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埋沒的悲情英雄——廖化的戎馬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從第27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亭候五關斬六將,廖化開始投靠蜀漢政權一直到第119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廖化身死,共92回。
一個人先後經歷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三足鼎立,到最後司馬炎一統天下,可謂三國中的活化石,這麼長時間的磨練,可以想像此人的經驗會有多豐富了,這一點恐怕在《三國演義》中是無人能及的。
縱觀廖化一生,年輕時參加黃巾起義,因世亂流落江湖,聚眾五百餘人,劫掠為生。
關羽千里尋兄,廖化同伴杜遠下山巡哨,誤將劉備兩夫人劫掠上山。
杜遠想要與廖化各分一人為妻,廖化卻要將她們送歸,杜遠不從,被廖化斬殺。
之後廖化想要跟隨關羽,關羽慮其黃巾出身不從,於是拜別。
(《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
等到劉備入川時,廖化再引軍投靠,劉備命其助關羽守荊州。
關羽攻打樊城時,廖化已是先鋒,而關平卻副將(《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關羽戰龐德時,是令廖化獨自率兵攻打樊城,樊城守將是大將曹仁,可見在蜀漢第一戰將關羽眼中廖化的能力是可以信賴的。
荊州被呂蒙襲取後,關羽兵敗被圍麥城,廖化突圍往上庸、成都求救(《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而惜墨如金的陳壽在《三國志》中對這一段的記載的卻更加詳細:
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
思歸先主,乃詐死。
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會先主東征。
——《三國志》
廖化的投降,應該是迫不得已,從史書上看,似乎與自己母親的安危有關;另外,大多數都只知道關羽千里走單騎,卻不知道廖化所做的千里走單騎的故事,比關羽的難度更大:關羽是得到了曹操的關照,一路順風順水、大搖大擺回到劉備的身邊,而廖化則是「晝夜西行」,還帶著自己的母親,風險可想而知。
關羽的千里走單騎被後人稱之為「忠、義」,廖化的千里走單騎則是「忠、義、孝」,有過之而無不及,境界超過了關羽。
這裡還有一個細節容易所疏忽:關羽兵敗的時間是公元219年,而劉備伐吳到達秭歸則是在公元221年底至公元222年初,在這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裡,廖化臥薪嘗膽,矢志不渝,其忠義之心實在是難能可貴。
難怪劉備見到廖化喜出望外,給了廖化個宜都太守做。
如此忠孝之人卻在《三國演義》中被埋沒,實在可惜。
之後劉備起兵伐吳,廖化隨從。
後主繼位,廖化為飛衛將軍,以副將身份隨諸葛亮北伐。
後又同關興共為先鋒,屢立戰功,曾殺敗司馬懿,得其金盔,錄為頭功。
諸葛亮去世後,蜀漢延熙十六年秋,將軍姜維起兵二十萬,令廖化、張翼為左右先鋒,之後廖化又數次任先鋒,跟從姜維北伐,曹魏鄧艾催督先鋒鄭倫與廖化兩馬相交,被廖化一刀斬於馬下(《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三回)。
此外,廖化還有軍事智謀,屢次為姜維獻策,善於提出自己的軍事意見,有自己的判斷力。
鄧艾與姜維斗陣法,卻派另一軍暗襲祁山。
卻被廖化看破,廖化曰:「此必賺我斗陣法,卻引一軍襲我後也。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三回)。
劉禪詔姜維班師回朝,維令廖化、張翼斷後,蜀兵旗幟整齊,人馬徐徐而退(《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四回)。
姜維臨興兵,問計於廖化:
化曰:「連年征伐,軍民不寧;兼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閒之輩;將軍強欲行難為之事,此化所以未敢專也」。
維勃然大怒······遂留廖化守漢中。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五回)。
後姜維兵敗沓中被圍,廖化給姜維的建議是:
「今四面受敵,糧道不通,不如退守劍閣。
再作良圖。
」「白水地狹路多,非戰爭之所,不如且退去救劍閣可也,若劍閣一失,是絕路矣。
」姜維從之,遂引兵來投劍閣。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六回)。
蜀漢滅亡,廖化隨姜維詐降魏將鍾會,事敗,廖化、董厥皆託病不起,後皆憂死。
從關羽時期的先鋒、諸葛亮時期的先鋒到姜維時期的先鋒,作為先鋒將軍主要是衝鋒陷陣,勇猛強悍,廖化正因為武藝過人,才能很好地完成關、諸葛、姜的派置的任務,並且在三國後期通過廖化幾次提出可行的軍事意見,可以看出廖化有智謀,是比較優秀的軍事將領。
總之,廖化的總體能力還算不錯,人品也是好的沒話說,在三國中後期更是表現出色,不乏亮點,這樣一個傳奇英雄卻被「奉蜀漢為正統」的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所埋沒,成了大多數人眼裡從頭到尾打醬油的角色,實在是可惜。
蜀中大將廖化有多牛?80歲依然帶兵作戰,歷史低估了他?
三國時期,曹魏、孫吳、蜀漢各據一方。群雄爭霸,你最先想到的英雄是誰?是桃園結義三兄弟,還是足智多謀諸葛亮?是能文能武的曹操,還是從諫如流的孫權?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三國時期還有一位將領,存在了80...
他貫穿整個三國,成就了他人傳奇,卻被世人誤讀!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俗話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意思是北伐時,當時蜀之能征善戰的大將都已亡故,無人可用,只能讓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鋒。原義是蜀國連個年輕的將領都沒了,廖化那樣的老將居然要去做...
被誤會的長壽將領|廖化不光做先鋒,也曾「千里走單騎」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俗語自從小時候聽大人們聊天時就印在了我腦海里,成為了我長期以來惋惜蜀漢滅亡的原因之一。這幾天重讀《三國志》才豁然發現,原來認為的「矬子裡面拔將軍」的廖化不僅不平庸,...
為回到蜀國,他詐死,千里走單騎,70多歲仍當先鋒,他就是廖化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句話很有名,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廖化成為了貶義詞,成為不堪大用的代名詞。歷史上的廖化,真的不堪大用,不配當先鋒麼?
被後世提及最多的先鋒有多少的無奈
三國的一眾文臣武將有這麼一句評話至今喜聞樂道:蜀中無大將廖化領先鋒。在今天人們的字典里,這句話自然不是什麼貶義之詞。但歷史上的廖化關於這句話的接受是「天經地義」還是「受之有辱」,的確值得討論一下...
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其實是一種誤解
姜維北伐時,蜀中能征善戰的大將都已經亡故,無人無用,只能讓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鋒,而現在大多數人卻誤解了廖化,以為廖化只是區區無名之輩,這其實是對廖化的誤解,廖化並不是無能之輩,廖化還可以稱得上是...
他看盡整個三國,卻背負一世黑鍋——一個悲情英雄的傳奇人生
他先後經歷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三足鼎立,到最後司馬炎一統天下,可謂三國中的活化石,這麼長時間的磨練,可以想像此人的經驗會有多豐富了,這一點恐怕在《三國演義》中是無人能及的。他就是廖化。
諸葛亮還是郭嘉?能和司馬懿真正有比較的,只有這個千年黑鍋將軍
知道三國這段歷史的朋友一定會知道,郭嘉,諸葛亮那都是鼎鼎有名的大軍師,謀士,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政事謀劃,那都是頂尖級別,郭嘉曾經給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最著名的提高軍心的「十勝十敗」之...
三國里文武雙全,卻不被注意到的穿越者,沒人知道他活了多久
中國有句婦孺皆知的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不僅黑了蜀國,還順便兒黑了廖化。說得廖化好像菜的摳腳,奈何蜀國無人,讓他當先鋒是沒辦法的辦法。廖化不服啊!
他貫穿整個三國,成就了他的傳奇,卻被世人誤讀
他不是三國最長壽的人,也不是三國很有名的武將,他被後人所熟知是因為一句話「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被誤解,笑話般的存在....其實,你們錯了,他才是三國最傳奇的武將,貫穿整個三國,今天我們就來...
他是蜀漢後期的擎天一柱,卻因一句話被誤解上千年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句千年來廣為流傳的話,在大部分人看來,是說廖化的能力不足以擔任先鋒一職,只是由於蜀漢後期人才凋敝,姜維才不得已用他。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諸葛亮在世時大權獨攬,一心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