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外出打獵,突然對武將說:現在沒有侍衛,你們可以殺我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
後唐明宗天成年間(927年3月21日)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涿郡,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
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其後郭威廢漢建周,得任東西班行首,始入宦途。
後從征南唐,多有功績。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於北征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
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時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的趙匡胤受命前往禦敵。
初三夜晚,大軍於京城汴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發生譁變,將士於隔日清晨擁立趙匡胤為帝,史稱「陳橋兵變」。
大軍隨即回師京城,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
趙匡胤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武功很高。
他年少時,中國正處於五代十國時期,天下大亂。
趙匡胤懷著一顆拯救天下的熱血之心,遊歷天下。
先是投靠後周的建立者郭威,郭威駕崩後趙匡胤受到繼位者柴榮的重用,其後屢建戰功,在後周具有很高的威望。
柴榮去世後,皇帝年幼,趙匡胤一手導演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歷史故事,兵不血刃就輕易奪取了後周政權,建立宋朝,定都開封。
此後趙匡胤統一天下,結束了自唐末到五代,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
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心中始終有一個隱患,那就是當時許多武將都手握重兵,他怕有人會效仿自己的做法奪得政權。
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趙匡胤自然知道,但是他並沒有採用,而是用了一個更巧妙的辦法,就是我們熟知的「杯酒釋兵權」。
在這點上,趙匡胤算是對待開國功臣比較好的,劉邦、朱元璋手下的開國大臣就十分悽慘。
在杯酒釋兵權之前,宋太祖趙匡胤還有一件事,更能體現他的過人謀略。
宋朝建立不久,趙匡胤就召集全國的節度使進京,但並不是商談國事,而是讓他們陪自己去打獵,放鬆一下。
習武之人大多都喜歡狩獵,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高興,也都想要在皇帝面前表現一把。
趙匡胤賜給這些武將每人一匹良馬、一把弓和一些箭矢。
整裝完畢後,趙匡胤和眾多武將就一起出城了,但是並沒有帶貼身侍衛。
一天時間過得非常快,轉眼就到了黃昏,將領們都打到了不少獵物,並紛紛獻給宋太祖。
正當大家準備收拾弓箭返城時,趙匡胤卻表示:「今天朕的心情很好,不如我們再玩一會,眾愛卿意下如何?」既然皇帝都開口了,將領們都欣然接受此建議,興致勃勃地繼續打獵。
令人意外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卻沒有讓侍衛跟隨,而是讓他們原地等待。
眾人都非常擔心皇帝的安危,勸說他帶上侍衛,以確保安全。
趙匡胤大笑道:「朕縱橫沙場幾十載,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現在天下天平,更不需要擔心。
」就這樣,趙匡胤帶著武將們向山上走去。
過了一會,他們來到了荒無人煙的山林中,趙匡胤就停了下來
趙匡胤放下了手中的弓箭,並將隨身攜帶的佩劍解開,然後轉身對後面的將領們說道:「此處無人,爾輩要作官家者,可殺我而為之!」意思是,現在朕身邊沒有一個侍衛,你們如果想坐上皇位,可以在此地把我殺掉。
節度使們全都震驚了,立馬跪地磕頭,向皇帝表忠心,這讓趙匡胤相當滿意,並帶著眾人回城了
眾位節度使一聽這話立馬明白了宋太祖的意思,趕緊磕頭跪拜,表示不敢。
趙匡胤又重複了一遍,眾人更加惶恐,紛紛表示自己的忠心。
趙匡胤這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緩緩說道:」我知道各位都是忠心耿耿,但如今國有國法,切不可再飛揚跋扈。
「於是眾人高呼萬歲,一路仍是心有餘悸的回到城內,從此都收斂了許多。
這件事跡足以看出趙匡胤的膽略與智慧,但令人遺憾的是,文韜武略的趙匡胤卻在「燭影斧聲」的謎團下離奇暴斃。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50歲,諡曰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四月二十五,葬於永昌陵(位於鄭州鞏義)。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上尊諡曰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歷史評價:
宋太祖趙匡胤一生最大的貢獻和成就在於重新恢復了華夏地區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
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於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杯酒釋兵權」引發的制度變革對趙宋王朝興衰的影響
唐末的藩鎮割據,再加上農民大起義,導致唐王朝統治秩序分崩離析,軍閥混戰,割據自雄。自此華夏大地成了那些野心勃勃武人追逐「王侯」夢的樂園,「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於是乎,城頭變換大王旗...
皇帝打獵不帶貼身侍衛,對身後將領們說:想坐皇位,可在此地殺我
唐朝之後的五代十國是一個混亂的時期,這個時期毫無信義可言。武將篡權謀逆的事件層出不窮,後周太祖郭威篡奪後漢政權建立了後周。趙匡胤的宋朝是在柴榮去世後,皇帝年幼,趙匡胤一手導演了"陳橋兵變,黃袍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大宋走上一條不歸路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朝代。這個朝代,中國的人口首次超過一億。是中國曆朝歷代最富庶的時期,老百姓的生活甚至比現代人都高。連賣饅頭的住的都是獨棟別墅。但這個朝代也是5000年里唯一個不發...
使得宋朝淪落到如此地步,天天挨揍,正因為此人?
今天給大家講一講宋朝杯酒釋兵權遺漏的重要人物,宋朝重文輕武的開創者宋太宗趙光義。眾所周知,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於一個軍人世家,是趙弘殷次子,其高祖趙眺,曾祖趙珽,祖父趙敬,父親趙弘殷都是當時獨領風騷...
飯局也瘋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也是一個著名的飯局。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得到皇位的途徑和其他朝代開國皇帝有所不同,他的得位過程基本上是和平的。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大將,官拜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
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沒有像漢劉邦那樣大殺功臣?
公元960年正月。後周的大將趙匡胤在眾多部下的推崇之下,在陳橋驛發動了兵變建立了宋朝,取代了後周小皇帝柴宗訓,取得了中國北部的統治權。但是就在趙匡胤坐上寶座的第一年,他就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
皇帝帶武將打獵,突然說道:現在沒有侍衛,你們可以把我殺掉了
導讀:宋太祖趙匡胤,北宋的開國皇帝,本為周世宗柴榮寵信的武將,後通過黃袍加身登基稱帝。起初,朝廷中的不少武將,都掌握著很大的權力,這讓趙匡胤相當不安,害怕有人效仿自己當年的行為,甚至為此整夜的失眠。
趙匡胤成功的「杯酒釋兵權」,其它皇帝為什麼不「依葫蘆畫瓢」
「陳橋兵變」讓本是位高權重的趙匡胤黃袍加身,而「杯酒釋兵權」更讓這個宋代太祖在歷史上畫下了濃厚的一筆。他談笑間就讓那些精兵悍將乖乖交出兵權的事跡也是被人津津樂道。然後呢,今天咱就來仔細介紹一下」...
如何評價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
趙匡胤都知道,北宋的開國皇帝,也稱為宋太祖,字元朗,出生於公元927年。趙匡胤出生於一個軍人世家,所以趙匡胤也是一個愛好習武的武將。趙匡胤出生不凡,據說當年趙匡胤出生的時候,房間裡充滿了紅光,...
宋太祖趙匡胤的「五虎將」,全部得以善終
自古君王都薄情寡義,大多數都是能共患難而不能同富貴,勾踐、劉邦、朱元璋皆是此類人,一上位就誅殺功臣。兔死狗烹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在自己上位卻沒有誅殺功臣,可以說是少有的完美皇...
陳橋兵變之後,此人立即起兵造反,沒想到卻幫了趙匡胤的大忙
960年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建立大宋王朝,但是此時趙匡胤並沒有掌控全國,還有很多土地和兵馬掌握在各地的節度使手中,這些掌握兵權的武將們都是新政權的潛在威脅。趙匡胤首先採取了一個措...
黃袍加身的將軍-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一舉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混戰的局面,統一了大半個中國。又以杯酒釋兵權等策,削奪禁軍宿將及藩鎮兵權,加強中央集權。 宋太祖,著名名軍事...
大家只記得他杯酒釋兵權,卻忽略了他其他的功績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軍人家庭,公元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周世宗柴榮死後,恭帝即位。公元960年,趙匡胤...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宋太祖竟然怕史官?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原來是五代十國時期周朝的臣子,可以說與當時的君主柴榮具有非常好的感情,跟隨著柴榮征戰疆場,柴榮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對雄才大略的趙匡胤也是非常的器重與青睞,可以...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獨獨漏算一人,15年後此人果然稱帝
後周顯德六年,周世宗柴榮於北征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柴榮出於信任,給了趙匡胤兵權。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當他駕崩後,趙匡胤假借抵禦契丹人,欺負孤兒寡母,在陳橋...
宋太祖為何杯酒釋兵權 陳橋兵變與杯酒釋兵權
為什麼宋太祖要杯酒釋兵權為什麼宋太祖要杯酒釋兵權,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是靠陳橋兵變登上皇位的,他怕他的手下也會像他這樣黃袍加身。為此,趙匡胤一直憂慮這件事。在一次酒會上,趙匡胤向這幾個老部下說出了自...
要說中國歷史上哪位開國皇帝最仁慈?我想沒人敢跟他比
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封建帝王大多數都很殘暴,尤其是開國皇帝,在建立新的王朝或者王朝建立的時候,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都會實行鐵腕政策來打擊異己,耗時自己的江山永固,但是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應該是一...
宋太祖趙匡胤的奇聞軼事真不少,其中這兩件事預言他能當上皇帝!
文 | 醬油拉麵,簡書作者大宋帝國是中國封建王朝時期經濟最發達的一個朝代,這離不開建國皇帝趙匡胤的文治武功。宋朝後續的發展在他的治下開了個好頭。
皇帝帶一群武將打獵,中途突然說:誰要做皇帝?想做就來殺了我
趙匡胤因造反當上皇帝,在成就大業後,擔心他人會效仿同樣的做法奪權,為此有了杯酒釋兵權一史實。事實上,在這一事情之前,趙匡胤還曾做過另一件事,足以體現他的機智和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