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勝跡數襄陽!除了隆中,咱們身邊處處是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的歷史,應該說始於襄陽,終於襄陽。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便定天下三分,此可謂三國的歷史始於襄陽,羊祜推薦杜預,二人先後都督重兵鎮守襄陽,定下滅吳大計,杜預親率大軍,水陸並進,一鼓蕩平東吳,天下歸於一統,此可謂三國的歷史終於襄陽。
襄陽在三國的歷史上地位如此重要,三國的人物和活動在襄陽十分集中,三國勝跡在襄陽也象五彩珍珠串成的項鍊一樣閃射著多彩的光束,在全國獨具特色,值得人們稱道。
龐德公故居與學業堂
龐德公為漢末名士,博學多才,品德高尚,有識人之明,是襄陽最早的教育家。
諸葛亮、龐統、徐庶、崔州平等都出自他的門下,他也是司馬徽的師友,關係非常 密切。
臥龍、鳳雛、水鏡等名號為他所起,可見龐德公是很有眼力的。
諸葛亮躬耕隴畝,「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得遇明主,即「鞠躬盡力,死而後
已」;龐統為南州士之冠冕,足智多謀,司馬徽傲對權貴,卻向顛沛流離中的劉備舉薦賢才,使他得「臥龍」、「鳳雛」輔佐,成就了一番大業。
這些都可見龐德公 之遺風。
《襄陽耆舊記》記載諸葛亮每到龐德公家,總是「獨拜公於床下,公殊不令止」,師生尊卑如此,也反映出諸葛亮對龐德公的仰慕。
諸葛亮的姐姐是龐德公 的兒媳,龐統是龐德公的親侄,龐德公精心培養了他們,才使他們成為曠世奇才。
龐德公的故居有三處:
其祖屋在峴山南之廣昌里,皮日休具體指明這處故居「去襄陽南二十里」,「居襄陽之洄湖」。
其別業在魚梁洲上,據《蜀志》引《襄陽記》,龐德公與妻小住此處,司馬徽、徐庶常來此遊玩,親熱得主客不分。
其隱居終老於鹿門山,唐代孟浩然、皮日休等先後依舊址隱居,後人建有三高祠。
學業堂是龐德公任教的地方,也是襄陽已知的最早的學校。
據《襄陽府志》稱,遺址在「襄陽城南二里」,約在現勝利街電影院附近。
諸葛亮在此求學,勤奮向上,有許多故事,在民間傳為佳話。
魚梁洲、南白沙、劉琦台、呼鷹台、劉表墓
魚梁洲、南白沙、劉琦台、呼鷹台在襄陽城東,這幾個地方與三國勝跡值得追索。
魚梁洲是一個綿延數里的長沙洲。
漢唐時期,沙洲當從現在襄陽東門外,直到襄城東南角的峴首山下,這段漢江也比今天要寬,景色美麗壯觀。
《襄陽府志》稱魚梁洲因水落時洲上的農民常在水淺處用槎頭捕魚而得名。
槎頭俗名魚梁,是竹木製成的捕魚工具。
看來,當年的魚梁洲,比今天要熱鬧多了。
前面說了,魚梁洲上,有龐德公的故居,隔水相望即是龐統的故居,古名「南白沙」。
龐統故居,今舊址尚存,為明清重修的記念性建築。
司馬徽在魚梁洲上也有一處住宅,在魚梁洲的南端。
離峴首山不遠。
司馬徽,字德操,號水鏡,隱居南漳縣今水鏡莊。
在魚梁洲上建了這處別業,怕是為了與龐德公等交往更方便些。
劉琦台,「在襄陽城東二里」,當在與魚梁洲隔江相望的漢水西岸。
劉表晚年暗弱,蔡氏勢力很大,欲扶持劉琮接劉表的班。
劉琦面臨生存危機,他把諸葛亮請到此台之上,摒去旁人,撤除樓梯,讓諸葛亮為他謀劃自安之術。
諸葛亮指點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這就是有名的「撤梯之言」典故。
呼鷹台《襄陽府志》說在襄陽城「東二十里」,當在與魚梁洲隔江相望的漢水東岸。
楊守敬《水經注·疏》說:劉表喜歡玩鷹,常常登上呼鷹台唱《野鷹來曲》,呼鷹台為劉表所築,高數層,又名「景升台」,是當時襄陽最壯觀的高層建築。
劉表當年常出東門去呼鷹台遊玩,死後,也就葬在襄陽城東街附近。
檀溪與檀溪湖
檀溪和檀溪湖在襄陽幾乎是盡人皆知,在國內外也頗有影響,原因就是它們與三國人物劉備等有關係。
據《世說》和《三國演義》上講,劉備依附劉表時,有一次,劉表曾請劉備赴宴,蒯越、蔡瑁打算藉此機會鋤掉劉備,劉備乘「的盧」馬出襄陽城西門逃往南漳,經過檀溪時,陷入泥沼中,劉備高喊「的盧可努力」,的盧馬躍三丈,才跳過檀溪。
檀溪湖目前已經難尋蹤跡了,但檀溪尚在。
東漢學者應邵講得明白:「檀溪當即襄水」。
酈道遠《水經注》也持這樣的觀點。
檀溪經後人疏竣,由襄水又改名為襄渠、南渠。
襄水看來是當時國內通稱的雅號,檀溪是當地俗名,因溪兩旁和溪源之群峴遍長檀樹而得名。
檀溪、襄水成了互稱,實際上是一回事。
如今檀溪的南岸,九宮山麓(真武山),有鑿刻於石上的兩個巨大的馬蹄坑,據說是劉備馬躍檀溪時的盧馬的蹄印。
《襄陽府志》上說,九宮山頂上建有劉先主亭,這也是劉備的記念性建築。
檀溪北,今老龍堤內,有徐庶和崔州平的故宅,他們都是諸葛亮的同學。
諸葛亮出山前曾經把自己比作輔佐齊恆公成就一番霸業的齊國國相管仲和率領燕國大軍打 垮齊國軍隊,幾乎滅掉齊國的燕國軍隊主帥樂毅。
當時的世俗之人都不以為然,甚至認為諸葛亮「狂妄自大」,不大讚許他,唯有徐庶和崔州平認為諸葛亮有管仲、 樂毅之才,與他結為好友。
檀溪湖西,萬山坡下,有東漢末年三國時代文學家王粲和名士繁欽的故宅,現尚存一古井。
杜預的沉碑潭也在附近。
王粲樓、關帝廟與水淹七軍古戰場
襄陽古城東南隅,有著名的仲宣樓也就是王粲樓,民間訛為「望川樓」,說諸葛亮去了四川,襄樊人民可在此樓上望見四川,看見諸葛亮在四川的活動。
王粲樓實際上是後人記念王粲的,相傳他的名作《登樓賦》就寫於襄陽。
與王粲樓相對的北邊五百米處,有關聖帝君廟,80年代初舊址尚存。
幾通石碑上刻著建廟的原由,據說此地曾為關羽署衙,戰馬也拴於此處。
關羽在襄樊留下的勝跡,最著名的還是水淹七軍古戰場。
建安二十四年(公遠219年),關羽率大軍發動襄樊戰役,圍攻樊城,曹操派于禁、龐德率七軍來援,大軍屯駐樊北罾口川等低洼地帶。
關羽派人在樊北的白河、唐河、小清河等河流上游擇水口圍堵成堰,待八月暴雨驟至,漢水暴漲之時,扒開圍堰,漢水被唐白河巨流夾擊,宣洩不通,襄樊兩城附近平地水深數丈,罾口
川一帶更是早成澤國,于禁、龐德的勁旅全被衝垮,不堪關羽一擊。
于禁、龐德被擒,樊城岌岌可危。
關羽乘勝分兵挺進郟縣,嵩縣陸渾民眾起而響應,曹魏鄴都震動,曹操打算遷都許昌,一時間關羽威震華夏,達到戲劇性一生中的最高潮。
樊城北邊十餘里的趙家橋,就是古代的罾口川,附近的鏖戰崗、七里橋、團山鋪、馬棚等地也是水淹七軍的主戰場。
龐德墓就在馬棚。
關羽士兵圍堵的水口,直到 河南境內,如1950年整治新野沙堰老白河故道時,就發現河底有排列半里路長的大木樁,氣勢頗為壯觀。
可以想見,當年關羽選擇了沙堰這段曲折的河道,令士
兵鋸樹木為木樁砸入河底,用布袋裝入沙土圍堵成堰,「沙堰」就因此成為地名。
關羽利用天時地利推波助瀾,造成的淹沒于禁、龐德七軍,差點衝垮樊城的那場大 洪水和近代民國二十四年那場水災,水勢之洶猛多麼相似!這也顯示了關羽的聰明智慧和廣博的軍事地理與水文知識。
他駐守樊城、荊襄一帶時,用心觀察過這一帶的地形、水文和氣候,確實是古代一位傑出的軍事家。
孫堅與羊祜、杜預的勝跡
孫權的父親孫堅,是北方軍閥袁術的部將,曾於漢獻帝初平三年(公遠192年)奉命攻打劉表,在樊城北二十里的團山鋪打敗劉表部將黃祖的堵擊,乘勝攻打襄陽。
他在經鳳林關登峴山觀襄陽形勢時,被黃祖的部下呂介設伏兵,亂箭射中頭部陣亡。
團山鋪是樊北的重要軍事支點,峴山與鳳林關是襄陽南部的重要關塞。
兩處勝跡都極有觀賞價值。
羊祜喜愛山水,鎮守襄陽時,經常登臨峴山,飲酒賦詩,曾對屬員鄒湛等說:「自有宇宙,便有此山,古往今來的賢人名士登臨此山遠望者,象我和你一樣的人多得很,都漸漸不為人所知道,想起來令人悲傷。
我死後,若有靈魂,還該來登臨此山。
」
羊祜在襄陽,嚴以律已,廉潔節儉,謙恭勤學。
軍記嚴明,從不擾民。
他組織軍隊生產,部隊有「十年之積」,減輕了百姓負擔,奠定了滅吳的經濟基礎。
與吳將對峙,講究策略,以德服人,晉吳邊境兩邊的將士與百姓,無不心悅誠服,感恩戴德。
羊祜死後,荊襄百姓罷市哀悼,號哭於市場街巷之中,慟哭之聲連綿不絕。
吳國的守邊將士也傷感落淚,懷念不已。
襄陽百姓為記念羊祜,在峴山上羊祜生前宴遊之處建廟立碑,年年祭祀,「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預繼任鎮守襄陽,也常登臨峴山,感動地稱老百姓為羊祜立的碑為「墮淚碑」。
杜預以襄陽為滅吳統一戰爭的大本營,兩次上表晉武帝,於太康遠年正月(公遠280年2月)指揮大軍水陸並進,突破長江天險,拿下了湖南廣東廣西等大片地區,又乘勝直搗秣陵(東吳都城今南京),揮手之間,東吳平定。
滅吳統一戰爭勝利後,杜預大力經營南陽盆地、荊襄平原、沅湘之間,整治了漢水長江河道,修復了唐白河等水利措施,國家和百姓都得到了實惠。
東吳故地的百姓歌頌他,唱道:「後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名與勇功?」杜預生前讓人刻了兩個石碑,記載他的功績,一沉於襄陽萬山之下,一立於峴山之上,說:「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焉知此後不為陵谷乎?」千百年過去了,杜預「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預言雖未實現,萬山、峴山尤存,但人們記念羊祜、杜預所建的羊杜祠、墮淚碑,卻屢廢屢興,綿綿不絕。
王粲樓、關帝廟與水淹七軍古戰場
古隆中是諸葛亮隱居的地方,在襄陽城西二十里。
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卻去了東吳,在孫權帳下效力。
諸葛亮的姐姐由隆中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隨龐山民去了曹魏,龐山民曾任曹魏黃門吏部郎,為六品以下文官。
與諸葛亮一家的情況類似,三國時代襄陽的名人才士,大多分屬於魏、蜀、吳三國,許多是諸葛亮的幫手,也有一些是諸葛亮的對手。
如楊儀、楊顒、習珍、習禎、廖化、羅憲、馬良、馬謖等,是蜀國的軍政幹才;李衡、張悌等,在東吳頗有成績;蔡瑁、崔州平、石韜、徐庶、孟公威、司馬徽等最終都被曹魏網羅了去,成了曹魏的人才。
其中楊儀、楊顒與蔡瑁的故宅,就在襄陽東南,位置比較明確。
楊儀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相當於諸葛亮的秘書長兼高級參謀,參與諸葛亮的軍政事務,曾在諸葛亮病故之時統帥蜀軍退回蜀國。
楊顒曾任巴郡太守和丞相諸葛亮的主簿,曾經對諸葛亮事必躬親,親自查閱帳目,過分辛勞,提過意見,是位骨骾之臣。
蔡瑁曾任劉表的南郡竟陵太守,鎮南大將軍軍師,為劉表占荊州,擴大地盤,立下了汗馬功勞。
後來又投靠曹操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封「漢陽亭侯」。
他的姐姐是諸葛亮的岳母,小姐是劉表的後妻。
蔡瑁在襄陽曾是舉足輕重的實力人物,由此也可見一般。
楊儀、楊顒與蔡瑁分居於漢水兩岸,蔡瑁故居在漢水東岸,今老營蔡村,古名「蔡洲」,其死後葬於漢水西岸習家池附近,「冢前刻石為大鹿狀,甚大,頭高九尺,製作甚工」(見楊守敬《水經注·疏》,鎮獸雕刻成鹿形,可能與他故居靠近鹿門山有關,鹿門山神像就是鹿形。
楊儀、楊顒居漢水西岸之「洄湖」,與蔡洲相對。
《水經注·疏》說:「洄湖,停水數十畝,長數里,廣減百步,水色常綠,楊儀居上洄,楊顒居下洄。
」
他們的故居就在峴首山以南,離鳳林關不遠,與龐德公的祖屋接近。
他是三國最著名伯樂,一手策劃三顧茅廬,自己卻樂得清閒
劉備被曹操趕出中原,不得已投靠了荊州的劉表。劉表在繼承人問題上猶豫不決,詢問劉備的意見。劉備提出「自古廢長立幼,取亂之道」(見第三十四回),建議劉表立長子劉琦。不料二人的對話被劉表次子劉琮之母...
周末悅讀三國若有朋友圈,荊州大V都這麼玩
一公元190年,荊州宜城外的官道上,朝霞輝映,春風輕拂。一個山東漢子,身材挺拔,器宇軒昂,神色凝重地快馬加鞭,匆匆趕路。這個男子叫劉表,已年近五十,多年宦海沉浮,終於迎來了一次重大轉折。一年前,...
三國時期的龐德公和龐德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裡面有兩個人的名字非常相似,一個叫龐德公,一個叫龐德。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嗎?沒有,回答是肯定的,他們隨處在同一個時代,名字也特別相像,他們不是親戚關係,也互相不認識,處...
劉備重用諸葛亮或有其他原因,不得不知的諸葛亮家族史
三顧茅廬已經是我國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小說中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鬼神莫測之才。歷史上真正的劉備重用諸葛亮,除了諸葛亮真有治國才能外,或許還因為他特殊的家庭背景。 孔明之父諸葛珪病死不久,...
古襄陽:刀兵詩酒與中亞女郎
廣義上說,襄陽屬於華中地區,四通八達之地,文人愛說「兵家必爭」,或「四戰之地」。但這有個前提,就是中國發生南北割據、東西對峙,打大規模的內戰:北中國的割據中心,會在關中或者華北;南中國的割據中心...
諸葛亮的「交友圈」 為了少奮鬥三十年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不過此人年輕的時候,博覽群書的,因為父親死得早,他便跟著叔父諸葛玄,後來諸葛玄也下世了,就跟著大哥諸葛瑾過活。諸葛亮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他知道自己今後一定要...
羊公碑尚在:一塊令人落淚的石碑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孟浩然的這首《與諸子登峴山》,不僅有對自然規律的感慨,還有對歷史的追憶,有自己登峴山聯想到古人登峴...
三國勝跡數襄陽!除了隆中,咱們身邊處處是三國
三國聖跡數襄陽三國的歷史,應該說始於襄陽,終於襄陽。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便定天下三分,此可謂三國的歷史始於襄陽,羊祜推薦杜預,二人先後都督重兵鎮守襄陽,定下滅吳大計,杜預親率大軍,水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