

道家,應該說在諸多教派中,算心事和追求比較重的。

趙匡胤也是武人,他認識到,柴榮個人的文治趕不上柴榮,畢竟他是大粗,柴榮是苦讀過詩書的。

武力上強大,內心卻自認為沒多少文化,這也佐證了趙匡胤也是一個外面低調,但內心深藏心機之人。

於是,在宋初,柴榮的「柴窯」雖然失傳,但是「汝窯」、「北官」,又誕生了。

而且,雨余天認為,「汝窯」、「北官」、「北宋官鈞」的燒照,各自往不同方向發展了「柴窯」的工藝。

也就是說,「汝窯」、「北官」、「北宋官鈞」的身上,是肯定帶有「柴窯」的某些主要特徵的。

好了,今天就說這麼多。


謝謝大家點擊雨余天頭像,免費訂閱關注雨余天古陶瓷隨筆小說頭條號,挖掘更多歷史真相,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蓄謀已久的嗎?

「陳橋」是一個地名,在北宋時,它是一個驛站,故而稱之為「陳橋驛」,它位於現在河南開封北面黃河邊。公元九六零年,這裡發生了一件震動天下的大事,那便是「陳橋兵變」。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下後周政權!

唐朝滅亡以後,中原地區藩鎮割據,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 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史稱「五代」。這些朝代最長的撐了十七年,最短 的才持續了五年。同時,中國南方和山西地區先後出現了吳、南唐、吳 越...

每天了解一個人——趙匡胤 死因千古之謎

宋太祖趙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祖籍涿郡,生於洛陽夾馬營。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始入宦途,受柴榮器重,於徵伐南唐時屢...

趙匡胤當皇帝真的是被迫黃袍加身嗎?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

著名導演趙匡胤的傑作陳橋兵變

話說唐朝末年,藩鎮割據,中國逐漸被無數個地方軍閥割據,直到朱溫把好死不死的唐朝滅掉,就徹底淪為軍閥混戰。先是朱溫,緊接著是李克用,然後石敬瑭、劉知遠一個個粉墨登場,無一不是手握重兵的豪強軍閥。...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