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世英雄,為何最終沒有稱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華五千年文明,每一段歷史都很精彩。

但是,由於時間太久了,我們了解歷史,往往是憑藉一些史書,古人筆記,以及出土的文物。

所以很難說真實的歷史究竟是什麼樣子?

由於小說三國演義的深入人心,作者羅貫中,作為一個傳統的知識分子,有明顯的尊劉貶曹的傾向,把曹操刻畫成了一個奸雄。

從曹操說出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他的奸雄形象,就再也洗刷不掉了。

但是按真正史料記載,當時曹操說的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在正史里,老曹的評價相當高,一副胸懷天下,求賢若渴的形象。

說曹操是奸雄也好,英雄也罷。

在我的心目中,曹操的一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蛻變為一個現實主義者的故事。

若生在太平盛世,曹就是能臣幹吏。

近代的一個例子就是袁世凱。

只可惜,亂世裹挾著每一個人,朝他不遠朝向的地方奔去。

每個歷史人物都是複雜的,今人評價故而呢,是以今人的眼光看待故而呢吧。

曹操在那個時代,三分天下有其二。

足以證明,他是當時最強的王者。

曹操最為人詬病的就是篡漢。

雖然實際取代漢朝的,是他的兒子曹丕。

但這個黑鍋,他也背的不冤。

因為他為兒子奠定了篡漢的根基。

可是,直到臨終,他始終沒有邁出稱帝那一步。

不是他不想,也不是他不敢。

而是沒必要。

曹操不稱帝,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1,初期的時候,說他是大漢孤忠,也當之無愧。

董卓把持朝政,禍亂天下。

袁紹召集十八路諸侯,起兵反董,這些諸侯們各自心懷鬼胎,畏縮不前,幾十萬人馬竟不敢與董卓一戰。

曹操氣憤的說:諸君北顧,吾自西向。

意思就是說你們這些膽小鬼都滾,我一個人去滅董賊。

後來,董卓被呂布殺死,其部下被李傕郭汜禍亂長安,劫奪天子。

天子後來逃至東都洛陽,連頓飽飯都吃不上。

此時袁紹離皇帝距離最近,卻置之不理。

反而是曹操,把漢獻帝接到了許昌,維持了一個臣子對皇帝的基本禮儀。

雖然當時諸侯割據,但是大家還是承認漢獻帝是名義上的老大。

當時,謀士給曹操的注意就是「奉天子以討不".占據大義名分這個政治制高點,聚攏人心,討伐割據勢力。

曹操曾發布一篇《 讓縣自明本志令》,他說他最初的夢想是為國家討賊立功,做個征西將軍,死後在墓碑上題「 征西將軍曹侯之墓」就心滿意足了、

可是隨著權利越來越大,他已經不能放權。

因為死在他手上的人太多太多。

所以他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他夢想做周公,周文王那樣的聖賢,卻被後人視為和王莽一樣的奸賊。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脯,天下歸心。

後代的學者評價說曹公的詩古直悲壯。

詩為心聲,千百年來,懂曹公者能有幾個呢?

2,說曹操心裡真的沒有一點稱帝的想法,那是不肯能的。

但他的野心也是隨著權利的增大而產生的。

面對眾臣的勸進,他焉能無動於衷。

只是劉備孫權未滅,許都處於四戰之地,內憂外患不斷。

他若貿然稱帝,占據的政治優勢就沒有了,就成了真正的篡漢自立,將會導致天下人群起而攻之的結果。

所以當孫權上表勸進的時候,曹操說:這是要把我放在火上烤啊!

3,人心思漢,漢死而不僵。

從開始曹操打的就是扶漢的旗號,背漢自立,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曹操帳下第一謀士,荀彧就是最大的反對者。

曹操晉封魏王,加九錫,荀彧力勸。

雖然最終曹操還是晉升了魏王,但不久之後,荀彧就憂鬱而死。

荀彧對於曹操的作用,就像劉備擁有了諸葛亮。

荀彧的死,對曹操打擊很大。

所以曹操便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英雄如曹操,也有太多遺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賊」一詞究竟是否確切?

文/適存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一提到曹操,大家想到的第一個形容他的詞恐怕就是「漢賊」。然而這是曹操的敵對勢力對他的稱呼,並不能算數。而《三國演義》的作者身處的時代持尊劉貶曹的歷史觀,只因《三國演...

三國中唯一沒稱帝的反而成了奸雄?

了解三國的朋友大多都是從遊戲或者小說開始的,三國志這個遊戲就不必多說了,而小說當首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毫不誇張的說,在我看來有兩個三國,一個是小說家的三國,一個是史學家的三國。小說家的三國我們接...

曹操,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期的魏王,亦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三國志》中稱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的確,曹操胸懷大志,在政治、軍事方面的才能非同凡響,在詩賦和書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