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孫登不死,會發生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又輪到我開腦洞了,這次的話題是「如果孫登不死...」,作為一個風評極佳的早逝太子,他的生死註定會引發驚濤駭浪。

孫登字子高,建安十四年(209年)生人,即赤壁之戰的第二年。

孫登是孫權的長子,但生母出身低微,史冊並無記載,而孫登也被孫權交給正妃徐夫人撫養。

是以日後孫權要封孫登為太子時,孫登表示要先封母親為太后才行,說的就是已經被貶吳郡的徐夫人。

來看看孫登的朋友圈,孫登娶了周瑜之女,若周瑜尚在,那孫登的上位將無人能擋。

曹丕有太子四友,孫登也有: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

諸葛恪是諸葛瑾之子,張休是張昭之子,顧譚是顧雍之孫,陳表是陳武之子,後來也執掌無難督。

這只是四個代表人物,孫登的東宮賓友還有謝景、范慎、刁玄、羊衜等人。

陸遜是顧譚的舅舅,張溫、程秉都擔任過太子太傅。

吳郡四大家族顧、陸、朱、張,除了朱家其餘人都站在了孫登身邊,以朱據後來堅定支持孫和的表現來看,吳郡朱氏很可能也支持孫登。

當流亡北士與江東世族站在一起時,孫登的上位只是時間問題。

孫登本身在赤烏四年(241年)去世,開始逆天改命咯。

孫登不死,但顯然會大病一場,他病危時寫給孫權的絕筆信,也讓孫權看到了他的赤誠之心,在呂壹案中刷到的聲望也起了作用,時年60歲的孫權經過一番考量後決定退位。

赤烏五年,孫登繼位,改元大赦,年號「證勝」。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太子繼位,開始重用陸遜、顧譚、張休、諸葛恪、朱然。

一如當年孫登向步騭請教得那樣,其餘裴玄、夏侯承、衛旌、李肅、周條、石干、吾粲也被高看一眼。

依孫登禮下賢士的習慣,全琮、呂岱等他也一一任用。

初登大典,孫登意氣風發地想要嘗試出濡須口,直奔合肥城,但被陸遜等人苦苦勸住,由於季漢也沒什麼出兵意向,孫登從諫如流。

幾年相安無事,驟然聽聞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曹爽及其黨羽被誅3族,孫登當即決定以陸遜為大都督,朱桓、全琮、朱據等人兵分兩路攻合肥、江夏,同時請季漢出兵牽制涼州一線,由於魏國動盪人心思變,合肥城在短時間內被攻下,一路勢如破竹,拿下廬江、歷陽,直到壽春才被守將誓死擋住。

正悠然養老的孫權聽聞這個消息,嘆息一聲:東吳可以有曹爽,但不能有司馬懿。

同年王凌叛亂,司馬懿率大軍下揚州,穩固荊揚一線戰事,陸遜生性穩重,徐徐退兵。

但由於荊州屬於瘟疫的重災區,時任左大司馬的朱然不幸病故,孫登素服發喪。

同年司馬懿去世。

陸遜也垂垂老矣,他一直看不上諸葛恪,諸葛亮也曾寫信探討過這事,而軍中朱桓與全琮勢同水火,朝中孫登雖然尊步練師為皇太后,但暗裡壓制步騭一族。

又是風雨飄搖之際,內部趨於穩定的魏國這時候急需名望的司馬師率軍出征,這時候由陸遜之子陸抗,領呂據、留贊、丁奉等人擊退司馬師。

但魏國元氣尚在,吳國也需繼續消化新得的州郡,也深知自己的底蘊依然不如魏國,還是要聯合季漢。

而孫登也渴望效仿父親御駕親征,這次兵鋒直指襄陽,卻不料中了傅嘏的誘敵之計,身中流矢,不幸身故,終年46歲。

此後,紛紛擾擾又百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權老年喪子揭東吳大亂序幕

公元241年,對於步入60歲的孫權來說,是極為悲痛的一年,因為他的長子孫登死了,才33歲。老年喪子,白髮人送黑髮人,本已傷心欲絕。而孫登又是他耗盡大量心血培養的接班人,寄託了無限的希望。他的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