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與「臥龍崗」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臥龍」與「臥龍崗」考


□ 柳玉東

是先有臥龍先生名揚天下,其躬耕之地才稱臥龍崗;還是先有臥龍崗地名,諸葛亮躬耕時才稱臥龍?對此,長期以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

筆者查閱有關史料,進行分析考證,使此問題終趨明朗。

諸葛亮號臥龍考

諸葛亮本人未稱「臥龍」。

諸葛亮,字孔明,漢末山東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

縱觀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及其後20餘年的政治生涯中,其本人並未自稱「臥龍」的名號。

《三國志》和《諸葛亮文集》中,諸葛亮對自己有三種稱謂:其一對上稱「臣」或「亮」。

如著名的《出師表》開篇即為:「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文內有「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之句。

其二在一些重要的場合常自謙為「仆」,如《黃陵廟記》中有:「仆躬耕南陽之畝,遂蒙劉氏顧草廬。

」這裡的「仆」是古代常用的一種自謙的稱呼。

其三與同事之間多稱「吾」,如《答李嚴書》中有「吾與足下相知久矣」,《與蔣琬書》有:「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之句。

而陳壽著《三國志》也多以「亮」、「孔明」第三人稱稱之,從未使用「臥龍」的別號,如「亮早孤」、「由是先主遂詣亮」、「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等。

諸葛亮號「臥龍」的由來。

目前所見最早稱諸葛亮為「臥龍」的史料是陳壽的《三國志》:「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這是有據可查的第一次稱諸葛亮為「臥龍」的。

這裡的「臥龍」,顯然是一個別號,即是指人名字以外的別稱,古人常常以山、以地或特殊地理標示來命名別稱,如李白稱「青蓮居士」,白居易稱「香山居士」,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即是此意。

而諸葛亮號「臥龍」的來歷,既有人文因素,也有地理原因。

從人文因素來看,春秋以來,人們就將人中豪傑以龍喻之。

後常將隱居或尚未露頭角的傑出人才稱為臥龍。

諸葛亮在南陽躬耕時便胸懷大志,「每自比與管仲樂毅」,雖「時人莫之許也」,但像徐庶和崔州平這些當時的名士和友人還是認可的,因此,其把諸葛亮別稱為「臥龍」是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習俗的。

從地理因素方面來看,諸葛亮別號「臥龍」也與其躬耕之地的特殊地貌有關。

雖然,當時南陽並未出現臥龍崗的地名,但諸葛亮在此躬耕時的岡巒山川大勢存在,由於受戰國以來的陰陽五行和風水理論的影響,當時的風水理論把地表(外形)上連綿起伏,地中生氣相貫通的山脈稱之為龍脈,並根據山脈的形態和地形大勢把龍脈分為九種形態。

而當時諸葛亮在此躬耕的地形大勢,「起自嵩山之南,綿亘數百里,至此截然而住,迴旋如巢」,北靠雄峻挺拔、氣勢磅礴的伏牛山,南頻蜿蜒迴環的氵育流錦帶,如龍盤虎踞,符合風水龍脈的「臥龍」特徵,故當時的名人雅士以其躬耕之地的地勢特徵別稱諸葛亮為「臥龍」是可以理解的。

但《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襄陽記》稱:「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

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把諸葛亮別稱為「伏龍」。

由此可知,當時諸葛亮號「臥龍」,並未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只是其個別好友及文人雅士之間稱之。

唐代以後,諸葛亮號「臥龍」逐步名揚天下,如李白《南都行》有:「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

」杜甫的《武侯廟》云:「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

」汪遵《南陽》有:「若非先主垂三顧,誰識茅廬一臥龍。

」現存成都武侯祠的《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立於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碑文由曾任監察御史、宰相的裴度所撰,由曾任吏部尚書、兵部尚書,又是著名書法家柳公權之兄的柳公綽所書。

碑文載:「公是時也,躬耕南陽,自比管樂,我未從虎,時稱臥龍。

」說明,直遲到唐末,諸葛亮號「臥龍」已經得到社會的認可。

宋代的詩文中,諸葛亮「臥龍」的別稱已大量出現。

如宋祁的《孔明書台》雲「君不見孔明書台遺廟旁,古書不見台荒涼。

臥龍未起蜀天遠,茅廬日日空南陽。

」王安石《諸葛武侯》「 武侯當此時,龍臥獨摧藏。

」黃庭堅《夜觀<蜀志>》「蓋世英雄不自知,暮年初志各參差。

南陽隴底臥龍日。

」陳與義《次南陽》「臥龍今何之,有冢已半摧。

」楊億 《成都》「漫傳西漢祠神馬,已見南陽起臥龍。

」等。

元明清時期,隨著元代以來雜劇的勃興和《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諸葛亮號臥龍在文學作品、戲劇和碑刻等大量出現,臥龍已經成了諸葛亮的代名詞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而深入人心,婦孺皆知。

臥龍崗地名考

臥龍崗作為地名,最早出現在唐代。

據《辭源》和《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臥龍崗條的解釋均為:「臥龍崗,地名,在河南南陽西南。

但何時出現臥龍崗地名,目前所見未有資料作進一步的解釋。

經查閱典籍,南陽臥龍崗作為地名,未見於漢代和魏晉南北朝的記述。

唐代以後,隨著諸葛亮逐步名揚天下,地以人名,南陽臥龍崗作為諸葛亮躬耕之地在一些文學作品中出現。

如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有:「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的詩句,這裡的臥龍,由於詩句的簡練和對仗,顯然是指地名臥龍(崗)的。

元代臥龍崗作為地名得到了官方的認可。

元代蒙古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大興教化,推崇漢人中的傑出人物,諸葛亮的自身品格和盡忠報國的事跡便成為當時統治者首選的典範,在這種形勢下,南陽武侯祠得到了官府的認可和擴建。

據元代程鉅夫撰寫的《敕修南陽諸葛書院碑》稱:元武宗至大二年,河南平章政事何瑋到南陽謁諸葛亮祠,「慨然興懷」,即指示南陽地方官將祠擴修,此工程計施工四年。

完工後,河南向朝廷奏請命名。

元仁宗於延佑四年(公元1315年)交中書平章政事與翰林院集議,給南陽諸葛亮祠正式命名為「武侯祠」。

南陽武侯祠從此得到朝廷欽定的地位,南陽武侯祠的影響逐步擴大。

同時,隨著元代戲劇的興起和傳播,諸葛亮的形象被逐步神化,南陽臥龍崗作為地名便出現在戲劇、小說、碑刻和官方誌書中。

《大元一通志》卷三「河南江北行省·古蹟」中載:「臥龍崗在南陽縣境內,諸葛孔明躬耕之地。

」這是臥龍崗作為地名首次出現在官修的歷史地理志書中。

元代儒學教授王謙在《漢丞相諸葛武侯廟碑》稱:「距南陽治城西七里,而近有崗曰臥龍,俗以武侯隱居之所,前人卜地一區,起屋四楹,繪像而祠焉。

」元代翰林學士程鉅夫撰寫的《敕修南陽諸葛書院碑》稱:「南陽城西七里,有崗阜然隆起,曰臥龍崗,有井淵然氵亭深,曰諸葛井,相傳漢丞相忠武侯故居,民歲祀之。

」而成書於元末明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多次對臥龍崗進行形象的描述,如《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後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

嘗好為《梁父吟》。

所居之地有一岡,名臥龍岡,因自號為臥龍先生。

此人乃絕代奇才,使君宜枉駕見之。

」由此可以看出,元代已經出現臥龍崗的地名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已經得到了政府的法定認可。

明清時期,臥龍崗作為地名廣為傳播,成為一個標準化的地名。

明清兩代,諸葛亮受到了統治階級的不斷推崇和頌揚,社會公眾對其的好評與日俱增,南陽武侯祠得到了官府的不斷修葺和擴建。

其中,明代官府組織了不下於五次維修,使祠宇煥然改觀。

清代知府羅景、顧嘉蘅等先後組織了十二次維修,奠定了今日武侯祠的規模。

與此同時,在明清兩代的詩文、戲劇、碑刻和志書中,大量出現了臥龍崗的地名。

《大明一統志》是明代官修的歷史地理專著,該志書卷三十南陽府《山川》條中稱:「臥龍崗在府西七里。

起自嵩山之南,綿亘數百里,至此截然而住,迴旋如巢,草廬在其中。

」明《敕賜忠武侯廟規祭文祭品檄文碑記》稱:「南陽郡城西七里許,有阜隆然,綿亘四十餘里,名曰臥龍崗,乃漢丞相忠武侯諸葛孔明躬耕之地也。

」明李東陽在《重修諸葛武侯祠記》稱:「南陽城西五里臥龍崗,為草廬舊址,漢史稱侯躬耕南陽,又曰寓居襄陽隆中。

清代南陽臥龍崗不僅在官修的歷史地理志書中得到肯定,而且民間所修的典籍中也大量出現。

清代官修《大清一統志》載「諸葛草廬,在南陽縣七里臥龍崗」。

同書卷一百六十五「南陽府一·山川」條記載:「臥龍崗,在南陽縣西南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綿亘數百里,至此截然而止,迴旋盤繞,相傳諸葛草廬在焉。

顧炎武《肇域志》「河南·南陽府·南陽縣」條記載:「臥龍崗,在縣西南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綿亘數百里,至此截然而住,迴旋如巢。

諸葛孔明草廬在其內。

今即其地為祠。

」《古今圖書集成》「南陽府」古蹟部分曰:「諸葛廬,府城西南七里臥龍崗,昭烈三顧處,有祠,春秋祀焉。

清雍正九年所修《河南通志》卷七「山川·南陽府」條記載:「臥龍崗,在府城西南七里,即漢諸葛亮躬耕處。

」清嘉慶《南陽府志》卷一「輿地誌·古蹟」記載:「諸葛廬,在府城西南七里臥龍崗,昭烈三顧處,有祠,今春秋祀焉。

」清光緒《新修南陽縣誌》卷二「疆域志·古蹟」記載:「諸葛廬,在縣西南七里臥龍崗,漢諸葛忠武侯故居。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南陽知府羅景專門編撰了《臥龍崗志》,記載了臥龍崗武侯祠的興衰、變遷及修葺的歷史。

其卷一「勝跡」記載:「臥龍崗,在南陽府城西南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綿亘數百里,至此截然而住如巢然,草廬在其內。

同時,清代碑刻和文學作品中,記述南陽臥龍崗的內容更是不勝枚舉。

彭而述在《重修諸葛丞相忠武侯祠記》稱:「史稱建安十三年,昭烈三顧諸葛亮於南陽。

南陽西七里許,相傳為臥龍崗,即躬耕舊處……」

由此可見,明清時期,南陽臥龍崗已經被社會廣泛認可而聞名天下。

從臥龍崗地名由來來看,其地名的確立和傳播,與歷史名人諸葛亮息息相關。

正如《大明一統志》所述:「臥龍崗在府西七里。

起自嵩山之南,綿亘數百里,至此截然而住,迴旋如巢然,草廬在其中。

世人喻孔明為臥龍,因號其崗雲。

其下平如掌,即孔明躬耕處。

」意思也就是說,當時的人們把諸葛亮比喻為臥龍,後來把其躬耕之地命名為臥龍崗。

從諸葛亮號臥龍的由來到南陽臥龍崗作為地名被社會廣泛的認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從中不難看出,諸葛亮號臥龍,唐代以來便得到了社會的認可,由於諸葛亮的自身品格和傑出貢獻,隨著統治階級的不斷推崇,諸葛亮的形象不斷神化,南陽臥龍崗便由無名的荒崗變得名滿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用三十個以上證據,註明一下諸葛亮躬耕地

諸葛亮躬耕地並非是千年歷史疑案。在公元2000年以前,海內外華人以諸葛亮躬耕於河南南陽的臥龍崗,是一個不容爭辯的歷史事實。這也是魏國降將黃權沒有去湖北或山東去祭祀諸葛亮,而跑到南陽臥龍崗建諸葛庵...

訪南陽臥龍崗有感——周同賓

作者簡介:周同賓,當代著名散文家,獲得首屆「魯迅文學獎」散文獎等,現任河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有百餘篇作品被譯介海外。1959年秋期,我來南陽求學。學校在臥龍崗。步出經武門,沿梅溪河西南行,舉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