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軍事真的很不堪嗎?歷史的事實,絕非如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歷代王朝中,宋朝可謂頗具爭議性。

在這一王朝統治時期內,經濟繁榮、科技發達、文化鼎盛,被不少中外學者譽為中國古代的「黃金時代」。

比如在史學界頗有影響的日本學者內藤湖南就提出「宋代近世說」(後發展為唐宋變革論),高度肯定宋朝的成就。

然而與此相反,宋朝的軍事作為卻十分軟弱無能,不僅無法重現前代漢唐開疆擴土的雄風,疆域也遠遠未能達到後世元明清的水平。

甚至和契丹、女真等遊牧民族簽訂一些「不平等條約」(如:澶淵之盟、紹興議和、嘉定和議等等)。

令不少後人噓噓不已。

但是歷史事實是,宋朝的軍事發展並不差。

以軍事科技為例,不少學者指出,宋代處於冷兵器向熱兵器轉變的歷史時期,「猛火油櫃」(噴火器)等火藥裝備被投入戰場,發揮了巨大威力。

而宋代在投射兵器上也達到了很高水平,比如北宋初期出現的床子弩,就在澶淵之盟前夕,遠程擊殺契丹大將蕭撻凜,使契丹人士氣大挫,只得與北宋議和。

宋代的造船業更是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除了大型「車船」外,南宋人秦世輔所制的「鐵壁鏵嘴平面海鶻」被認為是近代裝甲艦的雛形。

而且宋代的遠洋貿易非常發達,繁榮了海上絲綢之路,沒有強大的造船能力是無法在「崇文抑武」政策的指導下,宋代武將受到的限制、猜忌和迫害是歷代空前的。

他們竟要按照皇帝所繪製陣圖布陣,嚴重影響了軍事才能的發揮。

此舉違背了孫子所說的「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孫子兵法·謀攻篇》)之原則,犯了兵家大忌。

皇帝還派遣不懂軍事的文臣(或宦官)作監軍,這些監軍在軍中時常對將領的決策指手劃腳,為將領制定一些脫離實際的作戰計劃,從而導致了不少不應有的失敗。

公元986年,宋、遼發生戰爭,監軍王侁竟命令大將楊業以劣勢兵力出擊遼軍,使一代名將楊業在陳家谷全軍覆沒,最終負傷被俘,絕食而死。

即使將領建立大功也常因君主的猜忌和姦臣的陷害而下場悲慘。

北宋名將狄青英勇善戰,在和西夏的作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又成功平定南方的少數民族叛亂,得到宋仁宗的賞識,任命其為樞密使(宋代最高軍事長官,在「崇文抑武」政策下多由文官擔任)。

但這位出身士兵的名將,不久即遭陷害,被免去了樞密使。

不到一年便在疑懼中與世長辭。

媚敵求和的對外政策也和「崇文抑武」有很大關係。

有些皇帝之所以對敵一再委曲求全,除了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等因素之外,也擔心武將戰功過大,會在軍中建立崇高威望,從而威脅到自身的統治。

為了求和,宋朝皇帝有時竟不惜殺害抗敵有功的將領以達到此目的。

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始終以收復中原為己任。

他在抗金戰爭中,驍勇善戰,常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使敵人聞風喪膽,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的驚嘆。

然而,正當岳飛取得了偃城、潁昌大捷,準備直搗黃龍府時。

宋高宗趙構(他其實還擔心徽、欽二帝回來後,跟自己搶皇位)和姦相秦檜為了媚敵求和(殺岳飛是金人議和條件之一),同時也害怕岳飛功勳太大、難於駕馭。

不僅連發十二道金牌將其召回,並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上演了一幕「親者痛、仇者快」的歷史悲劇。

被岳飛收復大片的國土再次淪喪,南宋也失去北伐的大好時機,後人也只好發出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島同。

」的悲嘆。

「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

」這首詩反映了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對朝廷用人政策的極大憤慨,說明了「崇文抑武」政策下武將的處境,定了其無法和漢唐名將一樣建立功勳。

宋代儘管在軍事科技、軍事理論等方面取得矚目成就,更不缺乏能征善戰的武將,以及拚死一戰的士兵。

但在「重文抑武」政策決定了宋代軍事的軟弱,只能偏安一方,無法跟前代的漢唐以及後世的明清那樣,建立大一統的王朝。

作者:鼓浪隱士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唐朝滅亡後,中國進入了戰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在這一時期里,中原地區王朝更變頻繁,五十三年內竟出現了五個朝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在於武將的權力過大。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本是周世宗柴榮手下大將,他隨柴榮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深受賞識,被委予軍事重任。

他通過對軍隊的整頓,培植了自己的勢力,樹立了其在軍中的威望。

柴榮死後,趙匡胤利用周恭帝年幼,發動陳橋兵變,登上皇位,建立了宋朝。

趙匡胤從維護其統治利益出發,吸取歷史教訓,為防止武將篡權,採取了「崇文抑武」的政策,以鞏固中央集權。

他首先用「杯酒釋兵權」解除了親信將領的兵權。

其次採納宰相趙普的建議,創立了「以文臣知州事」的制度,削弱了地方軍事長官的權利。

最後發展和完善了科舉制度,使大多數文人進入統治集團,調整了文武大臣比例,確立文官在政治上的主導地位。

趙匡胤之後的歷代皇帝繼承和發展了「崇文抑武」的政策,為宋王朝的穩定與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縱觀宋代歷史,從未出現過七國之亂、安史之亂、靖難之役、三藩之亂等等大規模內亂。

雖然也有農民起義,但基本局限於某些區域,沒有發生過黃巢、李自成、洪秀全等等席捲大半個中國的暴動。

但是「崇文抑武」在取得「安內」效果的同時,卻在「攘外」上吃了大虧,極大影響了宋代的對外戰爭,導致了王朝的軟弱。

儘管宋代的對外戰爭總是令人遺憾(儘管有的人統計說勝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但這個需要深入考證,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

),但有些戰役打得卻是有聲有色。

且不說岳飛的偃城、潁昌大捷,令女真人丟盔卸甲。

僅僅釣魚城之戰,就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蹄一籌莫展,大汗蒙哥也死於這場戰役中(病死或戰死兩說並存)。

深刻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發展。

足見宋代的對外戰爭並不是一味的慘敗。

綜合軍事科技水平、軍事理論發展、名將輩出的時代以及某些對外戰爭的亮點,都可說明宋代的軍事並沒有很多人說的那麼不堪,而是非常有戰爭潛力的朝代。

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宋代軍事軟弱?

宋朝軍事軟弱的說法很多,有的說是雜亂的,過度制衡的軍事制度。

有的認為是宋代缺乏馬匹資源,無法建立強大的騎兵。

還有的覺得是,募兵制帶來的冗兵泛濫,影響了作戰能力。

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宋代軍事的致命傷,還有更為根本的原因。

宋代軍事軟弱根本原因在於「崇文抑武」的政策。

做到的。

無論是火器應用、造船業還是投射武器等等的發展,都說明宋代軍事科技之強大。

當然宋代更不缺乏優秀的軍事將領,像曹彬、楊業、狄青、岳飛、韓世忠、虞允文等,均在中國軍事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他們無論在兵法韜略、用兵之道或者驍勇善戰上,都不亞於韓信、霍去病、李靖、郭子儀等等前朝將帥。

而且宋代在軍事理論研究領域頗有建樹,著名的《武經七書》、《武經總要》、《何博士備論》等皆編篆於宋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個經濟和軍事完全不對等的朝代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國家,如果經濟不行,那怕你軍事實力再強,也會轟然倒下,前蘇聯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相反,如果軍事實力不行,但只要經濟高度發達,也會很快武裝起來,進入戰時體制,一躍成為世界...

這個朝代牛逼的驍勇善戰的將領排名都在這裡了

眾所周知,宋朝一直都是重文抑武,這可能是因為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武將出身有關係。由此以來,宋朝歷史上,大家所知道的有名的武將並沒有多少,可能就知道岳飛一個人。但事實上,宋朝有名的將領有很多,今...

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間接的滅亡了兩宋王朝

宋太祖趙匡義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當上了皇帝,因為自己是這樣當上皇帝的,所以他對擁有兵權的將領非常不放心,與劉邦的殺戮相比,趙匡義到顯得仁義的多,他通過「杯酒釋兵權」將權力都集中在了自己的手...

趙匡胤為什麼要實行「右文抑武」?

在宋朝,大家都知道武將的地位特別低,重文抑武是宋朝的基本國策,那麼為什麼宋朝武將的地位會這麼低呢?《宋史·曹彬傳》記載,即使是曹彬這樣位居樞密使的武官,每次在道中迎面碰到士大夫的車馬,都會主動命...

重文抑武開創文官政府新時代

北宋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立國的,因此他對武將、軍人掌權的危險有清醒認識。再加上五代時期國家被將領所左右的歷史經驗,所以趙匡胤立國之後非常重視對武將的限制,確立了以儒立國、重文抑武...

中國風雲史,命運多舛的宋王朝

漫長的中國歷史其實就是一部豐富的戰爭史,因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從人們開始具有意識形態一直到現在,都是在不斷地戰爭。戰爭與和平,每一次戰爭都會帶來很久的和平,戰爭也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推動力。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