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配享曹操廟庭,位列曹魏三公,並沒有被諸葛亮罵死一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七點,原創圖文,侵權必究!

在人們的認知中,對於三國中王朗的印象僅僅是停留在蜀漢諸葛亮罵死王司徒這一歷史定格中,影視劇中的王司徒口吐鮮血,置氣而亡,為進一步神化諸葛亮添加了濃厚的一筆,但是在正史中的王朗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有沒有小說當中說的那麼不堪呢?

王朗在曹魏政權中是三朝老臣,是一位博覽全書的大才子,他位列三公,侍奉過曹魏三代領導人。

太尉:三公之一,掌軍事的中央長官。

司徒:三公之一,掌民政的中央長官。

司空:三公之一,掌水利、營建、郊祀的中央長官。

太尉、司徒、司空隸屬於中央,大多是在中央任職,在曹魏政權的中後期這三公實際上就是虛職,都不會授予他們國家的軍政大權,三公的職位也幾乎都是德高望重的世家大族。

不同的是,在以北方士人為首的曹魏集團,更多的人都是北方的世家大族和名門望族。

王朗是從江東地區一路南下投到曹操陣營當中的,王朗師從楊賜,楊賜便是那個才華橫溢的楊修的爺爺,所以這麼成就了王朗的滿腹經學。

在江東的時候,王朗做了會稽太守,負責治理這一塊地方,也許王朗真正的才能便是如此,擅長治理地方,會稽人喜歡祭祀秦始皇,而且還給秦始皇刻了木像來祭祀,王朗看到後勃然大怒,指責大家說,秦始皇苛刻暴政,是一位無德之君。

王朗能夠治理一方的時候,也顯示出了他的愛民如子的一面,他否定秦始皇功績的同時,又極度關心民間疾苦。

隨著孫氏家族占領江東,王朗所管轄的會稽也很快被孫策盯上了,這個時候的王朗開始進入曹魏的陣營,成為了一名曹魏臣子。

也許王朗的才能在於管理和人治上面,掌管刑獄的王朗「務在寬恕,罪疑從輕。

」,他更希望自己做一個愛民、親民的中央行政長官,而不是一個苛刻暴政的地方長官。

魏文帝曹丕,喜歡打獵,他耐心的勸阻。

魏明帝曹叡,喜歡建房子,他耐心的勸阻。

他的種種行為,無一例外想到的都是芸芸眾生,他反對戰爭,即使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這麼好的機會,他都在勸阻魏文帝曹丕不要興師動眾的去發動戰爭,他的一生都渴望為生活在水深火熱的戰爭中的民眾,尋求一絲絲的安寧與和平。

文帝即王位,遷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及文帝踐阼,改為司空,進封樂平鄉侯。

明帝即位,進封蘭陵侯,增邑五百,並前千二百戶,轉為司徒。

從御史大夫、司空以及被人們所熟知的王司徒,他一步步上升為曹魏中央高級文官的時候,仍然有一顆愛民如子的心。

倘若沒有小說的「諸葛罵死王司徒」王朗不會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依然記得小說中那一場激烈的對罵:

王朗:「恩!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

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

自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

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

諸葛亮說:「住口!你這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到底見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隨著鬼畜視頻的火爆,《三國演義》里武鄉侯罵死王朗的劇情一下子就火了,其中諸葛亮的一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更是盡人皆知。那麼,諸葛亮真的罵死過王朗嗎?王朗究竟是何許人也呢?

三國時期「以禮來降」運動的先驅——王朗

倘若武力能夠解決一切問題,我太祖武皇帝必能掃清六合,席捲八荒。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王朗時間回到東漢末年,那時的王朗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與那些出身名門望族的公子哥不同,寒門出身的王朗知曉,...

曹魏開國三公,竟然有兩個是拜孫策所賜!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年,曹丕繼承曹操魏王位,大賞功臣,以大中大夫賈詡為太尉,御史大夫華歆為相國,大理王朗為御史大夫。也就是在同一年,曹丕代漢稱帝,正式建立曹魏政權,仍然仿照漢制,置三公,改...