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在高平陵事變後已經獨掌朝政了,為什麼至死不廢曹稱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在通過高平陵政變,除掉曹爽及其黨羽後,整個曹魏政權中,基本上唯司馬懿獨大,朝堂上下也都是司馬懿一人說了算。

可是為什麼司馬懿卻並不廢黜曹芳自立為帝,要把這個機會讓給後人呢?

(司馬懿劇照)

我認為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司馬懿並沒有稱帝當老大的野心。

仔細看看司馬懿一生,我們會發現,他之所以最後站在權力的最高峰,有三個字可以形容:熬、干、逼。

也就是說,司馬懿是熬出來的,干出來的,逼出來的。

說司馬懿是「熬」出來的,是因為在曹魏的權力結構中,他活得最久,因此最後資格最老。

皇帝中曹操、曹丕、曹叡都活不過他,大臣中曹真、陳群、曹休都活不過他。

最有權力的君臣都先後死掉了,而他還活著,也就成了老資格。

說司馬懿是「干」出來的,是因為司馬懿從曹操時代開始,歷經曹丕時代、曹叡時代,他一直在兢兢業業地為曹魏帝國幹事。

或者在前方打仗,或者在後方準備糧餉,都幹得有聲有色,成效顯著。

說他是後曹魏時期的第一功臣,這句話並不過分。

說司馬懿是「逼」出來的,是因為司馬懿在最後只剩下他一個老資格的時候,他依然沒有想過要擅權,是沒啥本事又野心很大的曹爽想擅權。

曹爽不斷地逼迫他,最後逼得他無路可走了,為他司馬家族的利益考慮也是為曹魏的江山考慮,他才不得不出手。

總之,在這個過程中,司馬懿一直沒有要稱帝當老大的野心。

即便有這樣的野心,他也沒有表現出來。

(曹爽劇照)

第二,司馬懿並沒有完全收復人心。

儘管在高平陵政變中,曹爽及其黨羽已經被司馬懿拿下,他們對他已經不構成威脅,但這並不表明,司馬懿已經沒有反對者。

畢竟政變這種行為,就很難讓人心服口服。

實際上,有太多的人對司馬懿表示不服。

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此後發生的王凌事件。

司空王凌聯合一些大臣,密謀擁戴曹彪(曹操的兒子)為帝,廢黜幼帝曹芳的同時,清理掉司馬懿的勢力。

這個事件最終以司馬懿的勝利和王凌、曹彪的失敗告終。

不過這個事件也說明,不管是在大臣中,還是在宗室里,都有很多人對司馬懿不服,想要把司馬懿拿下來。

不僅大臣和宗室中有太多的反對力量,就是在司馬氏內部,這種反對力量都存在。

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雖然協助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但是他反對司馬懿擅權,更反對司馬懿稱帝。

當司馬懿得勢以後,他甚至從朝堂中退出來,選擇隱居。

後來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位當皇帝後,他還一直以自己是魏臣自居。

既然有那麼多反對力量,說明司馬懿完全不具備稱帝的條件,因此他不會稱帝。

(曹操劇照)

​第三,司馬懿要以曹操為榜樣。

東漢的政權能夠很平穩地傳遞給曹氏家族,得益於曹操的正確經營。

曹操就算是獨掌朝政幾十年,整個朝廷上下都是他的人,都真正地要奉他為老大,但是,他卻一直沒有稱帝。

直到他去世後,才由他的兒子稱帝。

司馬懿認為,這實在是值得他學習的。

還記得早年的時候,司馬懿曾勸說過曹操稱帝,但是曹操並不同意。

應該說,這一事件給司馬懿的觸動很大。

曹操絕對是司馬懿的榜樣,是司馬懿最佩服的人,因此,他必定要在徹底收復人心,讓大家都認同的情況下,才會做稱帝之事。

如果自己生前辦不到,他也不會貿然行事,而是要把機會讓給後人。

司馬懿用曹操的辦法,最多讓他的後代奪取了曹操的江山。

(參考資料:《三國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何高平陵之變後,曹魏就名存實亡了?

文|顏釗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的正月初六,魏國首都洛陽爆發了一場改變中國歷史的政變。告病在家多年的太傅司馬懿,趁曹魏皇帝曹芳與權臣曹爽共同出城,祭掃魏明帝高平陵時發動政變。司馬懿借用曹魏郭太...

司馬懿野心極大,為何到死也不篡位?

司馬懿一生都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臨到老死了都要裝瘋賣傻,以求自保。從曹操到曹丕再到曹睿,祖孫三代都未曾真正信任司馬懿。曹操知道司馬懿的能力,知道自己死後,無人可以壓制他,所以對他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