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拙」字看曾國藩的成功之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成功,三分靠天成,七分靠人為。
坊間流傳年少時的曾國藩有一次在家讀書,朗誦很多遍都背不下來,藏在屋裡準備行竊的小偷反而跳了出來,將曾氏所讀之書大聲背之,並揚長而去。
資質愚鈍緣何成就晚清一代名臣,皆因曾氏獨特的人生哲學,那就是尚「拙」。
「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是曾國藩的座右銘。
父親曾麟書要求他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
打通科舉之路,就是憑藉這股拙勁。
九年時間裡,曾氏前後參加七次科舉考試才考上秀才,「拙」看起來慢,其實卻是最快。
不懂得投機討巧,紮實打下的基礎,令曾氏的路越走越順暢。
五、六年後,曾氏高中進士,入翰林院為官,鋪墊日後的功成名就。
拙之精神同樣體現在曾國藩帶兵打仗上,他說:「打仗要打個穩字」,一生擅打愚戰、笨戰,花費極大心血研究敵我雙方情況、戰鬥的部署、後勤供應等,等一切準備就緒後,才下定打仗的決心。
正是這與眾不同的笨拙,成就了非同一般的曾國藩。
◑ 曾國藩日記:
曾國藩手跡原稿影印(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三日)
❖核心提要:知此事萬非疲軟人所能勝,須是剛猛,用血戰工夫,斷不可弱,二者不易之理也。
時時謹記《朱子語類》「雞伏卵」及「猛火煮」二條,刻刻莫忘。
◑ 唐浩明評點:雞伏卵及猛火煮
曾氏反省自己讀書做學問之所以無恆心,是因為拔苗助長的思想在作怪:巴不得立刻見成效,沒有耐心做日積月累、盈科後進的功課。
這種拔苗助長心態,頗具普遍性,要克服它並不容易。
他從吳廷棟那裡明白,用功這件事決不是意志力不堅強、易於疲沓的人所能勝任的,必須要有剛烈威猛之作風,以血戰到底的氣概來與疲軟之習作鬥爭。
他特別提到要時刻謹記《朱子語類》中「雞伏卵」與「猛火煮」的兩條教導,以朱熹所說的方式習字做學問。
「雞伏卵」,是以母雞孵蛋作比喻。
母雞伏在蛋上,一天到晚,紋絲不動。
日復一日,天天如此,直至以自己的體溫將小雞從蛋中催生出來。
這裡急不得,快不得,巧不得,成果必須要在功夫到了足夠程度時才會出現。
做學問如此,習字如此,許多技藝的獲得也如此。
「猛火煮」,是以煮肉類等難以一時熟透的食品作比喻。
煮這樣的食品,必須先得有一個猛火的過程,然後再慢慢地用微火去煨,將其中的深味一點點的熬出來。
如果一直用微火,則深味始終出不來。
做學問也應該如此。
一段時間內集中精神下猛力,然後再慢慢溫習、體味,並逐漸增添新的知識。
雞伏卵也罷,猛火煮也罷,都是說的下笨功夫、下苦功夫,不能走捷徑,更不能投機取巧,即朱熹所說的:「大抵為學雖有聰明之資,必須做遲鈍工夫始得。
」
✎注釋:朱熹,南宋著名理學家,儒學集大成者,著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等。
《朱子語類》一書記載了朱熹關於為學做人處事方面的言論,有一百四十卷之多,「雞伏卵」和「猛火煮」便來自該書。
————————————————
◑ 本文內容來自【唐浩明評點】微信公眾號(zhuochengWH),歡迎訂閱。
為何曾國藩家書出現最多的字是「勤」與「儉」
曾國藩是晚清重臣,其絕大多數子侄後人都有所成就。著名作家唐浩明著有《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一書,從千餘封曾氏家書中選取300多封加以評點。曾氏家族從曾國藩的父親之後到科舉制度廢除七十餘年間,共出...
為讀懂曾國藩,我入手了這5本書
晚清,太平天國戰亂,成就了曾國藩,從一個翰林,戎馬征戰二十年,封一等毅勇侯,顯赫一時。自甄嬛傳後,開始了一堆大女主的電視劇,當初善良單純的一個個女孩,經過幾十集劇情的磨練,最終達到權利頂峰。在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