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隨口作了兩句詩,無人能續,400年後朱元璋接上成千古名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宋朝那是一個「右文抑武」的時代,甚至還被譽為了「文人的樂園」,有多少後世的文人墨客都想要活在那個朝代,想要一睹文化昌盛之氣,而如此重視文化現象的出現自然離不開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

可我們知道,趙匡胤乃是一介武將,為何他建國之後又如此倡導文化呢?

第一個原因是趙匡胤他自己就酷愛讀書。

雖然趙匡胤出生於軍人家庭,從小家裡就不重視讀書,但是他自己卻非常喜歡讀書,有時甚至看書入了迷,連飯也忘記了吃。

不僅如此在他外出行軍打仗的時候,他也常常會把書帶在身邊。

有一次,趙匡胤用了幾輛車來裝載他的私人物品,可是沒想到有小人向柴榮告密,說他車裡所裝的是他搜刮來的錢財。

結果沒承想柴榮打開箱子,裡面卻是滿滿當當的書,柴榮感到疑惑,一介武將的趙匡胤為何又看起書來,趙匡胤回答道,看書能讓他增長知識,這樣才能為柴榮提出好的計策。

第二個原因則是趙匡胤認為武能建國,而文則能治國。

我們知道,宋朝是趙匡胤帶領著一批武將所建立起來的,但是在宋朝建立之後就面臨著一些經濟、政治、文化方方面面的問題。

當趙匡胤遇到一些疑難問題求教於人的時候,往往能夠回答的都是讀書人,就連宰相趙普也回答不出,因為趙普也沒怎麼讀過書,所以這就更加堅定了趙匡胤倡導讀書、推崇文人的決心。

第三個原因則是因為趙匡胤忌憚武將的權力,便推崇文官牽制武官。

唐末以來武將就憑藉著手中強大的兵力專權,這些人又會打仗,又擁有了實權,便會使得野心膨脹,最後甚至危及帝王的江山。

而文臣就不一樣了,他們沒有自己可依靠的軍隊,所以只能依靠皇帝,這樣看來,文臣的危害比武將要小得多,所以趙匡胤更加重視文臣。

於是就頒布了大量的政策來促進文化的發展,整個社會也逐漸形成了人人誦詩、人人讀書、人人論事的濃厚的文化氛圍。

自然在這個倡導文化的國度里,這位皇帝自己也是以身作則,常賦詩詠志。

有一次,趙匡胤在庭院之中設宴款待群臣,忽見頭頂的一輪月亮,突然靈光乍現,他立馬起身,對月而詠「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

」群臣一聽此詩,便被其中的豪邁開闊之氣所折服,連連稱好。

而趙匡胤正要再次開口,卻突然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沉默了許久,大臣們看出了趙匡胤對不出下句的尷尬,於是便說,上句實在是太精妙了,根本無下句可對。

就這樣趙匡胤這隨口作的兩句詩便流傳了下來,並且一直無人敢去挑戰,直到400年後明太祖朱元璋聽聞了這半句詩後,終於接下了這下句「恆持此志成永志,百戰問鼎開太平」。

也許正是因為他們同為開國皇帝,所以更能夠理解彼此,於是這相差400年的上下句便組成了一首詩,並且成為了千古名句。

可見,緣分真的是妙不可言,若是趙匡胤泉下有知,自己所作的上半句終於在等待了400年後找到了知音,他又會作何感想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為什麼非得統一全國?

趙匡胤為什麼要統一全國?這個問題咋一聽感覺很無聊,但細一想,又覺得有點嚴肅,再細一想,突然感到不那麼好回答。世間的問題有時就是這樣,越是簡單,越難回答。比如,人為什麼活著?時間為什麼會流逝?我為...

宋太祖真的重視知識分子嗎 其實我們都錯了

說起宋朝,人們的腦袋就會不自主閃出一個詞:重文抑武。大家也都知道這個政策幾乎貫穿整個宋朝,那麼對於宋朝的締造者宋太祖趙匡胤,他對文人的看法究竟是什麼樣子呢,他對文臣的重視究竟是只源於對武將的壓制...

從北宋文人治國,思考我們今天讀書的意義

之前趙匡胤把年號改為「乾德」,發現年號撞車後趙匡胤十分惱怒,發出了「宰相需用讀書人」的感嘆,把年號改為「開寶」。這件事讓趙匡胤深深的意識到,自己的手下大多行伍出身,缺少學識淵博之人,治理天下力...

武將開創的國度,卻是文人的樂園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雖是武將出身,卻很喜歡讀書。當他還在跟隨後周世宗柴榮的時候,有人向柴榮告密,告其用幾輛車運載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財寶。於是世宗派人去檢查,發現車中載的是幾千卷書籍。柴榮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